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产纪要」疫情的影响和启示——房地产视角

会议概要

主题:武汉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和启示——房地产视角

时间:2020年2月5日 周三 19:30-20:45

主讲:西南证券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 胡总、南国置业董秘 畅总、华夏幸福董秘 林总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非典影响复盘、疫情的可能影响及变化、对投资的启示等

第二部分:武汉疫情的防控、对武汉市场的影响、上市公司策略与看点等

第三部分:上市公司对疫情的应对及反应、可能带来的影响、经营亮点等

西南证券 胡总

【非典期间复盘】

最早2002年12月15日,最末6月初,预期最坏的时候影响在4月15日,行业影响就4月和5月。

1)基本面:就2个月扰动,全年看影响小

拿地面积(10%)、销售面积(19%)在4月受到影响(8月是另外一个低点),新开工影响相对小的多(上半年高 下半年地,季节性影响为主)。面积影响大于金额影响,2002年7月刚出招拍挂制度,地价弹性和房价弹性持续显现。非典冲击明显不及2003年的121号文,后者导致了8月销售的低点、土地购置面积低点(-5%)、销售面积(18%)。房企到位资金相比销售滞后一个月,2003年5月出现低点,单月+28%,2008年8月低点14%(下半年影响更大)。

2)政策面:控别墅用地供应——提振购房者信心——提升二套房信贷条件——明确支柱地位

2003年2月,国土部首次发布了《关于清理各类园区用地加强土地供应调控的紧急通知》,强调“停止别墅类用地的土地供应”。这个背景是,2002年7月国土资源部制定《招拍挂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开始施行,2002年下半年土地供应大幅增长特别是别墅类用地供应比较无序。从2003年3月开始,全国土地市场执行治理整顿拉开大幕。

之后非典开始影响预期,4月15开始感染人群大幅增长,北京开始“地产救市”,开发商为购房者代缴契税等。5月中旬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购房者的权益有更多的保护,提高了买房者的积极性。

2003年6月13日央行发布121文件,全名为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03]121号)。首次提出对二套房适当提高首付款比例,不仅规定了开发贷款,还对与房地产贷款有关的所有方面,包括住房按揭、土地储备、施工企业贷款,连公积金都管到了。这个政策导致了2003年8月商品房单月销售面积18%的低点,单月销售额25%的低点,对应房企到位资金14%的增速。

8月底国务院发文《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即国发18号文件)印发,明确了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3)股票交易:A股与H股差异很大,个股差异也很大。A股在相对较高的位置,H股在相对较低的位置,流动性和预期决定了走势,非典影响并不大。

万科:2002年6月底出现高点,因可转债利空事件一直跌到2002年底。非典预期起来的时候,在2003年4月15日开始跌了13%,差不多9个交易日。6月初有政策利空的时候,万科跌了20%,差不多一个月时间。2003年全年万科上涨38%。

金地:从2002年9月底一直跌到2013年底,2003年4月15日跌了16%,之后横盘在6月初之后又开始跌,到年末跌了39%。2003年全年下跌45%,股票表现明显弱于万科。

中海:非典期间自2003年4月15日开始只跌了5%,之后从4月底开始持续上涨到6月初,之后遇到政策利空开始横盘,8月底的时候继续上涨,一直涨到2004年的1月下旬,2003年全年上涨了100%。

整体来看,在2003年,行业处于供应求,正在进入商品房浪潮的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7月招拍挂制度,2003年8月底国务院对房地产支柱产业的定位是两个关键制度。那个时候消费占比较弱,非典对消费的打击影响不大,对经济只有一个季度的影响。非典对楼市基本面影响其实也就是两个月的扰动,疫情的影响整体不及信贷利空政策的影响,股票表现A股和港股差异很大,板块较弱,强势个股很强,中海明显强于万科,万科又大幅强于金地。

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

1)比较下 新冠病毒和非典

2003年非典,中国内地5327人感染,死亡349人,死亡率7%;最早出现案例2002.11.16,最后出现案例是在2003.6.3,总共半年多时间。这次新冠病毒,2019.12.5最早,2020.1.1国家卫健委成立专家小组,1.20钟南山接受央视采访,截止到2月5日中午,确证2.44万人,疑似2.33万人,一天内分别新增3889人和3971人。从边际变化看,新增疑似数据从高峰5000多掉到了4000以内,很多省份新增疑似病例有显著下降,说明有了初步效果。但新冠病毒感染的人群我们预计是非典的15-20倍,考虑到交通发达、人口流动及经济对消费更为依赖,这次疫情的影响肯定会明显超过非典。非典是两个月的扰动,我们预计这次疫情有4-5个月的扰动,二季度末之前可以结束,应该不会再推到下半年。认知危害——处置防控——封关闭路——数据稳定——病情稳定——逐步解封,后面还有三个过程,这个过程不会短。

2)对房地产的影响

经营层面现金流的风险:比如资金成本是刚性的、待支付的土地款、建安合同也是刚性的,但销售及回款依赖终端需求,特别是三四线需求受到封城、交通阻隔、疫情传播错过了春节前后的反向置业窗口期,全年来看恢复的概率可能也不是很大。一二线相对好一些。

卖楼困难的风险:房屋交易毕竟是大金额、低频率,与地理位置和配套密切相关的一种商品,不少房企赏识,但依然觉得有较大困难,这是个线上销售对线下销售的取代性问题。

复工的人员和建筑成本问题:不少农民工在家里出不来。有赖于农民工附加劳动的部分建筑材料可能会面临价格波动。

【对投资的启示】

周一大跌、周二上涨,市场强化了方向的选择;地产股有防御价值,建议选择高弹性(中南、新城、阳光城)+龙头(万科、保利、金地),医药有防御性也受益疫情防控,进攻方向依然是电子、5G、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链。

可能有利于政策、信贷环境的改善,也可能刺激行业横向并购的发生。从程度上看,疫情对旅游、交运、可选消费、线下体验的影响肯定大于地产,地产的需求可能被延后,但不会消失。只要能卖出一定量的楼、融资没什么大问题,地产的风险就会缓解,后面的季度可以补回来。疫情影响越大,政策更可能发挥逆周期调节,更加凸显地产稳定器作用,政策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是底部宽松的趋势,现在会更强调因城施策,信贷政策更趋灵活。此外可能会促进行业整合,龙头房企和优质房企横向并购,市占率逆市提升。

地产开发类公司更值得关注的是周转快能顺利卖房有稳定现金流的(新城的商业、中南的周转、万科的现金流),还有横向并购能力强、销售弹性大的(融创、世茂、奥园),也可以买基本面/风险偏好出现拐点的公司(华夏幸福、阳光城、佳兆业、蓝光等)。物业管理类公司,估值在高位并不便宜,抵抗疫情并不能提升估值,但确实加强了物业与业主的粘性,有助于非核心业务的拓展,物业股的核心还是看现金流的稳定性、看合同面积的潜在增速,可以关注A股新大正、招商积余,港股的 保利物业、蓝光嘉宝。商业类还是需要看股价位置,关注大悦城。

南国置业 畅总

主要讲讲武汉对疫情的防控、疫情对武汉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南国置业的应对与经营情况。

1)这次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影响确实比较广泛,从湖北演绎到全国,但现在从数据上看,单日疑似病例在非湖北区域明显回落,应该说看到了防控的效果,湖北的确诊病例也有见顶的迹象,当然还需要观察整个湖北由于是疫情的源头,所以控制力度现在还比较大,虽然网上在传各种各样的消息,但总体上武汉的疫情防控工作还是在有序开展,人力资源、各种防控物质都在源源不断地进入武汉,下面的市县管控的也很严,我们有信心相信能够控制好。

2)出于安全整顿的需要,1月20号之后武汉的售楼处基本都停了、包括盈利性质的工地等,不少商业也在休业。武汉的房地产市场暂时还是一个暂停的状态。我们公司在年前也在反复讨论疫情的应对和处置工作,做了必要的防护,确保生产经营人员的安全,该停止的工作也配合政府要求。截止2月4日武汉土地招拍挂情况:A仅有一块青山地区的工业用地;B原计划1月中旬缴纳保证金及申请书的时间延期至2月17日。

3)南国置业是央企背景但总部在武汉的公司,之前更多是商业开发与经营,后面变成住宅商业并重,还涉足园区开发经营的公司。武汉的项目基本上占公司一半,另外我们在重庆、成都、深圳等地均有项目储备,深圳还有50多亿的货值,商业运营面积超过150万方。公司在2019年有更大的变动,管理层进行了显著的优化,我们的择时拿地能力、开发能力和周转速度相比之前都有显著的提升,回归到行业中位数的水平,当然和优秀房企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目前是2月初,我们并没有调整去年底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毕竟即便不考虑2月份在内,也还有10个月时间,后面的工作还是可以补回来。南国置业市值比较小,去年的营收规模也不高,但经历基本面拐点的趋势比较明确,我们对未来的信心比较足,投资者可以多关注我们。

特别说明:华夏幸福 林总发言部分暂略,有需要了解的投资者欢迎与我们联系。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资讯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做出保证。公众投资者不应将本资讯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以本资讯取代自己的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人、本研究小组或西南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