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葛劍雄教授:為什麼要讓孩子讀書?看完這3個理由便知道

葛劍雄教授,歷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1945年出生於浙江湖州,曾任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全國政協委員會常務委員。2016年8月,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葛建雄回憶自己 “讀書走的彎路”,因為小時候極少有書可看,只能有什麼看什麼。 “現在看來無所用心看的書,反而印象很深。”葛建雄記憶中中學時看了一本書震撼,書中的父子情感還有愛情都讓他震撼,“深深打動你的恰恰是你最稀缺的。 ”

葛建雄說自己除了在專業方面,從不給人開書單,“你要看他現有的基礎,需要什麼。讀書一定要明確目的,並指出要給孩子三個讀書的目的。


下面我們來講述一下這三個目的,看看你家孩子知道嗎?

一是為了求知

當一個人知識貧乏,他的眼睛看到的是狹隘的東西,他的精神世界只在某個角落使勁;當一個人知識豐富,他看到一個簡單事物就能看到宇宙,他的世界充滿無數的想象

,這就是知識帶來的深刻好處。這是不僅能帶來豐富的生活,還能帶來財富。


英國作家毛姆在談到英國文學時說:“那些書既不能指導你如何謀生,也不去教你駕馭船舶的技巧,也不告訴你如何維修一輛出了故障的機車。然而,只要你們能真正的享受這些書,它們將使你的生活更加豐富、更加充實而圓滿,使你感覺到更加快樂。”

二是為了解決問題研究問題

任何一本書都有它的作用,正如每種食物的營養價值不同。但是人類不可缺的是大米飯,讀書的時候,如果想快速成長,最好讀目前能夠迫切解決問題的書籍。


比如說,我想提高寫作能力,我可以去找評分比較高的寫作類書籍,通通買回來進行主題閱讀。剛開始讀第一本的時候,可能會比較困難,但是,如果繼續讀下去,

會發現第一本、第二本和第三本有共同的地方,有些不懂的地方也能融會貫通了。

可能有些作者並不推薦新手閱讀寫作類書籍來提高寫作,他們會推薦你去讀優質作者寫的文章,進行仿寫,直接去實踐,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部分。


三是為了需求

猶太人是整個世界讀書意識最強的一個民族,他們每人平均每年閱讀65本書,而我們呢?據統計,平均每人每年不到5本,還包括教科書。

鮮明的對比足以讓我們明白為什麼猶太民族會有那麼多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為什麼是那些猶太民族的思想家、科學家在引領我們前進。


我們不期望人人獲得成功,更不苛求人人成為思想家、科學家,但是,在我們的物質生活得到充分滿足的今天,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追求精神上的豐富與提升,是不是也應該讓我們的生命質量再上一個臺階,再高一個境界

若果你的孩子不喜歡讀書,建議你給孩子看這套《孩子,我為什麼要讓你努力讀書》



這本書以一位父親給,上初中的孩子寫信的口吻,全面闡述了一位家長對孩子關於讀書與做人的諄諄教誨。書中引用了大量古今中外名人的事蹟,精選適合孩子年齡層面的教育案例,以書信的形式同孩子進行深入淺出的交流。


書中還附有數位中國古人的家書家訓,蘊含了中國傳統家教的智慧結晶。全書以“孩子,我為什麼要讓你努力讀書”為原點,告誡孩子讀書做人該擁有的重要品質,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讀書觀,激勵孩子超越“昨日”的自己。



這套書有2本,一共58元,平均一套20幾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