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铜杀菌剂可以和啶酰菌胺加呲唑醚菌脂杀菌剂复配吗?

user2585278358900


首先清江鹤可以肯定地告诉题主,从理论上氢氧化铜与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是不能复配使用的,那么在现实农业生产中,更不能这样复配使用,以免产生药害。再则,这样的复配使用毫无依据,也没有争对性。

下面,我们来认真分析一下不能这样复配使用的原因。

一,啶酰菌胺是以治疗灰霉病和白粉病为主的烟酰类杀菌剂。

主要产品如巴斯夫的啶酰菌胺。他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线粒体呼吸,也就是说它是线粒体呼吸剂。

据相关资料报道称,啶酰菌胺在低浓度时,对真菌性病原菌孢子的萌发及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比同是治疗灰霉病的嘧霉胺效果要好。因此,药剂预防及治疗作物病害的对象,其强项在作物的灰霉病上。

此外,巴斯夫复配制剂产品:醚菌酯,吡唑醚菌酯与啶酰菌胺有混合使用的情况。其登记对象分别为作物的灰霉病和白粉病。(主要作物如易感灰霉病与白粉病的草莓,葡萄,甜瓜,黄瓜等)。

二,靠铜离子杀菌的氢氧化铜仅仅只是保护作用。

氢氧化铜最初由固信公司开发运用。是靠其结构中的铜离子杀菌。但铜离子只能被吸附不能被详解或者转化为代谢物。

因此铜离子附着在作物的表面,对作物表面的各种病原菌,特别是细菌性溃疡病,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白叶枯病及真菌性病害中的疮痂病,紫斑病,炭疽病等病菌孢子具有抑制作用。但其作用也仅仅局限于如此。

所以,靠氢氧化铜预防以上各种病害,一定要在作物尚末发病或发病初期使用,仅仅依靠保护性是难以控制病害蔓延的,而且,氢氧化铜的使用时期最好不在幼苗或幼果期,使用不当会产生药害。

三,吡唑醚菌酯在使用上有许多不易被发现的坑,要积极规避。

清江鹤在回答《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如何正确使用?有哪些注意事项?》时,对吡唑醚菌酯使用上存在的部分问题及容易出错的坑作了归纳总结。建议题主参考一下。

其中吡唑的忌混农药如过氧乙酸,氯溴异氰脲酸,乳剂农药,有机硅及高渗氮酮等在使用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醚菌酯不能与铜制剂混用,吡唑醚菌酯也不能与之相配。但可以和丙环唑,精甲霜灵,代森联,烯酰吗啉相配,而且复配后药剂的防治对象完全可以覆盖题主药剂配方的防治病害。

综上所述:在题主的这个三元配方中,去掉氢氧化铜,用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直接复配使用,完全可以成为治疗作物上灰霉病的特效药剂。在此配方中增加代森联,其预防及治疗病害可以扩展为果树上的炭疽病,疮痂病,斑点落叶病,轮纹病。蔬菜上的霜霉病,灰霉病,叶斑病,叶枯病,早疫病,晚疫病。西瓜甜瓜上的蔓枯病。而且防控效果非常不错。没有了氢氧化铜的复配,药剂防控对象一个都不会少,相反,复配药剂更安全,减少了用药风险。





清江鹤


氢氧化铜属无机铜类杀菌剂,不能和强酸强碱类农药混合。一般不能和苯并咪唑类、取代苯类杀菌剂、有机硫类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福美双等混用。也不能和有机磷类杀菌剂乙磷铝(别名:疫霉灵、三乙磷酸铝、霉菌灵、克菌灵、霜霉灵、疫霉净、磷酸乙酯铝)混用。




啶酰菌胺是由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的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是由巴斯夫开发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啶酰菌胺和吡唑醚菌酯混用可扩大杀菌范围。与氢氧化铜混用既能杀真菌类引起的病害,亦能杀细菌类引起的病害。三者混用是可以的,但最好是现混现用。三者混配严禁在敏感作物如桃、杏、李、猕猴桃上使用。

也上是我个人观点,欢迎大家共同讨论!

果业是我的事业,我的事业是果业!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