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多数玉米农不出售自家的玉米会导致玉米的价格上涨吗?

久久雁归来


玉米作为大宗的农产品之一,可以说是用途最广的一种粮食作物,其产量仅次于小麦的产量,当然种植面积也仅次于小麦的种植面积,每年我国的玉米消费总量是非常庞大的,今年预计玉米消费总量为2.54亿吨。根据农村农业部公布,2019年到2020年年度玉米的缺口总量总数在1200多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0多万吨,这说明我国的玉米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



目前玉米的价格总体上来说,比去年同期要好很多每斤平均上涨了0.1~0.2元之间,但近期玉米的价格有所放缓,主要是市场上玉米似乎出现了暂时性的供过于求,也就是说大量的新玉米大量上市导致的。目前玉米的价格平均在0.97元左右每斤,华北以及山东等地区的是玉米消费的重要的区域,玉米的加工需求量非常的庞大,玉米的价格相对高一些,平均在一元左右每斤的行情。当然南方地区的玉米价格更高一点,比如云南地区已经达到了1.18元每斤,也可以说是全国玉米价格最高的区域。

从总体上来说,今年的玉米的行情尽管有所好转,但是现在的玉米的种植成本增加了,种子,农药,化肥的价格在不断的上涨,这使得玉米种植户的收益大幅度的降低。在这种状况下,题主提出了关于大多数玉米种植户不出售手中的玉米,是否能够推动玉米的价格上涨呢?从理论上来说是应该能推动的,毕竟玉米是由大多数玉米种植户种植出来的,并不是一种地下的矿物质可以随时的开采出来。但是对于玉米的价格推动也不是太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目前市场上的玉米供给量相对来说是比较充足的,特别是库存的玉米现在还有5000多万吨即将进行出售。

大家都知道,从去年到今年开始,玉米进入了库存的换代的时间,开始把库存的玉米进行市场拍卖出售来储存新的玉米,近两年的时间里预计拍卖玉米2亿吨,目前拍卖还剩下5000多万吨,即将拍卖出售。这给玉米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还有今年种植的玉米面积,尽管比去年同期减少了900多万亩,但是玉米的总产量比去年只减少了500多万吨,也就是说今年的玉米获得了大的丰收,相对于现在的市场玉米似乎出现了饱和的状况,导致了玉米的价格行情不是太好。

二、生猪养殖规模的急剧下降,使得玉米的消费量大幅度的减少,也也造成了玉米市场上出现了供给量相对充足的一个因素。

从去年开始我国的生猪养殖规模急剧下降,主要是因为环境污染的治理以及非洲猪瘟病毒的影响,使得玉米的需求量大幅度的降低。毕竟玉米的主要用途是来制作饲料,占到的玉米的总量的60%以上,而饲料的70%都是玉米,作为原材料。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消息,从目前生猪存栏量来看,至少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亿多头,按照每头猪每天消费玉米为三斤的话,这样每天就少消费玉米6亿斤,这个数据是非常庞大的,这也是目前玉米价格上涨比较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国际玉米的价格行情低,影响了我国玉米的价格行情的上涨的动力。

我国的粮食已经进入了国际市场的行列,我国的粮食的价格也受到国际粮食价格的影响,并且已经纳入了大宗商品的期货交易的范畴,玉米市场当然也在市场行情交易之列。现在国际市场的玉米价格相对来说比我国要低很多,毕竟外国生产玉米基本上属于规模化,科学化,机械化的生产模式,种植的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加上国外对于农业的生产补贴扶持力度非常的大,导致了价格比我国低的主要原因。如果说我国的玉米价格大幅度的提高,将会大量进口国外的玉米,毕竟我国的玉米的加工基本上是企业以利润为主,所以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将会大量进口玉米。

四、国内政策性的因素,也会影响玉米价格的上涨。

近些年来,任何一个国家出台的一些关于农业的政策,尤其是大宗农产品的政策,将会影响粮食价格的大幅度上涨,毕竟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保障,如果说粮食出现的短缺将会出现饥饿状况严重。所以任何一个国家必须会对粮食价格进行宏观调控,一旦粮食价格出现大涨的行情,这将会产生一个蝴蝶的效应,对于其他的食品的价格也将大幅度的上涨,对于一些低收入家庭将会引起饥饿性的恐慌,这就为什么,任何一个国家对粮食价格宏观调控的最主要原因,当然也不排除玉米的价格行情的调控。



总之,对于玉米种植户近些年来收益不是太好,如果说玉米种植户不出出售玉米的话,将能够抬高玉米的价格行情,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只是暂时性的,因为玉米的储存需要一定的成本,特别是东北地区的潮玉米,每年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售掉,否则的话将会出现霉变导致了收益更低。而且农民手中的钱也不是太多,必须卖掉玉米来准备下一季的农作物种植,也就是说准备一些资金来购买农资产品。毕竟粮食的储存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农民要抓住有利的时机,尽量及时的出售玉米,预计今年的玉米的价格总体上来说是基本上稳定为主,明年玉米的价格将会出现上涨,特别是明年三四月份的玉米消费的旺季,价格有望能突破1.1元每斤。


三农一姐


如果大多数玉米农不出售自家的玉米,会导致玉米的价格上涨吗?

如果大多数农民持粮观望,玉米价格肯定会上涨的,物以稀为贵嘛,至于能上涨多少确实很难猜测,估计每斤涨个1、2毛钱应该是没问题。下面就简要地分析一下:



一、先来算算如果大多数玉米农不出售玉米,市场会是个什么情况。不知道这个大多数是多大比例,如果超过60%算大多数的话,那事可是有点大了,今年的玉米产量预计是2.592亿吨,折成60%就是1.555亿吨,目前全国库存玉米按8000万吨计算,再加上720万吨的玉米进口配额(据说今年只能进口300万吨左右),一共供应总量在2.428亿吨,而2019年总的需求量在2.9292亿吨,缺口5060万吨,但实事求是讲库存的8000万吨是不可能全部拍卖的。



二、关于价格能涨到多少,也是很预测的,按照在加入市贸时的规则,超出进口配额的部分最多可以征收65%的关税,如果这样算法,那上涨的绝不会是一毛两毛的了,可以说如果大部分农民不出售的话,玉米价格一定会涨很多。

三、当然,题主的想法只是理想化的,一个是大家不可能这样心齐,都不卖粮的。第二个来讲,12月份了,银行要还贷款,对于一年一季的东北地区来讲,只能卖掉一部分玉米才能还贷款。第三个就是要过年了,农村当中有很多借去来往的,缺谁家的、少谁家的,在年前是要还的,还就是春节也要有很多花费,对于一些以种地为主要收入来源农民来讲,只能卖粮来解决这些问题。



总之,真的按照题主的想法,玉米的价格肯定会上去的。不过还是说说眼下的玉米行情吧,预计在春节前这段时间大涨的可能性不大,预计在元旦之后行情会有所企稳,预计在春节后可将出现一定的上涨行情。对于手里有粮的朋友如果质量好可以留到节后出手,如果质量不好,即使留到节后也不一定能卖上好价。这些只是个人建议,供大家参考。

温馨提示:为了更好的服务大家,三农广讯于近日开通了视频,大家可以关注本号后,随时查阅各种粮食的行情,谢谢大家。


三农广讯


玉米价格一直牵动着上亿农民的心,大家的愿望很简单,那就是玉米价格再涨一点,让家庭能多一点点收入,让生活过的更舒心。

可玉米价格总是不能达到预期,直接导致农户玉米惜售,并且这种情况还在维持,如果绝大多数农户惜售玉米,能否导致玉米价格上涨呢?

作为一个专业人士,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大家,一定可以,不过有一个条件,必须存放到春节过后才可以,就目前情况来看全国各大粮企的玉米储备都非常充足,而农村的粮食收储站也有很大一部分的玉米库存,在这样的情况下粮企是不会上调玉米价格的。

春节前,作为玉米消耗巨头的养殖业,因为春节的原因大量牲畜出栏,直接市场表现为玉米用量降低,一旦饲料玉米的需求下降,其他玉米加工企业的玉米供货量,将不会受农户惜售的影响,能维持往年的正常收货水平,货源稳定粮企肯定不会加价购粮的。唯一的机会那就是春节过后。

而春节过后各大粮企都需要大量购置货源,以供日常的生产需要,加上19年国家加大乙醇汽油的生产规模,养殖行业也因为补栏对玉米需求极大,这时候农户的惜售行为,将直接影响粮企的收购进度,加价收购必将成为趋势,可里面还有一个不确定因素,那就是粮贩手中还有一定储量的玉米,一旦价格上涨,这一部分人是首先能得到实惠的,价格上涨一毛钱在粮贩那里就是一毛,可在农户手里可能就涨几分钱,这就是农户和收购商脱节造成的,显然这样的价格绝对不是最好的出售价格。

农户手中的玉米价格想要继续上涨,那就只有继续等,等中间粮贩的玉米储备降低,可受降雨天气影响,农户手中的玉米有霉变、生虫的可能,一旦一些农户不能继续坚持,那么跟风卖粮就会把本来大好的玉米价格破坏掉,如果传出玉米价格将会暴跌的传言,那么农户手中的玉米价格更有可能跌回9毛线。

说的通俗一点,那就是春节过后价格一定会涨的,不过不要有太高的心里预期,19年720万吨的进口配额在那摆着,还有国家的临储拍卖顶着,农户惜售这种无言的抗争只能说蚍蜉撼树,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农户要做的就是在价格最高的点把粮食卖出去,不要全听专家的说不到1.4元不卖,钱只有到自己口袋才是自己的。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明天再见。


朋来有话说


如果大多数玉米农不出售自家的玉米会导致玉米的价格上涨吗?
笔者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卖粮越晚,卖粮价进度越慢,到后期玉米价格回暖的时间就会更早一些,玉米价格回暖的负担就会更大一些。
可是很遗憾,农民朋友很难做到这一点!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还是要不得不卖掉部分粮价,准备还贷款或者准备过年!

农民继续惜售,利于后期价格回暖
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止目前,东北以及华北地区农民惜售心理依旧比较明显,这一点从新产玉米的上市比例和卖粮进度上可以清晰的看得出来。
截止12月中旬,东北玉米未上市比例超过70%,华北玉米未上市比例超过了60%。
一直以来,关注笔者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这几天我一直建议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在这段时间卖粮,等熬过春节再说!

虽然现在国内玉米行情还是以低迷为主,现货价格还是在逐渐走低,可是有一点能够肯定,农民不卖粮,玉米市场粮源流通不足,市场价格必定会上涨!

农民全部惜售不卖粮,难度太大可是,对于很多以种地为生的农民来说,这些玉米是他们一年中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如果不能及时卖掉的话,别说是欢欢喜喜过大年了,哪怕是日常的生活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有些人甚至还需要的年底前卖玉米还贷款,所以,农民都不卖粮,以此来企图抬高粮价的做法,真的不现实。假如这个假设真的成立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农民集体不卖粮,肯定会助推国内玉米价格的回升!毕竟如果新产玉米一点都不再上市的话,虽然短期内国内玉米市场供应整体不会出现短缺,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米市场肯定会出现粮源不足的情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玉米市场价格走高也就是必然结果!


粮油市场报


如果大多数玉米农不出售自家的玉米会导致玉米的价格上涨吗?

“货多不值钱”、“物以稀为贵”,这均是反应的玉米供需关系。一般市场供应的玉米多而实际的需求并不旺盛,价格会低于平常价,这就是所说的“货多不值钱”!而实际的玉米生产者积极仓储玉米选择压货惜售,市面上的玉米供应会减少,价格自然会因供应不足而上调,如所说的“物以稀为贵”的局面。



当前山东等地的玉米价位为1955元/吨,与全国玉米均价基本持平。但是有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较秋季9月份的价位相比明显,根据行情变化趋势看,当前正处于阶段性谷底阶段,庆幸的是已止跌回升,奔着向好的趋势上行中。

东北地区是历年有名的玉米主产区之一,每年的玉米播种面积大、产量高,其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全国玉米的价格波动。在今年东北地区积极调整农作物结构的大环境下,基层的农民朋友也是积极顺应农业发展趋势,积极减少玉米的播种面积、扩大大豆的播种面积,使得玉米的播种面积较二年前大幅度减少。农民朋友正是看到了些这点现象,纷纷将手中的余量仓储惜售。在辽宁等地了解到,农民朋友为了保持种植玉米的收益,认为当前价格较低,多持粮待售,这种做法持续一段时间玉米的价位会因供应紧缺问题陆续上调。



影响玉米价位上调还有一重要原因,比如玉米的库存变化量。

各地的玉米库存量高涨能直接抑制了价位上调。据说今年临储玉米拍卖结束明年不再启动临储玉米拍卖,那么在实际的行情中就会产生影响。临储玉米作为储备玉米库在左右玉米行情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临储玉米拍卖出货积极、成交率高,出库的量多了,那么玉米价位能很快回落。


进口玉米的变化情况也是影响其价位的波动的因素。

多年以来我们的进口玉米配额为710万吨,而实际的进口玉米并没有达到配额目标,前几年的进口玉米量一直在四百多万吨左右,而今年为了缓解玉米需求缺口采取了扩大的态势,这能够缓解某一地区玉米供应紧缺局面,抑制了玉米价位。

无论玉米的供应还是实际需求如何,玉米的消费缺口的持续存在将是其价位上调的不变因素。这就是玉米行情的主旋律~上涨。也就是说在明年里现如今不出售是正确的一个选择。

上述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文字原创,图片来之网络!!谢谢


小希时间


如果大多数玉米农不出售自家的玉米会导致玉米价格上涨吗?近段时间我国玉米市场价格整体出现小幅度回调迹象,多数玉米深加工企业纷纷下调了玉米收购价格,由于目前新粮、陈粮上市过于集中,玉米市场供应相对充足,因此玉米价格也出现了小幅度下调。



如题主所说的如果农户都选择惜售,那么长期来说由于玉米供应量逐渐变少,玉米供不应求状态凸显,那么价格肯定是会上涨的,但是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从客观上来说根本不可能。特别是玉米产区的农户在大面积种植玉米所需要的种植成本大多是需要向银行贷款来维持和周转的,惜售只是少部分人的行为,并不会影响整体。



其次,我国自从加入世贸以后,我国每年都会向其他国家进口玉米,而且每年都有一定的进口额度。进口国家的玉米在价格上跟我国玉米相比仍然占据一定的优势,那么这部分进口玉米会填充我国玉米市场缺口。我国每年玉米需求量十分庞大,而玉米今年缺口预计量达到3000万吨。其价格目前只是短暂下跌,预计下跌时间不会太久。



截止今日(12月17日)我国玉米收购均价为1975元/吨,相比昨日上涨2元/吨,而比上周同期下跌8元/吨。随着当前新粮入市步伐加快,以及贸易商陈粮集中入市,玉米市场供需相对宽容,多数企业玉米库存充足,因此也相应下调了玉米价格,但是随着后续元旦的到来,玉米持续消耗,整体玉米价格仍将会逐步回暖。


乡村波比


如果大多数玉米农不出售自家的玉米会导致玉米的价格上涨吗?

仔细看了一下,头条问答是去年的问题,回顾去年玉米的行情,在一群群主播们、答手们的轮番“忽悠”下,农民的售粮心态变得谨慎,对玉米价格期望值比较高,结果导致了春节前后的挤压式卖粮,玉米价格不断走低,种粮收益也被明显蚕食掉了。

现在已经是2019年产玉米上市的高峰期了,因为天气不利导致玉米收获上市一再延后,再加上贸易商收购心态谨慎,截至11月底北方玉米的售粮高峰还没有真正到来,而今年的春节又比往年偏早一些,距离小年也只有一个多月时间,春节前卖粮的时间同样比较紧张了。在玉米的下游需求还处于缓慢恢复期,新玉米收购进度总体偏慢,这也给年后的售粮增加了压力。

当然,毕竟今年东北的黑龙江等主产区玉米减产比较明显,再加上整体供应能力比上年度继续下降,在玉米需求逐步恢复的支持下,粮小咖认为本年度的卖粮高峰期,新玉米的价格下跌幅度或将有限。当然,这期间的玉米跌幅,也取决于农民的卖粮进度和心态。

综上,农民收获玉米后,大多售粮习惯并没有多大改变,虽然基层的储粮条件有改观,但对于农民来说也不可能会把玉米存太久,包括地趴粮、种粮大户的存粮等,都存在在一定时间卖粮变现的客观需要。所以,根据价格变化,合理售粮、动态售粮是比较好的选择,适应市场,而不是被市场碾压,成为挤压式卖粮的“牺牲品”。


粮小咖


这几天我们村里的农民朋友都在卖玉米,主要是因为现在的玉米价格比着上个月有所上涨,记得上个月的玉米价格是每斤0.93元每斤,而现在的价格是0.96元每斤,一斤多涨了三分钱这对于农民朋友来讲已经是很不错了,那么之所以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卖玉米,主要是因为现在已经进入十二月份了,往年这个时候在农村都会买一些东西,要知道十二月份过完就是年了。

那么至于问题当中所提到的“如果大多数农民朋友不卖玉米的话,价格方面会有所上涨吗”其实这个问题我个人首先明确一点那就是不会出现上涨,因为我说这句话也是根据往年的玉米行情所判断的,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在玉米刚下来的时候,有很多农民朋友在进行售卖玉米,当时的价格相对来说也是比较稳定。


但是玉米在收完以后也有很多农民朋友没有卖掉自己的玉米,其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储存等待玉米价格上涨,一般这种情况多在9月份到10月份期间,也就是说在这一段时间玉米收购站的人每天很少收到玉米,但是就是这样的情况价格还是维持不变也就是不涨不跌,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玉米这种农作物市场量比较大。

因此就算是玉米在短时间内很少收到也不会出现玉米价格大涨大跌的现象,毕竟玉米作为四大农作物之一最重要的就是市场稳定,所以说就算是很多人不卖玉米也不会造成玉米价格短时间内上涨,要知道玉米市场的行情是非常大的。


纪录乡土


“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理论上来说,玉米种植户作为市场的供应端,如果主动控制供应量,让市场上流通的玉米减少,那么容易出现“供不应求”,玉米价格会出现上涨,突破1元/斤也就比较正常了。但从实际情况看,这种操作基本上难实现,一方面是国家不允许这种行情炒作,干扰正常的市场次序;另一方面基层农户也做不到这么齐心,每一个地区、每一个个体都有较大的差异,很难做到坚持不出售玉米,毕竟种了玉米不表现,那么种粮收益就没法保障。眼下正是玉米主产区农民卖粮的时候,2019年的售粮进度比2018年同期偏慢,截止11月下旬,基层农户累计出售玉米1277万吨,相比之下减少了600万吨,多地玉米价格表现的较为坚挺,但随着售粮心态的转变,供应量有所增加,玉米价格出现松动。如果大多数农民不出售自家的玉米,玉米价格是否会出现上涨?微尘微视界对此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玉米种植户惜售现象有利于推动玉米价格上涨,但这只是短期行为

一直以来,玉米的种植面积比较大,在三大主粮作物中,玉米的播种面积是最大的,2018年玉米播种面积达到4213万公顷,产量达到25733万吨,玉米消费量在2.6亿吨左右,整体上产销趋于平衡,这也是玉米价格较为平稳的主要原因,因为市场上不明显缺粮。当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玉米价格也是有一定波动的,如果农民选择惜售,短期的供应量就减少,需求企业厂门口到货量也会降不少,企业为了稳定生产,只能提价收购,带来的影响就是玉米价格上涨。然而这种上涨只能短期行为,因为玉米种植面积这么大,总产量在那里,暂时不卖只会让后期行情走的更低,毕竟农民自身无法消化这么多玉米。

二、各地行情差异较大,种植户过于惜售反而不是好事,容易适得其反

在我国玉米种植的地方有不少,可以说各地都有种植,当然主要产量集中在东北和华北两大产区,这两个地方的累计产量基本上占据全国总量的80%以上,不过细分下来各地的差异也较为明显。比如说东北主产区,黑龙江的玉米产量占比较大,可以达到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这也是当地玉米价格偏低的主要因素,当然还受水分、交通等因素的影响。而在华北地区,山东、河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较多,玉米消费量较好,玉米价格也相对高些,收购价突破1元/斤也较为常见。基层农户适当地惜售,有的时候会促使玉米价格上涨,但如果过分的惜售,影响着玉米的流通环节,实际上也是坏事,因为这样会迫使需求企业用其他替代品,长远来看反而不利于玉米价格上涨。



三、国内粮源一旦流通环节受阻,那么进口粮源会大幅度增加

原来在国际贸易不是那么频繁的时候,很多农产品价格基本上是国内说了算,但随着贸易全球化的深入,玉米价格的波动不再是那么简单了,很多时候会受到国际粮价的影响,特别是内外价格差明显扩大时,玉米的进口量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增长。比如说国内基层农户只有少部分愿意卖粮,粮贩收粮难度加大,而需求企业的采购意愿没有明显下降,那么贸易商就看到了机会,会加快出库量,或者积极扩大进口,从中赚取更大的差价,是直接受益者。一旦玉米进口量大幅度增加,对于需求企业来说是希望看到的,因为进口玉米的价格偏低,很多时候到港完税价在0.8元/斤以内,用粮的成本反而降了不少,国内粮源不够,就拿进口粮源来凑,这是目前较为实际的做法。

四、想要玉米价格有较大涨幅,还得从其他方面考虑

近些年玉米价格的走势没有达到种植户的预期,原来国储收购高峰期时,东北主产区玉米价格还有希望在1元/斤以上,自从2016年改为市场化收购后,东北地区玉米价格基本上没有达到过1元/斤,而种粮成本却只增不减,让不少种植户感到无奈。实际上玉米价格想要有所突破,还得从多方面进行拓展,首先是控制好种植面积,继续调减非优势产区玉米播种量;其次是拓展玉米消费需求,深加工领域和饲料需求都得提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最后是要控制好玉米进口量,不能国内玉米价格刚有抬头的迹象,进口玉米一下子明显增多,那么只会让玉米价格上涨乏力。很多时候,玉米作为基础的原材料,其价格就不具备大涨的条件,适当地上涨是有希望的,就得看怎么操作。



总之,玉米价格博弈一直以来是存在的,但农民在价格博弈中,往往难有主动权,更不具备定价权,只能通过暂时的惜售来影响短期价格。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玉米价格的高低只会跟市场供求关系有关,供不应求时价格会上涨,供大于求时价格往往回回落。2019年少数地区玉米产量有所减少,但吉林、辽宁、山东等地出现不减反增,整体粮源并不缺,再加上有超过5500万吨的临储玉米,整体供应量是较为充足的,这也使得后期玉米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因此,农民在囤粮惜售时,也需要把控好一个度,过于惜售反而错失机会,一旦出现霉变就不值钱了。

以上为微尘微视界对如果大多数农户不出售自家玉米,玉米价格是否会上涨问题的理解。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多多指导交流。

微尘微视界


首先,如果你这个假设成立,这个结果一定是可以预期的。因为需求和供应关系,基本上就决定了市场走向。但是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发生的。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分析一下。

都不出售,玉米会涨价。

我们说市场价格由什么决定?自然是由供应量和需求量来决定,当市场供应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的时候,价格自然就会上涨。就像今年的猪肉价格一样,所以我说,如果大家都不卖,那么就算有国家储粮和国外进口,缺少了种植者出售这一环,也会出现缺口,而收购商想要囤货,自然就得提价。

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

大家是不是觉得,这样是一个很美好的事情,只要种植者联手,大家都不出售,“逼”着收购商涨价,从而获得高收益?这种想法,就想一想就好了,因为根本不可能实施到现实中。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关于母鸡联手不产蛋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母鸡们因为觉得没得到人们重视,鸡蛋价格低,所以决定联手停止产蛋。但是这个决定刚刚下达的时候,有只母鸡正在产蛋,没憋住,下了一个。所有的鸡身价确实高了,类似于国宝的位置。但那只最后产蛋的鸡待遇更好,没几天,大家都眼红了,都希望自己最特殊,所有母鸡都开始偷偷产蛋。结果可想而知,身价直线下降。由故事到现实,你说的大家都不卖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发生,先卖者价更高,你觉得会有多少人,继续屯着?

而且,国家也会有相关的调控,不可能让市场出现这种混乱局面,到时候,如果大家都屯着也没有特别大的利润提升空间,这个也自然会崩盘。


农民该怎么办

那我们说,种植者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呢,我们要做的就是先种好我们的玉米,有储存条件的,你可以根据行情适当延迟销售,一般按照行情,年后三月左右,有可能会有一定的上涨空间,你要实在不放心,完全可以分批出售。现在种玉米,不是说把你限定在买干玉米粒上,玉米有各种销售方式,秸秆也都可以再利用。个人觉得,与其把希望寄托在个人没有变化改变的价格上,不如用更多的精力去发现更多的渠道。你比如说,一个玉米棒,到最后成为干得玉米粒,能有多少钱?你买新鲜玉米棒子又多少钱?这其中利润能翻多少?加工成玉米面又是多少?各个行道,有精力可以更多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