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书能使人开悟?

和光橙子


一:《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

二:小史者,非徒巨著之节略,譬如图画,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选择虽精而语焉犹详。

三、《中国哲学简史》是研究中国哲学的导引。读《中国哲学简史》,我们会发现,中国哲学的内涵远远超过孔子和老子,或儒道两家著述所涵盖的范围。贰仟伍佰年来,凡西方哲学家所曾涉及的主要问题,中国的思想家们无不思考过。

四:古代中国,一个人如果受教育,首先就是接受哲学方面的启蒙教育。儿童入学,首先要读的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儿童的启蒙课本是《三字经》,《三字经》每三字为一组,每六个字成一句,偶句押韵,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三字经》的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便是孟子哲学的基本思想。

五: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

六:哲学家所说的“宇宙”,是指一切存在的整体,“至大无外”,任何人,任何事物,都在宇宙之中。当一个人对宇宙进行思索时,他就是在反思。

七: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这里的正面知识是指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八:“道家和道教是两回事,道家是一种哲学,道教才是宗教”。他们的内涵不仅不同,甚至是相互矛盾的。道家认为,万物有生必有死,人对于死,顺应自然,完全不必介意。而道教的宗旨却是教导长生术,这不是违反自然规律吗?而道教含有一种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

九:中国哲学,就做人来说,最高成就是什么呢?就是成圣,成圣的最高成就就是:个人和宇宙合二为一。

十:一个圣人要想取得最高成就,必须抛弃社会,甚至抛弃生命。唯有这样,才能得到最后的解脱。这种哲学通常被称为“出世”的哲学。

十一:还有一种哲学,强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事。这种哲学只谈道德价值,对于超越道德价值的价值觉得无从谈起,也不愿去探讨。这种哲学通常被称为“入世的哲学”。

十二:入世和出世是对立的,正如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是对立的一样。中国哲学的使命正是要在这种两极对立中寻求他们的综合。

十三:中国圣人的品格可以用“内圣外王”四个字来刻画。内圣,是说他的内心致力于心灵的修养;外王,是说他在社会活动中好似君王。

十四:按照中国传统,圣人应该具有内圣外王的品格,中国哲学的使命就是使人得以发展这样的品格。中国哲学讨论的问题就是内圣外王之道,成为内圣外王的道路,阐述内圣外王的基本原理。

十五:既然中国哲学以内圣外王之道为主题,研究哲学就不是仅仅为了寻求哲学知识,还要培养这样的品德。哲学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实践,拿生命去体验。

十六:对哲学家来说,知识和道德是不可分的,哲学要求信奉它的人以生命去实践这个哲学。

十七:从认识的角度说,哲学家永远处于追求之中,从实践的角度说,哲学家永远在行动或将要行动。这些都是不可分割的。

十八:学习哲学是为了使人得以成为人,而不是为了成为某些特殊的人。

十九:中国文学艺术的风格是有其哲学背景的。《庄子外物》篇上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意思是说: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得忘言之人而与之言,这时两人不是用语言来交谈,《庄子》书中说到的两位圣人,相遇而不言,因为“目击而道存矣”。

二十:富于暗示而不是一泻无余,这是中国诗歌、绘画等各种艺术所追求的目标。在诗歌中,诗人往往意在言外。在中国文学传统中,一首好诗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诗词会意是中国诗词艺术所追求的情趣,她同样也是中国哲学家表述思想时的风格。


刘豫州998


首先要明白开悟的概念,开悟有两种不同境界。佛家的开悟是明白了,放下了,是人生领域。普通人开悟就是悟性的大门打开了,有些知识一下就融会贯通了或者才艺突然大增。比如原来不会写诗,突然就会了,原来不会唱歌,突然就会了。佛家的开悟方法有六度,就是六种: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止观)、智慧。六度的前五种都是修身,最后是智慧等身,最终到达彼岸。六度是六种到达彼岸的方法,就是由苦海到极乐。普通人开悟也可以用六度的前四种: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也可用仁义礼智信,也可以用慎独。也可以用道德,等等。量变达到质变是精进的必然结果,所以不管是看书还是做事,只要把这些方法中的一个做好了,坚持住了,就可以开悟。还有就是经历磨难可以使人开悟。


破译国学密码


佛家云: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

这楞严,便指的《楞严经》。

《楞严经》是佛家一本重要的经典,“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如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这句话,便显示了楞严经的地位。

那么《楞严经》到底讲了什么,奠定它如此重要之地位?

《楞严经》三大主旨:

1.悟真如本性

2.持清净戒律

3.修禅定

憨山大师曾经说: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楞严经》详备地讲述了心外无法,同时又逻辑清晰紧密的分析了世间整个思路,既阐述了修心的大道理,又讲明了世间的活定律,教你如何自在于世间,如何将修心融入世间。

但是,要开悟,光看书是不行的,你看到的还是别人的悟,自己不实际修心去悟,那么也只是知道个道理罢了。


禅史倌儿


实话实说,没有一本书能让人开悟。如果有,也是无字天书,因为文字就是修行的障碍。

释迦拈花,迦叶破颜。佛祖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由此可见,佛法不立文字,以心印心。但顿悟的前提是渐修。现代人被禅宗的公案洗脑了,认为顿悟很简单,没准哪天看本书就悟了,或者听见一句话就悟了。醒醒吧,都是骗人的。就是真有六祖那样的高僧,也是几世修行来的,几千年出一个,轮不到我们。

想要开悟吗?多问问自己的内心,没看见悟字一边是我一边是心嘛。



盛世南迦


有一本书是《梦》每个人都拥有这本书,不用到处去找,把《梦》读明白了就是开悟。

比如梦中有空间,有时间,有人物,有景像,只是睡觉的人心里起个动念,想到什么,就会出现什么。梦中里有各行各业的人,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他们根本不知道是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也不是他们选择想要到的地方。他们每个人心里在想着什么,各人怀着各人心事。他们都很认真努力的生活着,而且对自己的存在没有任何怀疑。

虽然睡梦的人还没有醒来,但我在梦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我亲眼所见,耳朵所听,肯定错不了。我很自信的相信自己,在此刻。

这时不知不觉的睡梦人终于醒来了。

他才明白,原来这一切都是我的一念心的妄想在表演。

在梦里我为什么没有对梦境产生怀疑呢?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对现实的生活从来没有怀疑过,这里的一切空间与时间,当真就是我的一念而已!

人生如《梦》。


三元走月


我想开悟就是自己开始了思考。

一旦自己开始思考那你的理解回是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是你自己的世界。

想通过什么书来开悟呢?这本书一定要有独特的思维,这个也得看缘分,毕竟每个人思想都不一样。我给你推荐几本书。

一:《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的故事写的非常的好,表达的思想非常的明确。其中佛家的理论很多,并且贴近你所读的故事情节。所以你能明白一些佛家的话语含义。对很多读书的人来说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爱的艺术》这本书的作者是弗洛姆,美国人,著名的心里学家。他写的东西很独特,思想角度不一样。给你一种全新的认识。我推荐你去读一下,是能让你开悟的不二之书。

三:《1984》这本书的作者是乔治奥威尔,这本书之前是一本禁书,我是担心前俩本书打动不了你得思想,所以把这本尺度大一点的书推荐给你,让你能有一些不一样的认识和思想。

这是我给你推荐的三本书,希望能够帮助你。不过自己的思考是最重要的,这些书籍都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小朋有话


就在一个悟,掃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悟在牛鬼蛇神。和尚一把掃帚,天天掃地,掃过干静心情爽,悟出清静进入爽的状态。没有现成的天书让你看明白,都是隐语,言外之意,观,音,如,来,空无。悟不到那有慧根,更别谈能坚持自修啦。

风动幡动,是心动,心不动入静,外面大千世动不动压根就不去想,就是躯魔的法。


马振廷1


各位道友,老师好!

开悟主要看个人的缘份,这事是强求不来的。

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如果有意修道的朋友,建议先看看

佛教经典:(六祖坛经)这是一部能看懂,义理很深的经典。

(心经):最好背诵下来,时间长了自然就有所领悟。

(金刚经):这是一部禪宗修学的主要经典,义理很深看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了。

(维摩诘所说经)这是一部在家居士所修学的经典。

道家经典(清静经)最好能背诵下来,时间长了会有不同的领悟。

(经法)离不开(世法),如果想深入的了解,建议要不停的学习,广学多闻,最后达到经经相通,道道相容就好了。


自求多


一切的一切都是从修正自我开始的,而不是从修正别人开始。也是从认识自我开始。

当你了解了生命的真相,你就属于开悟了。

当你懂得了四届的万事万物都是一个念头,都是一个王想制造出来的以后呢,你就算是开悟了。

当你当下的这一刻,你对世间的一切的一切呀,都顶礼都感恩你就是开悟了。

当你一切都能放的下,什么在心里头也不挂,那你就是开悟。

每个人开悟的形式不一样。

你忽然对一个小蚂蚁充满了感恩之心,对一个小草充满了感恩之心,被朵云彩,你充满了感恩的心,第一片树叶,你充满了干的心,这就是开悟。

当你对身边的一些人过去非常讨厌他,你现在非常感恩他,所有的人在你的心中,你都得把它当成是你生生世世的父母,所有的小蚂蚁,小虫子,所有的小树叶,小草,所有的你是泥土瓦块儿,你都当成了你生生世世的父母,把他们都当成了一不当成二,那你就算开悟了。

当你没有了分别之心,你就是开悟。

当你把世间的所有的事物,包括,分堆儿厕所。腐败的东西你都当成了是绝妙的,绝妙的妙法,你就算是开悟了。

你心中对所有的事情都不反感,你就是开悟。

我们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阿弥陀佛,那就是当下的利益众生的心感恩的心出来的时候,就是在当下这一刻,你就皈依了佛了,你就等同于见到了阿弥陀佛了。心中的那种真诚的感,那就是一份最伟大的力量。

不抱怨,不指责,不恨人。

处处都从利他开始。

每一个生活细节当中,我们都是践行着佛法的妙义。

对于万事万物都顶礼膜拜,都特别的尊重。

不执着。

发现自己身上的那些乱七八糟的秉性,马上改正。

从来不去改正别人,都从纠正自我开始。

理解每一个人说的每一句话,没有什么对错,好坏之分。

当这句话我听到的时候,我绝对不反感,我都相信这句话对我来讲是有启迪意义的,就是对我而来的。

不贪婪。

不挂碍。

在生活当中的每一个细节,去寻找佛法的妙意。

也是在生活的细节当中,去体会佛法的真实义。

更是在生活当中呢,去践行佛法的真义。

我们跟佛菩萨,天人神仙进虚空,遍法界的众生,有形的无形的我们是一个人,而不是无数个人。一切都是一不是二。



东北向前


题主可能是个比较有精神追求的人,但是这个问题处境有点尴尬

没有开悟的人回答这个问题就属于瞎说,没有实在的意义;

真正开悟的人大概也没那个闲工夫来这个地方谈开悟问题,不然就哪有时间去开悟;

虽说如此,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思考来开解这个问题。

首先如果我们把开悟比作是打开某个大门的话,那么开门可能需要很多因缘,比如找到门,用钥匙打开锁,借助其他工具将生锈的大门打开。

我曾经看过高僧大德有过这样的对话(大概意思):

信众:大师,我打坐能成佛吗?

大师:不能!

信众:念经能成佛吗?

大师:不能!

信众:拜佛能成佛吗?

大师:不能!

这个信众着急了:那你们每天打坐、念经、拜佛干什么?

大师:成佛!

信众:你刚才不是说做这些不能成佛吗?现在怎么又可以了?

大师微笑着答道:打坐也好,念经拜佛也罢,只不过是成佛过程的一个工具,一种方式而已。如果把工具当成了目标,把念经、拜佛、打坐当做了目的,那么真正成佛的目标就会迷失掉,从一个轮回的深渊掉入另一个深渊,终将没办法成佛。


由上可知,读书能不能开悟,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读某一本就能成佛,那么岂不是太容易了。能开悟的是人,而不是书,书只是工具,帮我们拂去无明尘埃的工具,让我们现见自性佛的过程。

既然书只是工具之一,并非唯一的方式,又,每个人开悟的因缘也千差万别,六祖依金刚经而开悟,但并不是每个读金刚经的人今生就能开悟。

所以没有什么书能使人开悟,但是开悟的人可以通过读某部经典而开悟。

欢迎各位善士慈悲斧正,评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