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必考的那些考点(一)“教师职业理念”



《综合素质》必考的那些考点(一)“教师职业理念”

这一模块的内容,在考试中大约占22分,包括4道选择题(8分)、1道案例分析题(14分),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评价观、教学观,重点掌握前三个方面,其中学生观最为重要,是每次必考的知识点。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记忆口诀:全体面窗格)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1、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

4、互补性。

5、个别差异性。

三、学生观(儿童观)的内涵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材施教。

3、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

四、教师观的内涵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育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五、教学观内涵

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育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六、新课改背景下的评价观

1、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2、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3、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4、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评价。

七、教学专业发展

(一)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和创造性。

2、连续性和广延性。

3、长期性和间接性。

4、主体性和示范性。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分析和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三)教师成长的过程

1、关注生存阶段。

2、关注情境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