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题全班不会,老师怒:去问你爸,结果全体爸爸“阵亡”

​小学时学的知识,特别是低年级在课堂学的内容都是为以后高年级打基础的,运算、识图及简单的语音、语句,现代的一些课堂教育,老师也会出一些训练孩子的多方面思考能力。像下面这道题:

老师本想就是为了锻炼下孩子的思维能力,但居然没有一个孩子做出来,然后请他们回家问自己的爸爸,可爸爸们也一头蒙。给每一个图上的小物件加上音标,这样的题型就是为了考孩子对拼音的熟悉程度。

其实题目不难,但我们可能是大学生都不一定做得出来,纠其原因也不难理解,思维被禁锢了。像下面这个题,先圈出十个黑圈,其实就是考孩子的眼力,也就是眼睛的分辨能力。

还有下图这个题,原本是想让孩子填写大于或小于,但很多孩子的重点都在“或”上面,这也是在考孩子的分辨能力,像这种很多是小学生的题目,看似应该很简单,但真正做出来的可能没几人,像下面这个。

网友都不谈定了,鸭子的子发音是轻声,水烧壶的壶是二声,不一样怎么连线。而且很多地方都不叫烧壶,叫水壶,怎么连线?这个题本来就有问题吧。

题目不严谨,答案可以有多样,只要能说出个所以然来都是对的,判别人错的,思维都固定了,得向小朋友学习学习,不要老是觉得自己的答案才是唯一,这样就阻碍了小朋友的思维了。

这类题目作为娱乐的还差不多,说是为了孩子的思维逻辑能力,有网友都不认同。人的思维多种多样,一件事物不同的人可能就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如果为了这种题目浪费了孩子的宝贵时间和精力,还不如让他们多点时间休息。

不是父母的思维被禁锢了,是现在出这些题的人真不知道怎么想的,儿子的语文,填合适的词语:()葡萄,儿子填的一串葡萄,一个叉回来,老师让改一粒葡萄,我就纳闷:这谁规定的葡萄只能一粒,如果说要开拓孩子的思维,那我估计很难。100个孩子心里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所以这还是取决于出题老师的思维,可是父母怎么才能猜到出题老师的想法呢? 太难了。

知道出题策略我们就不难理解,正规考题都是围绕书本知识出发,书上有的都是他的出题点,不会超纲,所以书本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出为考题,所以熟读课文,并深刻理解就能考试无忧,如同3.14的数学题,可能这个内容在书中只是小字部分的内容,只需了解,没有重点讲,所以大家都记不得。

笔者认为:之前看到一个文章,哥哥说冰融化后是水,妹妹说冰融化后是春天,开放性思维还有标准答案吗,出题老师的答案也不见得是唯一了,孩子还能有开放性思维吗?
对此,您是怎么看的?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声明:以上信息如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我们,即使修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