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后,农村谁来种庄稼?

何兵云岫


50年后,农村谁来种庄稼?

五十年后,懂得种田地的老农民基本上不在这个世上了,后辈们不但不懂得种田地,而且也不愿意种田地,大部分农村人都在城里打工上班了,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在城里买了房子,农村的房子都是留着等到年老了回去养老住,农村基本成了有钱人养老和年老的农村人想回家乡养老的地方了,农村的常住人口非常少,稀稀拉拉的,显得非常清净。

五十年后科学发达很多了,可以说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了,农村的田地基本全是机械化操作了,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和用工量。

五十年后农村的广大田野全部由高学历的技术人才大片大面积承包,偏僻的田地也修好了机耕路,机器可以开进到每一块田地。当然过于偏僻的大山深处的小块田地可能种树了,因为没有耕种的价值了。

五十年后的农村种植规模可以追上发达国家的农场规模,甚至更好。

五十年后,犁田,耕地,除草,施肥,杀虫防病,灌溉,收割,运输,晒场,进仓等全部由机器操作和高科技设备运作代替,比如杀虫喷雾现在就实现了无人机杀虫,有些只要在农业机器上的电脑上输入程序,电脑就可以指挥机器顺利的完成任务。



小汪生活日志


关于这个问题,我是有发言权的。我爸妈都是农民,我小时候都是在地头上玩大的,妈妈把我放在地头上就去干活了。以前都是用镰刀割麦子,用锄头锄地,每次收麦子都会持续半个月左右,是一年最累的时候。那时候每天都害怕下雨,怕麦子烂在地里,晚上都割到很晚,我们姐弟三个在大门外等着爸妈回家,直到半夜,想起来那时候真的辛苦。上了初中以后就去镇上上学了,一星期回家一趟,很少去地里了,也不让我们去。结了婚,参加了工作,想着帮着回家收麦子,爸妈告诉我现在都用大联合收麦了,用不了一天就都收完了。中国在发展,农村也是一样在飞速发展,全都机械化了,种地也很轻松了。在我村,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种地的都是父母,如果说父母这一辈不种地,那地就真的荒啦!年轻人没有种地的,也不会种地。未来中国农村的发展,土地应该集中在一起,让个别人承包。


崔建立cc


关于这个问题,我是有发言权的。我爸妈都是农民,我小时候都是在地头上玩大的,妈妈把我放在地头上就去干活了。以前都是用镰刀割麦子,用锄头锄地,每次收麦子都会持续半个月左右,是一年最累的时候。那时候每天都害怕下雨,怕麦子烂在地里,晚上都割到很晚,我们姐弟三个在大门外等着爸妈回家,直到半夜,想起来那时候真的辛苦。上了初中以后就去镇上上学了,一星期回家一趟,很少去地里了,也不让我们去。结了婚,参加了工作,想着帮着回家收麦子,爸妈告诉我现在都用大联合收麦了,用不了一天就都收完了。中国在发展,农村也是一样在飞速发展,全都机械化了,种地也很轻松了。在我村,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种地的都是父母,如果说父母这一辈不种地,那地就真的荒啦!年轻人没有种地的,也不会种地。未来中国农村的发展,土地应该集中在一起,让个别人承包。


斌子的日常生活


针对这个问题,我作为一个90后从事水稻种植已经五年了。

第一,随着国家粮价的调控,整体农户散户种粮食作物热情基本已经没了,听到农户最多聊的一个话题就是,粮食没种头,不如出去打一个月工,抵得上种一年田。由此可见粮食现阶段在农户眼中的价值。

第二,对于大户来说,就拿我来打比方,我种植200亩水稻,50虾稻。水稻两季总共1200斤左右,刨去,租金400,农药化肥种子300,机械自有齐全但是也要烧油磨损等平均100一亩,有些机械不能到位的地方还要人工,每亩人工100左右。运气好田地产出正好抵所有成本,而赚的就是政府补贴120一亩,有关系可以报个项目有几万,没关系像我一样看看就好,重点大户是我们这边的粮食项目,其他地区有没有我不清楚,一个项目要求,全程机械化,面积150以上。可以补3到5万。然后就是农机服务赚一点。大户自己幸苦还是可以赚点儿钱。

第三,未来的农田谁来种植,因为老龄化严重,劳动力减少,农田荒废,等诸多因素,农村会逐渐荒凉,人口密度稀少,大量闲置土地等待集体流转,这就形成了很多的机遇,不再会出现现阶段出现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纠纷,承包土地变的更简单,会使投资者更具有话语权,土地整合,而未来承包土地最大的无非是集团,财团,公司。有钱的个人。会使农村土地实现真正的规模化发展,像现在实施的土地确权就是在为以后铺路。

国家其实已经意识到了农业以后面临的危机,也在逐步调整政策为以后做着准备。所以其实不用太过担心。

至于粮食价格方面我是这样理解的,比方有一千个人吃蔬菜,水果,粮食,鸡鸭鱼肉等,而四个农户分别种植或者养殖这些品种,当今年蔬菜价格贵,那么明年两个人种蔬菜,剩下两个种水果粮食,当一样产能过剩的时候,价格会回归理性。

当粮食价格被过分不公平对待的时候,还会有人种粮吗?答案是不会,当越来越多的人不种粮的时候,就会体现出来粮食的重要性,那时候各种福利就来临了、各种农产品都是一样的,有利就一定会有人干,这就是硬道理,最后这句最为重要,唯利是图就是人性,谁都一样


飞隆园家庭农场


国家兴旺,匹夫有责,题主竞然想到50年谁来种莊稼,很可能自家家业50年由谁来继承自已也不知晓,50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必竞是半个世纪近十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有许多预想不到的事,但有一条是肯定的,中国18亿耕地一定是由中国人去耕种,子孙后代一定生活比现在更好。

那么提到50年后是谁来种莊稼,继然你提了,那就来回答!

一,莊稼肯定由我们的子孙后代去种,但是绝对不像他们祖辈那一样用老思想,老办法卖体力去种莊稼。

二,50年后肯定是现代化,机械化来种莊稼。

三,再过农业设施一定比现在更好,大多数耕地会建成涝能排,旱能灌旱涝保丰收的优质耕地,种莊稼有保障丰收。

四,大家担心坵陵山区土地高低不平又分散,不便于机械化操作。再过50年在工业反哺农业资金资助下,会建设得更好,不仅便于机械化操作,还会建设成高标准的标淮化农田。

五,50年农民不仅有文化知识,还有较高的科技知识,是新型的农民,利用科技知识来种莊稼。

六,50年后我国农业发展方后,如果不走外国人的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有可能借鉴本国农垦集团发展之路,或者是现在的种粮大户,但不会走家家户户都守着各自的一亩三分地。

最后我要说的,中国有句老话儿孙自有儿孙福,当代人不必太担心,关键做好当代的事,不能吃了子孙饭,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要对得住子孙后代就行了。


蒋山老徐


以后谁来种庄稼这个问题好像大家都比较关注。之所以关注是因为农村目前种地的劳动力已经很年迈了,这个现象在很多农村地区是普遍存在的。大家的普遍感觉是80后不种地,90后不会种地,那么50年后,农村谁来种庄稼呢?

50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遥远的,已经到了2050年,那个时候我国应该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未来的很多事情只能来畅想和憧憬。

我大胆的结合现在各个领域发展的实际情况,来为大家推断一下50年后的种地问题。目前智能机器人已经研发的如火如荼,而且在一些领域已经开始应用了,比如医疗领域、治安领域等等。那么未来真有可能应用到农业方向,也就是智慧农业的再发展,比如机器人可以识别什么是农作物,什么是杂草,可以自动在田地除草,也可以自带药液在田地喷施农药,自动采收等等。

总之,无论发展多少年,人民的粮食安全肯定是有保障的,因为国家历来重视粮食安全问题。


洞察三农万象


在我小的时候,家长总是用这么一句话来激励我好好学习:“要好好读书,等有出息了就走出农村,农业社的饭不易吃”。如今这句话正在被广大的孩子实现,现在孩子大学毕业了没有几个留在农村,都到城市去拼搏发展了。如今还在种地的农村人太少了,大部分能走能跑的有点能力的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要是照这样下去再过几十年种地的人真的寥寥无几了,到那时候人们是不是要改变自己的饮食学羊牛一样吃草吗?哈哈当然不是,这个问题我们不用担心,现在科技大发展,种地根本不需要人工出力了。只要小小一部分把地承包下来,统一用机器管理种植,一样可以满足我们的日常需要。我们村就有人这样做了,收获满满的!!!




成哥是个小逗比


作为一个八零后农业人,从业几年来收获满身伤痛和无奈。照这样发展下去不是考虑50年后谁种地应该是考虑10年后谁种地,放眼望去:满地都是60到70岁老人,又有几个年轻人愿意面朝黄背朝天侍侯那些土坷垃,农资肥料上涨,工资地租上涨,农产品价格不稳定一不小心就让你赔个底朝天,年轻人打工一天挣几百块,放着干干净净日子不过谁来趟这浑水。七零八零后最后一支农业主力军退下后又由谁顶上,是不是培养一批职业农民,像工务员一样由国家发公资有养老保险有退休金,当然收入归国家,也不用担心犹如过山车般的粮价菜价。


39445307605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我是一名90后,出生在农村,对于这个问题,村子里的老人们也在探讨,如果是平原地区还好,村里播种和收获都是机械化,省去了人工,不过人口老龄化加重,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出去打工,土地都是50岁左右的老年人在耕种,也就到60岁为止呗!像是我们村里就比较偏僻,山坡地比较多,还在使用牛马耕地,我们小两口就不会用牲口,每当春耕时便会雇佣年长的老人带着牲口把田地提前耕出来,费用是500一天,能耕地6亩,对于农民来说也是不小的支出,秋收呢,都是雇人工,150¥/天!这样的支出对于年轻人来说就得多种,剩的成本才会多一点!好多老人都退耕还林了,国家还给补贴,有的地都白种,不要钱,别荒废弃耕了就行!虽然国家对于粮食有补贴,但种植者年纪大了,以后应该是山区会开发旅游或者山庄之类的,平原会实现机械化,一家管理一个屯子的地那种!


村里的小黑


未来老龄化日渐严重!劳动力减少,农田荒废,农村逐渐荒凉,人口密度稀少,大量闲置土地等待集体流转。将会涌现有钱个人投资者土地整合。未来的集团,财团,公司将使农村土地实现真正的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