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杀和珅后,丰绅殷德是如何报复固伦和孝公主的?

夏仙宝


无情自古帝王家,政治联姻悲剧者多,幸福美满者少。纵观历史,全始全终的政治婚姻是比较少的。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迎娶乾隆女儿固伦和孝公主,发生在和珅备受宠信之际。而随着乾隆皇帝的老迈乃至一命归西,和珅家族的荣耀就已经走向了末日。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五月,弘历:

赐名丰绅殷德,指为十公主之额驸。赏戴红绒结顶。双眼孔雀翎,穿金线花褂。

乾隆活着是和珅荣耀的靠山。和珅根正苗红,出身于满洲正红旗钮祜禄氏,但是在皇权下面是脆弱的。按理来说,皇帝之女乃金枝玉叶,享受荣华富贵,保持皇族地位,可以投胎技术已经是一流了。但是,在政治面前,也是一个弱势群体。和珅本以为儿子迎娶公主可以保住地位,实际上嘉庆皇帝却不买帐。乾隆丧礼还没结束时,朝廷御史已经开始吹风要参倒和珅了。乾隆太上皇的生涯,使得嘉庆对于和珅极为嫉恨。等自己真正登基掌权,和珅自然首当其冲成为替罪羊。

嘉庆皇帝以和珅在先皇丧礼期间昏睡,结党营私和贪污腐败为手段,一举打垮了和珅集团,赐令自尽。当然,他也并没有赶尽杀绝,丰绅殷德由于固伦和孝公主这层关系,性命并无忧,但是政治前途基本宣告结束。

但是,父亲和珅的倒台,使得丰绅殷德精神大变,纵情声色,及时行乐,状态相当抑郁愤懑。而且,朝廷一些官员不断弹劾诬告,说他演习武艺、与父报仇,甚至说他欲毒害公主及将侍妾带至坟园,于国服内生女等事情。

试想,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接近崩溃状态,类似行尸走肉,丰绅殷德的日子自然很难过。公主是他活着的靠山,所谓报复公主基本无稽之谈。嘉庆十五年(1810年),丰绅殷德壮年死在家中,年仅三十六岁。


秦右史


乾隆65岁的时候,固伦和孝公主出生,晚年得女,自然,这位公主极受乾隆帝喜爱,长大以后,这位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被赐婚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和孝公主是名副其实的金枝玉叶、她度过了皇帝宠爱的少年时期,也在父皇的庇佑下风光出嫁,享受过一段锦衣玉食的安稳日子。

然而,当89岁的乾隆皇帝去世以后,这位公主的命运发生了巨大转变。父皇的去世让她痛不欲生,仅过了半个月,公公和珅被嘉庆帝赐死,连带着她的丈夫丰绅殷德也受到牵连。

十公主剧照

好在嘉庆帝还念及兄妹之情,对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网开一面,在整个抄家过程中,嘉庆帝下令不许抄检公主和额驸屋子里面的东西。正是因为有了和孝公主作为靠山,丰绅殷德才能够免于一死。

可是,这时候他与和孝公主的关系就变得尴尬起来,嘉庆帝赐死了和珅,和孝公主与皇帝是兄妹,公主虽然没有过错,但是碍于血缘身份,自然就成了他的杀父仇人。所以在民间,至今还流传了这样一种说法,嘉庆帝在杀了和珅以后,丰绅殷德将自己的满腔愤怒转嫁到了公主的身上,甚至暗中报复公主,蓄意谋杀,这到底是真是假呢?

十公主剧照

和孝公主的生母为惇妃,她在乾隆后妃的名册中排在第17位,是一位不怎么受宠的妃子。不过,当女儿和孝公主出生以后,因为她样貌酷似乾隆,自幼便备受皇帝宠爱。

清朝后宫有制度,只有皇后所生的女儿,才能够被封为“固伦公主”,但是乾隆却为十公主破了例,将只是妃子所出的和孝公主封为了“固伦公主”,而且他时常将和孝公主带在身边。根据《清史稿》记载,乾隆曾经亲口说过,如若和孝公主是一个皇子,他必然立她为皇储。

乾隆与和珅剧照

乾隆54年,15岁的和孝公主下嫁丰绅殷德,乾隆前前后后赏赐了极为丰富的陪嫁品。此后十年,和珅借着皇室宗亲的身份,在皇帝面前更是红的发紫;他的儿子丰绅殷德,有了父亲和妻子的庇护,在官场上更是平步青云。

为何会有人觉得丰绅殷德在父亲死后一定会复和孝公主呢?其实这与人们先入为主的观念有关,古人云:“有其父必有其子”,所以世人才会认为,贪赃枉法的和珅的儿子,必然也是一个贪官。

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大婚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丰绅殷德与他父亲简直是天壤之别,他自幼体弱,对于官场上的争权夺利丝毫没有兴趣,反而痴迷于琴棋书画。他走上官场完全是出于身份所迫,所以他在官场上并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因为写诗作画才是他的真正爱好。

如此性格的他和公主结婚后,小日子倒也过得心满意足。只是父亲的离世,家族的破败,对于一个男子而言绝对是巨大的打击,但是他却未曾有过谋害公主之心。

和珅去世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传言,其实就是因为他在嘉庆8年辞退了公主府里面的长史奎福,此人对丰绅殷德怀恨在心,他在外四处宣扬:丰绅殷德所写的诗有谋反之意,他演习武艺其实是为父报仇,额驸竟然还想谋害公主,以便取自己的小妾过门生女。

这样的传言在京城四起,皇帝下令派遣官员即刻探明事实,最后几经查访只有小妾生女一事为真。只是这一件事也是犯了皇家大忌,此后丰绅殷德被软禁了一段时间,他的精神更加萎靡,身体日益虚弱,仅35岁的年纪便撒手人寰。只是民间对于此事一直是捕风捉影,以讹传讹,这才让丰绅殷德预谋害公主的说法流传至今。


鸢飞九天2018


其实,和珅死后,说丰绅殷德报复固伦和孝公主也不为过,因为这时候的公主还是喜欢丰绅殷德的,而这时候的丰绅殷德已经自暴自弃了,如果用现在人的眼光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丰绅殷德在报复公主。

和珅去世后,丰绅殷德一等公、贝勒伯爵的爵位全部没有了,在1802年的时候,嘉庆皇帝因为铲除白莲教的原因,非常高兴,于是赏赐了丰绅殷德一番,此时的嘉庆还是将丰绅殷德看成是驸马,公主和丰绅殷德的婚姻生活还是比较好的。

可是,丰绅殷德这时候并不珍惜嘉庆对他的赏赐,此时的丰绅殷德释怀了,如此大的变故,在他看来人生如梦,要及时享乐,于是之后的丰绅殷德开始纵情声色。

其实,当时的丰绅殷德就是不想在做任何事情了,在他看来,不做任何事情,就不会犯错误,然而,他这样逃避,最后还是犯了错误。

有一个叫奎福的人出来弹劾丰绅殷德,说他要“演习武艺,图谋不轨,暗杀公主”。后来嘉庆彻查这件事情,发现丰绅殷德是被冤枉的,但是在查丰绅殷德的时候,查出来另一件事情,丰绅殷德在国丧期间生了一个女子。

这在嘉庆看来是:“国服一年内生女,实属丧心无耻”。于是嘉庆让丰绅殷德面壁思过。这件事情对丰绅殷德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从此他对人生失去了希望,此时的他对公主也没有了任何感情,整日陷入低迷的状态中。

对公主而言,丰绅殷德就是一个活死人,这样看的话,丰绅殷德确实已经将公主抛弃了,昔日的恩爱没有了,现在公主面对的丰绅殷德早已不是一等公,不是贝勒了。丰绅殷德留下的一句话,很能说明当时他的遭遇:“功名事业俱泡影,埋骨何须墓志铭”。

这样的话,公主听了一定会很伤心吧!其实,很多女子听了男人这样的话,都会感到失望的吧!


朗照千江月


嘉庆八年(1803年),也就是和珅被杀四年之后,和珅的嫡子、固伦和孝公主的额附丰绅殷德被公主府的长史奎福揭发,控告丰绅殷德因对嘉庆杀死父亲和珅心存愤恨,借习武之机,阴谋叛乱,并想加害于妻子固伦和孝公主,而且还和小妾在乾隆国丧期间生女。丰绅殷德资质平平,并未有其父和珅那样过人的才干,手中也未有一兵一卒,他真的敢造反作乱,报复加害和孝公主吗?



丰绅殷德与其父和珅一样长相俊美,自小和珅带着他经常出入皇宫。乾隆非常喜欢这个帅气的孩子,连丰绅殷德这个名字也是在这个小孩五岁的时候,由乾隆赐予的,意寓福裕长住。

乾隆最疼爱的十公主和孝公主正好与丰绅殷德同龄,她是乾隆最小的女儿,也得到了乾隆最多的宠爱。

和孝公主在十三岁时赐封“固伦和孝公主”,这是公主的最高头衔,只有皇后的嫡女才有获得“固伦”封号的资格,而和孝公主的生母只有一个普通的妃子。和孝公主破格获封固伦称号,可见晚年的乾隆是非常恩宠这个幼女的。和孝的生母惇妃也是沾了女儿的光,当年她性格骄横打死了宫女,被乾隆降格为嫔,但时隔不久又很快恢复了妃子的身份。



和孝公主和丰绅殷德,一个身系乾隆的万千宠爱,一个是乾隆极度钟爱的宠臣之子。在乾隆看来,这可是一段神仙眷侣的天作之合。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大婚,乾隆赐与这个幼女丰厚的嫁妆,超过了之前和嘉公主嫁妆十倍之多,而且额附丰绅殷德很快升为统领、内务府大臣等职。

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婚后非常恩爱,生活优渥。但在这一切在乾隆死后发生了剧变。嘉庆四年(1799年)成了丰绅殷德人生的分水岭,他从豪门贵族的外戚跌落到落魄失意的罪臣之后。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驾崩。次日,和珅的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之职便被拿下。和珅的亲信军机大臣福长安也被去职,两人被嘉庆下令为乾隆守孝,其实是切断了和珅和福长安与外界的联系。正月初九,和珅、福长安被逮捕入狱。十一日,和珅被公布触犯了二十大罪状。十八日,在和孝公主的苦求下,和珅由凌迟处死改为白绫赐死,保了个全尸。

和珅案发,其家族也不能独善其身。和珅早已死去的弟弟和琳也被牵连夺爵。好在看在和孝公主的面子上,丰绅殷德保住了爵位。

但好景不长,由于在和珅家中查抄出皇帝专用的正珠等物品,嘉庆怀疑和珅有谋逆之心而丰绅殷德知情不报,所以一怒之下将丰绅殷德的伯爵爵位剥夺。家庭的巨大变故,使丰绅殷德情志不舒,郁郁消沉。

及至嘉庆八年,丰绅殷德又被举报阴谋谋反,加害公主并在国服期间生女一事。经嘉庆审查,原来是丰绅殷德得罪了公主府长史奎福。奎福为报复丰绅殷德,将其诬告。但丰绅殷德在国服期间生女的确属实。因此丰绅殷德被责令在家中思过。


两年之后,丰绅殷德被调到偏远的蒙古一带任职,后又调任满州副都统,嘉庆十五年升格为公爵。但多年的情志不舒,致使消沉的丰绅殷德沉湎于酒色消愁,最终掏空了丰绅殷德的身体。嘉庆十五年,年仅三十六岁的丰绅殷德病逝。

由于清朝的公主是不能再嫁的,固伦和孝公主的晚年也是无限寂寥的。她和丰绅殷德生育的一子也早夭而亡。后来和孝公主以养子福恩为嗣子,嘉庆帝对这个妹妹及后人还是百般照顾的。

在丰绅殷德死后十三年,四十九的和孝公主病逝。


丰绅殷德和和孝公主的感情其实非常融洽,在两人的儿子早夭之后,为了和珅家族香火不断,经过和孝公主的劝说,丰绅殷德才纳娶了妾室。只不过,由于后来家庭的剧变,丰绅殷德大受打击,以致意志消沉,贪酒近色,自暴自弃。但说他打击报复和孝公主,根本是无稽之谈,给他吃了豹子胆他也是不敢做的。


岁月是一条河流


其实也不能说丰绅殷德怎么报复固伦和孝公主,他们之间就属于政治婚姻。虽然是门当户对,而且可以说郎才女貌吧,但是政治婚姻在没有冲突的情况下还好,就像我们现在相亲,很多人觉得合适的就结婚,政治婚姻时也差不多,两个家族觉得合适了就结婚在一起了。但是嘉庆把和珅给杀了,对丰绅殷德来说自己老婆的哥哥是自己的杀父仇人,本来两个人的感情基础就薄弱,所以冷落是必然的。

由乾隆亲自赐婚,和珅和皇室的政治联姻

丰绅殷德和固伦和孝公主的结合是由乾隆赐婚的。乾隆在位的时候一直非常看重和珅,所以当和珅有了儿子以后,不但亲自取名,后来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和珅的儿子。固伦和孝公主是非常受乾隆宠爱的,乾隆曾经说过,如果你是儿子的话,我一定把太子之位传给你。由此可以看出固伦和孝公主在乾隆心里的分量。另外也可以从侧面可以看出,乾隆对和珅到底有多好。

虽然说他们的结合是一种政治婚姻。但其实这跟我们现在很多门当户对的结合是差不多的。他们基本上在同样的环境中成长,有着差不多的见识。虽然说不是因为爱情所结合,但是他们有共同的话题,可以聊到一起去。所以他们的婚姻在开始的时候也算是美满。

嘉庆杀死和珅,丰绅殷得与固伦和孝公主从此形同陌路

乾隆死后,嘉庆开始掌握大权。和珅作为当时清朝的一位巨贪,被嘉庆杀掉了。由于固伦和孝公主的缘故,丰绅殷德没有被株连,但是一开始也被嘉庆帝贬为了庶人。虽然后来在固伦和孝公主的求情之下,又被恢复爵位,但是,嘉庆作为固伦和孝公主的哥哥,变成了丰绅殷德的杀父仇人。嘉庆是皇帝,丰绅殷德也没法杀了他,这个杀父之仇是报不了的。自此便跟固伦和孝公主形同陌路。

真要说丰绅殷德怎么报复固伦和孝公主,其实也没有非常的过分,在可以理解的范畴吧。本来就是政治联姻的结合,如果没有和珅被杀这件事情,他们俩也还能幸福美满的生活下去。但是因为和珅被杀了,两个人又没有爱情基础,而且就算有爱情的基础这样的大仇也没法说轻易化解的。所以丰绅殷德冷落固伦和孝公主是可以理解的。当然后来在国服期间和小妾生了一个孩子,可以说对皇家的大不敬了,但是想来当时的丰绅殷德可以说了无生趣了吧。

其实要怪也只能怪乾隆了,和尚的所作所为他不可能一点不了解,还将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嫁到和珅家做媳妇,要是和珅死在乾隆之前还好,但是却留给嘉庆,最终只能让两个无辜的人各自郁郁而终。




月古史话,欢迎大家一起多角度畅谈历史文化,欢迎【评论】、【点赞】、【关注】。

月古史话


嘉庆朝的“三权分立”

清朝嘉庆四年(西历1799年),大清国太上皇帝乾隆帝驾崩。由此,长达将近四年之久的嘉庆朝版“三权分立”宣告结束。

和珅在嘉庆朝被称之为“二皇帝”:当时乾隆晚年,因为年老的缘故,存在言语不清的症状,而整个朝堂,能听懂乾隆话语的,只有和珅一人,这就为和珅提供了弄权的方便——毕竟,乾隆帝旨意的解释权在自己手里,大清朝的话语权自然也落在了和珅手里。

为此,嘉庆初年,嘉庆帝的影响力远不敌和珅。因此小编认为:嘉庆帝可以考虑容忍一个贪官和珅,但绝对不会容忍一个权臣和珅,尤其是曾经凌驾于自己之上的和珅——毕竟,在古代社会,做官贪污是人之常情。

乾隆帝的驾崩,意味着和珅也随之丧失了话语权,自此,和珅的末日来临了,嘉庆朝的“三权分立”宣告结束。

皇家姻亲

可以说,和珅堪称才华横溢的一代能臣。这也是其深受乾隆帝喜爱的原因之一。

出于对和珅的器重,乾隆帝在乾隆五十四年(西历1789年)将其爱女固伦和孝公主赐婚给了和珅的独子丰绅殷德。和皇帝成为亲家,在历朝历代,这都是一种无比的荣耀。

公主的不幸

对于丰绅殷德,早在婚前,公主就对其并不陌生。丰绅殷德,算是公主儿时的玩伴。由于婚前就较为熟悉,因此婚后,公主和丰绅殷德的感情,最起码称得上融洽。

这一切,直到嘉庆四年出现了转折。

但丰绅殷德对于嘉庆帝之前对其家族的一系列打击始终耿耿于怀,于是开始冷落公主。丰绅殷德对公主的冷落,在京城里成为众人议论的焦点。嘉庆帝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于是将丰绅殷德打发到外蒙古当差,最终,丰绅殷德于嘉庆十五年抑郁身亡。

公主由此开始了中年孀居生活,并于丰绅殷德去世的十三年后的道光三年(西历1823年)去世。


藤树先生


嘉庆皇帝在杀了和珅之后,丰绅殷德的确对固伦和孝公主采取了一系列的报复行为,只不过所有的报复行为全部都是冷暴力而不是热暴力。

事件回顾

丰绅殷德其实在嘉庆皇帝当上皇帝之前,也算得上是一个忠臣孝子,无论是对自己的父亲还是对君王,都表现出来了实打实的忠心,一般情况下皇帝和自己的父亲让自己做什么就做什么。

尽管在最开始的时候,丰绅殷德也走了一条歪路,并且从中收受受贿,但是和珅知道之后,立刻把丰绅殷德带到了祖宗牌位面前,狠狠地抽打了他一番,从那开始丰绅殷德就已经成为了朝廷当中的一股清流。

尽管自己的父亲和珅算得上一等一的大贪官,可是丰绅殷德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为人处事上的表现都非常的不错。而乾隆皇帝对于自己的这个女婿也非常的看好,甚至一而再再而三的对他委以重任。

乾隆皇帝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如果固伦和孝公主是男儿身的话,自己甚至愿意将皇位传给他,由此也不难看出固伦和孝公主在乾隆皇帝心中的地位,而如此重要的一个女子,竟然给了丰绅殷德,更能够看得出乾隆皇帝对于丰绅殷德的满意程度。

可是嘉庆皇帝上位之后,在自己的父亲死了还没有过百日的同时,就已经通过种种罪行让和珅上吊自杀,并且将他的全部家产都给没收了。这一系列的变化彻底打击了丰绅殷德,于是丰绅殷德在此之后连续不断的酗酒,每日除了饮酒作乱就是饮酒作乱,其余的事情什么都不再理会了。

固伦和孝公主曾经因为这样的事情多次劝过他,可是丰绅殷德已经彻底远离了固伦和孝公主,并且在不久后与另一位小妾生下了孩子,丰绅殷德生下这个孩子的时间节点上前处于国难时期,也就是在这个时间节点之内,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朝廷官员婚丧嫁娶以及生孩子等这种行为的发生的。

丰绅殷德彻底冷落了固伦和孝公主,在之后嘉庆皇帝也察觉出一丝不对劲来,只能将丰绅殷德借调到外地,两人长久不能相遇,最终落落而终。

没错,这就是事实

丰绅殷德对于整个朝廷不满,更对于这个伤害自己父亲的皇帝不满,于是他将一切的报复情绪通通都用在了酒里面,甚至对固伦和孝公主也展开了诸多的冷暴力事件。

可有一点是绝大多数人所忽视的,那就是丰绅殷德的诸多行为,其实已经触犯了大清的律法,而嘉庆皇帝并没有为难丰绅殷德,只是将他借调外地,之所以借调外地,是因为固伦和孝公主已经受不了丰绅殷德这样癫狂的状态了。

换句话来说,嘉庆皇帝仅仅只是杀了和珅一个人,并没有对和珅的家人进行清洗,哪怕丰绅殷德在触犯法律的前提之下,嘉庆皇帝也网开一面,由此看来嘉庆皇帝对于和珅的讨厌真是讨厌到了骨子里,可是即便如此讨厌的情况之下,依然没有触犯或者牵连其他人。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趣谈唐宋元明清


固伦和孝人家是公主,丰绅殷德只是臣子,因此就算再不满也不敢直接报复,只能进行冷暴力。

乾隆时期,最大的贪官就是和珅了,在满清阶段,也可以说是排的上前几位。但是乾隆却对他恩爱有加,慢慢成为皇上身边的红人,权倾朝野。但是,到了嘉庆帝时期,一切就不一样了,直接抄了和珅的家,搜出了大量的钱财,和珅也被赐死,一个权倾朝野的宰相就这样被杀了。

乾隆在位期间,对和珅是非常喜爱,因为和珅可以满足乾隆的各种需求。国库空虚,和珅可以抽出钱财来给他,所以他把自己的最疼爱的十女儿固伦和孝公主许配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

固伦和孝公主并不是皇后亲生,但却可以享受公主之位,而且乾隆也曾说过,如果她是一个男孩,我就把皇位传给她。由此可见,乾隆是有多么喜欢这个女儿。

可是最后,乾隆驾崩,嘉庆即位,她的命运也随之发生改变。他的哥哥嘉庆杀了和珅,也就是杀了丰绅殷德的父亲。因此,丰绅殷德也恨上了嘉庆,顺带也恨上了固伦和孝公主。不过人家毕竟是公主,所有丰绅殷德就算再怎么不满也不敢做什么,因此只能进行冷暴力。

和珅死后,丰绅殷德整日酗酒,不理家务,对于妻子固伦和孝公主也是不理不睬,在国丧期间,更是和一个妾生下来一个女儿,这就是大不敬,对公主更是不忠。所以由此也可以看得出,他们夫妻关系肯定也是非常不好的。如果不是害怕皇帝,可能已经把公主休了,所以最后皇帝把他远调他地,夫妻二人,远远相隔。

最后丰绅殷德英年早逝,公主守寡到死,郁郁寡欢。虽然乾隆对她宠爱有加,但是最后还是无法享受真正的夫妻家庭的快乐。或许这也是丰绅殷德的报复。


古今文社


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乾隆爱女固伦和孝公主下嫁给了和珅儿子丰绅殷德。
实际上很多人难以想象,因为此事的丰绅殷德年仅9岁,而和孝公主出生于乾隆四十年,比丰绅殷德还要大半个月。
明眼人一下子就能看出来,这事一场赤裸裸的政治联姻。
算起来乾隆是君,和珅是臣,但在当时和珅权倾朝野,乾隆在治理国事上也确实是离不开和珅的帮助,因此在乾隆晚年,促成这样一段婚事,为的就是希望和珅在未来能够看在皇家情面上,多多照拂自己的后嗣。
不过让谁也没有想到的就是,就在乾隆去世不久以后,嘉庆四年正月,乾隆倒台。
其实满打满算,丰绅殷德和和孝公主结婚也就只有十年的时间,结婚的时候两人只有九岁,而和珅死后,两人也才19岁。
两人婚后生活,从表面上来看,还算是和谐,至少两人在结婚的时候还很年幼,根本就不知道婚姻代表了什么样的意义。
反倒是和珅,在和孝公主结婚以后,费劲心力的巴结,因为和珅知道,要讨好一个人的欢心,就应从他最喜欢的人下手。固伦和孝公主是乾隆的最爱,尝曰:"汝者为皇子,朕必应汝储也。"因此,和珅在固伦和孝公主尚年幼时,便竭力讨好。公主也对和珅非常信赖。
在父亲的嘱托下,丰绅殷德也和公主之间的感情很好,两人之间也没有什么龃龉,但和孝公主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来比丰绅殷德更能干的架势,甚至还很关心丰绅殷德的前程,在和珅从中撮合下,两人感情持续升温。
但丰绅殷德的性格上,按照史书的记载:"持重老成,不苟言笑",而公主生性外向,能干练达,所以两人在相处的时候经常出现公主一人"独领风骚",而殷德一言不发的场面。这是两人矛盾诞生的最初根源。
直到和珅被嘉庆处死以后,原本就郁郁寡欢的丰绅殷德更加沉默不语,虽然因为公主的缘故,免遭连坐的罪责,但是毕竟家里的大靠山已经倒下了,而四年以后,即嘉庆八年丰绅殷德被公主府的长史奎福揭发,控告丰绅殷德因对嘉庆杀死父亲和珅心存愤恨,借习武之机,阴谋叛乱,并想加害于妻子固伦和孝公主,而且还和小妾在乾隆国丧期间生女。
事实上这完全是无限,因为丰绅殷德开除了奎福,因而被奎福造谣,从性格上来看,丰绅殷德绝对不可能阴谋反叛,况且他此时已经没有丝毫权力,而至于对公主上,十年的生活,两人之间的感情也十分好,和孝公主因为年幼怀孕生子,导致不能生育,公主还曾劝谏多纳小妾以便开枝散叶,因此谋害公主只说更是无稽之谈,只是在这样郁郁寡欢之下,嘉庆十五年(1810年),赏给公爵衔。卒于家中,时年三十六。

漫步史书


丰绅殷德是和珅之子,出生的时候就是含着金钥匙的,但是丰绅殷德的命运既有悲哀之处,又有幸运之处,悲哀的是他的父亲是和珅,号称乾隆时期乃至整个清朝的“头号贪官”,不过丰绅殷德也有自己一生中最幸运的地方,那就是遇上了一个好老婆,特别是在后来,他的老婆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实,和珅早就猜到了自己的结局,在乾隆去世之后,果然嘉庆开始处理和珅了,速度之快,早就超出了和珅的意料。 要知道,当年被处理的可不仅仅是和珅一个人,丰绅殷德作为和珅的儿子,自然不能被嘉庆忽视。

不过事实却让人大吃一惊。嘉庆可是丰绅殷德杀父仇人,所不解决了丰绅殷德,难免丰绅殷德时候会搞出什么乱子来,这样的道理难道嘉庆不明白吗?

其实,事情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丰绅殷德的老婆可不是一般人,她可是乾隆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

而且,嘉庆非常在乎她的这个妹妹,而丰绅殷德没有被嘉庆杀掉完全是受到了她老婆的庇护,不过嘉庆还是把丰绅殷德贬为了闲散人。

要知道,当年乾隆不仅是因为和珅是宠臣才决定嫁女的,乾隆更是看中可丰绅殷德和他女儿非常般配,两个人在一起简直是天作之合。

而成了亲之后的两个人,生活非常幸福,按现在的话来说,丰绅殷德是一个“宠妻狂魔”,按照当年丰绅殷德条件,娶小妾不仅有条件,更是理所应当的。 但是,丰绅殷德实在是太爱固伦和孝公主了,希望自己的一生只爱固伦和孝公主一个人。

曾经两个人为了娶小妾的事情非常纠结,不是固伦和孝公主不愿意丰绅殷德娶,而是丰绅殷德不想。 其实,他们二人的感情,也是丰绅殷德没有被嘉庆杀掉的原因。

虽然嘉庆和固伦和孝公主是同父异母的兄妹,但是两个人的感情非同寻常,对于这个妹妹,嘉庆是既宠爱又感到无奈,丰绅殷德不死,也是固伦和孝公主的原因。

在被贬为闲散人之后的丰绅殷德,早就已经是心力憔悴,不仅自己的父亲被杀掉了,自己的人生也是一落千丈。但是,丰绅殷德明白,出现这样的事情和他的妻子固伦和孝公主没有一点关系,而且他现在活着,也是因为固伦和孝公主。

要知道,丰绅殷德仅仅36岁就去世了,丰绅殷德的去世和他的人生经历有着最直接的联系,不过庆幸的是他娶了一个好老婆。

在丰绅殷德几乎失去所有之时,固伦和孝公主还陪在他的身边,一直对他不离不弃,不过即便是这样也没有拯救丰绅殷德,在36岁时郁郁而死。

在丰绅殷德去世之前,他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毕竟家庭的原因以及自己经历的原因给他带来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不过这些都不是他报复固伦和孝公主的原因,两个始终都非常恩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