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鹽水、大蒜、芝麻油可預防新冠肺炎?世衛組織闢謠

新華社北京2月3日電 針對當前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世界衛生組織3日在其駐華代表處官方微信公眾號更新了一批人們關心的問答,例如“無症狀患者是否也可以傳播新型冠狀病毒”“清洗鼻腔、使用漱口水是否有助預防感染”等。新華社記者梳理如下:

問:無症狀患者是否也可以傳播新型冠狀病毒?

答:基於現有數據,新型冠狀病毒主要是由已出現症狀的患者傳播。世衛組織已瞭解到感染者有在出現症狀之前傳播新型冠狀病毒的可能性。根據對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的觀察,其他冠狀病毒通過無症狀患者傳播的情況非常罕見。因此,無症狀患者可能不是病毒主要的傳播者。

問:收到來自武漢的信件或包裹安全嗎?

答:收到來自武漢包裹的人沒有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根據先前的分析,冠狀病毒在包裹或信件等物體上不能存活很久。

答: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抗流感病毒藥物)奧司他韋能夠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世衛組織正在與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和醫生緊急合作,研究可能的病毒感染治療方法,包括觀察現有的抗病毒藥物是否對新型冠狀病毒有效。但是,這項工作仍處於初期階段,尚不能提出任何建議。

問:定期用生理鹽水清洗鼻腔是否有助於預防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答:沒有證據表明,經常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可以防止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有一些有限的證據表明,經常用生理鹽水清洗鼻腔可以幫助人們更快地從傷風感冒中恢復過來。然而,經常清洗鼻腔並不能預防呼吸道感染。

問:塗抹芝麻油能阻止新型冠狀病毒進入人體嗎?

答:芝麻油不能殺死新型冠狀病毒。有一些化學消毒劑可以殺死物體表面的新型冠狀病毒,如漂白劑/含氯消毒劑、乙醚溶劑、75%乙醇、過氧乙酸和氯仿等。然而,如果把它們放在皮膚上或鼻腔下,它們對病毒幾乎沒有影響。把這些化學物質塗在皮膚上甚至是危險的。

問:吃大蒜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嗎?

答:大蒜是一種健康食品,可能有一些抗菌特性。然而,從目前的疫情來看,沒有證據表明食用大蒜可以保護人們免受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

問:漱口水能保護你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嗎?

答:沒有證據表明使用漱口水可以防止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有些品牌的漱口水可以在幾分鐘內清除口腔唾液中的某些微生物。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可以保護你免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問:世衛組織建議怎樣使用口罩?

答:如果戴口罩,學會如何佩戴、摘取和正確處理:戴口罩前請洗手;手不要觸摸口罩面,通過兩端線繩佩戴和摘取;如佩戴過程中口罩變得潮溼,請更換;取下口罩後,立即將其丟進垃圾桶,並洗手。而且,僅戴口罩無法做到完全防護,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彎曲的手肘捂住口鼻、勤洗手以及保持社交距離都至關重要。

延伸閱讀:

鼻孔裡滴香油可阻斷病毒傳播?專家闢謠

此前,一條“防疫秘方”在網絡上廣為流傳,該秘方稱出門前在鼻孔滴進小磨香油,輕捏幾下,可阻斷一切流感和瘟疫傳染。對此,有中醫專家表示,該方法有滋潤鼻腔的保健作用,但若說能辟邪、防瘟疫,實在是言過其實。

“給大家透漏個家傳秘密,每天出門前用棉籤蘸點小磨香油,滴進兩個鼻孔內,輕捏幾下即可,這樣就可以阻斷一切流感和溫疫傳染,這是我家不傳之秘決,今告知大家,望大家過一個快樂,祥和的春節。民國27年河南瘟疫,死人無數,我爺爺就是每天這樣給別人看病,救人無數,當時也沒口罩之說,就是這種方法阻斷傳染,十分有效,故作秘傳。”

近日,不少微信群裡都流傳著這樣一則“防疫秘方”。該秘方引經據典,自稱是某正骨醫院院長所分享,還附有一張書籍照片,其中寫有“凡入瘟疫之家,以麻油塗鼻孔中,然後入病家去,則不相傳染;既出,或以紙捻探鼻深入,令嚏之方為佳。”這種經濟實惠的防疫方法令不少人深信不疑。“民間傳方自有它的道理”,有網友評論道。

記者搜索發現,該“秘方”有兩個版本,有的說民國年間自己爺爺曾這樣給人看病,有的則寫成了外公,但無一例外都表示可阻斷傳染。“流感和瘟疫由病毒侵染所致。鼻孔裡塗香油既阻止不了它們進入人體,也影響不了它們的複製,對流感和瘟疫去不了什麼作用。”著名科普作者、美國普渡大學農業與生物系食品工程專業博士雲無心寫道。

一則網絡謠言為何還能引經據典?這張書籍照片又是何出處呢?對此,記者諮詢了一位中醫學專家。“我也看到了這個說法,我們分析,過去香油的作用可能是隔絕病毒與鼻腔黏膜的接觸以避免感染,所以診後還要探鼻取嚏以清理鼻腔,就和現在戴口罩防護是一個道理。”專家解釋,網傳這張書籍照片可能出自《串雅外編》或《中國醫學療法大全》,“香油滴鼻”的古方確有記載,可以理解為是過去因陋就簡的做法,但現在已經有更完備的防護措施了,出門佩戴口罩還是不可缺少的。

“圖片中古方的意思是指看完病人後要做一個紙捻,探入鼻腔,好打個噴嚏。說明滴香油這種方法只是在診查病人的時候短時間應用一會兒,等離開病人了就要用打噴嚏的方法清除鼻腔裡的香油。從這個應用方法推斷,香油只是短時間的物理防護,讓病毒顆粒無法附著。”該專家表示,中醫認為芳香之品有闢穢之功,但具體到香油是否有消滅病毒或抑制病毒複製的功效,目前還沒有研究結果。

昨天中午,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診斷學博士、CCTV百家講壇中醫專家羅大倫也在個人微博發表了看法:“冬季空氣乾燥,很多人鼻腔裡面總是乾乾的,這種乾燥的,沒有粘液的鼻黏膜,對抵禦外邪是沒有好處的,甚至外邪會長驅直入。”羅大倫表示,鼻腔塗抹香油,可起到滋潤作用,溼潤的鼻腔更不容易被感染。但網傳“秘方”說其可以辟邪、防瘟疫,就言過其實了。該方法只是個保健方法,不能誇大它的效果,戴口罩是不可替代的。

雙黃連被闢謠:人命關天的“好消息”一定要準確再準確

此前,一則“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新聞在微博、微信瘋傳,網上藥店瞬間告罄。

一些地方街頭甚至出現群眾連夜排隊買藥的場景,為了雙黃連,一些人早把鍾南山院士“不要出門”的忠告拋到九霄雲外,情形讓人擔憂。

經歷了一夜的全民搶藥,今晨各大媒體紛紛發聲呼籲,不要搶購、自行服用藥物,“抑制”不等於預防和治療。

疫情當前,任何好消息,對普通人來說都是“救命稻草”。看到這一夜之間的劇情大反轉,長安君還想說幾句。

越是特殊時刻,越要理性思考。特殊時期,人們對於消息的渴望比任何時候都更強烈,無論是確診人數增加的壞消息,還是藥物研究突破的好消息。但越是特殊時刻,越要保持獨立思考、理性判斷。都說“謠言止於智者”,很多時候冷靜想一下,就能避免被信息的洪流裹挾而行。不要衝動,待在家裡多聽、多看、多想想,就能為抗疫做貢獻,就比盲目衝上街更安全。

越是聲音大,越要說準確的話。新聞媒體和有影響力的自媒體,是信息傳遞的橋樑,擴音器的作用比平常更加顯著。很多人都是抱著“他聲音大聽他沒錯”的理念衝出了家門、衝進了藥房。第一時間向公眾傳遞聲音,當好公眾的眼睛和耳朵當然是媒介平臺的天職,但面對人命關天的“好消息”,要更加準確、可靠,才不會“希望換來失望的惡性循環”。

越是權威,越要讓百姓聽懂。疫情暴發以來,科研人員沒日沒夜戰鬥在研究病毒“家底兒”的一線,傳遞出了不少讓人心安的好聲音。但對公眾發聲時,要多說一些老百姓能聽懂的大白話。什麼是抑制?什麼是預防?什麼算有效?負起學術責任,也要負起社會責任,才能讓“好聲音”真正發揮“好作用”。

這場戰“疫”中,權威信息是重要的資源之一,把每一個字都用在刀刃上,勝利可期。

1月31日,有媒體從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獲悉,該所和武漢病毒所聯合研究初步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此前,上海藥物所在前期SARS相關研究和藥物發現成果基礎上,聚焦針對該病毒的治療候選新藥篩選、評價和老藥新用研究。

消息發佈後,查詢各大藥房網上銷售渠道發現,“雙黃連口服液”已經基本脫銷。

1日,媒體提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用於預防和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特定的治療方法正在研究中,將通過臨床試驗進行測試。並提醒普通人:請勿自行服用雙黃連口服液,運用中醫中藥,脫離辨證論治都是不準確的!治病請遵醫囑。

來源:綜合新華網、北京日報客戶端、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