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麥播種犁溝多深才合適?每畝地下種量30斤多不多?

鄉村關中


冬小麥的播種深度一般在5釐米左右,至於單純的一畝播種需要的種子是30斤,這很顯然是稍微多了一些。



1、在我甘肅農村老家以前播種冬小麥全靠人和牛,尤其是在山上的話就更是如此了。在播種之前先把沃好的幹糞撒開,然後撒尿素,最後撒麥種。

記住這個時候是在土壤表面,然後開始用牛拉犁來開始犁地,這時候就會有一個翻個的過程,那麼把粉肥料和種子一翻過,就是在5釐米左右的一個種植深度了。

其實這個冬小麥的行間距也就是一犁壓著一犁,這是用手工耕種很標準的存在。那麼現在在廣袤無垠的華北平原來播種冬小麥都是集約化和機械化,所以在撒種子和翻土播種上依舊會按照這個標準來執行,因為播種機器的設計就是按照原來人工播種的習慣來做的。

2、一般情況下冬小麥的種植深度可能要深一些,那麼在一畝撒種子的量上面不能單純的圖多,這樣往往就加大了種植生長密度,最後產量就下來了。

因此在大部分冬小麥種植的時候這個是要根據小麥的品種和穗子大小來看的,一般這個時候我建議就是在22斤上下為一畝。

我甘肅農村老家播種麥子有一個用經驗測量的方法,由於是山地上這畝數肯定沒有一畝,都是幾分地,所以就按“把”,撒麥種的時候之前先稱這麼15斤,然後撒,一把就是50克,所以10把至12把就是一斤,這就是一個全憑經驗來感覺的。

總結

冬小麥犁耕深度在30釐米最好,不管是人工牛拉犁耕種還是機械耕種,一翻土種子就埋在了5釐米以下的土層裡面。至於每一畝小麥種子的播種量,在偏遠山區無法測量畝數,人工手種的情況下,那就按把,如果是機械化耕種,建議一畝的種子在22斤左右,期間浮動在3斤。


寧寧說的話


小麥作為我國的主要栽培糧食品種之一,要想高產穩產,對土壤條件有較高的要求。小麥根系發達,入土可深達1–2米,在土層深厚,根系下扎深,主要分佈在0–50釐米的土層中,在耕層淺,土體薄的情況下,根系多分佈在0–15釐米的土層中,分佈範圍小,限制了根系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突出表現為不抗旱,最終影響產量的提高。

因此,小麥高產對土壤耕層的要求是,土體深度大於1.5米,耕作層大於20釐米,上暄下實,保肥供肥性強。

一,耕層深度

現如今的種植方法,一年之中也就是冬小麥可進行耕地,一般還是旋耕為主,基本就是不足20釐米,有的也就有17–18釐米。其實這是很不可取的。

種小麥的地要求深耕,機耕深度最好是在25–30釐米,不應淺於22釐米。畜力耕地也應保持在20釐米左右。

耕層土壤要做到深,逐年加深耕作層。細,就是土壤沒有明暗坷垃。透,就是不能落犁,漏耕。平,就是平整。實,就是上虛下實。足,就是底墒要足。


二,播種量的選擇

小麥的播種量應根據品種,播期,地力水平等條件而定。一般短期內,畝播種量應控制在7–8公斤。

按照斤種萬苗的說法,在適期播種情況下,精播高產田,成穗率高的品種,畝基本苗應為10萬—12萬,也就是用種量為10–12斤,成穗率低的品種畝播種量可增加到15–18斤。

半精播中產田畝播種量應為12–15斤,旱作麥田應為12–16斤,晚茬麥田畝播種量應為25–30斤。

分櫱力強,成穗率高的品種,應適當減少播種量,分櫱力弱,成穗率低的品種,應適當增加播種量。早播麥田,應適當減少播種量,晚播麥田應適當增加播種量,每晚適播期一天,可畝增加播種量1–2斤。

根據以上所說,你畝播30斤麥種,如果是在適播期內,有點過多。如果是晚茬小麥,到也可以。

總之,小麥耕地深度應不低於20釐米,播種深度以3–5釐米為宜,播種量根據品種和播期,土壤情況等而定。


努力就好


過去民俗常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的麥子正當時”,但是從近幾年小麥種植來看人們多數還是在寒露時進行小麥種植,依照我們本地來看今年估計寒露也種不上小麥,當前玉米煮著吃還嫩呢,前兩天人們還在給玉米澆水,主要因素是乾旱百姓擔心玉米減產。

小麥種植深度沒有太嚴格要求,我們本地小麥種植一般不會低於二指,村裡朋友有一點兒能達成共識就是小麥種植不可淺,小麥種的淺出苗之後遇到低溫容易出現凍害,有兩年我們本地小麥種植播種淺,結果等到春季返青的時候發現一壟一壟的缺苗。

有些朋友可能說種植深度在3~5公分左右,其實也不是太嚴格,小麥種植深度一般要看土質,保水保肥的黃土搞小麥種植,在墒情允許的情況下淺薄種也沒有太大關係,但是沙性土壤保不住墒情,如果種植淺就容易出現乾旱死苗的問題,播種深度要看土質。

有一年臨近地塊兒有個小麥種植戶,一畝地不到三十斤,二十來斤吧。關鍵因素是這個農民朋友堅持自己的播種量,最後鬧騰的農機手沒有了辦法,嚷嚷著少打了糧食別瞎怪人才給他播種,結果人家的小麥產量也不低,小麥播種籽粒數量多少要看時間早晚。

如果小麥種植的早,等到越冬之前基本上根系已經發育好,等到返青的時候澆水早些小麥分櫱就多,小麥產量和抗倒伏性與小麥分櫱多少有很大關係,分櫱越多產量越高,水肥越足莖稈越壯越抗倒伏,反之播種的晚小麥根系生長不好,分櫱少產量就要受影響。

敲個黑板:冬小麥種植深度要看土質適宜不適宜,保水保肥種植淺一些沒有太大的關係,墒情差播種後還需要及時澆水,如果土質不好缺少灌溉條件就要適當深播種,當然儘量不要低於二指,種植淺的話容易發生凍害;關於播種數量問題要看播種期早晚,播種早種子數就少,播種晚種子數就要多,和後期小麥分櫱多少有很大的關係,播種的晚返青水澆的晚分櫱少。


海棠小醉


冬小麥生產中“七分種,三分管”已是共識,播種是小麥生產的關鍵環節,播種看似簡單實際複雜細緻工作很多,包括整地、播種深度、施肥、播種量等,有一個環節沒做好都會影響播種質量。

冬小麥播種犁溝多深才合適?

以往播種工作都是人力和畜牧完成,現已能使用機械化播種,一般採用蓄力犁地耕的深度在18-22釐米,機耕深度可以深一點,能到25-27釐米,耕地必須保證土壤細碎,沒有明暗坷垃,耕層深淺一致,有利於提高小麥種子生根出苗。若實施秸稈還田的地塊,耕深以20-25釐米為宜。

小麥種子的播種深度為3-5釐米,播種過深會影響出苗及幼苗長勢,出現缺苗斷壟現象,播種過淺在土壤墒情不足和乾旱條件下也會影響出苗。

每畝地下種量30斤多不多?

在合理播種期內,每畝地下種量30斤是偏多的,一般每畝用種量在20-25斤這個範圍,分櫱力強、成穗率高的品種,應適當減少播種量;整地不細或種子質量不達標的,要適當增加用種量;若播種偏晚,比適期播種每晚上一天,增加0.5-1斤種子,最大播種量不超過45斤。

雲眾地服務宗旨:幫助農民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種植的難題。更多種植技術知識,歡迎關注【雲眾地】


雲眾地


大家好,我是頭頭是道201,我來解答這個問題。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是世界上種植小麥面積最多的國家,小麥是我國的主要種植農作物之一。在全國各地都有種植,主要分為冬小麥和春小麥種植,但是基本上都是以種植冬小麥為主,這其中又以北方種植冬小麥最多。


冬小麥種植一般從國慶節左右開始種植,在我們河南豫東地區冬小麥種植,一般情況下都是農曆9月份到9月半左右開始種植。小麥的生長週期為6~7個月,正常情況下從我國的南方到北方依次成熟收割。在我們這裡一般都是6月1號左右開始收割冬小麥。

冬小麥播種犁溝多深才合適,每畝地下種量30斤多不多?

冬小麥播種犁鉤多深才合適。

在我們這裡種植冬小麥一般情況下種植之前都需要用大型旋耕機進行深耕一遍,因為深耕土地有利於土壤發酵和肥料的養分吸收。正常情況下播種冬小麥犁鉤的深度是根據土壤來決定的,有的土地性質較硬就需要犁得深一點,土壤較軟的就不需要犁得太深,因為播種的深度是決定小麥發芽的主要因素。正常冬小麥播種都是保持到深耕5~10公分左右是最好,目前來說在我們這裡一般都是保持到這個深度左右。因為太深了小麥不易發芽容易悶死,太淺了容易遭到鳥類的啄食以及太陽的暴曬,所以說犁深最好是保持在10公分以內最好。


每畝地小麥下種量30斤多不多

小麥每畝地下種量是根據當地的種植環境氣候和種植者自己來決定的,畢竟每一個地方的下種量不同。在我們這裡每畝地小麥下種量一般不超過40斤,因為小麥不同與玉米,玉米可以單顆種植。但是小麥不能單顆種植,小麥單顆種植不易成活。同時也要根據小麥品種來決定每畝地下量。有的品種每畝都要少播,有的品種又要多播。

總述:冬小麥的犁溝深度是根據土壤來決定的,一般保持在10公分以內,有利於小麥的正常生長髮育。正常情況下,每畝地小麥用種量儘量不要超過40斤左右,這也是普遍的用量。用量多了浪費,少了達不到預期效果。


深漂的寧寧


冬小麥播種犁溝多深才合適,每畝地下種量30斤多不多?關於冬小麥播種犁溝多深沒有明確規定,大多農戶依據自已生產中的實際和實踐經驗進行操作的,一般在25到30釐米之間,自已有大型機械的可以深犁深翻更好,然後帶一輕耙進行合墒松地,不重耙、不漏把、耙平、把碎、耙透、耙勻,地頭地邊耙嚴耙齊,整塊地耙細耮平,耙深一致,使土壤上虛下實,有利於小麥播種。

第二個問題,每畝地下種量30斤多不多?如果您購買的是優質種子,而切是按時節播種,寒露過後播種,這樣的播種量肯定多,正常情況10公斤左右就可,加上施肥合理、天氣正常,小麥分櫱很多,同樣達到每畝正常的穗數,這個時節播種IO公斤左右,不多不少合理正常。

第三:播種要按實際情況,比如時間情況、土地情況,天氣情況,如果播種稍晚,加上土壤較差或氣溫偏底或乾旱等多種因素存在,這時的播種量肯定要靈活撐握適時添加,具體添加多少要按實際情況和個人的喜愛進行。

總之,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播種小麥的種子量,霜降以後適時添加,到了立冬播種量達到15公斤或者在多一點,屬正常現象。

由於區域不同,個人觀點謹供朋友們參考。


春雨春景123


小麥播種多深,畝下多少種?這樣還真沒有固定數,尤其是畝播多少種子,受品種分孽率、播期、地域和氣候及土壤質量等因素影響,差距太懸殊了。比如,“京華-7號”麥種,每畝播種量7斤左右。而我們這裡(邢臺),近年來由於秸稈還田土壤內柴草大,有的農戶一般的麥種,播種量高達35斤/畝以上。


什麼事也有個適度問題,冬小麥播種深度以3~5公分為宜。過深或過淺都不利。播種前後最好鎮壓與擦耙。對整地過於疏鬆的地塊,播前應鎮壓一次,否則,一是播種深淺不好掌握,二是播種時車轍也會影子播種質量;現在都是播種機械播種,播後鎮壓可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出苗好,同時也減少土壤裂縫、降低越冬苗的死亡率,提高保墒效果。播後擦耙可將部分裸露的種子埋入土中,並使土壤平整,有利於灌溉及節水。


播種量,要根據品種的分孽率而論。以半冬性小麥為例,理論播量在7~10公斤,另考慮種子的出苗率非100%及孽缺位,可在此基礎上增加10%~15%(如秸稈還田柴草大的,可再適量加大播種量)。

總之,靈活掌握,因地因種制宜。過稀保證不了畝莖數80萬左右,看起來好看,又抗倒伏、抗病,“稀谷秀大穗”,照像拍電視可以,但畝產量不行。種植過稠,穗頭多,穗頭小籽粒少,千粒重降價,秸稈細弱,不抗倒伏和病害,產量也不行。所以要合理密植,加上科學管理,才能保證小麥穩產高產。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馬上就要到冬小麥的種植時間了。但要種植多麼深為好。這也是是有差異的。我們這種冬小麥一般都是用旋耕機,旋的深度一般都在20釐米左右。

在七八十年代時沒有機械化,用的是畜力,套的是犁,的深度也就是10釐米深吧。再深了性口也拉不動了。所以這是有根據的。有人說小麥種植要30釐米深。釐米換算成尺,就是一尺深。一尺深小麥能出來嗎?這是不切合實際的說法,我們做問答不要誤導,忽悠大家。


每畝地的用種量,有因地制宜。不可以劃成框框或者公式來種,陝西關中平原10月15日以前以30斤為好。如果在玉米地回茬種,一畝地可種40斤左右。如果在霜降以後種植,或者種植太遲也可以種到最多60~70斤。這樣才能保證豐產豐收。因為你種的遲了,小麥不分葉,每畝地的株數就會減少,只有提高播種量才能保證每畝的株數。


為一個60歲的老農,我敬告大家,種小麥要因地制宜。千萬不可以死搬硬套,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種法。種莊稼是沒有固定公式的,這一點也請大家在生產中多加註意!


三秦莊稼漢


小麥的根系主要分佈在0-40公分的土層內,其中0-20公分耕層內的根量約佔全部根量的70-80%,20-40公分土層內約佔10-15%,40公分以下約佔10-15%。

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對根系生長最為有利。

因此要使小麥具有強大的根系生長,必須注意創造適宜根系生長的土壤環境,而溝廂的深淺是主要措施。

麥田開溝一般採取深溝窄廂,一般廂溝深約25公分,腰溝深約30-35公分,圍溝深約40-50公分,田間排水溝60-80公分,田外排水溝100公分以上。

畝用種量的確定。

播種量是達到預期基本苗數的保證。實踐證明,確定播種量按照“以田定產,以產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籽”的辦法較為準確。

每畝播種量(公斤/畝)=每畝計劃基本苗數✘千粒重(克)/500✘1000✘發芽率✘田間出苗率(田間出苗率受整地質量和播種質量影響很大,整地質量好、條播的出苗率高,在墒情適宜情況下,出苗率可達80-90%,蓋籽好的出苗率可達70-80%,整地質量差的,一般只有40-50%的出苗率)。


侃大山的平哥


冬小麥播種犁溝不能低於25CM,根據土壤和土地情況30CM到40CM之間最為合適。每畝用種30斤有點偏多,不過和品種有一定的關係。

冬小麥種植通過深耕加深耕作層,增加對降雨的蓄積,結合深耕將所施用肥料全部作為基肥深施入土壤,整地後,不起壟,等行距平播。可以充分挖掘旱地小麥的增產潛力,提高肥水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土地產出,節約農業用水,提高旱地小麥產量,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每畝地播種量的原則:一是品種特性,分櫱力強、成穗率高的品種,適當減少播量。二是播種早晚,播種早的播量適當較少,播種晚的播量適當增加。三是地力水平,土壤肥水條件較好的基本苗宜稀,播量宜少。

一般北部冬麥區畝基本苗20—30萬,黃淮冬麥區北部和中部15—25萬,黃淮南部15—18萬。播種時日平均氣溫低於15℃後,每推遲1天播種,基本苗增加1萬,但畝基本苗最多不宜超過35萬。

影響小麥生產的主要因素:一是部分地區耕作粗放,導致冬季麥田坷垃較多,旱寒交加,形成吊根弱苗,或凍死麥苗;二是水資源短缺,乾旱、凍害、乾熱風等自然災害頻發;三是條鏽病、赤黴病、紋枯病、白粉病、蚜蟲為害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