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白送 SCI 一作,反被学生考虑撤稿?还有这种奇葩操作...

在很多学生抱怨自己论文一作被导师抢走的时候,竟然有人在某问答网站上提问说

导师送了个 SCI 一作,该如何撤销自己的名字

这,你敢信?!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一张网页右侧「相关问题」下几位略显悲惨的提问者。

有的人自己的一作被抢,有的人飞来的一作想撤销。端的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咱先不讨论到底一作该怎么撤销,就说这位送学生一作的导师,包括笔者在内的不少吃瓜群众,恐怕都不禁想起那个问过千万次的问题 —— 为啥我就碰不到这样的导师?

白送 SCI 非奸即盗?求你别闹

说起来,网上还是大神多。没等这股羡慕劲儿过去,笔者就被赞数最多的答主泼了一头冷水。

这位匿名答主讲了自己的故事,并且用这个故事教育大家不要高兴太早,导师的这种操作,搞不好是「

让人顶雷」。也有很多答主和回复也持相同观点,毕竟子曾经曰过: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可是细细想来,这个说法很站不住脚啊。

首先,无论导师跟学生私下关系如何,在发表学术成果方面,二者肯定是利益共同体。学生一作位置很重要,但归根结底,论文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还是由通讯作者负责。

通讯作者一般是课题的总负责人,承担课题的设计和经费申请,以及部分或全部的论文及相关材料撰写或把关,通常也是各类文字材料的联系人。具体到论文发表,通讯作者出面与杂志编辑部进行沟通,并在论文发表后回应读者的问询。

通讯作者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论文的课题设计、经费来源和对外联系上,从学界默认的传统看,通讯作者也比一作更重要。在目前的同行评议(peer-review)中,编辑部选择匿名审稿人,都是从在本杂志发表过论文的通讯作者中选择,忽略一作;综述文章的约稿,也都直接给到通讯作者,而不是一作;各种奖项荣誉,也都落在通讯作者头上。

通讯作者责任大,荣誉多,自然也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和后果。没爆出来的咱不知道,爆出来的那些学术丑闻,通讯作者可是一个都没跑,第一作者反而很少有人关注。

日本造假干细胞论文事件中自杀的主要责任人笹井芳树(中),图片来源:果壳网

再者,反过来想想,在目前的研究生和导师体制下,导师想为难学生,花样简直不要太多,何必要用送一作让学生背锅的方式呢?

咱们大可大胆预测下,如果是给学生下这么个套得需要多少流程:

文章好歹也是 SCI 论文,写起来得用英文吧?写了还得经过编辑认可和同行评议吧?搞不好还得修改,需要扯皮吧?这个都是投稿正常流程了,能忍。

可最起码,论文里要先埋伏下个雷吧?这个雷还不能太明显,不然学生一眼看出来不说,也过不了同行评议啊。这个雷的技术含量还体现在,基本不需要补数据,否则,实验谁来做?导师自己做总不可能吧?找其他学生做?那还不给那个做实验的学生一作呢?至少也得是并列一作吧?

放下这其中每个环节的意外和风险不说,这套操作下来,导师肯定精疲力竭,何况等论文的雷爆出来又是遥遥无期的事情。

以上这套流程,对比不时见诸报端的各种导师虐学生的办法,那真是费时又费力,结果大概率还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如果导师真的抱着这样的「信念」来陷害学生,那也一定是真爱吧?

无论如何,白拿一作运气很好

其实,导师送文章这事儿,并不罕见。只是那些得了好处的,都闷声发大财,没人在网上讲。

有不少刚入职的青椒,手里还拿着些以前攒下的未发表数据,在经过博士或博后导师同意后发表出来,自己的单位就可以写新学校了。这样工作量肯定算到新学校头上,对新人立足和发展很有好处。因为自己能占通讯,所以没必要占一作的位置。这个时候,就需要一定的处理手段。

如果只有俩作者,还都是通讯,好像这事儿怪怪的;要是拉上之前组里的相关人员,那除了自己的地址之外,其他人都是原导师组的,也有点怪怪的。在这种情况下,最优的选择就是找个自己人占一作位置。这样哪怕几个作者里只有一作和自己是新学校的,别人也挑不出毛病。于是,就会有幸运儿捡到一作的文章。有时,这位幸运儿还是本科生,因为青椒手里还没有研究生嘛。

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导师白送文章,让学生安心做科研。笔者以前听说某做全合成的大牛组,因为挑战的分子都很有难度,有一定概率做不完,所以进组后导师先弄些小文章凑够毕业要求,然后让学生安心死磕明星分子。这些小文章,自然是「半卖半送」了。

还有一种可能,是导师对学生太失望,觉得 Ta 毕业无望,赶紧用一篇文章「送瘟神」。

总之,被导师送 SCI 论文一作,那都是运气极好的。

不送,对导师没损失;送别人,对导师也一样;毕不了业,学生糟心,对导师那点负面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署名馈赠是学术失范

说了这么多,到底导师送 SCI 一作论文这事儿,该怎么看?

如果学生什么都没做,那就不该送一作,否则就属于学术不规范。

去年 4 月,中科院科研道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在学术论文署名中常见问题或错误的诚信提醒》。十条提醒中的第一条就是「论文署名不完整或者夹带署名」。送一作,显然属于馈赠性的夹带署名。

对学生来说,这属于一定程度的「不当得利」。虽然未必有人查,也未必有人能查得到,但终归还是道德瑕疵。

学术规范,从我做起。没人送一作,咱就自己做。

脑袋掉了碗大的疤,常在实验室泡,哪能弄不出 SCI?

不过,如果要问导师送一作,笔者会不会拒绝...

嘿嘿,你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