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纯一手创建了威震天下的虎豹骑,为何在三国中存在感那么低?

白话历史君


曹纯何许人也?曹操发小,亲族,曹魏第一名将曹仁亲弟弟,虎豹骑组建者。其实曹纯比较悲剧,毫无疑问他是个猛人,应该是一代名将,但却没有赫赫之功去匹配。这也导致其在历史上着墨不多,不为人所知。 特别是在《三国演义》中的表现不仅不出彩,甚至有些平庸。

但罗贯中老先生向来爱好“扬刘贬曹”,所以曹纯在《三国演义》中的“平庸”,并不能成为评价曹纯生平的依据。

历史中的曹纯,虽然不是三国名将,但却有名将之风、名将之勇、名将之志。

也许你没有听过曹纯这个名字,但你一定听过曹操帐下的王牌部队“虎豹骑”。没错,就是那支横扫乌桓、在白狼山屠戮五万蛮族大军、长坂坡险些逼死刘备的骁勇雄师“虎豹骑”!

曹纯是虎豹骑的领导者,亦是虎豹骑的组建者、维持者。

曹纯过世后,虎豹骑由曹操直接管理。曹操哭着说:“纯之比,何可复得!?”

曹纯的能力,有谁能比!?

因为除了曹纯之外,没有任何大魏将领能够管理虎豹骑,只有曹操、曹纯能压住。

《魏书》记载:“纯之虎豹骑,骁勇于天下。”

由此可见,曹纯的过人之处,并不是像张辽、关羽那般冲锋陷阵、斩敌杀将。而是“培训军队”、“治理军队”、“督管三军”。

曹纯的过人之处,注定他只能成为默默奉献的“幕后工作者”。比如乌桓一战,最大的战功是张辽,因为张辽斩了塌顿。只不过张辽是在曹纯和虎豹骑的拼死护卫之下,才能拔得头功。

但是历史只记住了张辽,却忘记了曹纯,和骁勇无比的虎豹骑。

曹操对曹纯十分欣赏。曹操和曹纯都生在富贵人家,曹操的父亲曹嵩官拜太尉。曹纯的父亲曹炽是谯县的首富。

曹炽早逝之后,家里便有长子曹仁和次子曹纯打理。曹仁崇尚武道,每日习武打拳,对家事漠不关心,而且曹仁成年后为了追求事业而离开了老家。

于是家里的大小事务,便全部堆在了年仅十四岁的曹纯身上。

曹纯的爷爷曹褒当了一辈子的太守,门下的学生、宾客上有百人之多。家中每日人头攒动,宾客往来络绎不绝,十四岁的曹纯奉行儒家之法,以礼待客,以严制家,诺大的家业被曹纯管理的井井有条,久而久之,曹纯的名声在颖川、沛国越来越大。

曹操非常佩服曹纯治家的才华,遂在襄邑拉拢曹纯辅佐自己征讨董卓。曹操发迹之后,随着投奔曹操的各方部队越来越多,曹操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

哪些部队能打硬仗?哪些部队能够信任?

正在曹操为此而头疼的时候,曹纯、夏侯惇站了出来。夏侯惇整治三军,曹纯挑选精兵组建虎豹骑。于是我们看到了虎豹骑征讨北方、南战袁谭、横扫长坂坡、征战赤壁这一场场血染山河的战役,为曹操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曹纯死后,曹丕谥为“威候”。与蜀国的马超的谥号相同,因为曹纯所领导的“虎豹骑”堪比西凉马超麾下的“西凉军”,所以这个“威”字,是给予曹纯最大的肯定。


白话历史君


讲到三国的精锐部队,特种王牌,我想虎豹骑的名声应该是最大的,没有哪个漫画或改编作品不会提到它。但在真实历史上,却对这只部队的记载甚少,以至《三国演义》里都没有,算是现代才开端红的。

当过虎豹骑的统领的有三人,曹纯、曹休、曹真,曹纯统领时间甚长,所以留下的记载也最多。曹纯接掌虎豹骑后,随着曹操征河北,斩杀袁谭;北征乌桓,又擒获单于蹋顿;南征荆州,一度也活抓刘备两个老婆,辎重无数,可说战功赫赫。从曹纯的这些表现来看,我们能够晓得,虎豹骑是骑兵部队,一日一夜能行三百里的轻骑精锐。

曹纯在建安十五年死后,曹操一时没有找到适宜的接班人,应该是亲身率领虎豹骑。在建安十六年的渭水之战中,曹操与马超久战不下之际,关键时辰指挥虎豹骑,从侧翼夹攻,大破马超指导的关中联军斩杀西凉大将成宜、李堪。

渭水之战后,换成曹休和曹真俩人共掌虎豹骑,这可能跟两者的身份有关。他们都是曹操族人,同样年幼丧父,皆由曹操收为养子,而且也因而与曹丕的关系相当亲密。下辨战役中,曹操以曹休为帅,担任虎豹骑宿卫,曹真则在此役中担任冲锋陷阵,大破刘备军。不过在此之后,就没有关于虎豹骑的记载。

那为什么之后虎豹骑就从曹魏消逝了呢?我推断是这样。虎豹骑最初应该是曹操的亲卫骑兵,所以虎豹骑的统领,一向都由曹氏一族人来担任,像曹纯、曹休、曹真。而曹丕时期,相当重视曹休和曹真,两人分别为一方领军大将,如此再兼任皇帝亲军的虎豹骑就不合适了。再者曹丕以魏代汉后,自古以来皇帝的守卫都是由禁军担任,宫中自有虎贲、羽林的编制,不需求特别再维持一个虎豹骑亲卫骑兵的编制。分离曹丕不断努力于打压宗亲权力,推进与士族分离的九品官人制,那将原本由宗亲担任的虎豹骑解编,散入宫中禁卫,就是一件很合理的事情。所以虎豹骑应该是由于政治上的要素消逝了,但它的赫赫战功,还是传播下来,提到三国特种部队,虎豹骑绝对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