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的紧张,医院正在改革,学医的前途会怎样?学医的人会越来越少吗?

爱让世界充满美好


我当初就是想着医生职业专业性强,社会地位高,才让孩子学医,可是现实是:研究生毕业没有关系进不了大医院,即使能进也是儿科,重症监护室,急诊室等累的没黑夜没白天没节假日的焦头烂额的工作,收入低的和学其它专业的同学没办法比,想考博士吧,但是目前一个导师只能带一个博士,基本都带自己的研究生上来的,女儿的研究生导师不带博士,所以考博士并不是只要分数够就能读的。所以现在八年毕业了,女儿埋怨我,我也是肠子都悔青了。不信的就试试吧!


我173565079


三甲医院以下的还真是医生见少了,因为留不住人。

三甲及以上的医生只多不少。因为福利待遇很好,而且有灰色收入,没有关系很难进入。竞争十分激烈。

最近去了外地某正规三甲医院看朋友,在当地排第二。某科看了看,七八个医生,虽然都是本科,研究生,但是都是他们省内一些普通院校,国内基本排名靠后。从朋友手术过程看,整体素质不是很高,手术过程参杂了不少猫腻。管理也比较混乱。。中医科倒是十分正规,清一色都是名牌中医药大学毕业的,患者一上午几十个,忙不过来。

去年去过他们那排第一的医院,基本上医生都是各大名牌医学院毕业的,竞争非常激烈,普通护士都月入近万元,可见效益有多么好。病人多得忙不过来,很多人住在走廊里。

给我的印象就是大医院医生并不少。基层社区医院医生就越来越少。

不过我们在朋友家社区,看到个有意思的情况,小小的社区医院,二层小楼,一共没几个,尽然是一个中医坐镇。

他每天就上班半天,周末休息,三十多岁。某名牌中医药大学毕业,半天只看三十个人。每天八点上班,早上五点多就有人开始排队等他看病,晚了就没号。那次我特意看了看他的方子,觉得开的挺不错的,中药价格竟然很低,让我很惊讶。。就是药量有点小。十几克的药量,如果是普通进药渠道,很难保证这些中药足够的效果。。。

写着写着就有点刹不住车了,幸好我及时发现,避免了你我之间的尴尬。就当故事看吧。


七月有大雨


小时候,医生、教师曾经是多少“无知”少年的梦想,而现在这两份职业却成了大家不愿意从事的职业,成了社会的弱势群体,医院有医闹,学校有校闹,长此以往,我们的未来在哪里?

看看下面这张图,我们可能就能理解医生和医学院学生的心酸了。在这个圣诞节的夜晚,北京朝阳去民航总医院的急诊科医生杨文医生,被患者家属孙文斌残忍砍倒在血泊中,孙文斌是一个屠户,是一个暴徒,是一个失败者,而51岁的杨文医生,是公认的细致温和的医生,在临床一线工作27年,本来再过2个小时,她就可以结束夜班,和自己刚从美国飞回来的儿子一起过个圣诞节,和家人团聚,结果会以这样的方式,倒在病人家属的利刃下。

人们常常恭维医生和教师两个职业,是绝配,一个救人身体,一个救人灵魂,殊不知两个职业都是高付出、高危险的职业,医生和各种病人和家属打交道,老师和未成年的学生打交道,都面临着生命危险。

学医,对于一般家庭而言,还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学医,意味着可以有稳定的工作和较高的收入,最重要的是支持学医的家长都有一个私心,那就是可以给自己家人看病。

然而,很多这样的孩子,一旦学医,就开始后悔了!

第一、学医压力大、周期长

学医的学生,很多都大把掉头发,学医是很烧脑的事情,很多专业在大学都可以“混日子”,而学医的学生则不能,因为只要偷懒,就会挂科。

大学期间医学院的学生要学多少东西?有人做过这么一个比较:

四大名著的字数:《红楼梦》73万,《三国演义》80万,《西游记》86万,《水浒传》96万,再跟医学书籍对比一下:生理:82万,生化93万,外科148万,内科165万!关键的问题是这些都是要背诵下来的,因为没有重点,因为患者不会按照考试重点来看病。

不仅如此,医学院的学生本科生基本上找不到什么好工作,他们要不断深造,直到博士毕业,才可能上三甲以上医院,从18岁上大学,29岁毕业,别人已经可能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了,而医学院的学生一直在啃老,这对于一般家庭而言,是很大的压力。

第二、当医生压力大,晋升慢

进了医院,就能当医生了?没有那么简单!在规范化培训制度确立后,3年规培,X年专培(一般为2-4年),然后成为主治医生,再加上5年的时间和几篇很牛的论文和课题,然后成为副主任医师,然后在加上5年和几篇很牛的论文,最后成为非常牛的主任医师,这对于多数医生来说,可能就快到了退休的年龄了。

第三,生活无规律,医患矛盾大,生活质量低

很多医生,身体并不健康,长期的夜班、生物钟颠倒再加上不规律的饮食,导致很多医生都有职业病,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不仅如此,医患矛盾直接威胁着医生的生命安全,一个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人,什么事都能做出来,他的家属还想着借机讹诈医院一把,谁摊上谁倒霉,另外一些精神病患者还有“免死金牌”。

所以,医生表面上是一个很风光的职业,实际上背后的心酸,只有医生和家属知道。

那样三甲以上医院的医生,确实有不错的收入,在我们这样一个三四线城市,也算是高收入群体了,但是他们背后的付出和成本,却非常高。

相对而言,学医比上师范要吃香,分数也要更高,但是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学医的学生的数量和质量,也可能会下降。

你会让自己的孩子学医吗?欢迎留言讨论!


赢在高三


我就是行内的人,临床医学毕业。

就我个人的观点,学医的的确会越来越多,但是成为医生的人会越来越少,而且就业形势会越来越严峻。

学医越来越多?

寒门学子无关系无靠山,学别的专业怕被淘汰快,容易选择注重能力的医学。这是合理的,因为稳定的工作首先可以养活自己。而且随着阅历增加,能力提升自然自己的价值会得到提高。而且随着对生死的领悟,自我存在价值和成就感得到极高的满足,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那种感觉医生可以体会。

为什么说学医多不代表医生越来越多?

因为随着信息交流越来越发达,严重的医患问题打击着即将成为医生的医学生们,部分医学生毕业并不会从事医疗工作。有的会选择与医疗边缘相关的职业,会过得更好。然后加班加点的工作与之不相称的收入让诸多医疗人退出公立医院,选择更好的私人医院。这导致了医疗人才的流失。很多医学生在五到八年的在校学习之后,早已看透未来的黑暗,会选择考取其他专业升学放弃成为医生的路。

就业越来越严峻?

本科生进不了三甲,甚至有的二甲只收规培生以上。这让刚刚毕业的本科生的温饱都成为问题,面临执业医考试和规培。每年两次考核等,诸多考试可以压垮你。执业医每年以百分之二十的通过率,让诸多刚毕业的医学生因为生计问题直接选择转业同样也有。

有人说儿科医生缺,人们会越来越多的学医。相反,医生多,不代表儿科医生就多,我国儿科医生缺口二十万以上,什么概念,2.5亿的中国孩子将缺乏更加优质的医疗资源。中国人对医生的偏见的结果就是让他们的后代遭罪。

一个儿科医生每天接八十到一百个孩子,几近崩溃。最后转行的,多得数不清。尽管这样,还是有人留下坚持,如果不珍惜,那么下一次病魔的屠刀将砍在你孩子的头上,鲜血淋漓。

如今,三甲医院为了提高整体素质,非研究生以上基本不会考虑。而私人医院林立,但是老百姓根本不敢去,因为贵。私人医院挖人的能力靠钱,而金钱,没有人会拒绝。医生,先养活他自己,才能谈道德。

所以,学医的多,并不代表医生多,这只是一个动态平衡。每年退休的医生和因各种原因流失的医生同样很多,只不过,他们处在一种平衡之中。如果政府忽视这个群体,那么未来的中国,一旦这个体系崩溃,那么国民将遭受前所未有的疾病灾难。


LANCET


医患关系紧张,医院正在改革,但我想说,学医的会越来越多!对于这一点是肯定的!

尽管最近发生了严重的残害医生的事件,其情景让人不寒而栗,但我想说,这丝毫改变不了人们对于医生这种高收入职业的追求!

1.医患关系看起来紧张,但诸如医闹只是个例,杀医之类更是少之又少。

医患关系历来是一种矛盾,一人患病,全家不得安宁,心情时时被病人左右,患者以及家属心情沮丧,恨不得立刻就将病一把抓去,如果你不信,你深夜凌晨以后,就到现在的儿科门诊,你看看那些带着孩子去看病的人,老少全家出动,如果你插队试试,立马就有人和你拼命,因为插队吵架打起来的多了去。



而医生因为见多识广,已经见怪不怪了。对待病人以及病人家属见怪不怪的,不冷不热,如果医生因为工作太忙,每天接触病人,接触这些本身就有些负能量的人,医生本身情绪就有些不稳,如果言语有些过激的行为,很容易刺激患者家属,导致冲突。

我的一个朋友说起他在医院就医的经历,感慨万千,那个时候,家里老人生病住院,自己心急火燎,但护士和医生不紧不慢,冷淡的很,当时自己真的想和医生计较一下的。

尽管医患情况看起来紧张,但采取极端措施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病人和家属对于大夫还是很尊重,言听计从,一旦病好,对于医生心存满满的感激。

有人耿耿于极个别病人家属的极端行为,但想一想哪个行业不是这样的呢?哪个行业不会遇到这样极端的事情?以前认为老师每天和孩子们打交道,使安全的,但陆续出来的这些家校之间的纠纷,也会让人目瞪口呆!

2.医生收入相对较高,职业比较稳定,在所有行业中比较地位算高的。

生病住院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所以进医院与医生打交道是必须的,尽管有些医院,特别是一些乡镇医院比较冷清,但反观那些三甲医院,每天人满为患,病房一床难求,你就知道,其实人们最后辛苦所挣的钱,最后都去了哪里。

相对来说,医生的收入是高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医生的收入都稳稳地在各行业当中排名靠前,医生也很受尊重!



人们对于收入和努力改善生活的需求,会让人们对于医生这一职业趋之若鹜,尽管有个别医患之间的例子,但不会降低人们学医的热情。

3.大力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水平,这个大趋势不会改变!

我国医疗水平还比较低,之所以医患关系现在看起来有些紧张,归根结底还是看病难,看病贵引起的。大力发展医疗事业,提高医疗水平。让人们都享受到高质量医疗服务是大趋势!



在此大趋势下,对于医疗的投入会加大,医务人员会增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医疗行业!学医热度不会减!


语文在线


对于政府来说,住房、医疗、教育是三大负担,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而对于资夲集团来说,则是三块肥肉,一份投入、万倍产出。市场化恰好为资夲的介入打开了缺口,豺狼虎豹便张着血盆大囗蜂拥而至,利益最大化使资本集团恨不得敲骨吸髓,试想如此情形下,医患矛盾如何和谐?生产穷人最便捷的方式产生了,一生致富,一病致贫。医患矛盾紧张,不在医也不在患,在于国家投入的多少。一切交给市场,获益的只会是资夲集团,医患矛盾有害无益,而医生一旦和绩效挂勾,学医、行医的会越来越少,伤害的将是整个医疗体糸和广大患者的切身利益。


老茂805


我来回答你! 医患关系紧张,有深层次原因,不能一概而论! 还有一点 特别特别重要:学医的,付出太多太多了,五年本科加三年研究生,8年时间 必须的! 没全日制三年研究生学历,走到那里,哪里都说学历低,稍微好一点点医院都不接受本科医生!就算进去了,根本不让进临床! 这是现实! 必须是全日制研究生学历,这是最基本要求票! 学医的研究生分学术研究生和专业研究生,招聘医生的三甲医院,必须要规培证!学医专业研究生,毕业时,一次性考过,有规培证! 但学术性医学研究生,根本没规培证, 毕业进医院,要到综合性大医院去三年规培,才给规培证! 没规培证的医学研究生,不给定主治医师,这可是对医生来说,天大的事,要命的事! 普通学术性医学研究生,到综合性三甲医院,所谓的三年轮岗转科,最辛苦,最没有地位,挣的最少(有在外院规培的医生,奖金都是象征性的,很少)。 算算时间成本:5年本科,三年研究生,学术性研究生要规培三年,共计11年! 最后还是想说:巨大的付出,跟收入,不成比例! 医学研究生工作,不是去做生意,仅仅是工资、奖金略高而已,永远都不会成为真正有钱人(没有职务,仅有职称)。



吴良材眼镜验光师老贺


在世界各国,医生都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受人仰慕的职业,无一例外。在中国,历来亦是如此!

我国这么大的国家,出现极少数的医闹问题,虽不应该,但对于有志于拯救人类,帮助人民大众消除疾病痛苦,保障人民大众健康的人来说,决不会就此而因噎废食,放弃学医、从医的志向。医者仁心,医德医术高超的医生,便是病患者的救星、福星!吴孟超、钟南山等都是我国医务工作者的榜样。

当前出现一些医患纠纷,甚至出现个别少数医闹问题,国家已经明令立法,各级地方政府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安全也采取了一些具体的保护措施。我想,这个问题是可以依法得到有效解决的。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必须解决三大问题:一是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提高全民的法制意识(当然包括医务人员在内);二是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医疗体制改革,让公立医院真正姓”公",切实减轻疾病患者”看不起病"的问题。三是切实解决城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尤其是要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医风医德和医术水平,涌现出更多的“白求恩式”的医生和“南丁格尔式”的护士。


玉堂行佛人


古往今来,医生和知识分子的名声都不太好的。古时“九儒十丐寡大夫”,文革曾排行“臭老九”,“医生是赤脚的”,医生总是一副赤脚落魄的模样。老家有句俗话“馊先生,寡大夫”,在乡亲们眼里,医生就是应该是不穿鞋子的赤脚医生形象。如果医生总是赤脚的,病人才会高兴


凡夸


一个医学院毕业的住院医生,一般内科住院病人都是常规处理,照猫画虎的老常规。病情稍有变化,上有主任,也就是孩子饿了找他娘。主任认为处理起来有风险,他的上头有技术院长。院长表了态,就不存在风险自担了。这种风险多来自急诊科和外科,但是对有风险的病人从处理、手术、治疗,都由家属签字。所以这种风险也化解了。总而言之只要平时僅慎小心几乎无太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