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拒绝的孩子,幸福感会消失,如何教导孩子优雅的说“不?

游书斌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不知道会有多少家长跟您一样意识到了,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这样的一种人,我们俗称“好好”先生,不管别人提出什么要求自己都满口应承下来,甚至都不去考虑要付出多少代价,这样的人表面上看起来无忧无虑,实际上内心里却非常的孤独,正因为内在的渴望被认同,所以才希望通过这样一味的逆来顺受博得别人的好感,这样的一种活法实际上是太累了,因此从小培养孩子正确自我认知、学会拒绝就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从孩子自身实际出发,不要用所谓的标准化来忽略了孩子的差异化!

很多时候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决定了孩子为人处世的态度,比如有的家长过于强调孩子要学会忍让和包容,而忽略了孩子的性格和客观的实际情况,有的孩子本来就属于那种比较内向甚至有些懦弱的性格,再刻意给他强调忍让和包容就会让孩子渐渐迷失自我,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也要去成全别人,这样必将有损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建议:要让孩子明白,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考虑自己的能力范围和客观实际,一定是在保证自身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对别人施与的援助才更加有意义,舍己不一定能救人,保全自己方能帮到更多的人,就像爸爸妈妈同时落到水里一样的题目,到底先救谁,对于孩子来讲,他不会游泳的情况下就一定不能贸然行动,一定是想方设法寻求第三方救援;即使是自己会游泳的前提下,也一定是量力而行,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谁离得近先去救谁!对于一些超出了自己能力范围的要求,要学会委婉的拒绝,如果一味的考虑对方,而不顾客观实际,那只能是两败俱伤!

要教育孩子这个世界上既有好人,也有坏人,遇事头脑发热就会让助人为乐变为助纣为虐!

对于孩子来讲,他们眼里面看到的往往更加注重于表面,尤其年龄小一些的孩子,谁对他好,他就认为谁好,甚至幼儿园的小朋友,连一块糖的诱惑都经受不住,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的父母一定要做好随时随地随人随事的教育,要多给孩子设立一些场景,要让他看到并不是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是看上去那么美好,这个世界上不仅仅只有好人,也有披着好人外衣的坏人,不能轻易的相信所有人,对于那些自己无法分辨清楚的诱惑要大胆的说不!

拒绝是每个人的权利,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爱面子”的传统,很多时候磨不开情面,于是就做了很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帮助别人当然是好事,但是在自身能力达不到或者明显了自己职责权限以外的事情,要让孩子学会自信且毫不犹豫的说不!


葛老师教育新智汇


不懂拒绝的孩子幸福感会消失,如何教导孩子优雅的说“不”?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孩子不会拒绝别人的要求真的太影响自己的幸福感了。



前几天孩子补习英语,从下午六点补习到八点,中间有十五分钟的休息时间,本来八点十五孩子应该到家了,可是八点半也没见孩子到家,爸爸赶紧给英语老师发信息,谁知英语老师在给孩子补习上次缺的一节课,一个多小时候孩子才到家。到家后,孩子爸爸问孩子你上了两个小时的课,饿不饿、累不累?孩子说:“饿死了,也很累”,孩子爸爸问那你为什么不告诉老师改天再补课,儿子说:“不好意思说……”


看着不懂合理拒绝别人的儿子我真是心里干着急……

记得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时,已经晚上十一点了还没有睡着,我推门进去一看,自己正在折一艘轮船,我说儿子都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睡?他说:“我正在帮同学折一艘轮船”,可是现在很晚了,你该睡觉了,明天还得上学呢!我说,儿子不以为然的说,:“我答应我同学了,明天一定给他带到学校去的,我要说话算话。”……


无语了,为什么儿子都不会拒绝别人呢?总是对别人有求必应!

我现在发现不懂得拒绝别人真的是会降低孩子的幸福感。一次孩子要给同学带点吃的去学校,可是早上一慌张忘了,回家后儿子说同学埋怨了他一上午,还得儿子一上午都在自责,深深的降低了孩子的幸福感。

后来总结经验教训,我就教儿子,要学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思,当对于别人的要求自己不能做到或者没有把握完全能做到的时候一定要和对方先说:“对不起,这个我可能做不到”,即便是对于自己真的能做到的事,也不要满口答应,可以试着告诉对方,我会尽量满足你的心愿的,任何事都不要满口答应,避免意外发生,把自己置于说话不算话的境地。



教孩子大胆学会拒绝别人,不仅能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同时也反应了孩子的情商,合理拒绝,幸福你我!

如果你喜欢本文欢迎您点赞,评论转发,在这谢过!


八零后聊育儿


不会拒绝的人,真的挺痛苦的,做父母,确实要针对如何拒绝这件事下点功夫:

首先,父母要是懂得拒绝的人,这是言传身教的方法。

我们和最亲近的人,中间很容易出去界限感,当别人侵入我们的界限之内时候,人就会觉得不舒服。

教孩子拒绝,父母要做的是尝试着拒绝孩子,先满足自己的需求。特别是孩子已经在3岁以上的年龄了,我们要告诉他,他不是世界的中心,被拒绝是正常的,他拒绝别人也是正常的。

比如我每天都会抽出30分钟来健身,这段时间是雷打不动的,除非我躺着不能动,不然的话,即使是孩子我跟他玩,我也会先拒绝,让他等一会。

这其实并不是刻意的不亲近孩子,只是告诉他我有我的安排,我优先满足自己,才能跟他一起玩。

这样做,其实就是让他明白,即便是亲妈,也可以拒绝他的要求。因为我和他是独立的个体。


其次,生活中给孩子足够的控制权和选择权。

比如孩子已经有自己选择穿什么衣服的能力时,不要用你的思维来限制孩子,让他自由选择,冷或是不冷,让他自己去感受,承担自然后果。

比如孩子要先写语文作业还是数学作业,也让他自己选择,重点是有个前提,就是,一定要完成这件事。

当人有了掌控感和选择权的时候,积极主动才会出现,才更愿意为自己负责。


最后,教孩子做个有责任感的人。

责任感其实是父母应该交给孩子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要告诉孩子什么是他该负责的,什么他不该负责,其实它还包含了如何拒绝别人,如何接受别人的拒绝。

具体做法可以从做家务开始,让孩子开始洗衣服,刚开始洗自己的小内衣内裤袜子之类的,之后再一点点的延伸去做更多的家务,其实家不是妈妈的,是爸爸妈妈和孩子的,当孩子逐渐适应了做家务,他也就逐渐地有了责任感。

还应该告诉他人要以自己的感受为前提,做或是不做某件事,你不愿意做的事情,你可以选择拒绝。但同时也要接受别人跟你的不同,自私其实才是真正的无私。


大原则就是这些,其实只要有了大原则,之后的小方法就可以自己去掌控了,千万别让孩子成为不懂拒绝的老好人。


阳光小房子


说不,对于孩子或许更难,孩子更愿意使自己感觉有更大的能力。人之初,性本善也有类似原因。

说不,其实是衡量关系的更高层次的思维方式,首先明确自己的能力和想法,其次表达自己的态度和顾虑。最后能给出自己的解决办法。这个过程其实需要培养。

1.不要绑架孩子的思想,让孩子敢于说自己的想法。可以先给家长说,再鼓励当众说

2.让孩子自己判断助人的结果,一起承担后果

3.有意提出需求,让孩子主动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