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就排隊!這碗“糝”到底是sà?


早晨喝sà?


@外地人式的回答:“喝什麼都行!”


可要進了山東臨沂地界怕是都是這樣回答的:“走!”、“早起會兒,去喝頭湯!”



《早餐中國1》播出時,有很多網友直呼為啥沒有山東的早餐,這不第二期就安排上了!除了濰坊的肉火燒,臨沂的糝sà在最近的19集中也安排上了!這下全國人都知道sà是啥了。



這臨沂人對糝有一種外地人不能理解的執念!要問好客君這執念到底有多“嚇人”!各位可要拿好手機、瞪大眼睛了!


據說臨沂人凌晨三點就起來排隊喝頭鍋糝。



不錯,這三點不睡覺的人去喝頭鍋糝不足以讓人驚掉下巴,但是這三點早起排隊去喝這頭鍋糝的人!是魔鬼嗎?不,講真的,臨沂人對糝的熱愛已經到了骨子裡,是一種不可能忘掉的“愛”。



相信有很多人已經準備去百度或者騰訊搜索“臨沂糝”,但會發現臨沂糝sà,輸入法它不認這個詞。莫要慌張,等好客君慢慢給大家道來。




是sà?還是shēn


糝其實有三幅面孔,在新華詞典上有兩副“sǎn ”“shēn”,在臨沂又有另外一幅面孔,就是這sà,專指臨沂這當地的名吃。




至於為什麼會叫“糝”呢?臨沂當地就流傳著這麼一個故事:早年間乾隆下江南,路過臨沂休息調整,品嚐了這糝,覺得好喝,問身邊的隨從,這是啥?隨從覺得聖上金口玉言忙跟著回應sà。於是就有了糝(sà)這個名字。



“糝”是如何熬成的


主角


主要原料:牛肉、雞肉、羊肉

相關配料:八角、香葉、桂皮、胡椒、肉蔻、姜等



過程


第一步:煮肉。將牛肉(也有雞肉、羊肉)放入水中煮熟,大概需要四十分鐘撈出後切成片,晾涼!



第二步:熬湯。十二小時慢熬出精華,將骨頭中的精華全部煮出。



第三步:熬製。將晾好的肉片放入牛骨熬成的高湯裡,加八角、香葉、桂皮、胡椒、肉蔻、姜等調料,以麵粉湯等勾兌,不斷攪拌,煮熟而成。



這牛骨熬成的高湯是何秘方,怕是隻有熬製糝湯的師傅清楚了!

“糝”除了滋味還有啥奇效?


臨沂人喝糝湯,品的是味道,喝的是健康,留下的是對臨沂的情懷。如果問臨沂有啥名吃,

這“糝”定是排在前頭的。



為何說這糝湯有奇效呢?其一:它是臨沂人的加油站。無論是下了夜班的歸家人還是上早班的早出人,來一碗糝,疲憊感、倦意感定會瞬間消散。



其二便是這配料。糝湯的配料有很多種,其中多為藥料,有溫脾健胃的奇效。按臨沂人的口吻來說:喝了糝湯,這個心裡舒服,對胃好。如果感冒了,喝糝,喝了馬上就能好!


哪裡的“糝”好喝呢?


正宗姜家沂州糝館


看過了濰坊肉火燒後,好客君得出了這麼一個結論:但凡是火爆的美食,都是傳家寶,一家店鋪裡的老闆、夥計出不來第二家人!

正如這家姜家糝館,店鋪內永遠都有兩個忙碌的身影,一個是老闆一個是老闆娘,共同經營著“糝館”。



時間是美食的最好驗證,姜家糝館已有30年多年,每天天不亮就有人來喝糝,為的就是這“頭鍋糝”,味兒夠醇厚!光看店鋪內排隊買糝的人就知道,這家指定好喝。



老闆常常是凌晨兩點多就到店裡開始糝湯的準備,煮肉、熬湯、調製等步驟看似簡單,卻深藏奧秘,牛肉的火候、高湯的醇厚、以及配料的比例都容不得半點馬虎,因為接下了父親的這家糝館,老闆自此再也不出門與朋友聚會,問理由就是:怕第二天起不來,讓顧客跑個空。



剛剛出鍋的糝先嚐到的是一股姜味,不吃薑的人可能開始會有點不適應,但一定要細細品味,你會感受到骨頭湯的醇厚絲滑,有一點淡淡的中藥味。鮮香微辣,回味甘甜,濃稠鮮香,一碗下肚,飢餓頓消,令人大快朵頤。




常說喝湯要有就頭,在姜家糝館,可以配著油條或者餅來喝,再來兩塊湯裡的牛肉,這頓早餐算是完美了!保證你這一天的能量都是滿的!



地址:臨沂市蘭山區考棚街2-3號


快時代下,美食雲集,各色小吃奔湧而出,但能經得住考驗的往往是那些故鄉回憶裡的名吃。



在臨沂的街頭巷尾,最常見的便是這“糝館”,若真的問起來哪家最好喝,怕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在臨沂,糝已經不是以美食的身份存在了,而是以一種臨沂印記存在。




身在臨沂的人早晨喝糝已經是一種習慣,遠在他鄉的臨沂人,糝湯是對家鄉的牽掛,是故鄉的回憶。


好客君最後問一句:明天早起喝“糝”去不!


(好客君賊期待你們在留言區畫出一副臨沂糝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