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你见过哪些作死的人?

史学达人


南沙海战上的越军。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海空军的主力飞机歼8的作战半径才800公里。而南沙群岛距离我最近的海南陵水机场要1000余公里。也就是说,我空军够不着南沙群岛。而越南趁着我海空军实力弱,就把南沙群岛当成了自己家的!

而我国当时为了改革开放,对于越南这样的强盗,采取“一忍再忍”的政策。甚至,我国海军去南沙的时候,都是打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名义。1987年,经过向联合国申请,我国开始在南沙群岛永署礁建立1座海洋观测站。这下越南不乐意了。

1988年,3月14日,越南派出604、605号运输船和505号登陆舰到到赤瓜礁海域给我军捣乱。越南上来就派出43名士兵登上赤瓜礁,和岛上的6名解放军对峙。

当时,我军在附近海域有三艘护卫舰:502,、531、556舰。而越南是两艘运输船,一个登陆舰。从火力上来说,我军占有绝对优势的。双联装的100毫米口径炮,我军就有4座(还有三门单管的)。而越军最好的武器就是4座双联40毫米口径炮!但是,我军为了国际影响,命令士兵“不准开第一枪”!越军自知处于劣势,也不敢动真格。

于是,为了支援岛上的解放军,我军又派出52人登上赤瓜礁。就这样双方一百余人,集中在200来米的岛礁上对峙:动口不动手。

此时,我军上面的领导们可急坏了。南沙距离越南更近,时间拖得久了,局势可能会对我军更不利。要赶紧想法让越南先开枪啊,我们好收拾这帮土匪!怎么办?空手揍他丫的!

于是,岛礁上的解放军战士们给越军上了一堂自由搏击课。越军有枪也不敢用,肉搏又不行。最终,越军被揍的七荤八素的,个个鼻青脸肿。甚至,越军的国旗都被我军战士张清收缴了。眼见越旗被收缴了,一个越军士兵忍不住了,抄起步枪就要打张清。幸好,我军战士杨志亮反应快,伸手将越军枪管举开。张清安然无恙,而杨志亮胳膊中了枪。越军这一开枪,岛上的解放军赶紧撤退。。。

(越军505登陆舰)

船上的解放军战士听见枪响以后,激动地喊:“打啦、打啦、打啦”!

我军不打第一枪,也不允许别人向我开枪!

于是,我海军三艘护卫舰赶紧开火,开始自卫反击。从下命令开火,到第一发炮弹命中越军舰船,只用了20秒。(嗯,看来早就准备好了)

不到10分钟,越军604船起火下沉。赤瓜礁上的越军举白旗投降。

不到20分钟,越军505舰被7发100毫米炮弹击毁,烧了五天五夜。

不到50分钟,越军605船被击毁,当晚沉没。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到1949年元旦以后,一向跋扈的“邱疯子”已经极度悲观和低落,作为陈官庄包围圈里的主力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每天只管带着后方医院的女护士去各军喝酒跳舞,醉熏熏回来以后蒙头大睡,所有军务一概不管,进入了“作死”阶段。



杜聿明率领的三个兵团是1948年12月4日被华野包围的,到了12月7日邱清泉已经心理崩溃,居然寄希望于解放军20天就会自动撤围,发现万无可能后开始发牢骚:“还是外国人打仗好,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降,不像我们中国,明知不能打,还要打下去”。

几天后他又突发奇想,对参谋长李汉萍说:“何必这么悲观呢?到了总崩溃的时候,几十万散兵游勇潮水般朝外流,鱼总有漏网的,难道我们还逃不出去吗”?等到看完战场态势图,他又绝望起来,大喊:真正崩溃了,真正崩溃了!



邱清泉留学德国期间,曾因为同窗好友去风月场所玩乐,一怒绝交,可见自律较严,然而在陈官庄战场上,这些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在1月初战斗最激烈的几天,他干脆每天疯完后喝得酩酊大醉,蒙上被子睡觉凡事不闻不问。

作战指挥权则完全交给了参谋长,并且指定李汉萍为其死后的兵团指挥官,连副司令都懒得招呼,自言自语道:“我今年已经48岁了,看也看够了,玩也玩够了,什么都享受过,就是死也值得了”。



在陈官庄包围圈中不仅有部队,还有从徐州跟随逃出的闲散官员、地主、学生等“难民队伍”,邱清泉强迫他们就地入伍成立了“暂编旅”。而那些妇女都成为了邱清泉及其部下的临时太太,在空投场附近挖个洞,罩上降落伞就是一个窝,邱清泉率领军官们进入最后的疯狂。

1949年1月9日下午,在华野的猛烈攻击下,杜聿明、邱清泉率兵团部退入陈官庄第5军军部,当晚19时核心阵地被突破,子夜时分,杜邱等人在警卫营掩护下向南突围,途中两人跑散,只好各自亡命。



跑到后来,邱清泉身边只剩下警卫营长远硕卿、副官陈亮、卫士徐仁成和一个警卫营的通讯兵。邱清泉精神已近失常,边跑边喊,后来实在跑不动了,躺在地上休息时突然拔出手枪自尽,但因姿势问题仅击中腹部,副官等惊起时,邱清泉又连开两枪,均未击中要害,且再无力气举枪。

倒地不起的邱清泉命令远硕卿补枪,但求速死,远营长不肯,邱清泉乃大骂:你想抗命吗?于是远硕卿示意通讯兵何永福动手,这个兵倒是挺敢下手,迎面开了两枪全部击中胸口,邱清泉当场毙命,终于结束了作死的这一个月时光。


度度狼gg


看到回答里面有说辽沈战役廖耀湘的。廖耀湘的作死不是逡巡不进,而是他被一场意外的遭遇战吓慌了神,竟然用明码呼叫指挥国民党军队。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要说到著名的、直接影响战役进程与结局的“胡家窝棚战斗”。

1948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了锦州。10月19日,中央军委批准了东北野战军的作战计划——就地聚歼廖耀湘兵团于野战之中。

东野指挥部适时下放指挥权,各纵队马上下达指示:哪里有敌人就往哪里打,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追。

接到上级指示,战场局面完全改观了。

战场上既没有前后方之分,也没有一线二线之别。为打乱敌人的防御部署,东野指战员们大胆穿插、渗透、分割,廖兵团被打得斗志全无。

接下来重点来了。

10月26日凌晨,3纵7师21团3营前进到了胡家窝棚附近。3营2排长任炳全,从胡家窝棚村民口中得知,有国军多辆汽车驶入,国军士兵还背着带天线的机器。任排长当即判断胡家窝棚可能是敌人的一个师部或者团部,于是安排25位战士在村外潜伏,等到入夜再进攻。

当晚一辆载满军官的卡车驶过村口,2排战士当即用机枪猛烈扫射,并冲上前去包围卡车。胡家窝棚战斗打响了。

廖耀湘的指挥部没有想到此地竟然有东野部队,而且夜间枪炮声显得格外大,敌人一时间无法判断我军兵力状况。25位战士立即用卡车上缴获的迫击炮向敌人的中心驻地轰炸。

夜里响亮而密集的枪炮声,吓坏了廖耀湘。他慌忙转移兵团指挥部,以避开“共军主力”。

2排战士冲进屋内后,从屋子里敌人没有来得及销毁的文件上,看到有的落款是“廖耀湘”。当时战士们没人认识“廖”字,但是“耀湘”两个字认识,一联想,廖耀湘!哦!他们这才明白,原来是碰上了廖耀湘的指挥部,怪不得敌人装备这么好、火力这么猛。

而侥幸逃脱的廖耀湘则认为:共军已经发现了他的指挥部,共军的这股部队就是冲着他来的。

有了这个想法的廖耀湘彻底慌了神。

他逃到新6军22师指挥部之后,竟然用明语呼叫部属向新立屯集中!

我军通过监听则完全掌握了廖耀湘兵团的行动计划和路线,立即采取了迅速有效的针对措施。之后仅仅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在10月28日拂晓,基本解决了廖耀湘兵团。廖西进兵团所属新1军、新6军、新3军、第71军和第49军共计5个军12个师10万余人全部被歼灭。廖耀湘本人也被我军俘虏。

据廖耀湘后来说:“解放军第一棒子即打碎了‘西进兵团’的脑袋,使我感到兵团的命运已处于万分危急之中!”

恐惧慌乱让廖耀湘失去了正常指挥官的思维,竟然用无线电明语指挥部队,这当真是“作大死”。

其实,从深层次上看,这也是国军高级将领早已内心惧战的表现;能看出蒋介石发动内战是多么的不得人心。

(完)

凌烟阁论史欢迎你点赞、评论、转发、关注,有不同看法也欢迎交流。


凌烟阁论史


说起战场上作死的人,小油瓶就不禁想到那个顶着在太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的掉漆头盔,手里挥舞着武士刀摆着各种pose,被中国士兵当做活靶子远程射杀的日军少将饭冢国五郎。

其实这个饭冢国五郎倒也不是个狂妄愚蠢的人,反而他还是日军中声名鹊起的高材生,与有名将之花之称的阿部规秀并称“双雄”。

1938年9月,饭冢国五郎以101师团101联队队长的身份率部从日本本土进入中国,并参加了武汉会战,但是饭冢国五郎一开始就啃上了硬骨头。

中国军队凭借庐山一带的险峻的地形,使得装备精良的日军无法充分发挥其火力优势,再加上中国军队的奋勇抵抗,饭冢国五郎的进攻持续受挫,以至于日军连续发动了15次进攻都没能攻破中国军队的防线。

这也令饭冢国五郎非常的郁闷,再加上苦战多日,天气炎热,饭冢国五郎晒得极黑、眼睛里都是血丝、胡子拉碴的,赤裸着上身,显得相貌狰狞。

此时日军有一个著名的战地记者叫“小悮行男”正好在庐山前线采访,一眼就看中了这个面露凶相的日军少将,决定对饭冢国五郎进行专题采访。

但既然是采访,必须有过硬的战绩和动人的故事,可恰逢饭冢国五郎指挥部队进攻失利,又是刚到中国战场也没有什么背后的故事。

不过人家记者都来了,那就得展示展示啊。

于是饭冢国五郎决定让记者拍摄几张自己在战场上勇猛杀敌的照片,给在东京的父老乡亲们瞧一瞧看一看。

为此饭冢国五郎特意按照记者的要求,选了一个离前沿阵地很近的但是很有战场氛围的“高地”,饭冢国五郎还特意不刮胡子、身着一身戎装,手握武士刀,站在战壕一旁不停的按照记者的要求摆出不同的pose。

当然这个饭冢国五郎也不是傻子,他之所以敢明目张胆的在中国军队阵地前摆各种POSE就是欺负中国军队的“汉阳造”射程较短,拿他没办法。

起初,对面阵地的中国士兵们并没有注意到这个作死的日军军官,但是不料日军记者为了拍摄效果,给饭冢国五郎戴上了一顶钢盔、

当时的日军钢盔经过南方暴雨及太阳暴晒都有不同程度的掉漆,饭冢国五郎戴的这个掉漆的钢盔就在太阳光下闪闪发光。

这下,阵地上的中国士兵都发现了这个在远处头顶电灯泡、张牙舞爪、上跳下窜的日本鬼子,但是由于距离较远,这些士兵们手中的汉阳造都打不到这个狂妄的日本鬼子,士兵们只能越看越生气,恨不得立刻干掉他。

这时突然有几个老兵背着缴获的日本三八大盖沿着战壕巡逻,士兵们一看,眼前一亮。

汉阳造打不到,可三八大盖射程远啊,于是士兵们便给老兵们指示了目标。

老兵们抄起三八大盖,冲着那个闪闪发光的目标就打了一枪。

此时的饭冢国五郎也已经结束拍摄,正准备与记者们一起从战壕附近离开。

一声枪响过后,饭冢国五郎倒在了地上,气绝身亡。

说起来三八大盖由于射程远、穿透性强、经常会造成贯穿伤,但是这一枪实在是诡异,正好从饭冢国五郎的心脏穿过,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直接身亡,这也可能是饭冢国五郎在战场上作死带来的后果吧。


小油瓶侃历史



辽沈战役开始后,国军统帅部严令廖耀湘兵团出辽西,去救援锦州的范汉杰。但廖耀湘和卫立煌当时都认为,辽西是水网地带,河流纵横,大兵团行动不便,不应该出辽西。但国军统帅部认为,必须在辽沈打一仗,击败解放军一部,才能稳住华北局面。在一番恩威并用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之后,廖耀湘终于同意出辽西了。

但廖耀湘对出辽西救援锦州毫无信心,而且认为锦州只是诱饵,目的还是围城打援,他只要如辽西,就会掉进解放军的包围圈,所以一直希望直接从辽南方向走,去营口,因为营口有港口,而且辽南没有解放军主力,无论攻守都比较主动。

所以,在得到统帅部要求救援锦州的命令后,廖耀湘过了一星期才把部队集结到沈阳以北的新民。但集结之后又不马上开始向西进攻,而是先去攻占了彰武,试探解放军的意图到底是什么。但是再进攻彰武的时候,解放军只是稍微接触就马上撤退了,并未死守,说明彰武并不是解放军的预定战场。


出辽西要渡过辽河,大凌河,巨流河等河流,每个河流又在这一带有大量小的支流,从而形成一个河网地区。所以行动起来很不方便,光是架桥就很费时间。所以廖耀湘以此为借口,在辽河以东磨磨蹭蹭,一直到国军统帅部严令马上渡河向西进攻之后,廖耀湘才带着负气的心态开始渡过辽河,进占了新立屯。这样,整个兵团就处在两条河流中间,旁边又有山,处境是很危险的。

好不容易渡过辽河,到了新立屯,廖耀湘又得到消息,锦州已经完了。按照廖耀湘的看法,廖耀湘兵团出辽西的目标既然是救援锦州,那么现在锦州已经被解放军攻克了,范汉杰兵团也已经全军覆没,范汉杰本人也下落不明,再西进就失去了意义。接下来解放军一定会以围歼廖耀湘兵团喂目标,所以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抓紧按他的想法,南下营口,准备撤离东北。

但国军统帅部依然不同意廖耀湘的意见,二坚持要廖耀湘兵团和侯镜如兵团两个兵团东西对进,在锦州一带寻求与解放军进行决战的机会,并齐心协力击破解放军一部,以稳定华北的局势,否则华北局面也会出现很大变数。这时候廖耀湘兵团和侯镜如兵团刘出现了分歧,廖耀湘要求东进兵团突破塔山解放军防线,她才肯西进,而侯镜如兵团则要求廖耀湘兵团到锦州附近的大凌河一线,才肯东进。

这样相持不下,廖耀湘兵团十多万人刘在新立屯附近既不前进阜新,也不后退沈阳,也不南下营口,就在这个河网纵横的地带待着,一待就是一星期。从锦州解放到廖耀湘兵团确立南下营口的方案,中间又过去了一个星期,一直到十月二十一日,国军统帅部看在辽西决战已无可能,才不得已同意了南下营口的方案。


就在这一个星期里,参与了解放锦州的部队已经基本上造成了休整和补充,而且也已经在开始向廖耀湘兵团附近移动了,准备将廖耀湘兵团就围歼在黑山大虎山这一带。廖耀湘确立南下方案之后,才开始想黑山大虎山一线展开攻击,并且一开始并未使用兵团主力部队新六军,而是胖残破不全的七十一军打头阵,这一来又耽误了两天时间。

强攻黑山大虎山不成,廖耀湘又反应迟钝,没有马上判断出解放军的意图,而是仍然企图在攻占黑山大虎山一线之后,全兵团再安全通过这个走廊地带。打了两天发现解放军是在死守待援,廖耀湘终于发现情况不妙了,才命令新六军接替七十一军,继续攻击黑山解放军阵地,掩护兵团向南通过这个走廊。到这时候为时已晚,四面都已经被解放军包围了,已经插翅难逃了。仅仅三天后,整个廖耀湘兵团刘被全歼在了这个地区。

在这个意义上说,廖耀湘在辽西这个水网地带逗留不进,既不前进也不后退,固然是因为国军统帅部与东北剿总卫立煌以及廖耀湘本人之间的意见分歧,但在发现这个地带是一个对廖耀湘兵团作战十分不利的地带之后,却没有做出任何决策来迅速离开这个地区,或者先控制黑山大虎山一线,保证兵团的安全,就这么再这个死地消极的待着不动,也就是廖耀湘自己作死了。


萧武


阿部规秀,日本“名将之花”,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别将领,他的死就是骄纵自傲、目中无人的结果造成的。以当时八路军和日军的实力对比,他真的是自己作死的。

阿部规秀是日本的山地战专家,从小向往着成为真正的武士,并一直为之努力,二十一岁毕业于日本专门培养陆军军官的陆军士官学校,然后凭着优良的军人素质和骄人的战功,五十一岁已经成为陆军少将,并在两年后晋升为陆军中将,被日本国内誉为“名将之花”。


阿部规秀的军事能力相当突出,治军有方,当时与国民党部队作战鲜有败绩,日本军人都以进入他的部队而骄傲,在对华作战中对中国军民残酷冷血,屠杀毫不留情,他本人是个不折不扣杀人魔鬼。

多次战斗的胜利,让阿部规秀渐渐产生了轻敌的思想,认为中国军队不堪一击,况且自从来到河北战场后,基本上都是自己擅长作战的山地丘陵地带,更让他胸有成竹,不可一世。


1939年日军开始秋季大扫荡,企图彻底消灭所在地区的抗日队伍,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杨成武部,集中优势兵力,在雁宿崖消灭来犯的阿部规秀部的一支日军大队,这让刚晋升中将不久的阿部规秀恼羞成怒,便亲自率领一支1500余人的日军,前来报复,八路军将计就计,把阿部规秀引至黄土岭地区,设伏围歼,阿部规秀损失惨重,但仍然组织部队负隅抵抗。

战斗中,八路军发现一个村旁的独立小院中,有许多日本军官进进出出,并且有卫兵守护,由此判断这里可能是日军的指挥部,现场指挥员当机立断,马上调来炮兵,由刚满18岁的炮手李二喜,按不同的方位打出四发炮弹,其中一发炮弹正在院子中间爆炸,使正在指挥作战的阿部规秀的腹部和腿部受到重创,之后被日军用毯子包着,慌忙抬走。


八路军歼灭大部分日军后,在其援军到来之前,撤出战场,但当时还不知道日军旅团长中将已被炸得身负重伤。

后来在敌人的电台和报纸上,才知道阿部规秀在受重伤三小时后,不治身亡。日本《朝日新闻》报道“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阿部规秀之死,在于他的轻敌自傲,没有把八路军的战斗力放在眼里,当时的形势,也确实是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处于绝对上风,但不屈的中国人民不会束手待毙,总有机会给有作死心态的侵略者致命一击,让他们血债血偿。


历史微点


黑色圣露西亚——对峙

1916年12月,结束了第九次伊松佐河战役的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围绕着阿尔卑斯山的几个山峰开始对峙,双方都暂时没有足够的精力发起决定性攻势,只能像西线的凡尔登一样变成漫长的堑壕战。

说实话,意大利丧心病狂的战斗力让协约国有点后悔把它拉进队伍,尤其是答应他们出让巴尔干利益更让英国佬以泪洗面。这帮孙子从1915年反叛同盟国到现在居然连阿尔卑斯山都突破不了,或许真的让他们留在同盟国才比较有利,而德国对奥匈帝国的感觉其实和英国人差不多。

这种菜鸡互啄式对峙必然没有凡尔登那种史诗剧的壮阔,奥匈帝国出场的是皇家山地师中的领土步兵营,指挥官叫鲁道夫·施密德,驻扎在马尔莫拉达山腰的营地里,这货还天才的弄了个反斜面营地。意大利出场的是阿尔皮尼山地步兵团,指挥官贝托洛·安东尼奥,分别驻扎在安特劳、佩尔莫、帕沃尼三个山峰,坚决贯彻了意大利三个打一个的指导方针。

黑色圣露西亚——炮击

整天对峙当然是件非常无聊的事情,意大利热血男儿从来是不甘心平淡的,直接冲锋抢山头肯定没胆子,但我们有大炮啊!可以直接轰啊!然而安东尼奥的算盘明显打错了,奥军的阵地在反斜面,炮弹实在无法越过山头,即使调高角度越过了山头也落不进营地,只会从他们头顶飘过,这就尼玛尴尬了......

还好安东尼奥兄弟的尴尬没有持续几天,从12月6日开始阿尔卑斯山区惯例的下起雪(要不咋是滑雪圣地呢),到10号的时候,各山峰顶的雪基本都堆积了8米左右。看着厚厚的积雪,安东尼奥同志有了一个天才的创意。

10月13日凌晨这哥们下令马尔莫拉达峰顶的积雪,炮弹够不着你们这帮孙子,雪崩总能够到吧?5:30的时候随着“哐当”一声炮响,马尔莫拉达峰真的雪崩了,奥匈帝国的营地瞬间被20万吨以上、超过100万立方米的积雪直接冲垮,点背的直接被埋在里面,运气好的被冲到山脚,起码得丢点零件。

黑色圣露西亚——连锁

看着远处无比壮观的雪崩,安东尼奥志得意满,他向那座山峰高高挥手“一路顺风,我的朋友们”!然而副官却不合时宜的走到他身边问:“老大!你有没有听到什么奇怪的声音?”

安东尼奥:“什么声音?”

副官:“似乎有点像雪崩的声音。”

安东尼奥:“对啊!不就在对面嘛!”

副官:“可是这声音貌似来自我们头顶哎?”.......

9:15分指挥官安东尼奥所在的安特劳峰发生雪崩,14:28分2营所在的佩尔莫峰发生雪崩,20:06分3营所在的帕沃尼峰同样发生雪崩,随后附近所有山峰陆续发生雪崩,这个圣露西亚节注定谁也过不好,敌我双方一起玩极限滑雪......

战后有人闲到蛋疼做了这次雪崩大作战的伤亡总结,奥匈帝国死亡270名士兵,意大利挂了1744人,另外因为连锁雪崩,还有8127名意大利平民被埋了。话说这交换比还不如直接硬磕呢......对了,雪崩召唤者安东尼奥同志活了下来,大抵老天也不想让这货死得太痛快,1918年他死于飞机坠毁。

黑色圣露西亚——总结

我们都知道在坡度较大的山峰上,如果积雪过厚,一声咳嗽都可能导致雪崩。亲爱的安东尼奥同志居然在这种条件下玩炮击,这么有创意的作死不敢说绝后,但肯定是空前的。


我想后世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为他强悍的脑洞、无畏的作死精神感动,安东尼奥同志千古......


历史吐槽机


后周世宗显德三年(公元957年)春,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赵匡胤追随周世宗柴荣征讨淮南,他的第一战就在涡口击败了敌军数万众,斩杀敌军兵马都监何延锡等。

此时的南唐节度皇甫晖、姚凤众率众号称十五万人在清流关阻击后周军队,却被赵匡胤击溃,最后他们又在赵匡胤的追击之下退守城中。皇甫晖此时完全处于被动之中,他可能想起了当年的淝水之战,抱着一线生机,他尝试着利用东晋的打法,于是对赵匡胤说:“人各为其主,愿成列以决胜负”,他没有想到赵匡胤竟然欣然允诺了。

等到皇甫晖整理完军队,并出阵准备迎接后周军队的进攻之时,却发现单枪匹马的赵匡胤已经杀到面前了,他“手刃晖中脑,并姚凤禽之”。

这是赵匡胤在后周军旅中普通的一战,却很让人认为他是和宋襄公、苻坚一样泥古不化、明显作死的人。但其实不然啊,这是赵匡胤的一贯作风,后来柴荣再征南唐之时,在水流湍急的十八里滩前一筹莫展,《宋史》记载:“世宗方议以橐驼(即骆驼)济师,而太祖独跃马截流先渡,麾下骑随之,遂破其砦”。也就是说,连雄主周世宗柴荣都想采取保守的打法,没想到赵匡胤直接硬上,并且胜利了。

战场上的赵匡胤就是这么一条汉子,他以迷之自信强势作死,却成为后周将领中命最大的人,不但没有被生性多疑的周世宗柴荣处死,反而笑到了最后,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


国史通论


我没上过战场,淮海战役上的黄百韬,因为手下、友军和上司,一起作死,最后自己也不得不死。

抛开党派成见,黄百韬应该是近代最杰出的将领。他祖籍广东,却生于天津,在张宗昌所部从连长一直做到旅长。二次北伐随徐源泉一起投奔国民革命军。靠着到处求爷爷告奶奶,顺利成为陆军大学毕业生,却只能在顾祝同手下当参谋。抗战后期终于外放当了25军军长,靠着这支军队,黄百韬把自己从杂牌愣是改造成不亚于五大主力的存在。

孟良崮战役,对黄百韬来说是个坎。黄百韬带着整编25师不要命积极营救张灵甫,得到老蒋青睐。战后追究责任,黄百韬又为整编83师师长李天霞掩饰,成功得到黄埔系的好感。胶东扫荡中,黄百韬和粤军整编64师携手,让华野山东兵团损失惨重。豫东战役中,黄百韬整编25师和一个快速纵队被围帝丘店,在邱清泉配合下创出重围,形成对华野的反杀。

黄百韬在帝丘店打出的反击,被国民党军史誉为“中原大捷”。黄百韬也因此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并且晋升为中将司令官,原本只有一个军一个快速纵队的黄柏韬兵团,则直接扩张为包含25军,44军,63军,64军,100军五个军十万多人的庞大兵团。

然而,黄百韬兵团10万多人,偏偏遇上几个作死的人,最终在碾庄被围歼。

早在济南战役后期,黄百韬就意识到自己的危险,济南战役一结束,他赶紧请示撤入徐州,采用“拿破仑的团式集中法”对解放军各个击破。可是徐州“剿总”的刘峙并没有答应,但也同意让黄百韬西渡运河,到徐州抱团。

这时候,捣乱的人来了,他是国防部的郭汝瑰,此君是黄百韬的陆军大学同学。郭汝瑰要求,黄百韬兵团主力,必须护送海州的44军渡过运河。44军带着大量非战斗人员,总共有10万人,黄百韬兵团这样抬着棺材上路,白白耽搁两天时间,给解放军赢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

当黄百韬准备渡过运河时,华野已经近在咫尺。可是作死的44军直接堵在了桥上,眼看就被华野追上,黄百韬十分着急。

这时候,又有捣乱者出现了,防护黄百韬兵团侧翼的第三绥靖区在何基沣张克侠领导下发动起义,2.3万人接受解放军改编。华野迅速通过第三绥靖区,完成了对黄百韬的合围。

就这样,渡河过程中,因为郭汝瑰的拖延,因为44军的拥堵,黄百韬跑得慢了,一下子丢了一个军又一个师,其中25军丢了一半人马。

侥幸度过运河的黄百韬兵团,如果快马加鞭逃回徐州,还能活。可是,偏偏就有手下在作死,这个人是64军的刘镇湘。

64军在胶东扫荡中和黄百韬25军配合很好,而且和63军都是粤军体系,再加上100军原李天霞部,黄百韬这个兵团强弱搭配配置相当好。可是现在军长换上了更为狂妄的刘镇湘,他带着64军第一个渡河,眼看着广东兄弟63军在运河对岸被全歼,现在一点胆怯都没有!

黄百韬开会要求快速靠近徐州时,刘镇湘站起来咋咋呼呼“不能去大许家,要打就在碾庄打!工事都建好了,不打就走算什么?”25军军长陈士章说“多走一里是一里,徐州方面救援也方便。”刘镇湘说“别说豫东战役20里的距离增援不到,就是5里地友军也不来!”

黄百韬正准备教训一下这个刺头,没想到国防部电令到了——“着该兵团在碾 庄圩地区准备决战。 已命令黄维兵 团经宿县、 宿迁渡过运河进行外线 反击;又已令杜(聿明)副 总 司 令 率 邱、李两兵团东援……”

就这样,黄百韬被留在了碾庄,永远的。

刘镇湘这样作死,主要是听说黄百韬在大许家给他安排的阵地是一座土山,那时三国关羽战败投降曹操的地方,不吉利!

此时的黄百韬,只能低三下四求邱清泉,赶快来接应,邱清泉一想到豫东战役黄百韬有青天白日勋章自己没有,就气得不行,每天出工不出力,坐等友军灭亡。

黄百韬心想,没有邱清泉,还有李弥呢!李弥驻扎碾庄西24里的曹八集,黄百韬西面没问题!

可是李弥也是个作死的活宝,不等着黄百韬派人接管曹八集,自己先开溜了。等黄百韬派出100军44师去曹八集,正好掉进华野的包围圈,被全歼。

自此,黄百韬被围在了铁桶里。

和刘镇湘一样,黄百韬也十分迷信,他看到自己指挥所的院子里有一课大树,立刻想到了这是一个“困”字,赶紧命人砍了这棵树。从这件事上看,黄百韬的作战信心,早已动摇。

邱清泉和李弥两个猪队友,本来放弃了掩护黄百韬西撤的阵地,现在在老蒋的严令之下只好发动强攻,华野两个纵队在徐州东部顽强阻击,邱清泉李弥两人三倍兵力,就是打不过来。

到19日晚,华野五个纵队对黄百韬最后八个团发动总攻,激战至22日上午,碾庄圩被攻克。黄百韬逃到64军驻地大院上,又逃到六十四军一五六师指挥所驻地吴庄。黄百韬一听“吴庄”这个地名,顿时心理崩溃,仰天长叹说:“此吴庄, 乃吾葬身之地也! ”吴庄与“吾葬”系谐音,老黄这个时候还想着算命卜卦。

黄百韬兵败逃亡前,对极其悲伤地对杨廷宴说:“这场大战, 我有三个 不解:一、我为什么那么傻,要在新安镇等待四十四军两天;二、我在新安镇等了两天之久, 为什么不知道在运河上架设浮桥;三、李弥兵团既 然以后要向东进攻来救援我, 为什么当初不在曹八集附近掩护我西撤? ”

黄百韬想不通的地方,可能正是国军战败的主要原因。


历史知事


不作死就不会死,最能作死的当属张灵甫了。本来他是不用死的,但是他娇狂自大自己往粟裕的包围圈钻,自寻死路去了。于是自寻死路,与解放军决战于缺少水源的高山之上,而且还是处于包围圈里这个就是典型的作死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