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去金融化,“禁预售、停房贷”实现“房住不炒”,对金融业会产生哪些影响?

seibu


这个是有必要的,我们这样做可以实现房地产软着陆,利国利民,对于经济,金融社会都是好的,为什么这么说?

一,对于金融,这个是发夹最关心的,我们高房价不是一下子上来的,停止房贷了,影响只是2016后炒房的,他们无法套现,2016之前买房的是现在1/5到1/3价格,如果炒房客套现,他们只需要现在房价对折甚至1/3也大赚,所房价打对折或者1/3那没有买房不用再贷款了,还有有人说房价大跌有人断供,银行破产,这个不成立,只要不是投资房子的,不卖房怎么知道自己房价跌了,谁闲着没事找人评估自己房子,评估低了你不卖没有人强制你卖。还有房价如果统一跌90%,银行可以考虑对首套房刚需减房贷和房贷利息。银行破产更不可能,最近几年我们是货币扩张政策,钱都是央行的,断供了你不该银行了,银行不还央行了,央行改革就可以了,全世界银行倒闭,我国四大行不可能倒闭,有印钱和发钱的央行在后面呢。

二,对于经济,房价跌了,我们才是强大开始,房价跌,低价卖房的投资房子的套现,释放经济活力,有了钱消费,投资,买股票,供需两旺,根本不需要在降息放水了。房价下跌会引导其他投资往实体去,房价上涨几年开厂的炒房,做企业炒房,造车子炒房,开店的炒房,因为炒房比做实业赚钱很多,最可笑说某韩国公司在中国做产品不赚钱,卖房子赚了一毕,你说这谁来做实业,江苏某工厂老板开厂几年不如老婆上海买套房赚钱。只要房价不跌,降息借钱来还是拿去卖房投资房子,推高房地产泡沫。

三,对于社会而言,房价跌了其他物价也会跌,人民的钱值钱了,内需起来,大手大脚花钱,各行各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何乐不为,那些说有房子就想值钱简直是胡说,现在有房子想换大房子换不起,想给儿子儿女卖房为买不起,怎么希望房子上涨,一样房子上涨只有一个群体那就是房地产开发商和炒房客利益集团。

四,对于担心建筑行业的,2020我们集体土地直接入市交易,对于高烧不退城市可以城市郊区就地城镇化,增加侧方位供应,郊区和农村有很多建筑等着造,公租房,共产房,办公楼,各种造,宅基地入市了,装配式建筑和轻钢别墅就来了,建筑至少有10年的繁忙,做企业的不在挤很贵很小的办公楼。去郊区农村拿集体土地造属于自己办公楼,直接一家来一幢或者一层,给别人高大上,实力强感觉。


刘贵刚mark


房地产业去金融化,“禁预售、停房贷”实现“房住不炒”等这类做法一则不利于房地产的健康发展,二则甚至会让人们获得住房的路都没了。这是极端的做法,是不合适的。

因为有住房需求,所以有一个房地产市场。从1994年取消福利分房后,从一个美国老太太教育中国大妈,家庭开始了借助金融手段来获得房子的道路。这条路一路走来,从人们不理解,不屑,到家庭充分利用和过度利用这个手段,实现了房地产接近20年的高速发展。人均居住面积也迅速攀升到30平米以上。这里金融对房地产的支持是很重要的一块。但是走到今天,的确有些变味了。过度金融化和过度杠杆,让房价和人们的实际收入之间产生了巨大的不平衡。

住房需求是全民的,不是有钱人的游戏。房地产的发展必须和社会收入水平相适应。那种只为有钱人造房子的荒谬言论是割裂社会和造成社会不安。一个家庭正常的全部收入如果在500万的话,住房不应该超过170万。超过了,今天在住房市场得到的利益,社会将用数倍的代价在其他方面付出。

我们不能不说停房贷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方法。但是停房贷依旧是一个政策行为,而不是市场行为。平抑房价不是在房屋销售的出口端,而更应该是房地产的价格构成中降低最应该降低的那部分。房地产企业去金融化,只会加重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成本。为难房地产企业也只会增加住房建设财务成本。

我想,对规范房地产市场,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上面这些我想不会是好办法。大家说说


大舟财经观


最佳答案

先说禁预售,预售优势能让开发商拿到地皮之后向银行贷款,盖之前出项目效果图预售给消费者,回笼资金,第一期开工,建好之后抵押银行或贷款预售第二期楼盘,预售有助于开发商资金回笼流动。

缺点资金流断了无法交房成烂尾楼或开发商先用房子在外面贷款再预售,如破产先要还贷款的钱。预售虽然有一定的风险对整个经济问题不大。

再说禁止房贷,这个也是好事最好把首付提高到%65以上,短期对开发商和银行不利,对消费者首付压力很大,但长期对银行是有好处的因为未来开发商断供和消费者断供损失会减少,对消费者来说自己有多少钱就在那里买房子买多少钱的房子。

如果第一套房首付20%消费者可能选择300万的房子接下来日子惨不忍睹。如果第一套房首付80%消费者肯定选120万的房子了。月供压力小了,也不会天天12点加班没有时间陪家里人,家庭为钱不和睦。

请问如果失去了开心,快乐,自由,家庭,不知道要房子家有什么用。人民需要幸福感,如果每个月还款少点压力也小,还有时间去消费其它的产品带动经济循环,而不是把一辈子的收入卖一个房子。

从长远看对国家的经济有利的。经济不能看眼前的,社会是个平衡体,现在做的一切金融措施决定了未来的社会经济,社会经济是国家的核心。


唐僧49741641


房地产去金融化,“禁预售,停房贷”,实现“房住不炒”,对金融业有什么影响?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个人认为这个提问有些不够科学,因为“停房贷”,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提高首付比例,比如首付要六,七成,则是有可能的。

若在现今条件下实施“禁预售,停房贷”,则可以预见的是,房地产公司的资金周转将非常困难,房产销售将急剧下降,成交是否有原来的一成,都将打个问号。众所周知,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房地产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和各种融资。预售制度,即所谓“卖楼花”,也是房地产公司筹集资金的一种途径,借购房者的钱干自己的事业。这一政策有利于房市健康发展,能减少购房者买到烂尾楼的风险,有利于保障购房者利益。同时这一政策,能让房地产商更理性,加杠杆的倍数将下降,有利于防控金融风险,有利于社会稳定。对金融业而言,短期收益是少了,但却更安全了。

“停房贷”,按目前的房价,目前的经济,目前的情形,又有多少刚须能一次性付清购房款?能一次性付清购房款的人如今还会没房产,还会去炒房吗?所以“停房贷”结果将是销量锐减,回款困难。房地产公司有可能就此资金链断裂,从而破产倒闭。而房产公司自有资金所占比例是很低的,大部分都是直接或简接通过银行贷款融资所得,这将导致银行的坏帐增加。对银行而言,“停房贷”不是好的选择。

综上所述,“禁预售,限房贷”,对金融业而言,是最理想的选择,达到“房住不炒”的目的,促进房地产业回归理性,健康发展。


水加木


这个房地产业的去金融化,整体来讲的话,是国家在大的去库存,去杠杆的这个大背景基调下进行的,那么具体地落实到这个房地产行业,就是对开发商来说,现在对于过去那种高负债,需要降杠杆,对于个人买房,过去这种首付比例是要逐渐提高的,比如说像北京,上海的二套的话应该是达到六成了。那么以前包括在成都买房,其实就是20%,现在要30%首套房,二套房都50%了,去杠杆就就逐渐提高了购房的门槛。


第二个对金融行业的影响,首先对于这个银行来讲的,最直接就是他的利润的下降了,因为以前房贷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利润比较高的部门,如果将来银行的日子不好过了,那从从业人员来讲的话,肯定是会缩减一些编制,随着一些人工智能的进入,包括现在行业的业务量下降了,不仅是的个岗位,甚至一些薪资,我觉得都应该会下降或者调整,那么对于购房者来讲的话,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弘富财商特邀房产投资培训讲师/ 刘洪先生提供/ 欢迎留言讨论及关注


深圳前海弘富财商


因为我们的房贷是没有资产证券化的,所以房贷只到了银行这一级,没有衍生到其他金融领域,银行作为房贷的债权人并没有把债权做转让。所以我们只看对银行的直接影响。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首先看看房贷在银行的贷款中所在的比重是多少。

1、房贷占银行贷款的比重是多少?

我们看看央行历年的数据,央行发布《2014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4年全年贷款余额增加9.78万亿,其中住户部门增加3.29万亿,占比33.6%。住户部门增加的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增加2.23万亿元(住户部门的中长期贷款基本就是房贷了),也就是说房贷占据了住户部门贷款总量的68%。也就是说住户部门对银行贡献的贷款主要就是房贷。而房贷占中国2014年全年贷款增量的23%。

我们再看2015年的数据:2015年全年新增贷款11.72万亿,其中住户部门增加3.87万亿,住户部门增加的贷款占总增加 的贷款量比重为33%,这个比重比2014年的33.6%略低一点。而住户部门的中长期贷款增加3.05万亿,占比78.8%,也就是房贷占住户部门贷款增加额的78.8%。这个比例比2014年的68%是大幅提升了。2015年房贷占整个贷款增量的比重为26%,比2014年同期提高了3个百分点。

2016年的数据:全年增加贷款12.65万亿,其中住户部门增加6.33万亿,住户部门贷款占总的贷款增量的比重达到了50%,这个数据不2014年和2015年的33%是大幅的提升了的。而其中的住户部门的中长期贷款(即房贷)是5.68万亿,房贷占住户部门的贷款增量的89.7%,这个比重比2015年同期又提高了11个百分点。房贷占2016年全年贷款增加额的比重为45%,这个比重比2014年增加了1倍,比2015年增加了19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2015年下半年开始的楼市行情让居民加杠杆,增加的贷款额度主要就是居民的房贷带来的,企业的贷款增加额并没有什么变化。

2017年的数据:全年增贷款13.53万亿,其中住户部门增加7.13万亿,占比52.7%,住户部门贡献的贷款额度进一步提升,相比2014年已经提高了将近20个百分点。其中住户部门的中长期贷款增加额是5.3万亿,房贷占住户部门的贷款比重为74%,短期贷款(消费贷)大幅增加。题外话:住户部门中的短期贷款中有多少流入了房贷首付当中这个没有具体的数据,不过这一年所谓的首付贷是层出不穷,央行关于严禁消费贷流入房贷市场的发言屡有增加。而2017年房贷占总贷款增量的比重为39%。

总结:房贷占据银行的业务量比重是比较高的,尤其是经过这两年房地产的牛市以后,无论是绝对值还是比重都是非常高的,房贷业务占据了银行39%甚至45%的比重,如果把房贷停掉,对银行会产生什么影响?

2、房地产去金融化更多的是对房地产的上游,也就是开发商

最近1年对开发商的融资是限制非常严格的,信托等等渠道都在收紧,这对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洗牌,对于头部企业是影响还能够承受,因为品牌和实力摆在这里,融资渠道自然要多很多,资信也不是一般企业可比的。


而对于中小型房企而言可谓是生死劫了,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会是大洗牌,会进一步向头部房企集中,2018年中国商品房销售总额是15万亿,而排名第一的房企的销售额大概是7000亿元,碧桂园拔得头筹以7286亿元的流量销售额成为第一,占比也不过是5%的比例,如果按照权益销售额来计算,只有5241亿元的销售额,占比更是只有3%多一点,对于龙头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到5%,这样的市场还远远达不到垄断的地步,未来是否会达到10%?我认为是很有可能的,未来5年排名第一的房企很可能会达到10%的市场占有率。甚至更高。

而那些中小房企会被洗牌出局!

房企的核心能力就是:融资的能力以及拿地的能力!其他的能力都是附加的!


壹号股权


百分之五十的房子在炒房团里面!



爱是你我


这个"停金融"不是房地产开发管理调节机制的好办法!正确做法应该是加大"公租房"的建设,政府来当房东。此举是一举多得:一,广大百姓有房住,而且房租负担得起;二,能保证土地能公平拍卖,而且不用限制房地产销售价格,让富人有高档房子住,市场公平,有效率;三保证了政府的长期收益,减少政府对土地财政的长期依赖。


红头绳航空


第一,金融业的特点就是锦上添花,厌恶风险。没有优质资产作抵押,例如房地产、厂房设备等,或没可靠担保,银行是不敢放贷的。要知道银行贷是靠居民存款支撑的,如果贷款发生问题,不仅要追负责人责任,而且会引发金融危机,这个责任没人敢担。这客观上促成了银行贷款与房地产的互相依赖关系。除了房地产,还有什么更优质的资产可以抵押贷款?第二,中国实体经济处于转型期,除一部分高科技企业欣欣向荣,大部分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产业必将死去。除特优企业外,谁敢不要抵押给这些企业贷款?发生危机老百姓存款谁赔偿?注意,国家已经不为银行贷款损失背书了,银行倒闭存款人最多能拿回50万元。所以,要房地产去金融化不可能,最多只能降杠杆率。房地产去商品化可以,但只能倒退到国家建房,按需分配,你认为可能吗?房子不炒可以,取消预售也可以,但房价降低过多,必引发美国那样的断供潮,发生美国那样的金融危机,人民生活难以为继,生存困难,你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吗?

我说这话有人会不服,想想看,银行投资或抵押品,还有什么比房子更优质?黄金?全世界黄金加起来才多少?还有什么更优质资产可抵押?房地产!除了房地产还是房地产!除了房地产抗风险能力强,变现容易,银行贷款风险还能有什么?厂房设备?破产了亏损了不是大打折扣么?世世代代,房地产永远是一个家庭一个企业最优质的资产,绝无例外。


东方韵666777888


这种想法都是没有经济学基本概念的人思维,懂经济学的都知道,房地产和股市是目前中国二大货币蓄水池,而且房地产是最大的,如果把房地产彻底打死,货币去哪里?

前段时间由于国家调控房地产,严控房价涨幅,已经造成目前很多商品价格爆涨,如果把房地产彻底打死,房价该多少还是多少,而全面通货膨胀谁也无能为力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