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跟大玉儿到底有没有结婚,他真的是爱美人不爱江山?

金蛇郎君6939



这里应该是两个问题,一是多尔衮到底有没有跟皇太极老婆孝庄太后成过婚没有;二是多尔衮有没有因为孝庄,所以没有夺孝庄儿子顺治帝的皇位呢。

这里的大玉儿指的是皇太极的老婆孝庄太后,而皇太极是谁呢,是多尔衮的哥哥。

这个问题的重口味在于,多尔衮到底有没有娶嫂子?有没有叔嫂恋?

要说历史上多尔到底有没有娶孝庄皇太后,正史上面肯定没有,毕竟清庭也是要脸面的。

但历史资料上有着些许蛛丝马迹,怎么说呢,有些自相矛盾。

像同时期的抗清英雄张煌言就曾写诗讽刺过孝庄下嫁多尔衮之事,而且当时清朝刚刚入关,并没有彻底汉化,像在努尔哈赤时代,都还有儿子可以等父亲死后,娶了父亲的女人的传统,像多尔衮这个小叔子娶了孝庄这个嫂子也不是什么稀罕之事。

所以以正史来说,多尔衮肯定没有娶孝庄。不过以多方资料来看,就比较耐人寻味了。

再说说第二个问题,意思说不管两个人有没有真的成婚,多尔衮真的是因为爱情,所以没夺顺治帝的皇位?

真实历史上这个问题是一点都不矛盾,绝对的答案是肯定不是!

多尔衮之所以没有篡位,不是因为什么狗屁爱情,而是因为他猝死,跟他哥哥皇太极一般,死的太快太突然了,所以没有夺取江山。

这个问题宋安之以前说过好多次,现在大概说说,多尔衮在顺治七年冬,也就是他39岁正值壮年之际,出塞外狩猎之时,摔下马受重伤,因此而伤重而不治,马上死去。

多尔衮为何这么快就死去呢,是因为他一直是体弱多病,所以经不起折腾呗。

正因为多尔衮猝死,所以一切计划打乱,不然活下去,真的要篡位的。即使不篡位,也不可能是爱美人不要江山的原因的。


宋安之


猜想当时是这样:福临的母亲孝庄皇太后,为巩固福临的地位依满族习俗下嫁多尔衮。………新婚燕尔,庄太后承多尔衮的恩泽,更加的容光焕发,仿佛又回到了青春焕发的岁月,俩人虽不是干柴烈火,二人是相爱恨晚,如鱼得水,如胶似漆。多尔衮新婚后,实实在在地发了一阵子疯,直到有一天感到浑身腰疼酸痛,头昏眼花,他自己才发现,唉!自己已经不是十几岁的小伙子,性功能多多小小都有些减退了,而是快四十岁的人,论精力,体力,已经很难与过去相比,但每当他看见庄太后那妩媚的粉面,娇美的身躯,不珍昔身体,仍如饥虎饿狼也不为过!这一夜,二人恩爱了大半夜,多尔衮直到筋疲力尽,这才烟消云散,庄太后躺在多尔衮的怀里,娇娇地道:王爷,现在哀家的一切都托付给你了,你可不准欺负我们母子俩呀。多尔衮一边用手爱抚着庄太后如凝脂般的胴体,一边微笑地望着她道:本王什么时候欺负过你们??天地良心。庄太后娇娇一笑:那都是你老是想着哀家,心有余悸,现在如了你心愿,以后可说不准。多尔衮用手一戳庄太后的鼻子,无限爱怜道:以后你是本王的福晋,福临是本王的儿子,本王还会欺负你吗?他用嘴亲了太后:哪个男人会欺负自己的老婆孩子?原来庄太后就是想听的这句话,忙奖给多尔衮一阵热吻,轻轻地道:这个福临啊,从小被你惯坏了,又任性又古怪,以后可怎么办?到现在也不来看看我们,以后,要让他改囗称你为父。多尔衮笑了笑:咱们结了婚,我不是他的父亲也是他的父亲了,改不改口还不是一样吗?那不一样,你说,你愿不愿意让他喊你(阿玛)?多尔衮道:当然愿意,不过,他也大了,不可强求。庄太后仔细看看多尔衮的脸,从他的眼神和神情中,他还是希望有人喊他(阿玛)。


茹叔敬


首先说明一点,孝庄不是叫大玉儿,这是电视剧《孝庄秘史》在误导观众。多尔衮与孝庄、皇太极之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三角恋爱关系,俩人也没有一见钟情,更不可能私底下约会。孝庄文皇太后是她死后康熙为她上的谥号,她的真名叫布木布泰.博尔济吉特。

多尔衮与孝庄究竟结婚没有?答案应该是肯定的。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大权在握,他娶孝庄不是没有可能。因为在清军入关以前,心中还没有中原的礼义廉耻。一如王昭君嫁给呼韩耶单于,呼韩耶单于死后,又嫁给他的儿子。


多尔衮与孝庄都来自于游牧民族,儿子尚可纳小妈为妾,兄弟将嫂子揽入怀中就再正常不过了,满人更不会以此为耻,因为这就是习惯、传统。从顺治给多尔衮封号由叔父摄政王到皇叔父摄政王,再到皇父摄政王来看,可以一斑窥豹,足可以证明多尔衮娶了孝庄。还有多尔衮死后不久,顺治对他进行了疯狂报复,挖坟掘墓,几乎鞭尸。顺治之所以恨他,不单单多尔衮是个权臣,是因为顺治入关后,深受汉文化的熏陶,认为多尔衮娶孝庄是爱新觉罗家族动物奇耻大辱。


至于多尔衮爱美人不爱江山之说,完全来自于《孝庄秘史》的杜撰。据史料记载,多尔衮妻妾多大十几个,比孝庄年轻漂亮的大有人在,多尔衮娶孝庄来自于游牧民族的传统,他爱孝庄到底有多真多深,不过是男女床上之欢,更多的是政治上的联姻罢了。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皇太极长子豪格都对皇位虎视眈眈,俩人力量不相上下,一旦火拼,定会是两败俱伤。这时,多尔衮急需第三方的支持,然而,索尼、鳌拜等一些手握重兵的旗主放出话来:“我们受先皇恩遇多年,今非先皇子孙不得觊觎皇位 ,否则必兵戎相见”。这等于给多尔衮的登基之路,划下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多尔衮做不了皇帝,那他的对手豪格也决不能成为大清的主人。最后,经过几方协商,拥立六岁的福临为帝。

皇太极好几个儿子,众人为啥要拥立福临呢?一方面福林小,对大家都构不成威胁,便于摄政王施展手脚,另一方面孝庄对此功不可没。史书对福临如何登上地位讳莫如深,但不难猜测,孤儿寡母能够最后胜出,孝庄是少不了左右逢源。

后来,多尔衮成了大清名副其实的掌舵人,假如多尔衮有一个儿子,假如他不是38岁英年早逝,做为权臣的他会不会废掉顺治,自己面南背北呢!真的很难说。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不管历史如何,《孝庄秘史》里的多尔衮与大玉儿终其一生是没有结婚,也没有暗通款曲的行径,可是每次重温《孝庄秘史》都会被多尔衮的豪气所征服,也会为他的痛苦而心疼。人总是说要不屈服于命运,而又往往逃不过命运的掌控。

多尔衮是金后主努尔哈赤最喜欢的儿子,母亲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大福晋,本来努尔哈赤殡天,密旨一封给了代善,口谕传给阿巴亥,都是要多尔衮继承汗位来坐江山,可惜多尔衮太过年幼,在朝并没有势力支持,代善大哥哥也是为避免兄弟相争,兵戎相见而起内乱,只怕女真部落会被人乘虚而入;而且即便自己站在多尔衮的立场主持公道,也是斗不过皇太极的势力,不争不抢地低头让位,多尔衮还能留下一条性命,非要据理力争,只怕是要死无葬身之地了,所以无奈之下,便支持了皇太极,毁了御诏,并与皇太极一党合谋逼大福晋阿巴亥为大汗殉葬。只有努尔哈赤传位多尔衮的秘密被永远埋在地下,女真部族才能止息兵戈,安享太平。



所以,还在少年的多尔衮就这样可怜地失去了汗位,失去了母亲。皇室的争夺就是这样残忍,小富小贵或许不足以让人割断骨肉亲情,可是万里江山却足以让人忘情负义地变成狼子野心。可多尔衮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当他手持弓弩进宫去护卫母亲的时候,仅仅一墙之隔,咫尺之间,他几乎是感觉到母亲在离开,还是束手无策,额娘就这样死了,唯一让他温暖的就是青梅竹马的玉儿。


可是上苍有多么地对不起多尔衮,夺走了他的汗位,母亲,察哈尔一役又阴差阳错地失去了玉儿。当多尔衮死里逃生地终于回到了部族,却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玉儿成为了皇太极的侧福晋。命运就是这样,你在乎的,什么都不留给你,用痛苦来磨练你的意志,方才能够勇者无敌。于是,多尔衮坚强地站了起来,成了满清第一开国英雄。

当皇太极也龙御归天之时,多尔衮有了第二次继承大统的机会,只是迫于有个同样势力难下的豪格咄咄相逼,要想继位,多流些鲜血有何不可,可是,多尔衮是个豪气洒脱的大丈夫,将江山拱手让给了玉儿的儿子九阿哥福临。



所以从这一点看来,多尔衮还真的是为美人而弃江山,至于说两人终究有没有成就良缘,多尔衮曾经想尽办法与玉儿摆脱兄嫂关系的束缚,玉成美事,只是玉儿为了保住福临天子的颜面,巧设智谋,千回百转地拒绝了他,所以多尔衮只是不断饱受思想的折磨与爱情的痛苦,终其一生也没有得到玉儿。


有雪片片57321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多尔衮和孝庄没有哪部正史记载过他们结婚的事实。所谓太后下嫁多尔衮也只是一个传说,所以多尔衮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大玉儿就是孝庄皇后,她在十二岁时就嫁给了皇太极。在皇太极的后宫之中地位并不高;也不是很受宠;她正真让人所熟知是因为她培养辅佐了福临和玄烨(顺治帝和康熙),稳定了国家形式。

多尔衮和大玉儿的故事在影视剧中跌宕起伏让人嘘于,当我们看到多尔衮和大玉儿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时;或许有人会说皇太极死的真好。

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孝庄皇后出生于1613年,12岁(也就是1625年)嫁给皇太极为侧福晋;多尔衮出生在1612年,也就是说多尔衮比孝庄皇后小一岁。他们认识应该是在皇太极家里。假设他们两小无猜,真的日久生情也不会像电视剧中一样;在大玉儿嫁给皇太极之前就已经私定终身,是皇太极抢了多尔衮所爱。

虽然他们在之前毫无瓜葛却不能确定他们后来没事。

满族有弟弟娶寡嫂的传统美德,所以在1643年皇太极突然死亡之后,作为最有权利的多尔衮娶了孝庄,满族内部也不会有反对的声音;只是那时满族统治了中原,所以需要考虑汉人的感受。

于是小编大胆推测:多尔衮支持孝庄的儿子福临成为新皇帝,同时也全盘接收了照顾大玉儿孤儿寡母的责任。

剧照

多尔衮不是皇帝却有皇帝的权利。

在多尔衮和孝庄的合作下,顺治帝多次给多尔衮加官进爵;甚至在其死后还追封皇帝的称号。多尔衮在皇太极死后原本是想自己称帝的,可是由于豪格和两黄旗的反对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皇太极和孝庄的儿子福临为帝。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排除异己,铲除豪格权倾一时。

豪格死后,清朝内部没有人是他的对手;可以说只要他的要求顺治必须满足,孝庄必须同意;所以这时候的多尔衮不是皇帝胜似皇帝,那么这时候的他为什么还要冒风险却自己做皇帝呢。

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多尔衮由于多年征战杀场,在某次战争中受伤导致他无法生育,所以多尔衮虽然可以有很多老婆;却只有一个女儿。所以在他如愿得到心爱的女人和权利之后没有再进一步的算做皇帝,因为他后继无人……


蚁史为谏


大玉儿在皇太极去世后确实“下嫁”多尔衮,也算一种形式上的结婚吧。

不过大玉儿和多尔衮的结合,可不是大家想的儿女情长,坊间广为流传的太后下嫁,虽然是符合满族的风俗中允许叔继嫂,可是大玉儿也是为了自己的地位不得不如此,多尔衮也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和大玉儿捆绑在一起,他们是盟友,而不是恋人。

大玉儿也就是孝庄太后,她和多尔衮算是利益交换、合作共赢的关系,不存在青梅竹马和情深似海。

多尔衮一生中前后共娶妻10人,其中三个朝鲜人,一个满族人,六个蒙古人。多尔衮的元配是12岁时娶的,是当时的14岁的蒙古科尔沁部的博尔吉济特氏,是蒙古科尔沁部桑噶尔寨(吉桑阿尔寨)台吉之女,这位妻子给多尔衮生了个女儿,真实的多尔衮和原配妻子感情是很好的,不存在影视剧中不爱自己原配爱大玉儿的事情。

对大玉儿来讲,她的婚姻本身无关爱情。每个蒙古女子的婚姻都承载着民族的使命。任何一个科尔沁部落的女人都是抱着沉重的使命出嫁的。在这种家族使命下,孝庄不可能小女儿心思和多尔衮儿女情长。对大玉儿而言,婚姻是一种使命的达成,爱情,从来没想过。

真实的多尔衮其实也爱江山

多尔衮不是爱美人不爱江山,真实的多尔衮应该对江山有着强烈的拥有欲望,在皇太极死后,他也一直想当皇帝,可是他却有很多因素导致他当不成,因为多尔衮如果要做皇帝的话,他有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人就是豪格,豪格是皇长子,又是皇太极所有儿子中最出色的,是大清位高权重的人物,而且豪格坐拥两黄旗,当时的朝臣大多都是支持他登上皇位的,认为豪格是先帝皇长子,理应被立,毕竟豪格是合法继承,这样一来,多尔衮的野心也被现实打败了。

后来大玉儿看出了多尔衮想当皇帝却当不了的心思,大玉儿很有忧患意识以及大局意识,她看清了局势,自己孤儿寡母的,孤立无援,得找个靠山啊,于是呢,她想到了,自己的小叔子多尔衮就挺合适,于是大玉儿为了顺治顺利登皇位,去求多尔衮保住他们孤儿寡母,这里面也有很多大玉儿的不得已而为之。为了忍辱负重,委曲求全,母子俩先活命要紧啊,然后再保着顺治登基。

多尔衮也知道皇子登基继承皇位比他这个皇弟更正统,这时候大玉儿主动求他,自然顺势答应辅助顺治登基,自己做摄政王。这里面是政治层面的利益互换,不存在为了私人爱情。

以上可以看出,多尔衮和大玉儿真实的感情其实就是利益交换,只不过后人把多尔衮扶持福临登基,想成了多尔衮不爱江山爱美人,心甘情愿的扶持自己心爱女人的儿子当了皇帝,其实这也是他的不得已而为之,无关爱情。你们说呢?


小聪历史客栈


这里的大玉儿就是张庄太后吧,至于二人是否结婚,可以告诉你没有。多尔衮是否爱美人而不爱江山,我可以告诉你,多尔衮是重感情,多尔衮是一个悲情人物。



多尔衮

不知道受什么影响,一提到多尔衮,大家第一印象就是类似鳌拜一样的权臣,擅断朝纲,祸乱朝政的感觉。却没有第一想到,多尔衮为大清国打下大半个江山,又扶持六岁登基的顺治成功长大,实属悲凉。


多尔衮和大玉儿本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长大之后更是互生情愫,本应走入婚姻殿堂的,而多尔衮和皇太极是兄弟关系,起初二人是都有机会坐上皇位的,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多尔衮与皇位无缘,皇太极登基。

到这里多尔衮只是事业上的失意,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皇太极登基之后,点名封大玉儿为侧福晋,这给了多尔衮致命的一击,情场失意使其万念俱灰,从此远离是非之地,奔赴边疆,戎马一生。


大玉儿

大玉儿嫁给皇太极后最重要的是生有一子,名曰福临,也就是以后的顺治皇帝。皇太极意外死亡后,朝中出现了两股势力,一是皇太极之弟多尔衮,二是皇太极之长子,双方势力形同水火,但是当时天下未定,谁都不敢内乱,于是在多方角逐之下,一个不在双方势力之内年仅六岁的顺治登基了。这也很有可能是多尔衮念极旧情,暗中帮助大玉了一把。

孝庄是何许人也,千古第一贤后,虽对多尔衮曾有感情,但是既然已经嫁给了皇太极,后又成为了太后,就要不光忠于皇太极,更重要的是忠于大清,在大是大非面前懂得选择与舍弃,知道孰轻孰重。

执念难消

我认为多尔衮对大玉儿是具有真感情的,从多尔衮帮助顺治登基,到辅佐顺治坐稳皇位只是从另一方面表达自己对大玉儿的爱意,真的就如电视剧一样,是一场至死不渝,又无法言说的爱情。也就是多尔衮对大玉儿存有执念,而无法消除,已经不考虑是否能够在一起,而只需要对方过的好就好。


多尔衮与皇太极皇位之争失败了,因此我认为多尔衮对皇太极是不喜的,只是无法言说。皇太极死后,对多尔衮来说又是一个争夺皇位的最佳时期,他也放弃了,顺治登基后,多尔衮辅佐其坐稳皇位,在此期间多尔衮建功无数,最后更是在整个朝廷之中一言九鼎,此时若是废除顺治,自己登基也是众望所归,他又放弃了,这不执念是什么!

多尔衮是一个悲情人物,一生都达不到自己的目标,也不被人理解,只能举杯邀明月,自述心中苦。其一生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自己死后却被自己的亲侄子,至爱女人的儿子,掘坟鞭尸,实在是一场悲凉一场空。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因为受电视剧的影响,现在很多人都把历史上的孝庄认为就是电视剧上的大玉儿了吧,所以才有了“多尔衮和大玉儿到底结婚了没有”的问题。

孝庄的真名叫布木布泰,孝庄只是后来的一个封号,布木布泰13岁嫁给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为妾,那时候皇太极已经33岁,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多尔衮和布木布泰差不多同岁,但那时候皇太极已经正在谋夺大汗之位,和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水火不容,估计多尔衮也不会能有多少机会去皇太极的内殿和布木布泰培养感情,接下来布木布泰接连怀孕生育,皇太极称帝,后妃们搬入深宫内苑,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

开始有争议有绯闻的时候也就是皇太极去世以后了,皇太极的皇后哲哲和布木布泰都被封为皇太后,为了皇权的归属,布木布泰不得不和多尔衮开始互相算计和利用,布木布泰在哲哲和多尔衮中间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作用,所以明争暗斗要远远多于所谓的柔情蜜意。况且作为努尔哈赤皇后以及布木布泰姑姑的哲哲为了皇权的巩固和政治平衡也是不会允许布木布泰嫁给多尔衮的。

在这期间,多尔衮也不断的纳娶美女,充实内宫,有朝鲜的公主也有大臣的寡妻,历史记载也无任何的孝庄下嫁多尔衮之说,如果仅凭“皇父摄政王”这一说法就断定孝庄下嫁多尔衮就显得勉强了,毕竟这不过是小皇帝对辅证的皇叔的一个尊称而已,历史上“仲父”“亚父”之称多亦。

最为重要的是,多尔衮死后仅一个多月,就被剥掉所有封号,冠上罪犯之名,甚至还要掘墓鞭尸,这能是恩爱夫妻或恩爱情侣所能办的事情吗?


一梦千年话古今


向敬之

所谓多尔衮与大玉儿(孝庄的电视剧杜撰名,原名为布木布泰)结婚之事的依据有:

一、南明反清名臣张煌言的《建夷宫词》:“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孝庄下嫁多尔衮,顺治皇帝为之敬酒,慈宁宫里张灯结彩。

二、多尔衮在顺治五年十一月晋皇父摄政王,做了皇帝的皇父。

三、多尔衮死后,济尔哈朗为之罗织罪名,其中有一条淫秽宫闱。

言之凿凿,孝庄下嫁多尔衮。

但是,此三点却可以不攻自破:

一、张煌言远在千里之外的江南,怎对紫禁城里的宫闱秘史了如指掌?他是反清名臣,南明兵部尚书,少不了利用不合儒家礼教观念的宫廷丑闻,大肆炒作,作为谤诗引发天下人嘲笑清室丑恶。

二、多尔衮晋皇父摄政王时,他的元后博尔济吉特氏还在。第二年初,博尔济吉特氏病逝,被追为正宫元妃。难道孝庄以皇太后之尊,下嫁臣子做小妾吗?不久,多尔衮还声势浩大地迎娶侄儿豪格侧福晋为宠妃,还派人至李朝选美,还急不可耐地见面就同房。难道多尔衮是要羞辱孝庄和顺治,以及整个爱新觉罗皇家与大清王朝吗?

三、多尔衮称皇父摄政王,最大的可能是想超过辅政叔王济尔哈朗、多铎,而比肩皇帝,而设置的一个无与伦比的最高爵位。

四、淫秽后宫,不见得多尔衮是在孝庄寝宫过夜,而可见多尔衮沉迷淫乐,逼迫宫女陪床。否则,借济尔哈朗一万个胆子,也不敢说下嫁的孝庄太后与多尔衮同寝,是淫秽。

从多尔衮生前将玉玺搬回王府,所用仪仗、护卫、音乐、府第妄拟至尊等事,以积极秘密建造夏宫,调度两白旗换防,死后被揭发私藏八团龙补服、大东珠、素珠、黑狐褂,似乎可见,多尔衮曾在谋划称帝之事。可见,多尔衮既是沉迷声色,也爱权力的主子。


以礼观书


问这种问题的人,就想想,多尔衮这样的位高权重的男人,会缺女人吗?

现在一些编写剧本的人想当然地把多尔衮写成一个对孝庄一往情深的爱情至上者。

其实真相更有可能是,入关前是为了维护家族能顺利获取至高皇位,入关后是为了维持家族皇位的稳定和持久,他们相互之间达成妥协、平衡、默契,对外保持一个美好良善柔弱尊贵(寡母携带幼子)的形象,对内稳定人心。——要知道,古时候的中国人,是很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真命天子”存在的。

而这样的一个形象,决定了多尔衮不宜出现在前台、而适合隐藏在背后。

谁都知道,一个勇猛无敌的人,反而在面对婴儿时会软化下来,而要让这勇猛无敌的人停止杀戮,也只有这唯一的办法。一个少数民族,怎样才能让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百姓相信他们满清的爱新觉罗家是真命天子呢?显然多尔衮和他的幕僚们是很懂得这其中的社会心理因素的,也很善于把握和利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