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风景时,画面不是过曝就是欠曝,该如何解决?

无敌马克兔


这个问题似乎是,对亮处测光,则大片死黑。对暗处测光,则大片白茫茫。找不到一个平衡点。

这是典型的宽容度问题。

建议用曝光包围来拍,面测光。比如拍日出日落,一级的曝光步长。保险起见,我都是连拍9张。如果不想要光边的太阳,做HDR时不要最黑的一两张就可以了。


Argon37


拍摄风景时,画面不是过曝就是欠曝,该如何解决?


拍摄风景时,画面不是过曝就是欠曝,该如何解决,题主没有说是用单反拍摄还是手机拍摄,以单反拍摄为例来说明一下解决的办法。


一,先别用M档拍摄。

其实用相机拍风景,想要拍出不是过曝就是欠曝也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如果你怎么拍怎么拍都曝光不正确,那只有一种可能了,你不会调整参数,还用了单反的M档手动档。

改成A档光圈模式拍就可以了。


二,改成分区评价测光。

看一下你相机的测光模式,改相机测光模式为评价测光或是分区测光,这样就不会拍出过曝或欠曝的照片了。


三,注意选择测光点。

注意了以上两点以后,选择正确的测光点就很重要了,一般不能选最亮区和最暗区为测光点,要选择次亮区为测光点。

只要解决以上三个问题,你就是想拍出过曝和欠曝的照片也很不容易了。



我是紫枫,感谢你的阅读,欢迎你的关注!

关注紫枫,查看大量后期教程,获取各种插件 素材 资源!


紫枫摄影后期教学


拍摄风景时,画面不是过曝就是欠曝,该如何解决?

确实是这样的,我们有时在拍摄风光时,画面效果有时会过曝有时还是欠曝,这种情况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这个问题。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测光模式引起的,如果我们在画面比较亮的地方测光,那么整体会欠曝,如果测光点在暗的地方,整个画面会过曝的。

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是本人的一点看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1、测光模式

如果出现问题中提到的状况,可以变换一下测光模式,可以用平均测光模式(各个机型叫法不一),也就是全局测光,这样相机会辨识更多的区域来均衡曝光的,会让画面曝光更为准确的。

2、HDR拍摄

如果拍摄画面光比较大,我们可以用HDR模式来拍摄,当下的大多相机有这种模式的,它就是用三种曝光来拍摄最后综合的一种形式,过曝拍摄一张、欠曝拍摄一张、欠曝时拍摄一幅,最后合成为一幅曝光比较精准的画面,这也是一种方法。

3、学会对焦与测光分开拍摄

现在有许多相机有这个功能,有后键对焦,如果有,大家尽量学习并习惯使用这个功能,它是把对焦和测光完全分开的一个设置按钮,很实用的,以前我们拍摄照片时会半按快门测光及合焦,这样有很多不便,假设我们拍摄某个极亮或极暗的物品,那么就会出现曝光不准的情况,而后键对焦就不一样的,可以完美解决这一问题。

3、学会M档拍摄

如果拍摄风景,其实当下的数码相机还是相当方便的,那就是用手动档拍摄,拍摄一两张就可以有个恰当的曝光组合,可能有些朋友不太熟悉或者不喜欢这种模式拍摄,大家可以慢慢熟悉一下M档,拍摄起来也不难,尤其是光比较大的场景下拍摄,还是挺好的。

4、后期处理

这就看你的相机的宽容度了,如果过曝或是欠曝不是太严重,可以在后期进行弥补了,建议大家用RAW格式拍摄,可能在后期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在后期操作时可以把亮面和暗部分开操作,达到一个合适的曝光操作。后期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后期是万万不能的,呵呵,数码时代,我们不能拒绝后期。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点看法,大家畅所欲言,相互探讨。

剑舞影像,西部摄影爱好者,欢迎关注,相互交流


剑舞影像


打开手机相机,一般的手机它自己会根据实际场景的光线进行调整,如果不是前期你设定好了参数,一般不会出现曝光过重或者曝光不够这种情况!

单反的话,要根据实际情况,先进行一顿猛烈的参数设置,个人建议前期曝光参数都别调太高,太高容易影响画面的整体感觉!

风景图片的拍摄,先取景,再构图,后调整!

取景:选择你要拍摄的中心区域物体!

构图:天空,房屋,长江,大桥,是整个画面包含的!

调整:移动相机使整个画面相对和谐,天空的占比,房屋的占比,保持一致为好。

下边这张是我在天津拍摄的一张图片,主体是临江的建筑物,物体上下分别是天空和江水,整个画面比较和谐!

比较专业的解释可以参考下:

对于初拿相机的摄友来说往往只是知道要延长和缩短曝光时间,或者开大缩小光圈才能校正这种“过曝欠曝”。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面对曝光越来越糊涂,其实对于曝光来说相机里面一直有一个重要的参数在提示着我们,那就是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不是一个动词,也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个名字。曝光补偿是用来量化一张照片明暗程度的参数。

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世间万物是因为光线照射到物体之后反射到我们的眼睛中成了像。如果极白是反射了100%的光线的话,那么极黑就是完全吸收了光线,反射了0%。在极白和极黑中间的灰色却并非像我们想象中反射了50%的光,经过科学家们精确测量实际上处于最中间的灰色反射了18%的光。所以中间的亮度又被称为18度灰。

▲不同亮度与18度灰

如果我们使用相机自动档(AUTO)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景拍摄照片,会发现尽管光线的强度差距很大,但是拍摄出来的照片亮度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这就是因为相机在自动档时会根据测光系统来设定出相应的光圈、快门、感光度,从而拍摄出一张18度灰的照片——不太亮,不太暗,刚刚好。如果对于这个刚刚好的亮度进行量化的话,这样一张亮度居中的照片曝光补偿就是0。

▲一张曝光补偿为0的照片

一般相机的曝光补偿都是从-2到+2的,也有部分高级相机曝光补偿是从-3到+3的。如果对于同样一个场景拍摄,曝光补偿为-1的照片亮度就是曝光补偿为0的照片亮度的一半,曝光补偿为-2的照片亮度为曝光补偿为0的照片的1/4。反之,曝光补偿为+1的照片亮度就是曝光补偿为0的照片亮度的2倍。

对于很多场景18度灰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亮度。比如我们拍摄雪景时,相机的测光系统不会知道这是雪,是白色的,只会傻傻地认为这里太亮了,所以如果曝光补偿是0的时候拍摄出来的雪景就是一片被“灰”雪覆盖的场景。如果我们拍摄的是煤场,相机会傻傻地认为这里太暗了,如果曝光补偿是0的时候拍摄出来的照片里会都是“灰”煤。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要的。

所以在拍摄雪景的时候,我们要适当地加曝光补偿,这样才能将雪拍摄成白色;拍摄煤堆的时候,我们要减曝光补偿,这样才能将煤拍摄成黑色的。

▲适当增加曝光补偿雪才是白色的

对于初学者要切记一点就不会搞错曝光补偿:曝光补偿与拍摄时环境亮度没有任何关系,只与拍摄完成的照片亮度有关系。即使周围一片昏暗,如果加曝光补偿,最后的照片也是明亮的;即使周围灯火通明,如果减曝光补偿,最后的照片也是昏暗的。

从上面的描述我们知道,其实曝光补偿都是在一些特殊场景或者特殊情况下才调整的。比如你拍摄的物体本身比较亮,在画面中占了很大面积,为了体现物体本来的亮度就要把照片拍摄亮,就要增加曝光补偿。同理,如果物体本身较黑,在画面中占了很大面积,为了体现物体本来的颜色就要把照片拍暗,就要减少曝光补偿。

此外有时候我们要表示欢快的场景也会提高照片的亮度而增加曝光补偿。对于一些压抑的阴郁的题材,我们要适当减少照片亮度而减少曝光补偿。

▲悲凉的场景要减曝光补偿

很多照片的明亮程度就能够反应摄影师的拍摄意图,所以可以说曝光补偿是在照片中反应摄影师拍摄意图的重要参数。

在我们的相机上只要不是纯自动相机就都能够调整曝光补偿,如果你的相机只有AUTO这个自动档那就算了吧。曝光补偿一般只能在P(程序曝光)、A(光圈优先)、S(快门优先)档中调节,在M(手动档)档下虽然不能直接调节曝光补偿却可以通过调节光圈、快门、感光度来控制。

▲相机肩屏中的曝光补偿标尺

曝光补偿一般在相机中表现为一个标尺的样子,也有表现为数值的样子,在默认情况下曝光补偿就是0。

高级一些的单反相机会有两个拨轮,在P、A、S档下有一个拨轮就是调节曝光补偿的。专业级的机身镜头一体化的DC很多也是这种设计。

入门级相机一般只有一个拨轮,在P档下,这个拨轮就是调节曝光补偿的。如果在A档和S档下,按住曝光补偿按钮拨动拨轮就可以调节曝光补偿了。

这样的设计也会用于一般的机身镜头一体化DC,所以单拨轮的相机一般都会有一个曝光补偿按钮。按钮位置通常在拨轮附近或者相机右肩附近,方便大家一个手指按住曝光补偿按键,一个手指拨动拨轮。

很多时尚卡片机因为机身设计简洁,所以很难在机身上看到曝光补偿按键,有的需要三维拨轮可以通过按拨轮选择到曝光补偿,有的触摸屏相机可以点击屏幕上的曝光补偿按键选择,具体情况要看相机的说明书。

▲触摸屏相机内的曝光补偿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很多复古的相机如佳能G12或者富士X100,都单独设计了一个曝光补偿转盘。调节起来就更方便了。

▲曝光补偿转盘结语:对于一张照片来说,没有正确或者错误的曝光,任何一种曝光都是在反应摄影师的意图,掌握好曝光补偿就是将自己的拍摄意图恰当地表现在照片中的第一步!

文章源自:hxqmqxim


杨箴


拍摄风景时,画面不是过曝就是欠曝如何解决!

感觉过暴就微调iso或曝光补偿调小快门等,直到满意为止,反之则调高,后期处理也可以达到想要的效果。



双枪老太婆与鱼腥草


刚刚发表了一篇类似问题的文章,点我查看希望能解惑这个问题。

说到底还是光比和拍摄上的问题。下面这组图应该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行走在镜头后的S


分享下我个人的经验给你 我觉得相对比较简单

首先 全部用RAW格式拍摄 这样即使前期曝光没有掌握好 后期调整时损失也很小[灵光一闪]

第二 就是多学习了 多观察 什么环境容易过保?比如黑色面积过大时...主体颜色较深时...这时就要提醒自己调整曝光补偿(有很多种方法 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第三 就是弄一测光表[捂脸](我特么就这么干了 但我觉得意义不大)

我觉得大体上就这么多 关键是多学习 多思考 多实践 又不消耗胶片 玩命拍吧

最后重点提醒 前期比后期重要[灵光一闪]




千里孤风


有几种方法可以帮你规避掉这个问题,一,查看直方图(每个相机都会有一个东西叫直方图)最能够体现照片的明暗有没过曝或者欠曝光。

二,高光警告佳能相机有个功能叫高光警告,如果你照片过曝你查看图片是图片内过曝区域会闪烁红色。

三,上面两种你都不会或者不喜欢这种方法应该适合你,直接查看照片。观察屏幕上照片白色区域是否拥有细节(细节指纹理不是一片死白)如果看不清楚请放大你的照片看。

四,前期建议拍摄时不宜拍摄的太亮,也不宜太黑掌握好这个度。(方法是你拍摄完后,照片导入电脑对比你在相机上看到的)下次你拍摄时就知道大概拍到什么样子后期不会过曝了。

说了那么多总结一下,因为你在拍摄一片风景时有蓝天有大地,这时你就不知道选择那边作为曝光参照了。因为以天空为测光区域,地面肯定会非常黑,但是以地面作为曝光区域,那天空就会过曝。好比你在拍摄一个白人和黑人究竟应该以哪个人作为曝光呢?(正确做法是以天空不太明亮的区域测光拍摄,但要注意地也要保留细节)后期的时候只需要提亮阴影,你就能同时兼顾天和地了。


Geng






陕西妹远嫁贵州


在风光摄影中一般讲究宁欠勿曝的原则,应为欠爆的部分适当可以提亮,但是过曝的部分就很难找回细节了,所以有些片子要根据自己索要的效果来设定自己作品的曝光。不能单纯的以过曝和过欠来评论一张作品的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