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灰霉病用什么药防治?

手机用户50291405141


葡萄灰霉病的发病率与湿度和光照密切相关,持续阴雨天气条件下发病率非常高。从葡萄整个生育期来看,花序分离期到谢花后、浆果上色到成熟期是葡萄灰霉病的发病高峰期。葡萄发生灰霉病后,容易造成芽、花、果、枝的腐烂。

在药物防治上,目前防治葡萄灰霉病效果比较好的常用药物及防治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异菌脲: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特点是适用性广、安全性好,但不具有内吸性,同时药性防治有效期长,建议在疏花前病害未发生时,按照800倍50%异菌脲的浓度喷施防护使用。

2、嘧霉胺:以治疗为主、保护为辅,它的特点是具有较好的内吸传导性和熏蒸性,但不可在30度以上的高温时使用,用药后需要加强通风,建议在开花前发病时,按照1000-1500倍40%嘧霉胺的浓度喷施治疗使用。

3、嘧菌环胺:以保护为主、治疗为辅,它的特点是具有较好的内吸性,但与嘧霉胺具有拮抗性,建议在开花前病害未发生时,按照800倍50%嘧菌环胺的浓度喷施防护使用。

4、咯菌腈:以防护为主、治疗为辅,它的特点是保护功能强、药效有效期长,但不具有内吸性,建议在葡萄灰霉病发生前按照3500倍50%咯菌腈的浓度喷施防护。

5、啶酰菌胺:兼有保护与治疗作用,它的特点是对真菌性病害防治效果好,防治有效期比较长、温度适应性好,但不适合长期使用嘧霉胺的葡萄种植区使用,建议在按照1500-2000倍50%啶酰菌胺的浓度喷施防治使用。

6、氟唑菌酰胺:防治葡萄灰霉病的效果非常明显,它的特点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内吸性以及较长的药效持续性,建议在葡萄开花前或者疏花前,按照1000倍12%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或3000倍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的浓度喷施使用。

葡萄灰霉病的防治,要以前期预防为主、后期药物防治为辅。除了药物防治方法以外,对于葡萄灰霉病的防治,建议大家还要做到以下几点田间管理:

1、不要在持续阴天天气时进行葡萄的疏花疏果、抹芽整枝、打顶摘心等管理,否则高湿寡照环境会加重病害菌通过植株伤口侵害葡萄。

2、测土配方施肥或科学配比肥料使用配比,避免过量使用氮肥,多施腐熟有机肥、适量增施磷钾肥、叶面喷施2-3次钙、硅叶面肥,可以有效的降低葡萄灰霉病的发病率。

3、保持土壤水分稳定在60-70%左右,气候干燥、土壤干旱,采取小水勤浇的方式,不可大水漫灌式浇水,浇水后要加强通风排湿,雨后要及时排水防涝,以防田间湿度过大而加重病害的发生。

4、使用高透性棚膜,经常擦拭棚顶保持良好的采光,在持续阴雨天气或者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建议通过铺设地膜或者悬挂反光幕、补光灯增加葡萄的光照量。

5、加强田间的中耕松土管理,一方面来促进葡萄根系的生长发育,另一方面使土壤疏松通透,避免长田间湿度过大。

6、在葡萄萌芽到开花前的灰霉病的高发期时,当棚内温度达到25度以上时就要及时通风降温。

7、及时进行疏花疏果、整枝抹芽、摘心除叶等管理,最好在晴天进行,如果是阴雨天气时进行,应该先喷内吸性药物防护,然后再进行植株处理,以此避免葡萄植株枝叶生长过密过旺、提高葡萄植株的通风透光率,降低病害菌侵害葡萄的风险。这也是降低葡萄灰霉病发病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点击上方“关注”农技小背篓 每日了解更多新鲜农业种植知识


农技小背篓


葡萄灰霉病又叫做葡萄灰腐病,此病害是葡萄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害,也是发病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严重时造成葡萄大量减产,危害果实和植株,因此必须加以重视。那么葡萄灰霉病用什么药防治?



葡萄灰霉病的发病症状:在葡萄植株的花序、幼果感病时,首先在花梗和果梗上产生淡褐色、树根侵状病斑,后转变为褐色并软腐,在空气潮湿时,产生灰色霉层,空气干燥时,感染的花序、幼果渐渐失水、枯萎、干枯、脱落,危害严重。



葡萄灰霉病发病规律:该病的病菌通过狍子的形式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到来年春天即可产生新的分生狍子,通过气流传播到花序、幼果上,再通过果实伤口、自然气孔、幼嫩组织侵入,造成发病。一般发病温度21℃,湿度95%左右最适宜该病菌发育。



葡萄灰霉病的防治:加强果园管理,及时清除园间枯枝、病枝、落叶、落果等,并集中烧毁。减少病源体滋生;春季萌芽期,及时修剪掉病芽、病梢,减少越冬病源,合理修剪,保持园间通风透光,做好排水措施;发病初期可用50%腐霉利1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