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孔雀东南飞》,假如刘兰芝生有一男半女,焦刘还会离婚吗?为什么?

履和斋


我认为会的,因为孩子不是刘兰芝离开焦家的主要原因,刘兰芝在原文中说过:“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也就是刘兰芝和焦仲卿分开的主要原因是婆媳关系,而不是孩子,为什么呢?先从焦母和兰芝的性格说起。

从上文的话中,我们知道,刘兰芝是一个非常有主见和非常自尊自爱的女子。她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她是受过教育的,勤劳聪明,秀外慧中。

但是焦母对她百般挑剔,即使自己很勤快了,焦母依然觉得她懒,做事情慢。外柔内刚、倔强的刘兰芝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她不愿妥协,宁可自己被遣送回家,也绝不被焦母赶回家。

焦母对刘兰芝的不满不是一日两日了,“吾意久怀忿”“此妇无礼节,举动自由专”。也许焦母年轻时逆来顺受,甘心受封建家长专制的摧残,多年之后,她终于媳妇熬成婆,认为自己的媳妇也应该对自己百依百顺,但是刘兰芝没有妥协。刘兰芝不妥协,这就挑战了焦母封建家长的权威,焦母自然对这个媳妇就不高兴了。

一个蛮横、偏执、寡居多年的老女人和一个外柔内刚、个性十足的女子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即使刘兰芝有一男半女,也不可能在刘家长待,因为婆媳矛盾的根源在于性格,除非有一人先改变,但刘兰芝是不可能改变的,如果她选择改变,为什么还要离开焦家呢?焦母也不可能改变,如果改能改变,为什么她非要逼走刘兰芝呢?


书文小品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飞到天涯追不回。

孔雀东南飞,凄凉悲惨的爱情故事。

题主这个问题提得好。

我认为,如果刘兰芝生养出男孩,那么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生活会继续下去,而婆婆就不会再去强迫焦仲卿休妻。

在古代孟子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人们就将生养男孩做为一等的大事来处理。别只论古代,就是社会发展到今天,婆婆因儿媳没有生养男孩而以此来要求儿子离婚的事情还时有发生,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残余问题。

就事论是的说,刘兰芝生养男孩,应该会在焦家的地位得到提升,因古代母以子贵,婆婆就会收敛自己的言行。


曾云金飞马


🌴生一男孩还好,若是女孩不一定。古代的传宗接代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

💁《孔雀东南飞》的故事讲述汉末建安年间,一个名叫刘兰芝的少妇,美丽、善良、聪明而勤劳。🌹

🌹她与焦仲卿成婚后,夫妻俩互敬互爱,感情深挚。不料偏执顽固的焦母却看她不顺眼,百般挑剔,并威逼焦仲卿将她驱逐。焦仲卿迫于母命,无奈只得劝说兰芝暂避娘家,待日后再设法接她回家。🌹

😓分手时两人盟誓,永不相负。谁知兰芝回到娘家后,趋炎附势的哥哥逼她改嫁太守的儿子。

😂焦仲卿闻讯赶来,两人约定黄泉下相见,最后在太守儿子迎亲的那天,双双殉情而死。

👵焦母是典型的强势蛮横作派,看不得儿子儿媳感情好,看到两人恩爱心理极度不平衡。我认为焦仲卿性格还是有些懦弱无能,一味愚孝顺从的,应该想法子说服母亲这种排斥儿媳的行为,最起码应该做出努力和抗争的。生儿育女的功劳只是一方面原因,主要还是焦母的心态和强势阻挠是造成两人双双殉情的悲剧。🙏


星语影视苑


我觉得还是会离婚。以前学这篇文章时,还不太懂事,就觉得焦母鸡蛋里面挑骨头,绝情霸道,非要拆散别人这么恩爱的夫妻。

在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没看到特别有说服力的。我们孰知的古代休妻无非是七出: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口多言;窃盗。

下面与大家探讨一下:

一、焦母认为刘兰芝不守礼节,但此点明显不成立!丈夫评价兰芝行为无偏差,妻子也自认为:我嫁到你家,侍奉公婆都顺着他们心意,一举一动都不敢自作主张。活脱脱一个小心翼翼的小媳妇形象。

二、兰芝是否不能生育?以焦母如此蛮横的性格,如果能抓到兰芝不能生育的把柄,完全可以直接以这个理由让儿子离婚,古代无子是做儿媳的大缺陷,所以她犯不着拿礼节这个不太充分的理由作噱头来斗嘴饶舌。因此,被休不是因为生育问题。

排除了刘兰芝不能生育、不守礼节两个被休的理由外,她是否还存在其他因素被休呢?

且看兰芝回到娘家,别人登门求亲的盛况。非常抢手!

媒人踏破门槛,其中不乏貌若潘安的官二代,未婚男人!那么这不仅从反面佐证兰芝不存淫;妒;有恶疾;口多言;窃盗等问题!还说明她在当地人眼中绝对是颜值爆表,才艺出众,举止贤良,近乎完美的女人!

不然难道大家都瞎了吗???

我记得我读书时读到对兰芝的描写: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我在内心感叹这个古代女子不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女人,她不仅才艺出众,她还无比勤劳,内外兼修,就是在今天20多岁的女孩子,相当于古时10几岁的女子,又有几个女子能坐到像兰芝一样,高颜值,有才华,还贤惠?[捂脸]

三、刘兰芝被休的原因让人扼腕!——小夫妻太恩爱让强势婆婆意难平。

最近看到网络上一个语文老师论述刘兰芝被休的原因,我觉得这个是最说的通的:

《礼记﹒内侧》有一句使他恍然大悟且深感震惊:“子甚宜妻,父母不悦,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妻之礼,没身不衰。”意思是说夫妻既使感情很好,而父母不喜欢这个媳妇,也要扫地出门;反之,夫妻感情不好,只要父母满意,就得过下去。

真相大白,刘兰芝被休竟然是小夫妻太恩爱了!

在婆婆眼里,这分明是儿媳与自己在争夺儿子的爱,内心当然很不爽!无独有偶,宋代陆游和唐婉也是因为夫妻恩爱被其母活生生的撕开![笑哭][笑哭][笑哭]

所以面对一个如此善妒的婆婆,即便兰芝生了孩子,她也很难改掉她的性格,他们夫妻郎情妾意,只会让婆婆对刘兰芝更加不满!

读书时候我怪过焦仲卿,恨他太软弱,但我忽略了时代背景,他其实算不上是妈宝男!要怪只能怪他们生活的时代!

古代的封建礼节让人不能忤逆父母!他宁愿去死,也要和刘兰芝在一起,说明了他对妻子也是真爱的。现代的妈宝男是做不到的!

希望今人,可以好好珍惜我们可以自由恋爱的时代,这种幸福在以前也是一种奢侈![玫瑰]





素人勿念


婆媳关系,自古就是一大难题。即使刘兰芝育有一儿半女的,刘兰芝和焦仲卿依然会离婚。自古礼教森严不可逾越,在家庭中,孝道优先。女子出嫁从夫,三纲五常,只有听从的道理。

焦母瞧不上刘兰芝,也不仅仅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更多的是对刘兰芝这个人的不喜爱。一直认为她生活不检点,有辱家门,一直想要把她赶出家门。人的七情六欲作祟,天王老子都帮不了。更何况焦母是这么个封建社会下成长起来的妇女,对人对事不是那么容易改观的。

焦仲大概就是我们认为的“妈宝男”“凤凰男”,不可能会因为婚姻而违背母亲,他不可能大逆不道的。

何况,生儿育女,不仅不能够捆绑婚姻,可能还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到时候矛盾越滚越大,再离婚的就多了一份牵挂了。古时候家庭观念那么重,妇女那么注重亲子关系,怎么能轻易割舍得了。就算是不离婚,刘兰芝会活得更痛苦的。

所以,快刀斩乱麻,也不失为一个好结果。




除非明月


肯定会离婚的!《孔雀东南飞》这篇古代悲剧,描写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的建安时期。刘兰芝自幼便习女红,善弹琴,能诵诗书。十七岁嫁给焦仲卿为妻,日夜辛劳,勤于家务,却不为婆婆所容,于是就去信给正在庐江郡府做小吏的丈夫,诉说不堪忍受之苦。仲卿回来为妻子求情,却遭母亲斥责,并令其休妻另娶。所以焦仲卿是爱刘兰芝的,但是他又是受封建礼教奴化的孝子,他不可能反抗他的母亲大人,即便有了孩子,她母亲只要不喜欢刘兰芝,就会让她儿子休妻再娶。强势的寡母,软弱的儿子,封建时代,刘兰芝的悲剧不可避免!


好日子26


《孔雀东南飞》这是一首我国古代乐府叙事诗,写书生焦仲卿和妻子刘兰芝遭母干涉婚姻的悲剧故事,刘兰芝勤劳善良,对母亲孝敬有加,三日织布五匹母亲都嫌不中用,焦仲卿岀于过去对母的尊重孝道休了妻子,在古代妻子被休是最丢脸的事,兰芝回到娘家兄嫂冷眼责骂,最后自挂树上吊死。

在我国古代最注重子贵母荣传宗接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兰芝生有孩子特别是生一个儿子那她的地位一下子就提高了,婆婆一定会改变看法不仅不会休了她还得尊为家里的功臣了。

不说古代今天的人们传宗接代思想还有,特别是在一些信息不通的乡村和边远民族地区习俗还很重,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妇女地位的提高人们的看法有了改变,和谐文明的社会风气,逐步提高的养老水平,文化意识的增强都将改变了过去的看法。


艾谷137209


应该还会离婚,因为在那个时代,女人地位很低,焦仲卿的母亲吃尽苦头,好不易熬成了婆,对媳妇的变本加厉,凸显了那个时代人性的扭曲,她不喜欢这个媳妇,总要把他们分开的。


荒原之声


没有吧,据说这也是她婆婆休掉她的一个原因.我也觉得很奇怪的,文章中说她刚嫁到仲卿家时,"小姑始扶床'',走的时候"如我长',应该有些年头了,夫妻感情好却没孩子. ------------- 如果我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一下。或有其他问题也可以关注我,给我发私信


红色的音乐


应该还会离婚,因为刘兰芝的婆婆太过刁蛮,不喜欢她,也不喜欢她和焦仲卿和和美美地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