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河山》中川军团和晋军团遭遇时的小纠纷?

杨文森1973


川军在一般认为低强度的四川军阀混战中曾经打的不亦乐乎,实际上他们的战斗意志并不弱,最经典的就是击败了徐向前红四方面军部队,让张国焘在四川建立根据地对抗中共中央的企图落了空。

到了抗日战争,蒋介石本来只是想要四川提供兵源而已,但是刘湘认为不成建制的上战场不足以代表广大巴蜀民众热诚高涨的爱国决心,于是川军这就出了川。

谁成想,一旦离开老家,立时成了没人管的孤儿,川军士兵本来装备就差,步枪磨平了膛线,手榴弹一炸两瓣儿,不得不给每人打了把聊胜于无的大刀。更要命的是吃不饱穿不暖,而且哪个战区长官也没有作"地主之谊"的意思,于是只好硬抢,各个战区内闹出不少矛盾,尤以阎锡山向委员长告状最甚。

电视剧讲的是真实情况,想想这些远离家乡,头脑中平素只有这个"大帅"、那个"主公"的士兵们,在国难当头之时,只凭心中尚且模糊的朴素保家卫国概念,支撑着他们在离自己故乡尚且还很远的地方拼命战斗,真是令人慨叹。

想必,正是这样普通却真正的中国人,在那个时候是多数,而不是胡兰成张爱玲们居多,所以,中国才没有亡!


颤动的丹田


川军团,一支在抗日时期逆流而上的伟大军团。

穿草鞋,着单衣,装备简陋就从蜀地奔赴抗日前线。

除了红军之外的第二支以全国抗战一盘棋眼光看待抗日战争的军团。

可惜了,红军有自已的根据地,但川军团没有。

为何没有?

理由应该大伙都很清楚,红军和川军的差别。

红军只能在自已的根据地,川军团可以在全国各地,至少在一定程度是可以的。

但军阀,地方军阀的固有观念桎梏了协同作战的意识。

生怕被人反客为主,所以就多有制肘,甚至是视如贼寇。

该有的不给,该帮忙的不帮。

雄赳赳,扛着死字旗却落个遭人嫌弃、白眼等尴尬,如何叫壮士如意。

憋屈总会找到出口,这样的小火花并不难找到。

小纠纷,大概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