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在相声界马季,姜昆,郭德纲三人相比较,谁的创作表演水平更高一筹?

柳笛15


既然是问题,那就各抒己见,不存在是非曲直。我个人认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发展背景决定了发展路线与发展高度。

先看马季先生:

(1934年-2006年12月20日),原名马树槐,出生于天津市宝坻区黄庄村,相声表演艺术家。

马季虽说出身商贾之家,但家境算是贫寒,要不也不会要去卖冰棍贴补家用,最主要的,他在13岁(1946年)就因为家境贫困而辍学。他第一次接触到相声是因为和常连安是同学,常家开了个茶社他经常去蹭听相声。那个年代,13岁辍学大概是现在四五年级水平,也算是识文断字了。这在那个年代已经很了不起了。1953年,马季考上新华书店华北发行所。期间马老是不是自学过不知道,但是能用仅有的知识考上新华书店华北发行所,就能看出当时知识的匮乏了。

1955年,马季参加了刘宝瑞、郭全宝亲自授课的工人业余艺术团。这是马老第一次真正的接触相声 ,按时间算此时马老已经21岁了,对于讲究基本功,看重童子功的传统艺术来说已经很晚了。

马老的第一次舞台表演是在1956年的北京市工人业务曲艺观摩汇演上表演了一段《找对象》获得一等奖。现在看来不过是个业务组选手的表演,连比赛层面都算不上,可在那个年代,精神需求极度旺盛,而精神供给极度空白,所以这个观摩会的性质是很重要的。换句话说吧,是有重要领导出席的。也就如郭德纲说的:有才华没机遇才华就是狗屁。用在这里最适合不过。这可不是讽刺马老,只是形容下当时的情况。就在同年,马老就被调入中国广播说唱团工作,也因此拜师侯宝林先生。1957年,勉勉强强也就一年的时间,就已经开始全国巡演,回来后做了队长。直到1961年,才进行了第二次系统学习,学习的是传统相声。这回学习可以说是真正进了相声门。

1976年,马老经历了两件事:一是收姜昆为徒;二是相声《北京之最》的禁播。这也是建国以来第一次被禁播的相声,要说三俗,这应该是三俗之首了。

马老一生创作近百优秀作品,很多至今不衰,可谓是新中国曲艺事业至改革开放初期几十年来的领军人物。80年代开始,随着电视的普及,电视以一种全新的面貌进入到千家万户,更由于有春晚的大舞台作为检验最高水准的舞台,相声也迎来一个前途未卜的时代。

我们再来看看姜昆:

姜昆:1950年10月19日出生于北京,祖籍山东烟台。姜昆初中没有毕业就参加了红卫兵各种各样的宣传队,后又去黑龙江。76年师从马季,开始了相声演义的生涯,78年底,姜昆进入了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也是姜昆仕途的开始。1983年出任首届春晚的主持人。

1984年,由于搭档李文华因故退出,,34岁的姜昆通过自学拿到了中央电视大学的大专文凭。这在当时曲艺界算是凤毛麟角的人才了。

经过多年的辛苦工作,将军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段子,最出名的莫过于《虎口遐想》,现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不过遗憾的是,姜昆的原创能力饱受诟病,很多经典段子都是他人编做或是代笔。

最后来看郭德纲:

出生于1973年1月18日,天津人,相声演员,电影、电视剧演员,电视脱口秀主持人。看过郭德纲的职业,这在相声界也是无二人的存在。

郭德纲是中国相声界少有的童子功的人,七岁学艺,师从天津评书大家高祥凯学习评书。1981年,开始正式学习相声,三年后,跟盲艺人王田雨学西河大鼓,常宝丰等天津艺人学相声。《九艺闹公堂》、《打灯谜》、《八扇屏》、《大保镖》、《吃元宵》等传统相声段子。

1989年跟后来与他颇具争议的杨志刚学习了《九艺闹公堂》、《打灯谜》、《八扇屏》、《大保镖》、《吃元宵》等传统相声段子。从这一点上来说,杨志刚的确教会了他不少,不过自从和杨志刚闹翻后这些段子就在没有演绎过,不能不为之遗憾。

1996年创立北京德云社,2000年与张文顺先生合作,02年开始与于谦的合作至今,使相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4年拜侯耀文为师,才算是真正有了师承,这时的郭德纲才真正是相声门里的人,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哀。

从德云社成立至今越来越壮大,门下弟子各竞风流。更是开创了相声海外演出的先河。而郭德纲主持的各类娱乐节目也是好评如潮,充分彰显了郭德纲雄厚的功底和厚积薄发的传统文化的积累。

目前三个人中,马老已经逝去,姜昆主攻政途,真正活跃在舞台的也只有郭德纲了。要论谁的创作作品更多,我们可以从资料对比一下。

马季:系统学习时已经21岁,有先天的劣势。但勤能补拙,敏锐的抓住了时代的特点,创作出了许多符合当时时代的作品,不过流传度不高,后来因为《北京之晨》被禁,对艺术创作进行了改良,开创了歌颂相声的先河。其实这已经脱离了相声的发展轨迹和本质,也是后期相声走向低谷的一个原因。但是《宇宙牌牌香烟》《五官争功》还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姜昆:其人灵动,性格活泼,有冒险精神。学习相声比较晚,天赋一般,说实话,后天努力也不够,但比较会把握机会,在大家还不太看好学历文凭时,就已经自学了大专学历,这也是他后期能脱颖而出的很重要的因素。相声吗?有贡献,但守旧,他守的旧,是他所接触到的旧,而不是旧的本来面目。所以,对于相声的没落有很大责任,更由于传统文化的缺失,使得他所领导的曲艺领域逐渐趋于没落。

主要作品《虎口脱险》《虎口遐想》

郭德纲:他师傅侯耀文曾说过:“一路走来坎坷,势必嫉恶如仇!”这可能是他最真实的写照了。其他的就不用多说了。无论是作品还是人品,文化还是传统,个人心中一定都有个答案的!


生活问道


我个人觉得他们三位根本就没有可比性,马季先生是侯宝林先生的弟子,也是当时(好像是五位)各位大师共同培养起来的,由于年龄的关系在马季先生表演时还能看到老一辈相声大师的表演痕迹,而且他还是中国相声的一个程前继红式的人物,姜昆是属于半路出家的一个相声演员,好像已经26岁了才正式接触相声的,经过马季先生的培养、还是他自己的努力,能力提高很快,可以这么说姜昆的相声水平是除了像侯宝林、马季这样的大师以下的这一类的水平存在,郭德纲是是年轻的一辈相声演员当中最出类拔萃的,他的现场演出水平之高,基本上很少有人达到,郭德纲的相声段子没有一个是书写完整的段子,全是一块很小的纸片上一个标题,然后就是我想要表达什么内容就没了,全凭现场发挥,而且他学过戏曲、评书、大鼓、各种曲艺种类,在台上可以达到出口成章,如果他早几年拜侯耀文为师或者侯耀文晚死十年,试问还是人敢这么欺负郭德纲的吗?还有人跳出来反三俗吗?如果说在台上的表演这一块儿上来说,就各人能力能达到郭德纲的水平的基本上没有,一个人的能力不是自己夸出来的,是由观众来认可的,你就看一看德云社每天观看的观众有多少就知道谁的相声演出水平高了,自己夸自己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手机用户9607857870


一九八三年,中国第一个春晚,宣布春晚开始之前,侯宝林指着马季和姜昆说:一个是我的徒弟,一个是他的徒弟。这是对全国十多亿人民宣示了三代的传承。

别人是找师父拜师,而姜昆是侯宝林和马季共同选定的接班人。是马季亲自跑到北大荒强要来的。当时马季徒弟都是大腕。姜昆一进门就是门掌大师兄,这更说明了侯宝林,马季的用心良苦。后来的姜昆不负重望,德艺双馨。民选的十大笑星第二。(马季,姜昆,李文华,赵炎,侯耀文,石富宽,高英培,郝爱民,师胜杰,常宝华)。并连续两届全票当选曲协主席。在职期间呕心沥血,培养了大批的新人,如清曲社,德云社,当时郭德纲谦虚低调。没有姜昆的提携哪有今天。翅膀硬了,作品不够用了,开始把不允许带入新中国的荤黄脏低媚庸,妓女曲儿都搬出来。雇用水军,学坏了!变质了!因盗窃贪污犯罪被开除的,劣迹斑斑,道德败坏。根本写不出代表作的低级个体演员,与马季姜昆相提并论,这不是对中国相声的玷污吗?


孤鸿牛虻走天涯


我认为郭德纲的相声是最接地气的相声,普通老百姓愿意听,且听了能开怀大笑,解愁解忧,就是好相声!


常青树39786450


他三人比较,我的排序是马季>姜昆>郭德纲。马季是侯宝林大师的徒弟,深得侯大师真传,文革前就已很岀名,相声《打电话》流传很广。文革后焕发青春,又有不少佳作闻世。《宇宙牌香烟》引起很大轰动。群口相声《五官争功》更是别具一格。他曾被评为十大笑星之一。姜昆是文革后涌现出来的优秀相声演员。他的《照相》辛辣地讽刺了文革期间的形式主义,在当时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他多次登上春晚,有多段佳作呈现给全国观众。郭德刚与前两位相比,逊色不少。侯大师把相声这门艺术从市井带到大雅之堂,对相声的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郭德刚则正相反,大雅之堂沒有他的容身之地,只好到小剧场发展。他並没有经典作品传世,只上过一次春晚,表现平平,沒给观众留下什么印象。春晚舞台再沒见他的身影。他是个不错的民间艺人,其艺术价值、思想价值不足,商业价值有余。


用户80587892566


马季是相声大师,别人不可相比的,姜昆是马季的弟子,影响力也可以


蓝色天空


如果单纯的论相声表演水平的话,排序应该是马季郭德纲,姜昆。其实无论在何时何地,马季的相声创作水平其实都是很高的,而且马季是上个世纪仅有一步之遥就可以跨足相声大师的存在,这样的殊荣和地位是郭德纲和姜昆短时间之内无法比拟的。

马季的相声造诣非常之高

现阶段很多90后或者00后根本不太了解马季了,只不过在上个世纪马季的名分和地位几乎是仅次于侯宝林大师的。而侯宝林是上个世纪相声领域唯一的一位相声大师,其相声造诣,相声能力和应对相声的方法以及技巧,都属于同时代独一无二的。

在上个世纪这种大师的称号还是很值钱的,基本上是属于国家认证,而不是吃瓜观众随便给予的。像现今这个年代,三五年不洗澡,拿着二胡在大街上吹拉弹唱或者分分垃圾或者去做一些诡异的事情都可以被称之为大师。而上个世纪的大师,那都是实打实的称呼出来的。没有一定的实力而自称为大师,很容易被其他人耻笑。

马季的渊源其实不单单是在相声领域,在一定程度上,马季还捧红了相声春晚。通常我们能够理解的,那就是春晚捧红了某某艺人,比如说宋丹丹就是春晚捧红的,沈腾几乎也是春晚捧红的,只不过在马季那个年代,他是切实的捧红了春晚。

央视春晚的第一次举办就邀请了马季前来参与,在之后马季无论是做相声还是做主持人,在春晚上都有很多的精彩之点。

除此之外,马季对于相声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马季有着许多优秀的相声徒弟,而这些相声徒弟在日后也算是开枝散叶,不但在相声领域有所建树,在其他影视领域、综艺领域都算混得不错。



相比于马季在相声里面的造诣,郭德纲的突出点就是他的人气非常的高。

从1995年郭德纲开始创立德云社的前身,到现今这个状态,可以说德云社的一举一动都是郭德纲以及德云社的相声艺人手把手抬出来的。


而且郭德纲从之前的默默无闻,在短时间之后变成了大红大紫,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和精彩之点,这些是其他的相声艺人和相声同行无法比拟的。

郭德纲之所以能够成为现今这个状态,成为最为优秀的相声艺人,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那就是相声一定要走进剧场。而相声走进剧场之后,最先要做到的就是搞笑,如果相声不搞笑的话,那就太搞笑了。


对于这一点来说,郭德纲认识的还是很清楚的,正是因为如此,在相声小剧场加搞笑两个前提的扶持之下,德云社的发展越来越好。

结语:姜昆其实也有自己的发展潜力,在一定的程度之上相声的发展也算不错,只不过时至今日将会总给人一种落伍的感觉。仿佛已经无法拿捏住当今时代的主流点或者说基本点,姜昆的发展之路其实一直都是在走下坡路的。就三个人的实力而言,应该是马季的实力比郭德纲的实力要强,郭德纲的实力比姜昆的实力要强。


相声小虾仁儿


郭德纲相声说的还行,但是嘴太贫,不谦虚,树敌太多,侯宝林大师经过动荡年代,知道深浅,说话特别讲究,马先生是他的徒弟,为人正派,说相声嘴贫不要紧,为人一定要谦和。马先生做的可以,姜昆说相声赶上了好时候,说相声并不正宗。但他批评郭德纲的话并非全无道理,相声好不容易从地摊走进高雅艺术殿堂,用侯宝林大师的话说就是抛弃脏活也能逗笑。侯宝林大师说,要进艺术剧场相声必须改革必须抛弃脏活,但到了郭德纲这里拿脏活当捡了个宝。另外,重搞旧社会的帮派门第,和同行互掐,这些并不好。相声演员要向老一辈艺术家学习,口下留德,做到德艺双馨。嘴太贫并不是比别人智商高,好像痞子骂街,是自损人格遭人烦。


逍遥客36511529


现在正是郭德纲最黄金时期,从创作表演水平还是郭德纲胜出,从掌声和笑声就知道郭德纲的相声水平超过马季姜昆,所以还是郭德纲才是当今相声界第一人。


文化需学习


马季先生在相声表演上的成就,是继马三立与侯宝林之后最出色的一个,也是公认的相声大师。

马季先生走进观众视线是在84年春晚上表演的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作品针对社会上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的商业现象,进行了无情的讽刺与揭露。拿到现在来看,还是让人百听不厌的一个经典作品。

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有《五官争功》《吹牛》《招聘》等。马季一生都是从事相声艺术,优秀作品非常多,就不去赘述了。

马季在创作表演之间,更是带出了一批优秀的相声人才。八九十年代相声的中坚力量,如冯巩、刘伟、笑林、黄宏、王谦祥、李增瑞、常佩业、姜昆、卓林等人。

拿三个人来比较,我觉得没什么可比的。

一个是徒弟,在相声艺术的造诣上与师傅比较,有差距。

有可取之处,但不能说呀,不然又是领鸡蛋了,这一招用了很多年了。

针对老一辈相声演员,有一种声音“歌颂相声”。

其实任何文艺作品,都跳不出那个时代环境与时代背景以及时代的禁锢。

跳出时代环境用当下的时代环境来评价,也有失客观公允。

同时想说的是,那个时代也有很多经典的讽刺相声,只是年轻人不太了解而已。不了解就去评价与否定,是无知的表现。

老一辈相声演员的讽刺相声作品,讽刺的是社会不良现象或是某个行业的不正之风,立意与格局都比较高。而现在某些流星相声演员的讽刺相声,很少针对社会现象,多是针对个人泄私愤,没有点公众人物应该有的风范。

马季先生无论作品与艺德,在业内业外都是让人敬重的相声艺术家。

有些流量相声演员,作品无非是啃老,用传统相声作遮羞布,艺德人品更无从谈起,怎么能与马季先生相提并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