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又双叒叕全国第一!

近日,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发布了《2019中国进口排行榜》,从省市进口、城市进口、进口来源国、行业进口、直属海关进口、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进口、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口等视角对中国进口情况进行了分析。

我省在2018省市进口排行榜中排第10名,成都市在2018城市进口排行榜中排名第8位。

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进口排行榜中,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位高居全国第一。在统计的46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成都高新区的进口规模为279亿美元,占全国总进口额的1.3%,占46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出口额的30%。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进口规模是排名第五位的3.2倍,是排名第10位的25倍。

来看看成都高新的外贸成绩单

今年前三季度,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739亿元(不含双流园区),同比增长28%,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7%,进出口额连续18个月在全国综保区中居首位。

综合保税区作为设立在内陆地区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我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的特殊开放区域,对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成都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四川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4814.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6%,远高于同期全国2.8%的整体进出口增幅。成都高新综保区进出口总额占四川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7%,其中出口1454亿元,同比增长29%,占全省外贸出口的53%;进口1285亿元,同比增长27%,占全省外贸进口的62%。

电子信息加工制造类企业

拉动成都高新外贸进出口增长

聚焦电子信息产业,成都高新区积极从全球吸引顶尖产业资源、参与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分工,融入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重点发展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制造,晶圆制造及芯片封装测试,电子元器件、精密机械加工以及生物制药产业。成都高新综保区内不断承载的新项目达产量产,有力拉动了成都高新区外贸整体增长。目前,成都高新综保区聚集了一大批电子信息加工制造类企业,已吸引英特尔、富士康、德州仪器、戴尔、莫仕等世界500强及跨国企业入驻,促进区内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也拉动了外贸进出口增长。

今年1-9月,成都高新区规上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2406.75亿元,同比增长16.81%;其中综合保税区规上企业就实现产值1991.25亿元,增长22.87%。

此外,考虑到成都高新综保区有大量外资企业,成都高新区还邀请到办理国际业务的金融机构,针对企业各阶段的金融诉求来为企业提供服务,同时也会定期为企业进行国际金融热点解读,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区内企业高质量发展。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大幅缩短通关时间

通关效率是衡量一座城市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关时间和成本,已成为世界银行国际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有关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与成都海关建立了长效联系机制,协调推进通关便利化,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成都高新综保区高新园区现有3个园区,其中A区为仓储物流区块,B、C区为生产加工区块。为实现各区块间货物频繁便捷流转,成都高新综保区创新开展“区区流转”项目,突破地理条件限制,解决了3个各自独立围网、独立卡口区块之间货物快速流转的问题,将3个区块变为一个有机整体,有力保障了企业享受优惠政策、顺利开展生产经营。

在“区区流转”模式下,企业操作环节由10个减为6个,时间节约30-60分钟,每辆运输车费用节约100元,降低了企业成本。

“综保区还实施了‘先出区后报关’‘自报自缴’‘分送集报’等改革措施,企业通关时间大幅缩短。”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6月,成都高新综保区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53.41小时和1.78小时,同比压缩57.3%和33.7%,极大降低了企业时间成本。“国际化营商环境是企业等市场主体发展的土壤,我们将不断推动建设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外贸进出口总额稳步增长,并实现外贸优化升级。”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