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妈》好看吗?对于该片,你有哪些想说的?

话唠小橙子


很可惜,并不好看,如果上影院,未必卖得到10亿


说简单点就是,徐峥试图把一个文艺片的讨论深度塞在一个爆米花公路电影的壳里,这么拧巴的结果就是整个片子既不好笑,也不感人


影片三条叙事都围绕着徐伊万:带妈去莫斯科的“囧事”线,和老婆的情感线,和母亲的情感线。三条线塞在两个小时里面,其实一条都没有表现好


如果把它看做一个传统“囧”系列的喜剧电影,是需要大量的事件造成的戏剧冲突来支撑的。意外一件件发生,人物们以各种荒诞的方式解决这些意外,从而形成喜剧效果。去看看《疯狂的石头》、《泰囧》或者《心花路放》,整部片子里至少有20-30个事件,从而形成连续的剧情推进


而在《囧妈》的两个小时里,我能想起来的事件也就这么几个


徐伊万和妻子的纠葛,决定去美国

徐伊万因为误会没有去美国,和母亲一起踏上了去莫斯科的火车

徐伊万指示锅贴搅乱妻子的商业计划并失败

徐伊万认识了一个俄罗斯女孩,发生了一些情感故事

徐伊万因为误会在被挂在火车外一晚上(一般人早死了)

徐伊万追下车的母亲遇熊并解决

徐伊万陪母亲完成心愿


在头半个小时观感其实还不错,因为头三个事件是连续的,人物的每一个行动找得到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往后的几个事件却越来越孤立,他们的并且都用了一种类似于“机械降神”的方法来让事件戛然而止


和娜塔莎的关系逐渐升温,结局竟然是她像个没事儿人一样说下车就下车了;和熊追逐了好几分钟,结局是突然被荒郊野岭出现的猎人射倒;赶了半天火车母子聊了半天的天,赶不上了居然从天外飞来一个热气球……


机械降神不是不能用,但囧妈里的机械降神除了强行把剧情搬回正常轨道,基本上没有起到什么戏剧性的效果,只能让观众感觉突兀,并且觉得前面所铺陈的剧情都在浪费时间


影片中还有大量的小线索被浪费了:比如开始徐伊万被拍在汤里的手机,我本以为是很重要的线索,结果它的唯一作用就是引入一个手机的植入广告;比如出现了好几次的蒙古夫妇,造成喜剧效果的冲突就是男人以为女人和徐伊万有一腿,这么低级的技法竟然还重复用了一次;比如那个贫嘴的中国列车员本来可以参与到不少事件当中,结果他的作用真的就是贫嘴


这些没有起到事件作用的段落,也占用了大量的影片时间,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事件少,节奏拖。当然,事件少的另一个原因自然是因为把大量的笔墨都花在了与妻子和母亲的交谈之上


许多人会说到《囧妈》的创新在于把这些很重要的情感问题拿出来讨论了,关注中年危机,关注母子关系,这都是好选题,但只有立意是远远不够的


这又是一个拧巴之处,当我们讨论细腻的情感,我们要求的是其与真实生活之间的相关性,而公路电影往往又会因为大量的意外而造成诸多荒诞感以及超现实感,这两者是非常不搭调的


徐伊万因为什么而回头上车?就因为兜里的一把糖吗?还是因为作为住豪宅的企业家,心疼妈付出去的两万块钱?


徐伊万为什么跟妈和解?是因为妈在冰天雪地里跟他讲往事?以前难道没有讲过吗?


徐伊万为什么突然跟老婆和好啊?之前都恨成那个样子了


影片中的情感出现了太多这样缺乏铺垫的“突转”,也有着太多为了“表达观点”而进行的直接说教,这些都是难以打动人的


其实这样的荒诞与温情也并非不能兼容,徐伊万和母亲如果能共同面对更多的意外事件,并且共同解决,让母亲真实地感受到儿子与自己的平等关系,对他的控制和枷锁慢慢消融,最后同样能够达到想表达的情感线


这次的《囧妈》总的来说,什么想要的问题就是,什么都没有做好。如果单独拍一边,徐峥并非没有那个能力拍好他想表达的情感内核,但是套上商业的枷锁之后,这次尝试是失败的


或许有朝一日徐峥可以真正沉下心来拍个他想表达的文艺片,我相信一定会好看



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私信我


陈波频道


刚刚看完,评分6分左右吧,没有特别高潮迭起的剧情,也没有特别出众亮眼的角色,就像一部连续剧。

总共两条故事线,1、徐峥跟妈妈搭火车去莫斯科是主线,2、徐峥跟袁泉闹离婚争事业是副线。主线分三个部分,开头是大吵大闹互相伤害,中间是遇难脱险互相理解,结尾是完美演出看开一切。副线也分三个部分,袁泉力争暖霸美国发展,徐峥不按套路截胡袁泉,徐峥看开一切好聚好散。

角色方面:

袁泉的角色很棒,安静内敛,充满智慧,一位彬彬有礼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家闺秀,人物对话有张有弛,清晰明了。

贾冰的角色有点差强人意,表现不饱和,几句自言自语的文字也是很生硬,表情有点做作。





夏雨雪xyx


很高兴来回答此题。

2020年大年初一零点,电影《囧妈》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实现了对观众们的承诺兑现,在5大app平台准时上线播放,而且还是免费的,只是可惜的是在这部影片播放还不到60分钟的时候,就有观众给予差评的吐槽,整个影片的评分未破7,目前更是跌至6,《囧妈》这部电影也是徐峥“囧”系列影片的收官之作,与其前面几部“囧”比较我个人觉得有点逊色。

从《囧妈》这部影视的故事情节来看,剧情较为简单,由徐峥饰演的徐伊万和袁泉已经预备协议离婚,徐伊万不想放手,本来预备飞到美国阻拦袁泉生意,试图留住这段感情,没想到护照被要去莫斯科表演的妈妈带走,于是上演了火车上的剧情,整个剧情都是围绕这条主线开展。

在阴差阳错之下,徐峥和妈妈坐上了六天六夜从北京开往莫斯科的火车,由于母子二人缺少相互的沟通,互不理解,在旅程发生的故事情节使母子二人认识到各自的问题,最终得到和解;徐峥和袁泉也想明白了他们的关系,最终以大团圆结束了剧情。

徐峥的“囧”系列都是以旅途中发生的爆笑故事为主,《囧妈》这部电影也不例外,旅途中看到徐峥和所有演的员互动,特别是贾冰的出演增加了整个剧情的幽默感。

徐峥与袁泉的婚姻彻底破裂。他把情绪发泄在母亲身上。他把死去的父亲当作木筏,攻击她的妄想症,并称她父亲是由她强迫死去的。这种情绪的爆发显然是影片最大的转折点。观众能看到的是,母子俩对视着对方,母亲气愤地扇了徐峥一巴掌让徐峥下车。

下车后,进入熊出没地域,用旋转木马将黑熊扑倒,母子俩穿过冰河,乘热气球飞向目的地,在帮助母亲实现了在大剧院领唱的愿望后,徐峥突然想了一想,徐峥试图用《红梅花儿开》的合唱让观众忘记整部电影所说的话,这似乎有些用处,但被遗忘的是情节、感觉或记忆。

这样一条简单的主线甚至可以拍两个小时,可见故事的分散性。所有的笑声都像是在短视频平台上播放的30秒搞笑句子。接过一个又一个的戳,戳痒想笑,戳两下有点烦躁,戳来戳去只想喊“别挑我!”

看了那些不好的评论后,你会发现“平庸”、“无聊”、“语无伦次”、“整篇文章”等词出现的频率最高。这样的评论比商业喜剧电影的“丑陋”更可怕。

如果你再看表扬,你会发现有很多词像“感动”、“人情”、“温暖”和“思考”,而且大多集中在点评阶段。很多人分析电影的核心,试图拼凑出一个大多数人都能引起共鸣的深刻的生活故事。

所以看来,《囧妈》真的是徐峥意志的完整体现,无论是故事的内部还是外部,徐峥都没有“平衡”。


写作范


刚看完《囧妈》,就剧情来说感觉本剧一般,角色上来说有中规中矩的,有出彩的,也有差强人意的。

本剧总体来说一般,达不到徐峥“囧”系列前两部的水平。

名义上是“囧”系列,主演们却让人毫无“囧”的感觉。

本剧主线是徐伊万陪妈妈做K3去莫斯科的途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副线则是徐伊万派遣表弟去纽约干扰自己即将离婚的老婆签约的故事。

看过本剧发现,不管是女主角徐妈妈,还是饰演表弟的郭京飞,饰演列车员的贾冰,都没有达到想象的效果。

徐妈妈完全是中国母亲的感觉,但也仅是中国母亲的感觉。如果本剧的主题是温情类的,徐妈妈就是很成功的角色。但别忘记,本剧是一部喜剧,徐妈妈完全没有达到预想效果。

列车员贾冰,反正我看过之后就忘记了他的存在。明明是有重要戏份的配角,却让人有一种遗忘的感觉。

郭京飞饰演的表弟,其演出效果和贾冰一样。出场就存在,一直到结尾也没能让人记住他,毫无存在感。

个人认为,这三个重要角色发挥的或者设计的不是太完善。

其他角色的设定

剧中还有一个重要角色,徐伊万的老婆,由袁泉饰演。

总体来说,袁泉饰演的这个角色还是让人印象深刻的。她也是副线上的主角,看过本剧之后让人脑海中有一个干练的女士的影子,总体来说角色比较成功。

看完电影之后,反而是热气球上的宋小宝,火车里的大鹏等人让我利息最深刻。

或许由于他们几人自带光环,但看过之后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热气球上的宋小宝了。

戛然而止的娜塔莎

徐伊万和娜塔莎在火车上不期而遇,二人互倒苦水,还上演了一幕车尾幽会的场景。

但是,可惜的是娜塔莎下车了,不明不白地戛然而止了。

个人认为这是本剧的一大败笔。

总体来说,本剧一般。达不到徐峥“囧”系列前两部的水平。


阿飞看电视


囧妈这部电影倍受期待,也是首个院线电影在网上首播。

毕竟每个人看电影的喜好感受都不同,这部电影评价我个人认为在泰囧之下,港囧之上。个人给予这部电影7分。

囧妈

导演:徐峥 主演:徐峥 黄梅莹

本片依旧延续前两部套路,主角徐伊万与妻子争执,两人共同研发产品暖霸(不知道是啥高科技产品,热水器嘛(=_=)),因为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两人即将离婚,妻子也决定退出中国市场到美国寻求发展。

就在伊万决定去美国阻挠妻子时,发现护照丢在家中,随后去找寻时,意外困于火车,与妈妈共度于赴俄列车,发生的囧事。

本片延续泰囧的喜剧风格,徐峥独特的喜剧表现力依旧。

亮点:贾冰荧屏首秀 宋小宝的独特表演客串

情感方面:展现出一个极具普遍性的中国妈妈形象,探讨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如何调节。贴近普通大众的,妈妈觉得体。

替最亲密的人安排好种种事宜是正确的吗,还是我们应该都需要一定的自主性呢。

豆瓣评分:6.3(暂时数据)


鑫侃影视


鼠年大年初一,在网上看了电影《囧妈》。这电影原来是冲春节档期的,但因为特殊原因撤档,改为线上免费播出。

《囧妈》作为《泰囧》《港囧》系列影片,基本延续了“囧”系列的风格,作为贺岁档影片,给过节增添欢快气氛是合适的,但前面已经“囧”了两次,感觉新鲜感不如前两部。

这里我要说说这片子的女主。惊奇地发现,《囧妈》女主角母亲的扮演者是黄梅莹。已经很久没看她演出的电影了。

黄梅莹,1950年生。她出演的首部影片是1977年重拍彩色片《万水千山》。黄梅莹年轻时真的很青春靓丽,在上世纪80年代可谓炙手可热,要在当下绝对的流量担当。不过,黄梅莹主演的电影有个特点,她主演的两字片名的影片上映几乎总是一波三折。她主演的《瞬间》,曾经一度不能上映,不过好歹上映了。而她和刘文治主演的电影《苦恋》(拍摄时曾用名《太阳和人》),剧照都上了《大众电影》封面了,但这片子最终没有公映。时隔多年,又看到她在《囧妈》里的表演,不过觉得她演喜剧牵强了点,感觉妈很好,囧欠缺,你认为吗?





平凣的视界


#囧妈#讲述了母子间的故事、那个不管你多大了都一直惦念着你,管着你、为了你奋不顾身、保护你的母亲,故事开头有些闹腾,甚至是荒诞,随着主线的展开诠释母子之爱,夫妻挚爱的包容与理解,故事最终有了圆满的结局,结尾的彩蛋也很有趣,剧情就不一一表述,留着大家好好欣赏。观看也很方便在抖音或者今日头条搜索#囧妈#就能免费观看,今年春节陪着妈妈看#囧妈#更有观感,祝妈妈们新春快乐



蛐聪聪


整体看完,有一点感动,有一点难过,有一点好笑……虽然剧情不足以让人流泪,不足以让人狂笑,不足以让人不吐为快,但《囧妈》的优秀体现在一个个的细节上,是温情!


偏坡居士


首先感谢字节跳动,真的牛皮,请全国人民免费看电影(滑稽)。凌晨0点熬夜看完的,说实话感触挺大的,感觉的影片里的一些片段和生活其实一样的。个人感觉这是一个笑中带泪的片子,里面充满了儿子和母亲的冲突。正是这些冲突,让我们明白爱一个人是怎么样的。

不管是谁,这么大的年纪和自己母亲一起在火车上这么久(一个礼拜吧)都会受不了。同时自己的婚姻和事业还出现了问题。一开始徐伊万和母亲就开始存在矛盾,比如母亲报团去莫斯科表演,作为儿子一看就怀疑母亲是不是被骗了。这不是和生活里老一辈人买保健品老是相信网上的谣言骗局不是差不多吗?对于儿女的劝告,父母们从不觉得错。再到后来火车上,这么大的成年人在打电话时候,被母亲喂西红柿…无论何时,父母们从把我们当小孩,觉得我们该这样或者该那样,很少去问我们要不要,去问我们的感受。除次之外,我觉得影片中还有关于婚姻的思考,徐伊万到离婚时一直也是爱着妻子,但是一直没有说出口,反而用事业上的手段强压对方。而妻子张璐一直想成为丈夫心中的好妻子。其实无论是儿子和母亲之间的亲情还是丈夫和妻子的爱情,片中这两种关系都不好。双方的关系都是从为对方好出发,但却是希望对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没有问过对方的感受。

借影片中的台词:这趟俄罗斯之行是我从读大学离开家二十多年以来,跟妈妈相处最久的一次。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在争吵,可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对彼此的爱。只不过,这份爱总是希望对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就像我对你一样,这六天的旅行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整的。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



皮大大大大皮


说实话,赶脚徐峥其实创作能力已经开始下滑,从片头开始就是没有那么多可以抓人眼的东西,但是徐峥确实是个营销高手,尤其是自我营销,即得到投资者的保底收益卖个字节跳动,又得到人心,毕竟这还真是首次院线大片直接“放弃”院线给全国人民发福利壮举,当然得到了各院线老板一致抵制。这也给其接下来创作埋下赚"好人卡"一个重大伏笔,创作好,当然大家可以用上万种方式营销,不好也可以用“暗渡陈仓”为自己解释,比如院线人士抵制啊(毕竟大多数人眼里院线人士算是专业人士啦),因为其现在行为已经伤害到了这些院线老板的一些利益,尤其是抗“新型肺炎”节骨眼上,大家都在“寒冬”这样等于伤害了他们的利益,你们懂的,断人财源等于。。。。。综上所述,不多表达,仅个人言论,总体我还是很支持徐峥的,毕竟这是一件大好事,即可赚钱又可以收买人心你,太聪明了,这营销师是谁啊~我也相信很多人还没有机会真正意义上看过院线首映,无谓算是壮举!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