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半,我們說‘投入無上限’,都投入到了哪裡?就投入到了‘新服務’上。”阿里巴巴集團合夥人、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王磊如是說。
11月19日,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發佈“新服務”戰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這是成立一週年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首次進行的戰略升級。
“新服務”戰略主要是餓了麼口碑通過打造“本地生活商業操作系統”,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為百萬商戶提供“數智中臺”,從而幫助商家降本增效。
阿里本地生活與部分數字化合作商戶
此時距離今年“雙11”剛剛過去一週時間。之所以選擇在“雙11”之後、“雙12”之前進行戰略升級,王磊表示,主要是想將過去一年多積累的能力在經過“雙11”的部分品牌檢驗後,通過“雙12”更大範圍地推廣開來。
這家在成立之初就明確要重新定義城市生活的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在去年剛成為“雙12”新主角,而就在此次戰略升級之後,今年的“雙12”又會有什麼樣的新變化?
行業瓶頸催生“新服務”戰略
上述提到的“新服務”,其實是基於一套商業操作系統。《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該系統會為每個商戶提供獨立的中臺,在一套系統中,商戶可以管理餓了麼、口碑、支付寶、淘寶APP等多個渠道的店鋪。換言之,商戶可以通過一個平臺系統將阿里生態內的賬戶、營銷、交易、流量互通。
同時,阿里本地生活提供的“商業操作系統”,整合口碑餓了麼到店和到家的各項能力,建立包括選址、供應鏈、預定、點單、配送、支付、評價在內的全鏈路數字化體系,實現服務數字化、門店數字化和營銷數字化。
顯然,正如此前行業中經常提及的,讓本地生活服務生態實現數字化是此次阿里本地生活戰略升級的目標。
而之所以會在這一時間段推出這一商業操作系統,王磊表示,主要是目前本地生活行業已經逐漸進入到一個瓶頸期。
據王磊介紹,在過去一年,作為本地生活最重要的板塊之一,整個餐飲行業接近5萬億的總量,但線上部分大概佔到餐飲行業的不足15%。同時,從去年開始,外賣增速就開始放緩,今年的增速更是從之前的90%多變成30%多,整個行業遇到了挑戰。
這一點,似乎從已上市的本地生活巨頭美團點評所公佈的數據中也可窺一二。
根據此前美團點評上市前所更新的招股書,截至2018年前四個月,餐飲外賣業務收入達96.8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07.78%,實現翻番增長。而據其上市後所公佈的財報,2019年第一季度餐飲外賣營業收入107億,同比增51,7%。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中,餐飲外賣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4.2%。
之所以如此,王磊認為,主要是因為當下的本地生活行業普遍的玩法與電商的玩法一樣,但本地生活行業屬性與電商不一樣,這導致生態中商家的能力無法被釋放出來,甚至普遍被消耗。
“本地生活行業屬性與電商不一樣,電商只要有支付、物流,滲透率可以無限地延伸下去;但本地生活的服務行業因為服務半徑比較小,所以無法完全變成一箇中心化的市場。然而現在的團購網站、外賣網站,與電商的玩法一樣,是一箇中心化市場,將所有商戶折扣券放在一起,將所有商家排在一起,比誰的折扣大優惠多,這不是最好的方式。”王磊表示,中心化的方式是一個比較好的變現模式,但並不一定是對商家最好的模式,所以從今天開始阿里本地生活提出一個新的戰略“新服務”。
“雙12”:“新服務”的練兵場
2014年,滴滴和快的打車大戰基本普及了線上的移動支付。為了推動移動支付在線下的規模,支付寶決定嘗試著啟動“雙12”。次年6月,口碑正式成立。
口碑的出現,讓阿里在本地生活場景中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在超市之外,口碑又接入了餐飲和外賣。當年“雙12”,“支付即會員”的概念被正式推出,同時開始嘗試滿減券、單品券等營銷工具。這個策略一直延續到近兩年的“雙12”,並且疊加了各種優惠券。
如今,宣稱一味比拼折扣力度不是最優方案的阿里本地生活,又將呈現一個什麼樣的“雙12”?
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副總裁劉曉菲表示,在剛剛過去的“雙11”中,整個本地生活領域,口碑與餓了麼都創造了歷史新高。而此次“雙12”在“雙11”基礎上進行了大升級:“雙12”會是“新服務”全面展示的大舞臺。
同時,劉曉菲指出,在今年“雙12”仍然會在移動支付、在線商品、到店手機點單、外賣點單、口碑智慧餐廳等多端聯動,基礎運營流量、營銷流量、廣告流量會串聯在一起,這就給了商戶一個機會:在整個“雙12”的節點可以同時在多個端口做營銷、節點爆發及消費者運營。
如此看來,如何推動本地生活數字化全面展開,且讓商家的服務能力得到釋放,是此次“雙12”的重要目標。
業內人士認為,“雙12”的意義在於它讓大部分的本地生活商家實現了線上線下全平臺運營,“實體店+外賣+零售”成為商家經營的標配模式。
不過,該業內人士也認為,這次“雙12”也是阿里本地生活公司戰略升級後的一次大考。正如王磊所說:“如果所對於此次系統升級有什麼擔心,我並不會擔心這套系統的能力,而是擔心我們如何把這套系統運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