娛樂鑫火
網絡上有“清粉”、有“明粉”,“元粉”卻沒咋聽說,是不是這原因導致元朝歷史劇少呢?其實不是。
關於元朝的歷史劇真的不多,倒是能想到兩個:《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不過真心沒什麼影響力,跟《大秦帝國》、《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之類沒法比。什麼原因?【爾朱少帥】給您分解:
元朝歷史普及太少。元朝的歷史劇上,其實不是人們不願碰。人們還是需要新鮮的題材的,但是大眾於元朝的歷史,實在是生疏。元朝的歷史資料太少,二十四史裡的《元史》,是一年就倉促搞出來了的半成品。現在人學元史,還得參考《馬可波羅行記》、波斯的《世界征服史》和《史籍》。導演也相當不瞭解元朝,你讓他哪來的信心去拍。
舉個例子,明清皇帝中大部分人,不管對錯,大部分人都能侃一侃,給排個座次高低。元朝皇帝除了建國的忽必烈,有幾個你能叫上名來?看看元朝皇帝的名字:“鐵穆耳”、“也孫鐵木兒”、“宗圖貼睦爾”“妥歡貼睦爾”......一個個看著tie mu er是不是眼暈?比較重要的《蒙古秘史》用的是畏兀兒字的蒙古文,隔著種族習慣、隔著語言障礙,翻譯出來元朝大白話,比古文都難懂,簡直沒法看。
關於元朝的文學作品更少。沒有相關的文學作品,人們沒有素材呀,就是編劇也不是自己赤膊上陣,親自去編吧。比如說,先有個小說,再改編就方便了。看看人家《三國演義》,就帶火了三國,唱戲的、說評書的、拍劇的,三國都是熱門。(實際上,三國時期真沒那麼重要,能跟元朝比嗎?)。
明朝的歷史劇其實不少。不怎麼看電視的我,也能隨口說出幾個:《大明王朝1566》《朱元璋》《鄭和下西洋》《傳奇皇帝朱元璋》、《大明天子》、《萬曆首輔張居正》、《大明王朝1449》。
元朝、明朝畢竟比清朝年代久遠,皇帝大臣們奇聞異事,留下來的就少了。更重要的是,滿清有很多遺老遺少,祖傳寶貝賣出去幾件就是有錢人,有這些人的推波助瀾,滿清辮子戲不多也不行。
爾朱少帥
這個問題問的有些問題,實際上明朝的歷史劇還是有很多的!
所謂的歷史劇,其實就是以某一時期歷史事件和人物為藍本,加上藝術渲染,情節虛構來反映當時的政治環境和百姓生活,當然,關鍵還有一點,必須得好看,所謂的好看,評價標準就多了去了,這裡不表!
既然是歷史劇,就逃脫不了元朝的歷史框架,不管我們承認也罷,不承認也罷,元朝確實是一個沒有正當理由侵略南宋的國家。南宋的滅亡跟其他朝代不同點也在於此,是外族入侵導致的滅亡。
同樣是外族入侵的清朝就不同了,當初跟吳三桂也有約法三章,後來也是全盤接受了漢文化,並且提出來滿漢一家親,到清朝後期,更是重視漢族大臣。不管清朝統治者的這種作為出於什麼目的,但是結局總是好的,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雖說滿族還是有很多特權,但是明面上還是講究人人平等的,但是元朝就不一樣了,他是唯一一個明目張膽把人分成了四類,其中的漢人排到第三等和第四等,原先的南宋子民基本都劃到第四等了,這也導致漢人的地位很低。
關鍵是,漢文化並沒有同化元朝統治者,不管我們接受不接受,在元朝廷內,絕對說的不是漢語。雖然他們也曾經討論要不要全盤接受漢文化,但畢竟蒙古帝國下屬的多個汗國中,漢人所在地僅僅是很小的一塊,雖然也爭論過,但最終沒有達成統一意見。
從民族自尊心來講,這段歷史不好寫,編劇也不好編,況且蒙古國還在,搞不好上升為國際問題,如果從電視劇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呢?
其二,前面我們提到元朝能打,的確流著成吉思汗血液的子子輩輩不是幹仗就是在幹仗的路上,但是以武力著稱的元朝在討伐日本的時候連連失利,幹不過小倭寇,不光如此當時攻打東南亞一些小國家都吃了癟,你想我們清朝的時候還以天朝自居呢,中國人的自尊心是很強的,難道導演要拍我們被小日本打敗的苦難劇嘛?你要知道抗日神劇在現在收視率可是不低!
其三,那個時候我們沒有現在的民族大統一,蒙古對於漢來說就是民族入侵,代表漢人政府的南宋被揍的節節敗退,這好比拍了一個A村和B村打架的視頻B村的人看,視頻內容是B村天天捱揍,你說B村的人能愛看嘛?即使到了今天還有蒙古國這個國家,歷史遺留的問題我們不多加評論,拍電視劇得有人看吧,你得迎合最大的觀影群體,有人可能會問了那為什麼關於清朝的歷史劇拍的人那麼多呢?
首先滿漢基本同化了,其次清宮劇主要以言情劇和宮鬥劇為主,還有一些喜劇,給人感覺不同。反觀元朝你能想象套馬的漢子扭扭捏捏說我愛你嗎?或者來一段宮鬥劇,後宮女子鬥爭,怎麼就這麼彆扭?
“錦衣衛”這個職稱大家肯定聽過吧,這也是明文化的一種呀,只是相對於其他朝代來說明朝的本土文化不是特別純粹,因為那個時期趕上了大航海時代,異族文化輸入中原,這也讓明朝中後期吸納了不少的別國資本。明朝政治思想非常保守,監管非常嚴格,臭名昭著的“文字獄”就是在當時高壓環境下再次掀起新高潮的,可能其他朝代的歷史劇餘熱未盡,尤其三國題材無論電影、電視劇、還是遊戲都頻頻出現新作所以導致明朝有點失寵,但是明王朝可圈可點的地方可一點都不少。
後來當年明月在天涯發佈《明朝那些事》曾經一度引起人們熱捧,也不乏有導演著手拍劇,但實際上現在的觀眾群體發生了變化,《大明王朝1566》收視率低就是最好的表現。
不過我覺得明朝差就差在沒有一個羅貫中,僅此而已。
楊角風發作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首先中國導演不碰元朝和明朝題材的影視作品就是一個偽命題。關於元朝時期的影視作品確實少有人去關注拍攝。但是關於明朝時期的影視作品可是相當之多了。比如《朱元璋》《大明王朝1449》《大明王朝1566》 《大明天子》《萬曆首輔張居正》《鄭和下西洋》《傳奇皇帝朱元璋》《洪武大案》 《正德演義》等。拍攝明朝題材的影視作品並沒有什麼過多的限制。因為明朝本身就是一個漢人掌權的時代。在主旋律上並沒有什麼需要排斥的地方。也沒有什麼黑暗不可挖掘觸碰的歷史時期。
之所以很少有導演拍攝元朝題材的影視作品首先是因為元朝在中國歷史上存在的時間很短。只歷經了五世十一位皇帝,元朝傳承了也不過九十八年就滅亡了。所以元朝實際上留下的歷史史料少之又少。所以大眾對於元朝來說是相當的陌生。而元朝史料太少又決定了拍無可拍。所以一直以來很少有人去拍攝元朝時期的作品。
而且元朝時期對於漢族來說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歷史時期。元朝時期幅員遼闊佔據了大半個亞洲和大半個歐洲。所以為了方便統治元朝建立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元朝把他們統治下的人分為四個等級。第一級也就是最高等級的人就是蒙古人。第二級是色目人、西夏人和回回人。第三級才是漢人。第四級也是最低級的是南人。在元朝時期漢人的地位十分的低下,甚至於漢人就好比奴隸一樣可以任由買賣沒有一絲的自由與尊嚴。在元朝漢人殺了蒙古人需要全家賠命。而蒙古人殺了漢人則隨便賠點錢就可以了。由此可見漢人地位堪比豬狗了。
在元朝時期有一個臭名昭著的制度那就是蒙古人享有漢人女子的“初夜權”。也就是說漢人在娶妻的時候,新婚第一夜妻子不是和自己丈夫在一起睡覺的,是要跟蒙古人一起睡覺的,這個蒙古人一般是地方的蒙古保長,而且如果發現新婚的妻子不是處女的話是要受到嚴厲的懲罰的,而且即使結婚前也要找個蒙古人作保,不然如果私自結婚是違法的行為。所以當時漢人也流行“摔頭胎”也就是說漢人為了保證血脈的純潔,一般第一個漢人出生就會摔死。
元朝時期蒙古人滅絕漢人的行為遠不止於此。據史料記載忽必烈時期為了控制漢人的數量曾經殺了1800萬漢人。到了元朝末期的時候漢人僅剩百萬餘人。艱難活下來的漢人日子過的也是苦不堪言。漢人不允許持有刀具。即使做飯用的菜刀也是好多人家共用一把。而且漢人不允許當官,漢人想要當官就必須要蒙古人推薦才可以。否則任何職位都不允許漢人擔當。甚至於元朝時期有人提出殺光所有漢人來節省土地用來放牧。由此可見元朝時期對於漢人來說是多麼的黑暗。而元朝時期的黑暗歷史階段也堪比五胡亂華時期。所以這種不是正能量負面的東西肯定沒有什麼人敢拍。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發表自己的觀點。
小小小百科全書
明朝最適合拍黨爭和權爭,但這倆題材說句老實話,一旦用力過猛,那就拍不好。
而又因為歷史劇本身太“正”,即使拍的很精彩,也不會有那麼廣大的收視群體,很可能花了大錢拍的像模像樣,但最後大概率只會賠了銀子賺吆喝。
再加上限於某些政策原因,明朝的權爭又不一定能過審,哪怕有比較成熟的劇本,但一送審就有很大概率會被拒。
而且明朝的歷史正劇要真想拍的好看,肯定不能拍後宮,圍繞明朝內部的權力之爭拍才好看,國外有火遍全球的《權力的遊戲》,其實我個人認為,如果把我們明朝的歷史拍成電視劇,只要劇本還有導演和演員的專業素質過硬,絕對不比《權遊》差,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簡單提幾個事件,大家肯定都耳熟能詳:
明朝三大案,紅丸案,梃擊案,還有移宮案。
第一個紅丸案就涉及明神宗朱翊鈞與一干大臣的“國本之爭”,是立朱常洛為太子,還是立朱常洵,雙方互相博弈幾十年,其中險象迭生,精彩程度堪稱權鬥之最,更不缺吸引世人的話題,比如著名的“一月天子”泰昌帝,被李可灼敬獻的紅丸毒死,又被人懷疑是鄭貴妃暗中毒害,這種產生於君臣之間錯綜複雜的懸案,人物矛盾特別鮮明。
第二就是明朝末年的黨爭,東林黨和浙黨齊黨之間你來我往,相互過招數十年,如果能把這段歷史改編一下搬上大熒幕,自然也是極為精彩,這方面已經有不錯的例子,比如最近兩年上映的《繡春刀》,但我相信看過的朋友肯定清楚,《繡春刀》對政治方面與權爭方面的情節進行了弱化,而主要突顯出小人物,如主角沈煉在明末這個大背景下對於命運的抗爭,所以很多導演現在不拍明朝的歷史劇,主要還是因為主題太“正”了,而且充斥著大量的政治影射。
綜上總結來說,一是拍了沒那麼多人看,二是資本還是傾向於後宮劇這種題材,三是政策原因不易過審。
至於元朝,我記得之前有一部劇叫做《成吉思汗》,貌似就是一部很正的歷史劇,但後來只在電視臺播了一次就停播了,根本上的問題,其實還是文化差異,元朝時的文化是以當時的草原文化為主,與中原地區的主流文化還是有著一定區別,所以現在我們看元朝的劇,代入感相對來說會比較淺,再加上元朝對外擴張的非常兇猛,如果要拍的話,戰爭戲份自然就不能少,可拍戰爭戲尤其是那種千軍萬馬的大場面,是極其燒錢的,而電視劇的製作成本不比電影,即使花費鉅額資金拍攝出來,也不見得觀眾就會買賬,因此基於這方面的原因,以元朝為主題的歷史劇就鮮有作品問世了。
當然如果有朝一日真能有關於明朝權爭的電視劇拍出來,我個人是非常支持的,畢竟現在電視劇市場充斥著大量無腦宮鬥劇,年輕人的主流審美都快被歪曲了,好像提起滿清就全是後宮娘娘整天鬥來鬥去,今年國家也很明顯針對宮鬥劇進行限制,轉而鼓勵影視行業創作歷史正劇,我想這就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估計在不久的將來,我國也能拍出像《權遊》那種火遍全球,甚至比之還要精彩的電視劇吧,到時候中國的文化輸出就會更加強悍了,軟實力也會隨之增長,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錢品聚
不能說是中國導演不碰明朝,元朝題材的歷史劇了,只能說是近年來的導演們都不願意碰元朝,明朝題材的歷史劇了。
元朝不碰倒是真的
之所以不碰元朝,其實還是很有理由的,畢竟元朝雖然統治了中國一時,甚至疆域遍佈整個亞洲大陸,但是元朝的曇花一現也是真的,元朝畢竟是蒙古族統治的王朝,語言不通也是真的。
過去拍攝過的元朝電視劇,其實並不怎麼招人待見,畢竟元朝電視劇裡面講述的大多都是一些少數民族如何崛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雖然編劇很有心的將語言換成了漢語,但是依舊不能滿足觀眾,觀眾對元朝的電視劇完全沒有感覺,看著一愣一愣的,有時候根本看不懂在講什麼。
而元朝之所以不被拍攝的最大原因,還跟元朝蒙古族實行的制度有關,元朝時期雖然十分強大,但是元朝時期的漢人地位卻十分低下,當時的漢人只不過是社會的最底層,是被壓迫的那一層次,如果編劇想要拍攝一部元朝的電視劇,就必須要將這一點加進去,但是加進去了肯定又不好,所以不少人就都放棄了。
明朝並非是不碰的
作為最近的一個漢人統治的王朝,明朝其實在前些年的時候還是有很多電視劇作品的,像是《神機妙算劉伯溫》,《鄭和下西洋》,《萬曆首輔張居正》,《錦衣衛》,《大明天子》,其實如果仔細算算明朝的電視劇還是不少的,但這些電視劇大部分年代都比較久遠了,近年來明朝電視劇的熱度差倒是真的。
其實不僅僅是明朝的,秦朝,漢朝,甚至是東周,大唐,兩宋,電視劇都是非常少的
這不是因為沒人對這方面的題材感興趣,而是因為清朝題材的作品太火了。
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電視劇,很多清朝題材的作品都是大火,而其他朝代的作品卻是不慍不火,特別是《甄嬛傳》等一系列大清宮鬥劇的成功,徹底讓清朝題材的作品大火,而相對的,另外一些朝代題材的電視劇熱度就非常慘淡了。
其實之所以大清宮鬥劇能夠獲得成功,跟清朝的年代是分不開的,清朝的年代比較近,在選材的時候更容易選好,尋找題材的難度也不是那麼大。
而很明顯,如果是在過去,看電視是主要娛樂活動的時候,男性看電視的還是不少的,而現在,很明顯的,電視劇的受眾群體漸漸的變得年輕化和女性化,而這些人對宮鬥劇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瘋狂。
導演在選材的時候,是為了拍攝出一部冷門電視劇而拍電視劇的嗎?導演在選材的時候自然是需要考慮其中的利益因素的,近年來宮鬥劇這麼火,導演不選大清宮鬥劇的題材,還選什麼?
大清宮鬥劇的確有它的優勢,不僅是在細節處理上更容易做好,在素材上很多更是還未開播就已經吸粉無數,而其餘朝代的電視劇自然就落得下風了。
魏青衣
為什麼中國導演幾乎都不碰元朝、明朝的歷史劇?(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在回答之前先澄清一點,元朝電視劇確實寥寥無幾,但明朝電視劇還是不少的,《神機妙算劉伯溫》,《鄭和下西洋》,《萬曆首輔張居正》,《錦衣衛》,《大明天子》,還有經典的《大明王朝1566》,拍的非常好,只是近年來清宮劇相當流行,讓人感覺明劇少了,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析分析原因。
經典的大明王朝1566劇照
願因一:資金成本問題。
大家都知道,拍攝古裝劇的成本是比較高的,而清宮劇經過多年經營,影視基地是比較成熟的,而元明兩代的建築相對較少,特別是元朝,元朝的服裝是比較怪異的,建築也很少有現成的,都需要直接定製,所以,元劇的拍攝成本相對來說也更高一些。一般投資方都不願意花錢拍攝成本太高的電視劇,所以資金是一個原因。
元朝的服飾
原因二:拍攝難度問題。
如今宮廷內鬥劇流行,編劇們也是想怎麼編就怎麼編,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內容劇情大體一致,導演比較好把握,怎麼拍攝都不會虧,而明清劇就不一樣了,明朝劇一般涉及政治事件比較多,拍的不好會留下罵名,被說成是篡改歷史,而且有時候可能還通不過審核。而元朝劇說的是蒙古話,蒙古語不但難寫,更沒人能聽懂,可是如果你讓蒙古人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觀眾看著也彆扭,再說蒙古人的名字複雜,導演可能記幾個名字都困難,還怎麼拍攝。
原因三:民族感情問題。
明朝作為最後一個封建漢族政權,除了前幾代稍微好一點,後面大多沒有多少值得拍攝的東西,有說頭的都是宦官和錦衣衛,拍攝電影可以,電視劇就顯得比較冗長了,而且都是一些負面東西,與我們主旋律不符合,所以相對漢唐來說,大家是不喜歡明朝當權者的。清朝雖然是少數民族當權,但漢人地位也不低,主政者完全漢化,得到了當時老百姓的認可,創造的康乾盛世,GDP一度達到全世界的百分之四十,所以,對觀眾來說,相對更喜歡清朝一點。而元朝存粹是蒙古人專政,蒙古人地位最高,漢人地位最低,看著就讓人感到難受,誰願意經常回顧被別人欺負的歷史,元朝曾一度橫跨歐亞大陸,輝煌一時,但也極度血腥,拍攝元劇就是漲別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從感情上講,元劇不受待見。
電影錦衣衛宣傳照
原因四:歷史資料問題。
清朝離現在最近,可以說正史野史民間傳說非常多,小說家和編劇們也都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寫出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好作品,不管是真是假,寫的好就有人拍,拍攝電視劇也不是拍攝紀錄片,可以說導演只要加上一句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就行了,可以隨便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但元明兩朝相對故事較少,歷史紀錄也保存不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好的故事和情節,導演想拍也不現實。
原因五:觀眾喜好問題。
換句話說就是收視率問題,一般來說,觀眾們都喜歡自己的故事,特別是國強民富時的故事,所以漢唐和清朝的劇本就受到大家的喜愛,漢唐時候展大國雄風,中華民族打的其他民族落花流水,而清朝雖然也是少數民族當權,但是滿清八旗已經完全漢化,所以觀眾們都能夠接受。而對於導演來說,觀眾才是衣食父母,肯定是要迎合觀眾的需求,也就是觀眾喜歡什麼他們就拍攝什麼,觀眾對什麼沒有興趣,他們肯定也敬而遠之。說白了,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最終都是奔著錢去的,只有觀眾喜歡,才能掙錢,清朝劇前有《還珠格格》引起的萬人空巷,後有《甄嬛傳》風靡亞洲,可以說清宮劇的人物歷史觀眾相對熟悉,所以也是咋拍咋掙錢,而元明相對就受冷落了。
最後,小編最後給大家一點建議,選擇歷史劇還得看正史和老戲骨拍攝的,看過了是知識,是閱歷。而一些小鮮肉演戲說的歷史劇只是過眼雲煙,很多甚至扭曲歷史 ,還是少看為好。
葛大小姐
這問題,如果從影視製作方面來回答,應該更加容易理解!
一部歷史題材的影視劇製作不僅要能夠儘可能的還原歷史史實,還必須要有一定的故事性、劇情發展邏輯性和觀眾接受程度評估(也就是有沒有市場和盈利前景),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必須通過相關部門的相關審查。
對於元朝而言:
元朝存在的時間過短,即使從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算起,也只有160多年。可就是這160多年的時間內,元朝就有了五世十一帝的傳承。也就是說,元朝的皇權更迭太過頻繁,這對於影視作品的編劇來說,是嚴重缺少故事連貫性、故事吸引度的制約因素。
沒有一個出色的劇本,何來出色的影視劇作呢!
另外,元朝作為少數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其民族文化、服飾特點、禮儀規制、皇族宗室等等並不為中原地區的漢民族所詳細掌握和了解。也就是說,元朝時期的影視作品,更不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它的受眾群體太小,這對於盈利前景將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還有,中原地區的漢民族對於少數民族的“華夷之辯”思想自古有之,對於元朝這類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從骨子裡就有一種牴觸心理(元朝和清朝不同,清朝畢竟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而且他“清承明制”的治國理念,讓中原地區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認同)。這也會導致元朝時期影視作品的前景堪憂,會讓絕大多數以“盈利為目的”的導演們敬而遠之。
再者,元朝雖然是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在中國歷史上擁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響,但就真個元朝時期而言,除了成吉思汗時期的大肆征戰、成吉思汗去世後的內亂紛爭,就是元朝中後期的大亂鬥,相對穩定的時期也只有忽必烈當政期間,一段較短的時期內!也就是說,如果專門針對元朝製造影視作品,戰爭場面的宏大、內亂紛爭的混亂場面、乃至其背後原因的詳盡說明都需要付出不可想象的成本。這也是制約影視導演拍攝元朝時期影視作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於明朝而言:
制約明朝時期影視作品數量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關於影視作品相關部門進行相關審核的制約。
對於整個明朝而言,它將中國博大精深的政治文化發揮到了極致,將權謀心術、政治智慧展現的淋漓盡致,但這些生冷的政治問題會不會觸及影視作品的審核紅線?會不會對影視作品和拍攝導演、影視公司乃至劇中演員等造成不必要的審核麻煩?都會是必然的考慮因素,而這些問題的肯定答案都會嚴重製約明朝時期影視作品的數量!
另外,生冷政治對於當前觀眾的吸引力並不高,和清宮劇中的後宮亂鬥相比,明朝影視劇的受眾群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從拍攝成本、盈利前景、審核機制等等諸多方面的因素考慮,影視導演一般不會選擇元明兩朝來拍攝影視作品!
我是@正說清代十二朝,專注清朝歷史解析,歡迎關注!個人見解,歡迎提出不同意見和建議!
正說清代十二朝
我是吾盂,我來回答。
中國的導演幾乎不碰元朝的歷史是真的,但是相比較來說,明朝的電視劇還是拍了一些的。
那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原因呢?
兩個朝代綜合來說的話,我覺得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服裝太醜,造價太高。
元朝的衣服帶有很濃重的蒙古特色。可以參考《倚天屠龍記》中。敏敏特穆爾他爸和他哥的衣服,蒙古人蒙古士兵一出現就要快進有沒有。
明朝的衣服參考《女醫明妃傳》就可以了,尤其是官員的服裝,真的是太一言難盡了,大紅,大藍,反正是不符合我的審美。參考下圖。這都是什麼畫風?
而且這種衣服一看就不便宜,拍一部元朝劇得多少這樣的衣服?投資金額又是多少?
明朝衣服,你瞅瞅這大錦緞,這精美的繡花,全是人民幣呀!
史料太少
元朝統治者因為對文化的不夠重視,在那一時期,重武輕文,又因為蒙古人對漢人的輕視,統治者看不起被統治者,被統治者當然不會心甘情願的為統治者歌功頌德。
所以有關元朝的史料少之又少,在史料這麼稀缺的條件下,想拍也沒得拍。
明朝的史料是因為被清朝統治者篡改,真假難辨。
屈辱的歷史
這兩個朝代的歷史相對於國人來說,都很屈辱。清朝雖然也是外族入關,但是在清朝中後期,滿族人漢化嚴重,加上清朝統治時間夠長,更得民眾認可。
清朝一入關就崇尚漢族的文化,提倡滿漢一家人,也給了好人足夠的尊重。
但是元朝不是這樣的,即便到今天,我們依舊認為漢人統治的江山才是正統的。從骨子裡,就沒有接受這個朝代的統治者。
不為人們所熟知
這個跟文化有關係。唐詩,宋詞,元曲。元代戲曲發展雖然達到了頂峰。但是大多數人只知道一個《竇娥怨》。現在中小學也沒有課本上插進去一篇元曲讓你去學習。
但是提起唐代,我們知道有李白,有杜甫。宋代我們知道有王安石,有蘇軾。元代的文人你知道誰?知道一個關漢卿就很了不得了。
那麼明代呢?明代的文人都有誰?是不是腦子裡一片空白?王陽明,湯顯祖,徐渭,是不是都不熟?
羅貫中,吳承恩,這個都知道,可是除了知道他是《三國演義》和《西遊記》的作者之外,還知道別的什麼。
一個朝代連文化的傳承都沒有了,那還有什麼可拍的?
歸根結底,這兩個朝代的歷史導演很少觸碰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兩個朝代根本就不為人所熟知,拍出來也不一定有觀眾。
何況放著繁華的盛唐,強盛的漢代,頗具爭議的三國,八卦色彩濃厚的清朝不拍,為什麼非要碰冷門!
以上是我認為的中國導演少拍元明劇的原因。
吾盂
元朝電視劇沒法拍呀!別的不說,光人名就記不住。
那些人名,比如隨便在元史裡找一段“ 今皇太后召大臣燕鐵木兒、伯顏等曰:“昔者闊徹伯、脫脫木兒、只兒哈郎等謀逆,以明宗太子為名,又先為八不沙始以妒忌,妄構誣言,疏離骨肉。逆臣等既正其罪,太子遂遷於外。札牙篤皇帝后知其妄。”
你看,燕鐵木兒、伯顏、闊徹伯、脫脫木兒、只兒哈郎、八不沙、札牙篤,念起來又拗口又不解其意,你能記住誰?這還是很少的幾個,大部分人名比這個還難念,因為是當時音譯的,和漢人名字差距太大了,如果拍電視劇,裡面的角色一水的這種名字,用不了一會觀眾就蒙圈了。
這還只是名字,再說事也沒啥好拍的,元朝電視劇如果拍政治宮廷劇那就是蒙古貴族上層的事,看過元史都知道,元朝統治階級上層的政治鬥爭一點也不比別的朝代少,但是說句實話,再怎麼折騰跟絕大部分漢人都沒啥關係,都是一幫你連名字都分不清楚的人在朝廷裡進行著你死我活的鬥爭,拍成電視劇你能堅持看多久?
在中國歷史上,元和清是兩個少數民族朝代,清朝的電視劇比比皆是,那是因為一來清朝離現在很近,從滅亡到現在不過百年曆史。而且清朝上至皇帝王公下至普通旗民百姓,他們大部分都被漢化了,尤其到了中晚期,旗人不管是語言文字還是文化認知上,已經被和普通漢人分別不大。漢人深度參與了清朝的政治活動,尤其到了晚期,漢人幾乎更是控制了大部分重要的軍政崗位。有了漢人的參與,電視劇才有的拍,拍了才有人看。
元朝的問題是大部分人漢化程度不高。從建立到滅亡這近百年,除了有數的那兩三位皇帝對漢學熱心外,大部分人完全沒感覺,作為統治階層的蒙古貴族從上到下對漢學整體是一種排斥的態度,從他們的服飾、文化、語言、日常習俗甚至飲食習慣和名字上,基本看不出漢化影子,反倒是當時很多漢人被蒙古化了。你說這種情況怎麼拍電視劇?
憑良心說,如果拋開現代政治民族和國家統一的實際問題,純粹討論歷史上元朝的屬性,元朝完全可以說是一個外族(蒙古人色目人)佔領並且統治中原的一個非漢學國家。說到這還真得感謝朱元璋,如果不是他建立恢復唐宋舊制的明朝,我們現在指不定啥樣呢。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老朱應該也算是漢人的大救星。
就是因為元朝缺乏我們熟悉的漢人元素,所以哪個製片人都不可能把真金白銀往水坑裡扔。即使有願意拍元朝電視劇的,也不過是拍元朝的一頭一尾,一頭就是表現鐵木真崛起且和南宋糾纏鬥爭的場面,比如《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一尾也就是元末天下大亂,十八路反王推翻元朝,然後中原大戰,最後明太祖定鼎華夏的故事,《倚天屠龍記》和評書《明英烈》都是講這個的,拍成電視劇就會很精彩。
至於明朝拍電視嘛,現在也不少,就是精品太少。
看看元朝的這十幾位帝王,除了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順帝,你還能認得誰。
冬眠要趁早
歷史類電視劇拍的最多的就是清朝吧。總結一下,應該就是史料、成本、政治等方面影響比較大。
元朝
元朝電視劇拍的少原因有兩個吧。
元朝的先祖是成吉思汗,自從蒙古從中國分離出去以後,一直對中國並不怎麼友好,拍攝元朝會有很大的爭議。拍電視劇畢竟還是為了收益,沒必要冒著這麼大的風險去拍一部前途未卜的電視劇吧?
元朝的史書資料確實少的可憐,元朝以武治國,不怎麼注重文化,造成相關的文獻缺失,拍攝起來不好把握。
明朝
明朝電視劇也挺多的,例如前幾年的《女醫明妃傳》。但是和清朝比起來,就差的太多了。
如果非要說一個理由,史料不全,清朝時期對明史做了很大的篡改。後人對明朝的印象就是一個殺人、陰暗、變態的社會氛圍,這樣的一個社會氛圍,人們自然是不會喜歡的。
受眾少了,拍攝成本反而比清朝的高,收視率卻沒有清朝的多,資本市場沒必要做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