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大驱的1130近防炮底座为什么不隐身处理?

木有昵称30


1130近防炮对于055大驱而言确实非常重要,但是他的隐身能力却没有什么用。毕竟是一艘1万多吨的大舰,全舰上下多少系统和设备需要做隐身处理,可是即便是如此,他也只是把自己从1万多吨伪装到几千吨,从军舰伪装为商船信号,根本不能做到完全隐身。

世界上就没有能够做到完全隐身的军舰,055不能,美国那艘叫做DDG1000的世界隐身最好的军舰也不能,军舰太大了,只能够降低被识别的概率和被发现的距离,不可能做到飞机隐身那种实现隐身突破的效果。因此,1130这种小型舰炮就没有任何的隐身设计必要,他相比于整个军舰而言已经太小了,做不做隐身都不会对军舰的整体隐身产生大的影响。

反倒是,如果为了进行隐身设计,破坏了1130近防炮原来的系统和设备布置,导致了1130拦截效率的下降,那才是一个得不偿失。1130是干嘛的?是用来拦截反舰导弹的,可靠性是其第一追求,射击的精度、速度和反应的速度是他最大的需求,在做好这些的基础上,能轻则轻,能不动就不动,于是可以做到高效的拦截,为了隐身这点噱头,搞得啥也不行,那才是悲剧。

因此,055驱逐舰没有必要对1130近防炮做隐身处理,他只需要对整个舰体进行隐身设计,对红外信号进行抑制,就可以做到大量的降低雷达反射信号,降低被发现的概率,在雷达的反射屏上,也许他比053H3型护卫舰还小,还难以发现,能做到这一点就足够了。


海事先锋


因为,尽管055采用了隐身设计,但并没有去追求美国朱姆沃尔特驱逐舰那样的极致隐身效果。所以1130近防炮底座不做隐身处理,对于一艘一万多吨战舰的总体隐身指标来说,影响不大。

055大型驱逐舰的舰体设计隐身化,外形上给人的第一印象,除了大,就是外表非常整洁,隐身化设计水平非常高,隐身设计有利于降低055大型驱逐舰的雷达反射面积,减小被敌方探测到的概率。

055大型驱逐舰的隐身设计水平是中国目前所有大型作战舰艇中最高最前卫的。在舰体前部,055大型驱逐舰采用以往战列舰上才经常见到的飞剪艏,以前舰艇艏部甲板上的缆桩等锚泊设备都不见踪影,全部被设置在舰体内部,所以整个舰艏异常整洁。就连舰艏的H/PJ-45A型130毫米舰炮也是拥有隐身设计的。

舰艏隐身设计中唯一的“瑕疵”就是1130近防炮,它并不不具备外形隐身设计。但对于一艘万吨级战舰来说,1130近防炮能够带来的隐身效果破坏程度非常有限。

在舰体中部,055驱逐舰拥有一体化设计的隐身桅杆和综合射频系统。以往的舰艇需要在舰桥、桅杆上设置雷达、通信设备等众多外部设备,数量多、体积大,使得上层建筑变得像圣诞树一样,雷达反射面积自然非常大。但如今055驱逐舰把所有的电子设备、设施都集成到一体化全封闭船楼上。

全封闭船楼后部就是055驱逐舰动力系统部分,055驱逐舰采用内埋式烟囱,保证舰艇后部轮廓的连续整洁。特别是055驱逐舰动力系统的排气口是拥有盖板的。在低速航行或者是停航时,可以把部分排气口封闭起来,进一步减小雷达反射面积。

055驱逐舰的直升机库上方一共装备有4部726-4A型干扰弹发射装置,特殊之处在于发射器包上一层外壳,最大程度上减少雷达反射面积,由此也足以见得055驱逐舰隐身设计水准之高。

一直以来,外界比较热衷于美海军的“伯克IIA”和“伯克III”驱逐舰和055驱逐舰进行对比,它们的作战能力对比可能不容易得出外界一致认可的答案。但是,毫无疑问的是,055驱逐舰在舰艇平台设计上明显更加先进,特别是055驱逐舰的隐身外形设计水平明显高于“伯克IIA”和“伯克III”驱逐舰,“伯克IIA”和“伯克III”驱逐舰受“伯克”级驱逐舰原始设计的限制,隐身设计上很难有大的突破,这是它的一大不足之处。


科罗廖夫


因为没啥用!


舰船的隐身化处理与飞机是不一样的,除非你设计成另一个“朱姆沃尔特级”,不然你怎么设计也不可能做到高效的雷达隐身。

而且舰船的隐身防范对象也不一样,因为地球有曲率的原因,地面雷达对舰船的探测距离跟隐不隐身关系不大,因为就算是舰船不隐身,有地球挡着,地面雷达也难以在远距离发现舰船,所以隐身舰船主要防备的是对方预警机。

而哪怕就算是“朱姆沃尔特级,”在雷达散射截面积(RCS)上也就是缩小到一个“小渔船”差不多,也根本就做不到像F22、歼20那种0.01㎡的级别,所以照样能被预警机在远距离发现。

并且现在都是体系作战,谁会傻到用一艘舰船出去和对方作战,如果同行的配套舰船不隐身的话,隐身舰船也一样会暴露。

而“朱姆沃尔特级”的设计思路是在前苏联解体后,美国所走的一段“弯路”,也就是看谁都是垃圾,想着把“朱姆沃尔特级”这种隐身舰船,开到对方近岸去欺负人家,但是后来发现这路子本身就不靠谱,所以也就从32条砍剩3条了。


而像055这种级别的驱逐舰,一个近防系统的底座隐不隐身关系实际都不大,所以也就没有必要那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