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琅琊榜》中的言豫津?梅长苏为何说他是聪明透彻之人?

娱影闲探


言豫津,京城有名的公子哥,为人活泼开朗就像是一个孩子,又是萧景睿和梅长苏的小跟班。他虽身为国舅府言侯爷的独子,却又遭受自幼丧母之苦,与父亲之间也少有沟通。

从表面看,他潇洒自在,无拘无束,只是置身于动荡不安的金陵城中,谁又能真正置身事外呢?他出生簪缨世家,深谙言氏家学,年纪轻轻已经有了如纪王般的通透了。

风流倜傥,知世故而不世故

言氏曾出了两位帝师,三位宰辅,两任皇后,言侯爷40岁就勒马封侯,豫津便是出生在这样的高门阔府。他是言侯爷的独子,只可惜他并不是父亲言候与自己心爱之人所生。

赤焰案后,言侯爷血未冷,心却寒,不问红尘,远离朝局,对这个孩子也是冷淡,鲜有关心。缺乏父爱的他整日游玩,逍遥自在,但豫津却没变成大家憎恨的那种腹内草莽式的纨绔子弟。

虎父无犬子,良好的家风让豫津注定有很好的修养和格局。他在外游玩时结交了许多良人义士,品性端正之人,萧景睿就是他一同长大的生死至交,一如年轻的小殊和靖王,他还和纪王爷成了忘年交。当初梅长苏进京时,言豫津也是十分欢迎,对他嘘寒问暖,诚心以待。

他深知世俗的世故却没选择做一个世故之人。整日穿际于罗市街,“厮混”于妙音坊,不接触朝廷中的琐事,避开了朝堂之上的凶险。在外人眼中他就是一个风流倜傥,不问正事的公子哥,但是梅长苏却不这样认为,曾言“你是一个聪明透彻的人”,一语道破真谛。

纪王爷在音律上造诣颇深,言豫津也很懂音律鉴赏,两人便结成了知音之交。纪王身在皇家,面对多疑寡恩的皇兄,他能做一个潇洒王爷,绝对是大智若愚的人物。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豫津和他深交,可见两人都有一样的格局和心胸。

事实证明豫津就是第二个纪王。梅长苏初来金陵,当大家都在猜测他到底站太子还是誉王,豫津却已经察觉梅长苏要帮另有其人。

梅长苏请言侯爷相帮靖王时,父亲什么没解释,只一句“愿意”,他便理解所有的缘由,不怕任何连累,誓死追随。

救卫峥时,他镇定勇敢,助甄平逃跑;机智聪慧,将纪王引到宫羽处,协助父亲拖延戏耍了谢玉。

九安山誉王谋反时,行宫门外刀剑无眼,血流成河,自保已属不易,他依然不忘护住身边的宫羽。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混迹于金陵这样一个复杂的时局中,知世故而不世故,有几个人能做到,何况一个少年呢?梅长苏的隐藏之意,豫津最先看出来;豫津的通透,梅长苏也看得最明白。

缺乏父爱,依旧敬重与信任

豫津为人懂事,虽不懂父亲为何对自己如此不上心,但一直对他的父亲保持那份敬重,与朋友在外时他从未抱怨父亲的不是。

剧中梅长苏要见言候时,豫津带领梅长苏走进言府后,一直保持着谨慎的状态,完全没有在外那股活泼劲。不难看出他对父亲的敬重,甚至不敢在他父亲面前有丝毫懈怠,更别说耍小孩子脾气了。

在自己父亲面前如此谨慎,还不是害怕做错了事惹父亲不高兴。他这样做不过是想在父亲面前表现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孩子罢了,他内心是如此渴望得到父爱。所以除谢玉那晚,言侯前来寻豫津才会让这孩子又意外又欣喜。

言候虽作为国舅,但是与梁帝却积怨颇深。乐瑶(后来的宸妃)曾是他青梅竹马的心爱之人,梁帝也是他和林燮亲手扶上皇位的好友,可是梁帝登基第二年就抢走了乐瑶,完全弃道义不顾,就为了要制约林氏和言氏,担心他们会谋反。

君臣有别,只要心爱之人能过得好,这些言候都忍了,可是后来林燮、宸妃先后被梁帝迫害和逼死,他彻底无法忍受了。他决定报复,要在年终尾祭上炸死梁帝,若不是梅长苏及时阻止,言氏一族可真的要遭殃了。

言侯爷答应相帮靖王,卷入一场没有深算又不合情理的争斗中,倘若失败可能有被抄满门的风险,豫津丝毫没有退缩,一句“父亲,你我既是血脉相连,又何谈连累二字”坚定的选择和他父亲站在了统一战线,这是对父亲无条件的信任。

这就是豫津:

一个撒娇可爱的孩子,其实缺爱;一个“纨绔”贵公子,其实聪明通透。不抱怨父亲,不计较得失。

他心底藏有一台明镜,看得透是非恩怨,看得懂人心人性,看得清纷乱朝局的真正方向。

知世故而不世故,心中有格局,心中藏丘壑。


姒莞萱


琅琊榜中的言豫津是影视剧中的关键人物,在小说中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言豫津居琅琊榜公子第十。本人的性格放荡不羁,自由洒脱,也是一个风趣好乐的人。

但其实这只是他的表面现象,实际上并不像他表现出的那样荒唐,虽然平时爱玩,喜欢开玩笑,看着像纨绔子弟。但其实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以下分析几点

第一,心明如镜。其中一个插曲是言侯爷策划想干掉皇帝被梅长苏制止,豫津其实这一切都知道怎么回事,他知道,父亲不后悔谋划这个行动,同时父亲也感激梅长苏的制止,人的感情就是复杂的,也不是简单的是非黑白。所以他对梅长苏说“我只要记住苏兄的心意就行了,至于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与我何干”

第二,聪慧率真。这是他常常表现出来的,常常爱开玩笑,说话也是风趣幽默,是大家的开心果,爱交朋友,容易亲近,自来熟,更是重情重义的人。

第三,承受岁月侵袭。他跟谢弼、景睿之间的关系和心性,从剧情一开始,经历了是是非非,大风大浪之后,以前的青春时光已经回不去了。虽然如此,在他送别景睿时才能说出那番话:不管你怎么变,我依旧是那个独一无二的朋友。

第四,忠肝义胆。"爹,你放心吧,孩儿是言家子孙,明白什么是忠什么是孝。对于如今的朝局,孩儿的看法其实与爹相同,只是我不太了解靖王……不过,既然爹和苏兄都愿意为他所用,他就一定有过人之处。"

所以,麒麟才子才会说他是聪明透彻之人。


谁语诤锋


言豫津出身名门,他乃是言老太师之孙,当今国舅爷,言阙的独子。

言豫津是言侯爷的儿子,爷爷是言太师,姑姑是皇后。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又怎会真荒唐呢?

居琅琊公子榜第十。为人风趣好乐,洒脱不羁,但实际并没有表面那么荒唐。原著中评价他,嬉笑中有大智大慧之人。

在电视剧中,他平时贪玩调皮,爱开玩笑,称得上是大家的“开心果”,还爱交朋友,同时也

重情重义,并且关键时刻能看出他是一个颇有责任心的人,愿意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保家卫国。

知而不露,言行有道!

表面纨绔,实际爽阔,性情疏阔爽直,似是没有心机,但心底却是心明如镜的,只是他不在意。

“苏兄你别太娇惯他了,”言豫津晃着脑袋,“有些事情还是要让他看清楚才好,景睿就是过于心实了些,这不好。要学我才行,虽然逍遥自在,但必须明白的事儿可不能糊涂。”

“苏兄到京城后卷入这一系列事件,一定不是偶然。他的所有行事,应该都有他特定的目的,可惜我们不知道他到底想干什么

我明白。”言豫津收起素日跳脱的表情,雄雄炉火映射下的双眸分外幽深,“爹,你放心吧,孩儿是言家子孙,明白什么是忠什么是孝。对于如今的朝局,孩儿的看法其实与爹相同,只是我不太了解靖王……不过,既然爹和苏兄都愿意为他所用,他就一定有过人之处。”

看完全剧之后,想必大家对言豫津的印象都会和我一样大为反转。我想应该没有人会不喜欢这个平时说话吊儿郎当,外貌诙谐幽默、放荡不羁,其实聪明敏锐、并且侠义为怀的国舅公子。

就像言豫津自己形容纪王爷的话:实在是个妙人!

特别是他居然第一个,能够猜出梅长苏回京真正的目的,其实是辅助靖王上位,而只是利用誉王做挡箭牌的时候,真是让我出乎意料,大吃一惊!

多少深陷夺嫡之争的王侯朝臣都没有这般见地,他一个年纪轻轻不染朝事的言豫津,怎能不让梅长苏慨叹他这种洞察朝局人心的聪明睿智!

言豫津的话语都不算多,可就那么简简单单几个字,却总是让我振聋发聩,觉得掷地有声。言豫津总是能够直接忽略所有让别人过分在意的盘根错节,避开那些复杂多变的弯弯绕绕,一针见血,真是厉害。

言豫津像他的父亲言侯一样,懂得敛去一身锋芒。

“你还记得是谁教你规矩的吗?”

“是林殊哥哥。”

聪明如豫津,这样的暗示,他肯定知道了,只不过他是一个看破不说破的人

还有就是,言豫津真的聪明到可怕,每次几句似乎不经意的搭话,都产生了强烈的效果。

如郡主遇难那次是他告诉梅长苏要和xxx去打马球。景睿说他是嘴巴刁钻的贵公子,豫津吃汤圆就能品出加了什么料,这样金贵的嘴,难道会吃不出贡桔中的火药味道吗?

无论是换掉虾酱的马并藏起来,还是一开始就猜到梅长苏并不是为了帮助誉王,都体现他不仅仅是一个纨绔子弟。纪王和高湛都会卖萌装傻,但观众却都明白他们是极其聪明的人,反而是豫津的种种都会被忽略。

豫津玲珑却有赤子之心,他所做的总总都是“双赢”的结果,从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

在吏部尚书何敬中之子的杀人案中,言豫津不动声色拉纪王下水做证人,还让纪王主动去皇帝面前作证,自己始终没有露面,这份机智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预津看似是景睿和梅长苏的小跟班,

但是他是整个金陵城中活的最透彻的一个人。知世故而不世故,躲避朝堂凶险不问政事,整日厮混,成了大家眼中最无用和最不用防范之人。

当父亲言阙炸皇帝的事情被梅长苏发现以后,及时的阻止了言阙的行动。言豫津跑来向梅长苏致谢,感谢他保住了言家的清净。

然而,他并不问言阙为什么会这样做,并且说道——

……我只要记得苏兄的心意就行了,至于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与我何干?

这番洒脱的气魄,就连梅长苏都感慨万分,称他要比想象中的言豫津聪明多了。


闲看电影


言豫津在琅琊公子榜是有排名的,刚好排在第十位,其父亲是独身就敢前往敌国出使的大丈夫言阙言侯爷,想必言豫津也绝非一般人。

其实言豫津在《琅琊榜》里存在感挺低的,如果不是看过几遍剧,都想不太起来他在这宫墙深处做过什么事。《琅琊榜》我有完整地看过两遍,其余的都是忽然想到哪个片段或者想看哪个片段就打开看看,当然,还是得随时有爱奇艺的会员才行。但我不会挑言豫津的片段看。

对他模糊的印象有他怕冬姐,常跟梅长苏和萧景睿走在一起,这里逛逛那里逛逛。但有三个印象深刻点的片段,足以说明他是个聪明透彻之人。

第一,言豫津是第一个猜出梅长苏支持的是靖王的人。第二个片段是言候和梅长苏谈话,言候决定支持梅长苏,言豫津知道但他不说,他只关心能不能和父亲一起跨年。虽然父子关系冷淡,但他一直尊重并且维护父亲。第三,言豫津和纪王爷可以说是忘年交。纪王爷是什么人,这是一个在生性多疑的梁弟眼皮底下活着并且活得很快活这种大智若愚的人。能成为朋友,自然是心性相近,对待世间百态,知世故而不世故。

总之,说言豫津是聪明透彻之人一点也不为过。


菜头皮he影视


言豫津,国舅爷言阙之子,其母亲早逝,父亲言侯爷避世修道,对其不管不问,可以说是个自由长大的孩子。宽松的成长环境,造就了豫津随性洒脱的性格,而言氏根深蒂固的家门家风则造就了豫津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处事风格。

随性洒脱,待人真诚

剧情初始,豫津提的最多的是混迹声色场所的宫羽姑娘,然而,和普通的世家公子哥不同,他并不是因为宫羽的美貌而喜欢宫羽,也不是把宫羽当做是取乐的玩物,炫耀的资本,而是真诚的把宫羽当做朋友去赏识、去结交。

梅长苏刚住进苏宅时,为了检验机关是否可靠,提出了寻找乐谱的游戏,而豫津一听到此游戏就跃跃欲试,非常渴望得到那本乐谱,由此可见,豫津是个热爱音乐、懂音乐的人。因此,他欣赏宫羽在音乐上的造诣,想要去做宫羽音乐上的知音。而正因为豫津随性洒脱、不拘一格的性格,他不在乎外人的眼光,真诚的把宫羽当作朋友。谢府巨变后,即便宫羽身份暴露,他仍毫不犹豫、毫无保留的帮助她。

单纯智慧,知世故而不世故

夏冬因为调查庆国公侵地案而受到天泉山庄埋伏受伤,豫津和景睿正好遇到,帮助夏冬解围。进城后,夏冬想支开他们,景睿强烈反对,想一路护送夏冬,而反观豫津却好像看透了一切,未如景睿那样执着。或许对他来说,已经帮助夏冬脱险,昔日的恩情也已经偿还,这已足够,其他的并不想参与其中。而恰恰是他这不深究、不追问、不参与的洒脱和通透,让小编眼前一亮。

还记得震惊朝野内外的兰园藏尸案吗?此案让梅长苏一鸣惊人,那之后,金陵人士都在猜测梅长苏到底辅佐的是太子还是誉王?只有豫津一语中的,恐怕梅长苏所事之人另有其人。豫津并非朝堂之人,他为何能一眼看中要害呢?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一是他相信梅长苏的为人,以梅长苏的为人,不可能去辅佐心胸狭隘、毫无仁爱之心的太子和誉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那颗单纯而富有智慧的心。也因为如此,他才会在一开始就知道他和景睿并不会成为梅长苏真正的朋友,但他仍然以诚相待,而这正是豫津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地方。

豫津最正经的那场戏,除夕过后,他主动上门寻找梅长苏,感谢梅长苏劝阻言侯,救下言氏一族,并坦言,虽然言侯这些年来不怎么上心,但他这些年来不懂父亲苦楚,也谈不上孝子,更直言,更深层次原因,与他何干。不耻下问,是聪明;知而不问,则是聪明透彻。豫津内心通透,事事明了,做事却点到即止。而当梅长苏再次拜访言侯时,豫津直接对言侯坦言,他与言侯是父子,不必谈连累二字,无论言侯怎么选择,他都会跟随言侯,永不后悔。豫津什么都没问,但什么都懂。他的眼界和胸怀绝非一般人可比。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梅长苏评价豫津是聪明透彻的人了。

知世故而不世故,豫津如此,做人也应如此。


情感美文艺


刷了很多遍琅琊榜,言豫津是我最喜欢的角色,没有之一,第二是言阙。

我最喜欢言豫津的通透坦然,其实看过完整剧版琅琊榜就不难看出,言豫津的为人处世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知而少言,知而少论,知而不惑,知而不涉。

在前期阶段,所有人的身份角色都处于不甚明朗的时刻,言豫津作为局外人,从陪同景睿邀苏兄来京城小住到夏冬查案回京,短短几十天,他已经隐约感觉到了梅长苏的不一般。

直到在湖边开解愁闷的景睿,才第一次发表了自己的论断:

即使我们是世家贵公子,可能也没有资格成为苏兄真正的朋友。

梅长苏是什么人?他的前身是林殊,林殊死的时候才18岁,那他死之前是什么样子呢?将门虎子、性情飞扬、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家世、人品、学识一时同龄人中无人能出其右,当时的浴巾和景睿还是个只会跟着林殊跑的小不点,浴巾因为太调皮还直接被林殊捆在树上了。历经了生死,筹谋多年重回京城志在搅弄风云重掀旧案。即使言侯早已不涉朝局,但豫津在京城暗涌的风云中仍旧觉察到了梅长苏深不可测,不可把控。

他首要判断出了梅长苏的层次远超他与景睿,即使是言家和谢家的儿子也无法成为他的朋友。这时候,与太子相争多年积攒了大把朝堂京城风云战斗经验的誉王在想什么?他在想我定然可将梅长苏招入麾下。相比起来,景睿不能理解他的话,反而质问起了他,他却笑笑轻易扯开了话题说要去妙音坊听曲子,继续做个风流妙人。他为什么没有和景睿说明白?因为他清楚即使他与景睿是多年的好友,有些事情也说不明白,他们的理念根本不同,所以多说无益,只是浪费时间,增加景睿心中的负担罢了。

当梅长苏迷惑了大多数人以为他效忠于誉王的时候。言豫津发表了第二次对梅长苏的评论,他对景睿说:

我觉得苏兄可能并非真心辅佐誉王。

且看看是在什么情景下浴巾得出的判断。谢玉用一个何文新一举砍掉了誉王两条臂膀,吏部换死囚一案在京城被闹得沸沸扬扬,景睿在浴巾面前发表了“君者源也”的高论,另浴巾刮目相看,景睿非常耿直的表明这番话并不是出自他,紧接着,浴巾立刻抓住了线索:

莫非是苏兄?

景睿在江湖混迹多年,好友无数,但但这一番话,浴巾就直接抓住了梅长苏这个关键,更通过这一番话敏锐判断出了梅长苏与誉王的政治抱负相悖,因此不可能为伍。


丁姐剧场


《琅琊榜》言豫津——一个看破不说破的人

只要提起言豫津,所有看过《琅琊榜》小说原著的粉丝们恐怕第一反应大概都是偷偷一笑。

虽然咱们的言大公子跟萧景睿是一对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兄弟,但两兄弟的性情却截然不相反。



言豫津出身名门,他乃是言老太师之孙,当今国舅爷,言阙的独子。顶着这样的世家公子,还是皇亲国戚的头衔,再加上剧中出场时的对小姑娘巧言令色,还招摇过市,所以言豫津带给大家(包括我)的第一印象恐怕就是一个游戏人间,不知世间疾苦的绣花枕头吧。

尤其是在景睿的出场那么率性阳光,正义温暖的情况下,言豫津直接就被我定位成了萧景睿的跟班。但是读罢全书,刷完全剧之后,想必大家对言豫津的印象都会和我一样大为反转。

我想应该没有人会不喜欢这个平时说话吊儿郎当,外貌诙谐幽默、放荡不羁,其实聪明敏锐、并且侠义为怀的国舅公子。



就像言豫津自己形容纪王爷的话:实在是个妙人!

虽然言豫津平时嘴里没有一句正经话,但属于言豫津的智慧,却还是在平日里的种种的小细节中暴露了出来。

特别是他居然第一个,能够猜出梅长苏回京真正的目的,其实是辅助靖王上位,而只是利用誉王做挡箭牌的时候,真是让我出乎意料,大吃一惊!

可以说言豫津很少发表朝堂上的言论,经常都是“听曲”和“看舞”。可是每一次他开口的时候,言豫津的话语都不算多,可就那么简简单单几个字,却总是让我振聋发聩,觉得掷地有声。

言豫津总是能够直接忽略所有让别人过分在意的盘根错节,避开那些复杂多变的弯弯绕绕,一针见血,真是厉害。

我曾经盘点了一下关于言侯爷要在祭天炸死皇帝的那段,结果让我很吃惊。剧中有这么一段:言豫津在梅长苏家吃点心并且夸赞道:“这个汤圆真不错,其中一定是加了干桂吧,馅料才会有如此浓香”当时萧景睿还挖苦了他的嘴刁。

这样的人,当时再送蜜橘给梅长苏的时候怎么会发现不了梅长苏和飞流都察觉到的不同的呢?所以言豫津应该是察觉到了父亲一反往常订的水果里有内幕,才来找梅长苏帮忙的。


不得不说言豫津就像梅长苏说的一样,是一个聪明透彻之人。堪称大道至简吧!


资深观众蔡小妞


言豫津这个人是整部《琅琊榜》里最可爱的人,他是整个金陵城中活的最透彻的人。他知世故而不世故,躲避朝堂凶险不问政事,成了唯一一个局外之人和大家都不用防范之人。



言豫津是真的聪明绝顶之人,而且他的聪慧是随着剧情发展逐渐浮出水面。

刚登场时,言豫津是一副风流倜傥的的公子哥模样,但却讨人喜欢。他家世显赫、雍容富贵,但他待人真诚,对待朋友极其真心,反倒显得梅长苏利用他和萧景睿走入漩涡斗争的中心有些不光彩。与萧景睿选择相信感情而丧失理智不同,言豫津对一切人与事的看法都极其准确。



在接触了梅长苏数次后,言豫津提醒萧景睿不要太过在意苏兄,他说:我总觉得我们还没有那个分量,能成为苏兄真正的朋友。这句话可谓一举中的,他察觉到梅长苏是个有秘密的人,他虽然待人挚诚,但还是提醒自己时刻保持谨小慎微。



而且言豫津是第一个猜到梅长苏真正扶持的是靖王。言豫津心处局外,因此他能迅速看清局势,当他发现近来的事情正扭转靖王的命运时,当即就推测出梅长苏扶持靖王的秘密。梅长苏去言府,跟言候说明意图后,言候都很惊讶他扶持靖王的秘密,但是言豫津显然没有那么惊讶。

《琅琊榜》中的人物都困在权力的争斗中,虽然言豫津与所有重要人物都有关系,但他从头到尾都能置身事外,身处漩涡之中最难做到的就是不随波逐流,而他却做到了。



言豫津的置身事外,更与他父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言侯爷看似一心求道,将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了宗教信仰中,但内心仍旧有放不下的执著,也因此他铤而走险。但或许是由于言侯爷的言传身教,又或者是由于自由的思维总能能孕育出写意的灵魂,言豫津真正做到了豁达大度,看破而不点破,这是真正的大智慧。



整部《琅琊榜》中的人物都在麒麟才子胸中,唯有言豫津既不在其中又不必在其中,因为就连麒麟才子都比不上他。在某种意义上,言豫津的聪明是胜过曾经的天才林殊的。虽然他们都是天之骄子,但林殊因为家庭背景而选择肆无忌惮的挥洒天赋,最终也因为权力斗争陷入万劫不复。而言豫津却因为父亲的不管不顾从小就学会了靠自己,他顺其自然不强求,不卑不亢不满不亏,这才是真实的人生。


快客骑手


在电视剧《琅琊榜》之中,从来不缺乏机警之人,言豫津便是其中的一个。就连我们的梅长苏都对对言豫津有着极高的评价。梅长苏说言豫津看的非常的透彻,这是肯定会有不少观众都说,言豫津有这么的透彻吗?

大家为什么不愿意相信言豫津其实是聪明透彻的人呢?因为在言豫津的出场,这家伙看着就不是聪明的人,而是一个喜欢花花世界的花花公子。其实没错,言豫津就是这样的人,他没有官职,不喜欢官场,父亲也只是一个喜欢求仙问道之人,言豫津时常的见不到他,只会给他留下生活费,然后就不再管他了。

有人说这生活过得很是惬意啊!其实不然,由此来看言豫津是个真真正正的留守儿童,更重要的是还没有爷爷奶奶的照顾。从小缺少爱的他不仅没有成为纨绔子弟,倒也是乖巧不少。只有真正经历过留守的孩子才能懂——想要得到爱,过早的经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便让其成长的更加透彻!今天从这几件事上来进行分析!

首先,关于梅长苏进京的这件事情上,萧景睿一直认为梅长苏进京,就是为了养病,但是在言豫津看来,并非如此!萧景睿因为梅长苏没告诉自己有些事情非常的郁闷,而言豫津的劝说非常的合理,他认为和梅长苏保持君子之交就行了,没必要推心置腹,因为他看出来了,他们和梅长苏并不是一类人!

其次,在梅长苏救了言侯一家之后,不仅仅是保住了言侯自己的性命,更重要的是,保住了言家几代人的门楣!而本对此事并不知晓的言豫津,在知道这些事情之后,立马去苏府给梅长苏行了大礼,以回报救命之恩!而言豫津也表示,无论未来如果变化,唯有此心不变。正是这些话,得到了梅长苏的夸奖!

最后,在言府决心站到靖王的身后,言豫津所表现出来的智慧,真的要比萧景睿强,因为萧景睿更多的是对朋友的真诚,一颗赤子之心。


伍零贰哈


第一 当年之事本就是子虚乌有的冤案

第二 林殊本就是个极聪明之人,且梅岭之战死里逃生,必定每时每刻都想着如何复仇。

第三 当年活下来的赤焰军旧部哪一个不是想着如何复仇。

第四 琅琊阁药王谷幕后支援。

所以在多年精心策划布局之后,在多方支持下,成功是必然的。所以说他是最聪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