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知县年薪白银大洋多少?

用户7167235519231


民国没有知县哦。

不过以下小编给整理出了历朝历代的官员工资。

历史上的县令每月工资排行榜:明朝3000,清朝第2,第1高得离谱!(历史上的工资系列——国史考古代)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工资收入差距很大,今天我们就选取县令这个级别,把他们的俸禄折算成今天的价格,看看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县令们工资究竟是多少。

县令俸禄大盘点

第八名:明朝,月工资3000元。

明太祖朱元璋农民出身,很小的时候双亲就因为旱灾和瘟疫相继离世,所以特别痛恨贪官污吏。他当了皇帝之后给县令的工资在历朝历代中是最少的,明朝一个县令,一年的俸禄是140石。我们按照当时的汇率进行标准,一旦大约相当于50公斤,按照现在普通大米一公斤6元计算,明朝县令一年的俸禄大约为36000元。平均到每个月是3000元。

海瑞的月工资只有3000元

第七名:东晋和西晋,月工资5400元。

西晋立国时刚从三国混乱中安定下来,人口凋敝。国家财力有限,所以给县令的工资也不是很高。按照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说法,一个县令一年的收入大概为180石。当时的汇率 一石约为30公斤,考虑到东西晋以及秦朝、汉朝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大米在当时相当于高级食品,所以我们要按照泰国大米的价格(大约每公斤12元)进行计算,东晋和西晋这个级别的县令一年的收入为64800元,平均每个月5400元。

陶渊明辞官前月工资只有5400元

第六名:秦朝、汉朝,月工资5760元。

汉朝的官吏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俸禄也基本相同,所以我们把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核算。汉朝一个县令一年的收入是192石,折算成大理的话相当于5760公斤,同样按照泰国大米的价格进行计算,折算成人民币是69120元,每个月的薪水为5760元。

霍去病一开始工资是5760元

第五名:元朝,月工资6500元。

整个元朝的通货膨胀比较厉害,虽然俸禄是固定的,但在实际购买力上起伏比较大,所以我们以元朝初年比较稳定的汇率来进行计算。一个县令一年的综合收入约为78000元,平均到每个月只有4500元,实际上从元朝中期开始,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县令们的薪酬是达不到这个数字的。怪不得后来会有这么多倒戈的。

低工资,通货膨胀,难怪大家要倒戈

第四名:民国,月工资10000元。

由于八年抗战的影响,民国的法币汇率一直在贬值,而且地区不同,收入相差也很大,当时广州可以达到540大洋,而南昌只有150大洋,所以很难准确的估算出一个数字。但民国的县令除了正常的收入外,还有绩效考核,整体算下来不会低于1000元。

民国工资中加入了考核,总体还不错

第三名:隋唐,月工资21000元。

李渊和杨广是表兄弟,这两个朝代相隔也比较近,所以隋唐县令的薪酬也几乎相差无几,这两个朝代一个经历了“开皇之治”,一个开创了“开元盛世”,所以经济基础还是很不错的,薪酬也说得过去。唐朝一个县令一年的俸禄大约为840石。当时的汇率一石可以兑换50公斤大米,所以隋唐县令一年的收入大概为252000元,平均到每个月是21000元。

唐朝的工资对得起开元盛世的名头

第二名:清朝,月工资23333元。

清代在县令的俸禄上还是比较大方的,这是由于清代前期参考了明朝的薪酬制度,工资太低导致贪腐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在雍正朝的时候在县令的收入中加入了“养廉银”,大幅度提高了县令的俸禄。综合计算下来,一个县令一年的收入大概是28万元,每个月为23300元。

这么高的工资还闹腾,你怎么想的

第一名:宋朝,月工资128000元。

宋朝是古代历史上最慷慨大方的朝廷,这主要得益于宋朝发达的经济带来的税收,宋代的一个县令一年可以拿到1080两银子,换算成现在的价格,每个月大约是128000元!这个价格可以秒杀所有朝代的县令。如果同收入最低的秦朝和汉朝做一个比较,同样是县令,秦汉的同行们需要辛辛苦苦工作四十多年才能挣到宋朝一个县令一个月的收入。

包大人的工资对得起他的付出

历朝历代的县令们工资排名完了,仔细想一想,我们的工资竟然比很多朝代的县令都要高,是不是有点小激动呢?好好努力,卷起袖子加油干,相信有一天,你的工资也会超过宋朝的县官们。





爱历史的小阿瓜


民国时期已经没有知县了,也不使用白银了。所以应该是问的民国初年县长的年薪应该是多少大洋吧?


民国初年,县长的年薪不高,一个月20块大洋,各地经济条件不一样,略有差异。总体算下来一年的薪资收入也就100多块大洋。

如果按照薪资收入水平,也比京津沪一线工商业城市的产业工人的工资多了一倍而已,一线产业工人当时的薪资水平一个月在8到10块大洋左右。但是远远低于普通的老师的一个月的薪水。小学老师那时候月薪都可以达到30到40块大洋,所以更别提那些大学教授的收入了。民国初年重视教育,所以教育界的收入普遍较高,这是不争的事实。当时就胡适等人的薪资收入水平,一个月400到600块大洋,就相当于一个县长几年的薪资收入。


但薪资最低的还不是县长这类的基层官员,而是像警察这一类的基层公务人员,一个月才2块大洋,很显然这个收入实际上根本就是意思一下了,如果仅靠工资收入,警察根本养活不了家人。

其实民国初年的很多基层公务人员的收入,还是延续了明清时的标准,所以薪资水平才会这么低。但是袁世凯在的时候,为了笼络议会以及教育界,所以开出的薪资水平是非常高的。

其实早期的胡适、鲁迅等人就是受益这个政策。1913年的《议院法》规定国会议员的岁费5千块大洋,划下来也就是每个月有400多块大洋,此外作为组织议会的议长和副议长还有专门的组织活动的交际费,一年也有3到5千大洋。教育界就更不用说了,1914年的《教育部直辖学校职员薪俸暂行规定》规定了大学校长月薪400块大洋,普通教员月薪180至280块大洋。后来还在随着时间推移还在逐步递增。


所以明清遗留下来的问题,其实在民国的基层实际上根本没有得到解决。那就是基层公务人员的薪资待遇和实际权力是完全不匹配的。所以竟然薪资不够支撑自己的生活,那么就得“赚外快”。

《我这一辈子》里张国立演的那个福海就是民国时期的基层巡警,他到了集市上,吃喝从来没给过钱,有一次硬是要花钱,结果就是花不出去。对方摊贩收了福海的钱,吓得死活要还给他。其实就是忌惮福海手里的那点权力,怕福海无故来找麻烦。其实福海还算是一个相对正直、自尊要强的人。但是依然要向权贵低头,对穷人得使横,否则连自己和家人的日子都无法保障。

但是民国的县长其实就相对会比较艰苦了。原因是在1910年,当时的清廷正式颁布法院编制诏令,将行政官和法官进行分离,这样一来县长的审判权就没了。


到了民国实际上是延续了这个政策的,所以县长没有审判权,以往从官司口捞钱的法门也就彻底破了。但是民国县长依然仍沿袭县财政的“包干制”,所以民国的县长实际上权力还是非常大的,拥有一个县的人事权和财权,所以“赚外块”的渠道少了,但是并不影响县长们发达。但做民国的县长的确有点难,想站着把钱挣了非常难。


就像《让子弹飞一会》里,葛大爷揣着几张任命状,到了鹅城,赚钱的方式就是依靠大户去剥夺穷人的钱,然后分赃,除非自己带着枪杆子。


炒米视角


首先得更正一下,自从封建王朝结束民国建立后,直到现在都是称呼其为县长的并非县令。关于民国县长的薪资待遇说法各有不一,但是不会很高应该年薪在150-200大洋之间!因为民国时期是很注重教育的。教师的工资普遍偏高。国民政府规定,能举荐县长的是各省的厅长,每次可以提名2到3人,然后按法律手续转请任命。这就意味着厅长掌握着举荐县长的权力。大权在握,难免滋生交易。例如抗战期间,曾流传有一份该职位的“明码标价”:三等县县长4000元;二等县县长5000元;而一等县县长则高达6000元。又如汤玉麟任热河在职期间,在任命县长等官员时“按缺的肥瘦、报效的多少,论价出售” 。所以就像影视剧里的县长必贪,都是战乱所迫


泽儒天下


民国时期一县长官为县长,并无知县称呼。县制出自于秦,秦汉以来县令为一县的主官。唐称佐官代理县令为知县事。宋常派遣朝官为县的长官,管理一县行政,称“知县事”,简称知县,如当地驻有戍兵,并兼兵马都监或监押,兼管军事。元代县的主官改称县尹,明、清以知县为一县的正式长官,正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 至于年薪嘛,民国时期县长的年薪大约在240个银元左右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民国事情教师的工资特别高,比如北大教授李大钊先生,仅月薪就达到了150块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