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会战,苏军大胜,为何全军悲怆?

昌于森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因为库尔斯克会战是惨胜,德军伤亡比苏军小的多。

会战中,苏军使用了远远超过德军的庞大兵力。

苏军防御兵力高达190多万,坦克5000多辆,火炮2万多门,飞机3000多架。

在防御作战之前,苏联还修建了庞大的工事。阵地构筑了三道防御线,防御纵深超过100公里,整个防御体系由大量互相紧密配合的战壕、铁丝网、反坦克火力点和反坦克沟壕以及雷区组成。

为了修筑工事,苏联征集了数十万民众协助挖掘。因为苏联男人基本都参军了,这几十万人多是妇女、老人和少年,工作量极大又吃不饱,非常辛苦。

德军参加会战兵力80万,坦克3000辆,火炮1万门,飞机2000架。

可以说,苏军兵力有2倍多优势,坦克近一倍,火炮一倍,飞机近一倍。

而且苏联又是防御一方,实力早就超越德军,此战必胜。

然而,库尔斯克会战,苏军是惨胜,伤亡非常大。

根据苏联统计,红军战死25万多人,负伤高达60多万,一共损失了接近90万人,相当于参战部队的二分之一。

对于如此规模的大会战来说,伤亡三分之一已经是很可怕的,二分之一就是极为惨烈的战役。大家想想,参战的士兵每2个人就伤亡1个,一个班死伤一半是什么概念。

被击毁的苏军坦克和自行火炮高达6799辆,被击落飞机2200余架。

相反,德军伤亡较小,德军伤亡失踪总数为36万人。

就绝对数量来说,德军伤亡大约是苏军三分之一,等于1个德军死伤,苏军就要死伤3个人。德军被摧毁坦克自行火炮1500辆,1030架飞机被击毁。

由于一线伤亡率过高,库尔斯克会战后苏军前线一片悲伤。相当数量参战2年的老兵和老年军官,此战非死即伤,几乎每个人士兵都有好友遇难,大家当然悲伤了。

电影《解放》中,记录了苏军一个护士抢救自己朋友时的场面。这个护士哭着护理重伤的朋友,一面大喊“这场噩梦什么时候结束啊?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萨沙


惨烈,无比惨烈的一场胜利!

就装甲部队来说,由于德军大批新锐的黑豹,虎式重型坦克的加入,依然以T34/76为主力的苏军坦克部队陷入了极大的困境,损失惨重!

在库尔斯克坦克会战中,往往需要苏军付出十余辆坦克的代价才能换取近身击毁德军坦克的机会,如果不是苏军对于预定战场的布置相当到位的话,库尔斯克战役的结果绝对会改写!


西西弗斯的投石器


库尔斯克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战役之一,也是苏德战场决定性的战役之一。

库尔斯克会战背景

1943年初,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乘胜进攻,收复大量失地,但德军在溃败的同时,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元帅也开始计划向苏联红军反扑。他主动放弃了一些重要据点,诱使苏联红军深入,苏联红军在不断进攻中,战线越拉越长,而德军却趁机完成了兵力的集结。


库尔斯克会战可以说是一场坦克与战机的大会战,苏德出动的坦克将近八千辆,战机超过五千辆,投入了两百多万人的战争,是迄今为止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和最大规模单日空战。比如庞大规模的战争,可见双方的死伤一定是非常巨大,不管最后哪一方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自己本身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



我在百科上搜的会战数据:

名称:库尔斯克会战

地点:库尔斯克及其附近地区

时间:1943年7月5日–1943年8月27日

参战方:苏联、纳粹德国等仆从国

结果:德军被苏军阻滞后被击溃

参战方兵力:苏联:1 910 361人 德国:912 460人

伤亡情况:苏军损失80万人、坦克6000辆、火炮3000门、战机1600架 ;德军损失50万人、坦克1500辆、火炮5200门、战机1000架

主要指挥官:格奥尔吉·朱可夫、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泰因等

德军参战坦克:4号、虎式、豹式、斐迪南等 ;苏军参战坦克: T-34系列、KV-1系列

作用:使德军完全丧失主动权

从伤亡的数据看,苏联红军的伤亡率已经超出了德军伤亡率将近一半,可见,这场战争最终以苏联得胜,但是损失超出了德军太多,这样的战争怎么可能高兴的起来呢。


库尔斯克会战已经把苏联的军力消耗了一大半。另外,以上的这些伤亡数据以德军死伤最大化来计算的。

在这种飞机坦克的战争中,人虽然也起到了一定的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结果是人只能是一个活生生的靶子而已。


金属青年


库尔斯克战役以苏军胜利而结束,使德军在东线再也不能发起以“夺取整个战局主动性”为目的大攻势了,但这了胜利并非轻松获得,是以巨大的代价获得的,战役的艰难很可能远超出苏军各级统帅的预计,不但装备人员损失巨大,且在战役胜利后紧接着反攻初期,攻势一再受挫或进展有限,所以有些悲怆的感觉。

苏军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余威,不但在库区兵力、兵器数倍于德军,且前期新战术的有效性已得到确认,军队上下重拾自信心,准备在接下来的库战中给予德军致命的重创,彻底把德军打趴下。

对于这次德军攻势,苏军可以说“了如指掌”,重做足了准备,认为:理应在防守中快速重创德军并在随后的反攻中取得较大成绩,这点可以从草原方面军的布署位置和组成得到一定程度的证实,它的作用即是防守的预备队(战局不利时),又是反攻的生力军和决定力量(战局有利时)。

但结果是遗憾地成为了预备队,并几乎是靠它的主要力量才勉强地阻止了德军的脚步……


探测卫星A


苏军虽然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取得了胜利,但是付出了非常惨痛、且远超过德军的损失。苏军经次一役,超过86万士兵阵亡、受伤或被俘。6799辆坦克和火炮被摧毁,还有2200架飞机杯击落或击伤。但最终的结局对于苏联是有利的,在库尔斯克会战前,整个东线是对德军有利的。苏军取得了史无前例的会战胜利后,对东线占据造成深远影响,从此之后,德军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而苏军则开始展开大规模反攻行动,纳粹德国的失败,仅仅是时间问题了。

苏军在1943年1月赢得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开始展开一系列进攻德军的行动。德军在撤败时,也在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斯坦因元帅的带领下展开反扑行动。德军在战略性的放弃某些据点后,打算将苏军诱入包围圈。苏军的进攻不断放缓,而德军却逐步完成了重兵集结。曼斯坦因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对苏军形成了库尔斯克地区的突出部。而苏军也在不断调整,双方的重兵较量一触即发。

德军的最佳战机在拖延中一点点消失

曼斯坦因原本在3月份发起进攻,但是希特勒希望补充黑豹坦克的数量,这一拖延就是4个月。等到1943年7月份,双方短兵相接时,苏军已经修筑好完善的工事,其挖好了长达4800公里长的战壕,而且里面遍布地雷,灌木丛中还藏有2万门大炮和100多万军队。德军则对此浑然不知。战斗打响后,德军的黑豹坦克很快陷入被围剿的境地,在苏军包围圈中常常像没头苍蝇一样。

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一败涂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败,直接导致德军士气的溃败。然而苏军也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然而有利的是,苏军在战斗中得以极大成长,培养出一大批成熟的指挥官和士兵。


航空之家


库尔斯克会战苏军大胜,却全军悲怆就好比学霸考试没考到100分,而只考了99分在叹息。每个人都想尽善尽美,但是战争一旦爆发就没有100%的赢家,吹毛求疵只是完美主义者的偏执。

库尔斯克会战是二战苏德战争中最为惨烈的大型会战之一,双方投入超过268万名士兵和6044辆坦克,创下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肉搏战和单日空战。库尔斯克会战也是德国坦克军团临终时的哀歌,德军此后再也无法组织大规模的战略性进攻。

战前德军的将领就曾经对库尔斯克进行激烈的辩论。古德里安直言不讳地指出,对库尔斯克的进攻没油水可捞,但是希特勒最后还是执行了“堡垒”计划。德军计划使用4个军团,欲从南方的别尔哥罗德自南向北,以及北方的奥廖尔自北向南夹击库尔斯克地区,企图将苏军的6个军团合围在库尔斯克以西的中央突出部,重新夺取战略主动权。

但由于苏军事先得知德军即将进攻的情报而以逸待劳,以建立3道防御线的严密防御和增加驻守数量,而且德军进攻步调缓慢最终付出惨痛的教训。最后由于德军的猪队友意大利在1943年7月12日被盟军登陆西西里岛,而抽调兵力而被迫中止堡垒计划的进攻。会战后期,苏军转守为攻发动了一连串进攻战役,包括奥廖尔战役,别尔哥罗德战役,哈尔科夫战役,相继收复了奥廖尔,别尔哥罗德和哈尔科夫,德军向第聂伯河败退。

库尔斯克会战对德军和统帅的士气打击是极其严重的。在从之前,德国国防军从来没有在战术突击范围内惨败,所有的失败都是在离出发地200公里之外发生的,而且大多是在冬季。库尔斯克会战彻底结束了苏军冬季进攻,德军夏季进攻的作战方式。德军被击毁坦克和自行火炮上千辆,即使是新式的虎-1坦克,豹式坦克和斐迪南自行火炮大规模投入战场也于事无补,对德军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苏军也为此付出了重大的代价,红军阵亡25余万,受伤60余万,被击毁坦克和自行火炮6799辆,被击落飞机2200余架,这可能是苏军悲怆的原因。

(苏军士兵)

但是随着大量资料的解密为库尔克会战的重要性和苏军的实际伤亡有了翻案的可能。历史学家一直认为在苏德会战中的普罗德洛夫卡坦克战中,苏德共投入了120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但是根据美国华盛顿国家档案馆的资料显示,德国党卫军并没拥有700余辆的控制权,而在战役爆发前也只有211辆,在战斗后党卫军尚有163辆可以正常使用,只损失了48辆。

这比苏军的损失要低得多,根据《苏联第5坦克集团军二战史》记载,该军在战斗后只有350辆坦克在维修,这明显不符合经过激烈战斗后的正常情况,而苏联解体后,一些苏联时期的原始材料更是曝光了第5坦克集团军在这次战斗中损失1500辆坦克。

而在普罗霍罗卡芙卡坦克战后,德军还拥有战斗力,甚至在战斗后还能包围苏军的步兵阵地,并占领一些极有价值的战略高地。而导致德军全面退出南线战线的,除了意大利的间接助攻外,很可能是希特勒的瞎指挥,没有听取曼施坦因坚持与苏军第五坦克集团军干到底的建议。希特勒想赢又怕输的心态使得德军丧失了将苏军坦克围歼的机会,中了盟军围魏救赵的计。也就是说苏军能够取得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有运气的成分,也是被德军的坦克打得哭爹喊娘的。

但是不管做何种可能的沙盘推演,苏军确实在库尔斯克会战后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德军从攻势变成守势。这次会战后,苏联乘胜追击,连续发动大规模进攻,收复了大量领土,在11月解放了基辅,其战斗队伍也得到了锻炼,特别是在面对德军时再也不依赖天气因素也能取胜。历史没有绝对的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谁笑到最后才是王道,在取得胜利的心路历程哭过也是正常的。


梓蕤


没看懂这个提问者问题想要表达什么,是不是暗示苏军又是人海战术,以几倍于对方的代价获得了胜利。

关于库尔斯克会战,相关书籍已经太多太多,对于苏军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这是第一次凭借纵深防御工事挡住了德军的进攻并顺利实施反攻。所以这场战役成为苏德战争真正转折点,从此以后苏军完全掌握战略主动权,德军再也没有发动过一次像样的进攻!

由于1943年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的失败,形成了库尔斯克突出部,双方在1943年春夏就在积极准备着。苏军面对德军即将到进攻,构筑了强大的纵深防御,这在未来的作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库尔斯克防御阶段,德军最多只是推进了25公里而已。

防御阶段之后,苏军立即实施了反攻,分别在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和奥廖尔方向,当然胜利确实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俄罗斯解密资料显示苏军在整个这场战役中损失86万余人、坦克6000余辆,德军损失按照苏军公布是50万人和1500余辆坦克

至于说全军悲怆,没有任何记录表明苏联全军在库尔斯克会战后集体悲伤。展会战中因为苏军收复奥廖尔和哈尔科夫,莫斯科第一次以鸣礼炮来庆祝胜利。战役之后苏军已经大举向第聂伯河方向推进,在11月份收复了乌克兰首都基辅,悲从何来呢?


荣华之武器堂


似是而非的题目,大V一贯做法。

胜利是评价战争唯一标准。死人会比41年德国进攻时多?会比莫斯科战役时多?会有第二、三次哈尔科夫战役、斯大林格勒时多?那时不悲伤?

用电影“解放”一个军官的话说,你要是受不了找个没人的沟里自杀算了,就是别出声,按你的想法早就退到西伯利亚了。

这种大V只会唱“何日君再来”,还评苏联二战。失败者,不够格。


chenhy2166278023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战争没有胜利者,所谓的胜利都是建立在同伴战友的牺牲之上,看着身边的人哪怕是陌生人倒下,都倍感压力悲伤,哪还有喜悦之情


紫色鸿蒙


牺牲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