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四、五十岁的人还需要到处去应聘吗?为什么?

yz6431


四、五十岁的人还需要到处去应聘,回答自然是肯定的。

愿有爱之人,都被温柔对待。

四、五十岁的人去求职,去应聘,是责任,更是爱。

朋友今年40岁,今年年初因为就职的公司企业效益不佳,“被裁员”,于是不幸经历了“35岁职场生死”。

说实话,他能力平平,并不出众。所以一直以来,薪资也未得到提升。

但他顾家。


作为HR,我们在招聘过程中,每年会遇到一大波二十多岁毕业出来的学生。

朋友与这群孩子们相比,虽说经验略胜,但从专业能力/学习能力/企业人才T队建设等角度来说,性价比,是低的。


但因为迫于生活的压力和生存的需要,他还是不得已腆着脸,去同后辈们争夺工作机会。


为什么?因为他顾家。


嫂子是个淳朴的农村妇女,常年在家照顾家中孩子、老人,一家都靠朋友微薄的薪资做支撑。

虽工作二十多年,还算有点小积蓄,但孩子上学,老人的身体,自己吃穿,这一点小积蓄,支撑不了太久。


朋友自然知道,虽然过程艰辛,可是日子还是需要继续,所以这一年,他还是努力地找了许久的工作。

所幸,真的有老板看到他的勤勤恳恳老黄牛的品质,还是招录了他。


主动出击,提前应对“职场35岁生死线”。

朋友遭遇职场35岁生死线,虽事发突然,但对于“裁员风潮”兴起的这个时代,其实一切都不意外。

那么为避免遭遇职场35岁,突然“被裁员”的窘境,我们可以做什么?

01 如果你还未35岁,恭喜你,你可以这样做:

1、职场规划做在前。

兴许没有人告诉你,你的职场生涯,其实是从高考志愿开始的。但是没关系,现在,你知道了。

那么如何做职场规划呢?

先考虑:

什么样的事让你愿意自发地投入时间 、精力?

你自己有哪些“高人一等”的技能?

两者结合起来,与之匹配的专业/高回报的职业,有哪些?

选定了方向,就想想如何去做吧。

2、善于利用优势。

常规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要善于取长补短。

但新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要善于利用优势。

毕竟跟张家、李家、王家的儿子、女儿比钢琴、画画、书法,你都比不过,那么要补的短板也太多了吧?而这些短板补了,真的对你的职场生涯有帮助吗?存疑!

所以好好利用优势,而年轻活力和学习力,是你的优势。

别辜负“它们”。

02 如果你已35岁,还没遭遇“被裁员”的窘境,恭喜你,你可以这样做:

1、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最近,读就职行业的专业学科的电大,班主任们有个扫盲任务,是排查县里老人们的文化程度的。

排查文化程度,扫盲,对花甲老人们是否真的有现实意义,存疑。

但是近日热点,两位古稀老人依然在学习,并被高职录取。很励志!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古稀老人都在学习,你有什么理由,落队?


2、提高内驱力,工作经验是你的优势。

我们每个人混迹职场,除了想要满足最基本的生存所需,其实都会存在成就动机。

但因为距离“初心”久了,于是那一颗蠢蠢欲动的心,便慢慢没落。

但……时时变迁,在这个不学就要落后,落后就要“被裁员”的时代,还是找回你的“初心”为好。

如何更好地刺激你的内驱力,你可以利用你丰富的工作经验做引子:

(1)梳理目前的工作及角色定位。

梳理目前工作的内容、职责及流程,清晰目前工作岗位的定位。

(2)梳理你的优势及期许的岗位需要的技能。

梳理你现阶段具备的技能及优势,而这个优势必须是与你目前岗位需求及期许岗位的岗位技能相匹配的。

(3)在公司内找一个“偶像”。

他(她)是你未来想成为那样的人的轮廓,暗中观察他(她)的处事,甚至着装等。

(4)突出重点,表现自己,让人看到。

我想你会有更好更有针对性的方法,去突出重点,但你也可以先学习,在日常的工作汇报中先学会言简意赅,呈现重点。


03 如果你已35岁,不幸遭遇“被裁员”,很遗憾,但不要气馁,兴许你可以这样做:

1、平复心情,再接再厉。

我知道现在的你一定很难,“35岁”,没有成就,还面临生存的危机。

但活过“35”,你也知道,许多情绪本身就是绊倒我们的那根绳子。

而所有的难事,经过了时间的那个“坎”,就都会过去。

想想风云人物任正非40岁创业华为,同样是因为活不下去,不得不找条活路。

所以,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自怨自艾,不如再努力一把,让这个“坎”,早些过去?


2、情绪稳定,成熟稳重、勤勤恳恳是你的优势。

《运动改造大脑》中提到,过了20、30岁,由于神经元之间联系慢慢断裂,我们变得不容易有过激的反应。这是劣势吗?是的,有时候。

但是,这是优势吗?是的,很多时候!

所以好好利用这份优势,这是你与那群刚毕业的孩子,最凸显的优势。


3、利用“空窗期”,更要好好学习。

合理利用时间的空窗期,是自律的人与焦虑的人,最本质的区别。

兴许之前的你,很忙,没有时间,或者还未开始行动。

但就像“种一颗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说的,一切都,为时不晚。

加油~

我是夏伊,如果喜欢我的观点,可以选择【关注】我。感恩,感谢!

愿我们相互温暖,成就彼此~


夏伊1691


【沈理职谈】的观点:按现在的市场情况,四五十岁的人去找工作已经困难了,高不成低不就。很多企业都不想用这个岁数的人,因为精力和冲劲已经不是很充沛了。所以,到处应聘虽然是一个办法,但不是最优之路。

1、四五十岁的人,近20年的工作经验,还在到处找工作的话,挺艰难。

这个岁数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社会阅历丰富,积累的资源也不少。其实从我内心来说,四五十岁正是公司的得力干将,骨干之臣。但是很多公司领导不是这样认为的,他们想用的是四十岁以下的人,并且现在的80后90后也确实表现不错。

四五十岁了,这么多年不应该没有积累,最靠谱的办法就是之前同事和熟人的相互推荐,避免自己到处碰壁。熟人之间相互了解比较多,也容易配合工作。

2、四五十岁的人群也有很多并没有专业的工作能力,这个时候就很尴尬。

四五十岁的人,划分年代的话属于70后。如果有能力的现在都是中高层了,也不用自己找工作。事实上很多到处找工作的就是那些因为70后时代背景导致的没有高学历的人了,其实确实不容易。

如果你真是没有专业技能,到处找工作还真成了一个必经之路的,因为你是有几率成功的。这种情况,多数人还是会流向那些偏体力劳动的岗位,辛辛苦苦的为了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

如果你有稳定的工作,千万不要随便不干,这个代价很大的。

3、这个岁数如果创业的话,成功的机会是很大的。

四五十岁的创业,对于不同人来说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会当成事业,有的人会当成养家糊口的小生意。我觉得后者居多吧,因为没看到多少人轰轰烈烈成功的。做小生意是可以的,这个岁数多少有点钱,风险意识极强,可以及时的止损。

如果你有这个想法的话,不妨看看身边有没有熟悉的小生意可以做,哪怕单纯的介绍别人去工地工作,做个劳务中介也是创业的想法。

以上是我的一些观点,希望能够有所感悟。


沈理职谈


四五十岁的人,职场生涯已经走入过半,快过了当年那种敢拼、敢闯、敢奋斗的阶段。而40 50岁的人,往往承受着其他年龄段的人所难以承受的压力。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甚至有些人说自己不敢得病,因为没有人照顾,自己不能后退,因为身后就是万丈悬崖,这形容一些四五十岁的人真的是再贴切不过了,因为他们常常面临着的是无所不在的职场危机,更有一些人会面临着一些公司的歧视。

四五十岁的人,如果你还是在基层岗位的话,那么职业生涯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天花板,再往前走也很难有太大翻盘的可能。而这样的人在面试过程当中,有的时候还会受到公司的刁难,刻意的减少工资,去压榨你的剩余价值。你想讨价还价,但是对方往往不会给你太多辩解的机会。

如果你身在管理层,那么跳槽和离职也具有着非常大的风险。到一个公司需要重新的适应公司的环境,那曾经的人脉关系,很多已经随着你的走离开而人走茶凉。

四五十岁的人,更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职场环境来为家庭提供强大的保障,四五十岁的人真的很辛苦。说到养老还没有到养老的阶段,可是已经在职场打拼多年,他们往往也会感觉到身心俱疲,有的时候也会想过生活为何如此艰难。

面临着不断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后辈们,四五十岁的人,有时候也往往会感觉到深深的职场危机,如今现代社会发展如此迅速,新旧知识更替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也给这一年龄段的人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仅是思维上的挑战,同时更是身体上的挑战。


夜泊痕


我就是那个46岁了还要到处去应聘的女人,而且还是在家做了二十年家庭主妇的女人,无经验,无技术,无学历,无阅历,无人脉。

老公思想古板,霸道,大男子主义 ,他崇尚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我结婚后成了资深家庭主妇,相夫教子,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扫家里卫生,伺弄一双儿女再加上老公,有时感觉自己就像个保姆。

随着各行各业的不景气,老公的生意也也遭遇了危机,他是个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性恪,唯一的爱好就是打牌,牌场上也输了不少钱,所以也没有太多积蓄。

随着农村人大举挺进城市的趋势,我们也不例外,举家搬进了城市里,城市不比农村,每天都要花钱,倆个孩子也长大了,女儿大学,/儿子高中,儿子还学着美术专业,花钱如流水哗拉拉。

老公实在是负担不起了,也不再坚持他的男主外女主內了,同意了我去外面找活干贴补家用,可是我又能干点啥呢,去了几个地方应聘,我想干的活人家嫌我年龄大,重点是我还要兼顾家里,还要给孩子做饭,想自己干点生意吧又没底钱,我真是愁啊,老公也是悔不当初,不该把赚到的钱都挥霍掉了。

大家还是得多学学,世界犹太人,中国宁波人,饱带干粮,晴带雨伞。


雪凯802


楼主的这个问题,我深有感触。本人1980出生,三本专科毕业,类似于现在的二本本科,学的中文专业。2000年到广东打工,进到工厂做品质部储干,几个月后当上班长。混了两年后,一与上司冲突或看老板不爽,就辞职不干,一去人才市场就能找到工作,但找的都是类似班长的角色,只是在不同的部门切换,但工资渐渐提高,工厂越找越大。毕业后的前三年,换了好几份工作。直到2003找到一份总经办高级专员的工作,碰到一个好的台湾职业经理人,跟着他学习,改革工厂生产模式,工作学习顺利,待遇还可以,就没想着跳槽。

但三年后,职业经理人完成了他的使命,被董事长干掉了。职业经理人去到别的工厂当总经理,把我挖去做品质经理,同被挖去的还有一个好兄弟。后因好兄弟陷害,职业经理人要在我们之间二选一,好兄弟是总经理特别助理,我很气选择离职。职业经理人问我要不要帮我介绍工作,我因对职业经理处理这事不公平,拒绝了他的好意。自此以后,找工作开启了外挂摸式,简历一上线,就有很多HR打电话给我,躺着都能找到工作。

因性格原因,始终对打工没有归宿感,就没在广东买房。没有房子的牵制,想干什么就敢去干。

直到2007年8月开始创业,建立一家贸易公司代理了一家服装品牌,接触淘宝,开拓实体渠道。2009扩大规模,在虎门投建小型制衣厂,开发销售一体化。因自己不成熟,又不熟行,后因扩张太快,资金跟不上,关门大吉,断了30岁就退休的梦。因资金原因,与老婆冷战。

31岁背上一身债务与多家银行信用卡逾期重又返职场走上打工的道路。事业、感情全失,万念俱恢。

将手里最后几万挥霍以后,开始没钱吃饭,只得找工作,因自己没太高要求,在深圳的人才市场转了一圈,就找到一个品质课长的工作。

这时手机被银行打爆,换手机号后,发了工资后又被银行催款公司打电话到公司。没办法工作,只得换工作。


悟空网友


我认为需要,很需要,无论去不去应聘,都应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四五十岁才那到那,正年轻,我家奶奶,八十岁的时候,还在地里种菜买呢?咋就不用工作啦!如果不用去工作就需要满足一个条件,就是不差钱


不差钱的前提是家里有矿,小玲珑家里有矿呀,有矿有啥用,家里是旅游区,不让开矿呀,不让开就要好好搬砖好好干活的啦。楼主说不要找工作的原因就是有钱,咱还没有过过富豪的生活,体验不到,咱就说说没有钱的规划。


没有钱的四五十岁人,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呢,孩子正上大学,要不就是要取媳妇,嫁人的阶段,不管是给儿子娶媳妇还是,给闺女挣嫁妆,还是给已经有孩子的子女娃娃买玩具,啥都要钱。说完了钱的事情,咱们再说说,不差钱,不带娃的人也在工作,原因是啥


自己给自己挣养老的钱,自己给自己一个更有保证的老年生活,随着现在90后,00后晚婚的趋势和想生孩子的念头越来越灌输不进去,养儿防老的时代都已过去,咱不给孩子增加负担,咱自己照顾好自己就好。

大家好,俺是小玲珑寻匠心,俺是80后,及时行乐的射手座,目前任职TWS蓝牙耳机模具厂网络营销,喜欢读书,运动,自媒体写作,现代诗爱好者,影视局爱看谍战片,工作中的女汉子,生活中的软妹子。热情奔放不是俺的正确标签,但是乐于奉献是俺的打开方式。希望遇到拥有有趣灵魂的朋友们和我一起在头条的路上,共同成长!来吧,来吧,来撩吧

一根蜡烛可以点燃一千根蜡烛,而它的生命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幸福是不会因为分享而减弱的。 ——Tal Ben-Shahar 幸福的方法 我愿意做这根蜡烛,你愿意 靠近我,温暖你吗


幺妹爱跳舞


看到这个题目,雷哥其实很感慨的:

因为,不是40、50岁的人闲得没事干到处去应聘工作,而是生活的压力和生存的需要,让这些劳碌半辈子的人,还必须腆着老脸,去同他们的后辈争夺工作的机会,抢夺生存的饭碗!

现在这个阶段,40、50岁的朋友,都是60、70后的一辈,在那个阶段成长起来的人们,读大学、有学历的人基本上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大多数的人,如果到了40多、50多,因为各种客观因素,必须要再次去找工作,过程是非常心酸的!

毕竟,与年轻人相比,他们体力不占优势,学历不占优势,精力更不占优势,知识老化、学习能力下降,能够去应聘的岗位,大多都是职位等级较低、技能要求较低、薪资待遇较低的“三低”岗位。


即便如此,能够找到一份维持生计的工作,也都算好的了,最可怕的是,连一份这样“三低”的工作都找不到!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生活还得继续,生存还得努力!


这就是他们需要到处去应聘的真正原因——生存下去!

40、50岁的人,如果在职场上失业了,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在他们的身上,背负了太多的压力,在家庭上,上有老下有小,都在依靠着你;在体能上,身体健康大不如前,各种慢性病已经开始逐渐显现;在能力上,各种新的知识和技能层出不穷,他们想学但是也已经跟不上趟了。

他们也想安稳地上班,也想找一个轻松的工作来维持生计。可惜的是,这一切都不是他们能够左右的。


40、50岁的朋友很辛苦,失去工作的40、50岁朋友更辛苦!每个人都会老去,每个人都会经历40、50岁的阶段。让我们都多一些同理心,去容忍他们,给他们一点机会,让他们能够获得一份工作生存下去,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温度,而不是冷漠地拒绝。您说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雪天惊雷


我是一名具有18年经验的HR总监,请关注我,为你解答职场困惑。

1、多年的工作经验体会,建议四五十岁不要到处去应聘,以稳定为主,即使需要换工作,要通过猎头或同事朋友推荐。因为猎头服务的都是高端职位或管理职位,而到处参加人才市场或网上到处投简历,只会降低你的身份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2、四五十岁的人员工作经验丰富,易成为公司的管理人员,一旦离开原公司,人际关系和工作需要重新开始,除非是管理岗位提升、薪资大幅增加和经验优势复用,否则不建议跳槽。需要换工作时,一定要搞清下一家的公司情况,做一个全面的了解。

3、四五十岁的人员要面对家庭事务和经济的压力,换工作会增加这些风险。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能力,公司会想方设法挖你过去;能力一般,跳槽可能会越跳越糟糕。

若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及点赞、转发。你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和支持!谢谢!若对我的回答有其他意见或建议,请在评论区留言,欢迎沟通交流!再次感谢!


愿你好2018


一派胡言,在一二线城市,谁能保证自己在一家公司工作能到60岁平稳退休,不管是你自己的原因还是公司的原因,不管你的职位能在中层还是基层,都不会让你一直工作下去,哪如果这家公司不要你了,你就不要工作了?没有生活来源你就在家创业,能闭门造车了?创业成功率有多少能活下来的有多少?别误导了。在一二线城市生活成本有多高?不出去工作,没有收入来源,能生存下去?现在的公司内部能推荐的成功率有多高?时间机会点能有多巧合?你能在家等得到你的朋友给你的推荐机会?再次你在家等机会的周期能有多长,你能待业一年二年等朋友给你内推?人家公司能接受一个内推的在家待业超过多久是你能控制的?50岁的年龄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压力,房贷压力,没有收入来源,在家不工作怎么解决?


money-maker154823023


绝大多数的人找工作主要有几种渠道,这些渠道包括人才网、线下的人才市场、线下的劳务市场、约定俗成的非正式劳务市场、熟人介绍和猎头公司。所以,年纪到了四、五十岁,只要还需要继续工作、维持生计,就必须通过这些渠道去应聘。

我们回过头来分析一下题主的问题。我猜想,题主的问题背后其实是想问:

1)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应该有车有房有足够的积蓄,没有必要再去四处找工作,应该坐在家里种菜、养花,四处旅游观光;或者

2)一个人四、五十岁还四处应聘找工作,实在是一件丢面的事情;这个年纪应该做到一家公司的高管,坐享其成,高枕无忧,即便工作上有变化,也是猎头来“吃肉”、“挖人”,而无需四处应聘找工作。

但是,人总是要面对现实的。

一、四、五十岁是什么年龄段?

1)事业:一个人在四、五十岁的年纪,确实应该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了。但是,却也是走下坡路的时候,走在顶端的人,或许还会稳定一下,上不上、下不下的人,要么无法得到重用,地位日益下滑,要么就是被劝退,需要重新找工作;更有甚者,下岗待业;四、五十岁的人,尤其是五十岁的人,正在逐渐退出职场。

2)薪资:绝大多数人在四、五的年纪,年薪在15万-30万的居多。有一些比这个还要地,而有些可能会更高,但都不占多数。

3)家庭支出:四、五十岁的人,孩子上学,正是需要大量用钱的时候,在公立学校自然会轻松一些,但私立学校,一年的学费少则七、八千,多则三、四万;四、五十岁的人,上面有配偶六七十岁的父母,还有自己六七十岁的父母,有四位老人要照顾、赡养;这个年龄段,朋友圈子里的花销也日益增大,请一顿饭少则一千、多则五千以上,还不算酒水钱,有时候再撑撑面子,从服装到个人其他用品,稍微奢侈一点,那点所谓的“年薪”捉襟见肘;问题是,还有房贷没有还完哪!

二、这个年龄段正是需要工作的时候

看看上条的阐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四、五十岁是最需要钱的时候,也是生活压力最大的时候。在年轻的时候,已经开始有计划地让自己出人头地、制定职业规划的人,到四、五十岁,或许已经登上了比较高的位置,衣食无忧,但这只是少数;另外一些人,年轻的时候,没有太多的理想、没有太多的抱负、没有做过职业规划,到四、五十岁,既没有经济资本,也没有社会资本,更缺乏文化资本和象征资本,基本上一事无成,但仍然在挣扎着。这样的人占了多数。他们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对公司不满,但一颗“驿动的心”仍在跳动,因为他们“不服输”,于是还在像年轻的时候一样“跳来跳去”,寻找自己的位置。所以,他们还在四处应聘找工作,很正常。因为要生存,要支撑孩子的学业,要支撑父母的一些开销,要应酬这个年纪应有的一些“场面”。

三、四五十岁的人哪些不用四处找工作

刚才已经提到过,有些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想到自己四五十岁的时候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他们早早立志,早早有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他们逐步积累了自己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甚至象征资本。即便他们失业,猎头的电话马上就会打过来为他们寻找工作机会。但是,猎头的对象是很有针对性的:他们猎得是那些有价值、能给他们带来业绩回报的人。一个没什么实力的人,猎头是看不上的,或者一个实力跟自己年龄不匹配的人,他们也是不会去“猎”的。

所以,人到了四、五十岁,有些人积累了四大资本,这些资本反过来又为他们服务,变得越来越有出息;而有些人,事业平平,没什么建树,在失业的时候,为了家庭和自己的生存,也只能四处应聘找工作了,好一点的可以托托朋友,但这个年龄确实有点“拖累”的意思,不知道朋友给不给面子。

但,无论如何,生活总要继续下去。说实话,四、五十岁并不晚,还有机会东山再起,也可以把褚时健当做自己的榜样。不要跟我说,“世界上有几个褚时健?”难倒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其他出路吗?四五十岁的人的现状,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只是,还有机会,就看是否愿意一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