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份工作,一份是体制内拿到手4000,一份体制外拿到手15000,如何选择?

墨妖


从自身情况出发,我选到手15000的。

(1)工资总额

体制内到手4000,算上五险一金,年薪大概在7万到10万之间。

体制外15000到手,年薪至少18万。

(2)现金流

体制外到手15000,可支配的现金远远大于体制内的4000。

4000元,在当下,除去房贷,物业,水电,通讯费,生活费等等日常开支,4000元所剩无几,若有车贷,4000元已不足,而15000元,同样的条件下,至少还有浮盈,可剩下部分资金供自己支配。

(3)福利待遇

世人共识,体制内单位福利待遇要比体制外的企业好,五险一金,朝九晩五,双休,年休,在职培训,福利房等,在体制外,能享受到这些的并不多。

(4)前景

体制内,影响晋升的要素很多,很复杂。资历,背景,业绩,人脉,年龄等各种主观的和客观的不可控因素太多。

体制外,大部分企业主要还是效益为王,只要你能为企业带来足够的利益空间,晋升相对会简单些。

写在最后,体制内和体制外,从来不能用某一特定条件去衡量,比如体制内4000和体制外15000,单一条件的比较,容易偏颇,需结合自身情况和未来发展前景来综合考虑,毕竟体制内4000未必比体制外15000差。


大耳朵小短腿


体制内和体制外各有各的好处,各有所长。我是体制内的教师(后来选调在最基层工作),爱人是农民,后来成为个体工商户,记得90年的时候,我每月的工资不到两百元,我写好了辞职报告准备下海经商,被爱人强烈反对而未下海,但爱人开始经商,第一场业务从农户手中收取鲜茶叶转卖到茶厂,每斤鲜叶赚五毛,每天可收伍仟多斤,除开运费等开支外,可赚二千多元,辛苦十天左右,纯赚一万肆仟多元,相等于我几年的工资。后来手机问世,爱人注册了手机店,诺基亚三星等每台可赚两百多元,每月销售近两百台,超过工资的几倍。但现在这个行业又达饱和,赚钱很难了。所以职业各有各的好处,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职业。并把选定的职业做好。


731009张友山


当年大学毕业的时候有两个选择放在我面前,一个是一千多的公务员,一个是五千多的私企,我选择了后者,一年后私企的工资提到了一万,二十年后的今天,我还在私企上班。中间换了两家公司。现在的工资也只有两万。但是……我跟着公司去过很多国家和国内许多地方。住过迪拜的七星级酒店,住过一些国家的五星级酒店,四十岁了,想退休了,想回乡下呆一段时间。毕竟,已经努力过了。


和雪的美好生活


在选择职业时,很多人纠结是选体制内的稳定工作,还是体制外的企业高收入工作好。这个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具体分析。我是09年的毕业生,二本院校本科毕业。现在在某省直机关工作。目前来看,我觉得我选体制内是正确的,也是适合自己的。

一,谈谈体制内的工资

我是30出头,省直正科,月工资5000左右(含车补),月绩效2000多,月公积金共计2000左右。工资应该属于全国省直机关下等水平。但细心算算,一年也能有10万左右。未来趋势应该是越来越好。体制内很多人通过工作时搭建的平台,也跳槽了。

二,看看体质外其它同学

作为二本院校的毕业生,大部分人是比不上211和985院校的。我体制外的同学有赚年薪的,但是企业的年薪都是税前的,而且是公司给你实际工资和各项保险福利待遇的总和。扣出保险和税也有不小的落差。目前混的好的也就月2w左右(属于个体和私人企业),一般同学也就是5000到6000左右。

三,看你自己

工作必须以生活为基础,假如你买得起房子,生活尚可,但开创能力一般,建议你入职体制内,但一定要往上级层面走,乡镇和县级公务员还是很难,晋升也不快。要借助遴选等方式进入市直或者省直机关。

假如你买不起房子,不用说了,赶紧去做生意,赚钱为主。靠公务员的工资买房子,攒钱很难的。

能力强的人应该去闯闯,现在体制外用人机会也很多。但你也的了解,自己值几斤几两。人生经不起瞎折腾,稳稳当当过日子的,我感觉大部分都挺好。



理论大师


每个人出来社会,都被消费压力,家庭压力等各种压力压迫,所以面临这种选择,当然毫不犹豫的选择12000体制外的工作。 下面我分享3点我的看法。

一、优先考虑能多攒现金流,百利无一害。

可以算一笔账,4000工资,算是福利、年终奖,一年收入最多也就6万出头。 12000工资,单纯年收入就接近15万,这还没算上其他收入。 这两份工作,一年收入差距就9万,那工作5年,就差距45万。 以现在形式,你能多赚45万哪有这么容易? 就算45万砍一半,你也能多攒下20万存款。 这20万现金流,可以想象一下作用。 也就是一样工作5年,选择12000的那份工作能多攒下20万。 这怎么权衡,应该也挺好算的。

二、选择12000工作,职场起点更高。

我有两个堂哥,当时就面临这样的选择。 不过另一份体制外的没有12000,也就9000吧。 当时一位堂哥选择体质内,每个月3500薪水,另一个堂哥选择9000的工作。

3年过去,选择9000的堂哥,已买车,准备凑钱买房中。 体制内的堂哥,依然混着,看不到什么前景……

如果体制内的堂哥现在从单位出去,他起点会比3年前高吗?未必。

但选择9000的堂哥,现在出去,能找到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是铁定的事情,毕竟在一行沉淀了3年,各方面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三、12000的工作,没那么容易遇到瓶颈。

我有几个同学是体制内的,每次找他们吃饭,都抱怨工作稳定,没上升空间,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另外,还有几个同事是体制外工作的,他们虽不稳定,但总体来说对工作更有自己的规划愿景,毕竟在外打拼几年,练出了自信心。

如果一份工作,一开始就可以看到瓶颈,真的不建议选择囖。

总结:

综上所述,当你现在可以选择时,我认为应该毫不犹豫的选择12000体制外工作。毕竟这个工作从各方面来看斗占据优势,也能让你掌握更多主动权。

关注@华迪说,每天与你分享职场、销售思维与方法论。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赞,评论,转发。

华迪说


我选体制内!虽然拿到手只有三四千,五险一金福利补贴算完还是十来万了。而体制内的安全感是私企无法比拟的。



江南岸的义哥哥


首先,你不能通过简单的计算决定选择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体制内4000体制外15000,慌一看看似应该义无反顾的选择体制外,但越简单容易做决定的事越应该慎重。



1.待遇问题

从题目看,待遇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体制内每个月连体制外的零头都不如。相信你还没“进门”,通过打听得出的结论。也许你不应该只看工资待遇,应该打听每年拿到手的多少钱,可能你这么打听的话,会有另外的答案。体制内工资待遇是一部分,还有考核等其他的,所以仅仅以每个月工资去跟体制外比的话没有参考性。要不然,既然体制内工资这么低,还有那么多人选择体制内呢?

2.工作性质

体制内外工作性质是完全不一祥的,体制内干的多是服务的话,而体制外就是赚取利润,出发点就不一样。而且体制外的高工资也是跟高工作量和高风险成正比的,企业绝对是“出多少力给多少钱”,绝不可能让你整天“朝九晚五”而工资高高的。体制内因为有编制,所以在某些方面来讲,工作更稳定,尽管压力也很大,但与体制外想必相对较小。

3.个人倾向

选择体制内还是外,工资待遇仅仅是一部分参考而已,最重要的还是自己适不适合、想不想去。很多人的性格外向、喜欢闯荡,在体制内就像进了笼子一样很不舒服,所以选择体制外更适合个人发展。一些人性格内向、喜欢研究,向往规律恬静的生活,在体制内就比较合适。俗话说的好,“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现在是“人怕入错行”,不管男女,一定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要不然第一步有错了会让“鞋子很不合脚”。

我是老秘,欢迎关注我,深入交流探讨。


机关老秘


体制外的工作到手收入已经是体制内的3倍以上,单以收入来说,可以考虑去体制外拿15000。但具体到个人,如何选择取决于自身实际。

一、从经济上考虑。缺钱,毫无疑问选15000的工作,反之家庭条件较好,对工资诉求不是特别强烈,可以考虑选体制内的工作。

二、从个人性格考虑。本身比较向往体制,愿意尝试体制生活,并且有强烈的政治抱负,情商中上,肯定选体制内工作;反之个人比较喜欢自由,不愿意被条条款款束缚,去体制外打拼更适合。

三、从发展前途考虑。在体制内,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个人能力强,有人脉资源助力,很容易脱颖而出,成为很多人羡慕的对象,反之,往往一进去就看到了头,所谓前途不过是空中楼阁。所以选不选体制,很重要的一点还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和社会资源,要看自己有没有足够的自信去应对体制复杂的人脉关系,进而从中杀出一条血路。有,可以考虑选体制;没有,一定要慎重,否则贸贸然进去,大概率会后悔。

而如果选择体制外的工作,刚进去就可以拿到15000,说明个人有能力或技术专长。只要把握好这点,把业务拿上来,吃得了苦受得了累,一般都不会太差,至少不会走下坡路,今年拿15000,说不定明年可能就是20000,未来有无限的成长空间。这也是体制外工作最大的魅力,干好了,上不封顶;干差了,一无所有。个人认为,如果愿意接受挑战,去体制外闯荡是最有价值的。


80后小公


家中不怎么缺钱,有关系,有走仕途的志向无疑选择体制;如果家中实在缺钱,或者不太适应体制的那种生活,那么就选15000。

首先,体制内的好处

我们这是一个不太发达的小县城,人们对体制的认可度非常非常高。举个例子:非体制内的人找媳妇,一动一不动,万紫千红一片绿是绝对少不了的,结个婚下来得几十万;而如果是体制内,那么几乎彩礼给点意思意思就行,车和房也不是必须要求的。

体制是铁饭碗,这是从早就众所周知的。不管发生了什么事,即使经济危机也不会影响一点。只要不犯特别重大的错误,可以说一辈子不会下岗。



体制内不好的地方

体制内好处多多,唯一不太好的就是工资了。在我们县城,体制内的全部收入加起来,大概在中等稍微偏下的水平,饿不死但是绝对也发不了财。这样说吧,刚考入的,工资大概比大型超市收银员高上那么一点。当然随着工龄的增加,或者事业编聘上职称,工资会越来越高。

体制外的好处

体制外也有体制外的好处,那就是工资高,只要有本事那么涨工资也快。

可是在我们这里,出去工作最高的工资也就6000左右了。想要更高的工资,那就意味着要去大城市。



体制外的坏处

刚才也说了,一般要远离家乡。在外工作,工资是高,可是远离了家乡,一个人在外打拼压力很大。

特别有了孩子,如果带着孩子会大大增加生活成本,如果把孩子放老家,又容易因留守儿童对孩子成长不利。

而且在体制外,工资高低全靠领导的意思说不定什么时候领导一句话就面临着被辞退的风险。与体制内的铁饭碗形成了鲜明对比。



所以,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每个人的情况不尽相同


职识


体制内的工作每天朝九晚五,按时上下班,有正常的过周末和节假日,一般工作环境较好,工作压力小,所以受到很多年轻人的青睐。但是根据我个人的情况,我会选择体制外的工作。

第一、体制内的工作虽然收入比较稳定,但毕竟每月4000元的工资距离体制外15000元的工资差距太大。

每月4000元的工资确实对年轻人来说有点少,因为每个刚上班的年轻人都要面临买房、结婚生子和下一步抚养孩子,再加上关需要生活费用,如果没有家庭父母的支援,这些工资很难满足需要。

而去体制外工作虽然可能会比较辛苦,但每月15000元的工资能让年轻人经济方面比较宽松,有了这个经济基础生活压力就会减少很多。


第二、根据所学专业,到体制外可以找到对口的行业,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争取做出一番成绩。

体制内每月只有4000元的工资,也没有什么奖金收入,肯定不是在国企工作,那样所学专业就很难用得上,干上几年专业也就荒废啦!

而去体制外工作,单位肯定是看上你的专业才聘用你的,参加工作后会让你从事专业对口的行业,培养你的工作和业务能力,这样你就可以发挥专长,提升业务技能,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争取做出一番成绩。


第三、趁着年轻在体制外努力拼搏几年,不管是经济方面还是技术管理方面都能为后半生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趁着大学刚毕业,精力体力都比较旺盛,努力拼搏几年,成为单位的技术人才和业务骨干,只要你努力工作,做的好一般都被提拔重要,走到领导岗位,这样你事业的路子这就会越走越宽,实现经济和事业的双丰收,为你后半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分耕耘才可能有一份收获,体制外虽然拿着高薪,但肯定要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更艰苦的条件,但年轻人就要有这种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决心,宝剑锋从磨砺出,相信经过努力,经过在一次次的磨练,一定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成熟,把你的事业和人生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