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的美国人如何学习?——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学习法

如果说现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人们对于“知识”的认识有什么不同的话,余孽君认为,

最大的区别在于现代人非常注重知识的分类。我们会把知识分成不同门类,例如语言、数学、物理、历史、地理、化学等。在这些大类之下,还能分出更多小门类,例如物理还能细分为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等。现代社会对人们掌握知识的要求是以“专精”某一领域为目标,人们需要充分学习并理解自己选择的领域之下的知识,那些成功满足这个要求的人,会被我们尊称为“专家”。

现代学科分类令人们目不暇接

但是在近代社会,人们却不这么认为。那个时代的人们并不注重对知识进行细分,当他们提到“知识”时,首先在脑海中浮现的应当是一个圆满、完成的合集,在这个合集里,内容包罗万象,但各个元素彼此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古希腊人的政体理论和声音传播路径研究是邻居,拉丁语语法与人体体液循环理论挨在一起,国家主权原则与基督教教义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学习笔记中……在这种对于知识的认识论下,人们并不要求学者专精于某一领域,而是更加青睐知识面更广、知识量更大的“通才”。人们认为,掌握的知识更加丰富的通才,必能做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触类旁通,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知识体系。

康德就是一位通才,他的三大批判虽是哲学作品,但他博士论文撰写的是光的性质

而美国建国者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是近代社会推崇的“通才”的范本。对于我们中国读者来说,这为富兰克林并不陌生,他利用风筝线来探究闪电奥秘、发明最早的避雷针的故事出现在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在18世纪,由于富兰克林对物理学发展的重大贡献,他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受到各路学者的尊敬。

正在做风筝实验的富兰克林

但是,富兰克林所掌握的知识可不止物理学。富兰克林是个优秀的语言学习者,在他的学习生涯中,他阅读了大量法文、拉丁文、西班牙文等外语作品,并熟练掌握这些语言,也正是因此,富兰克林在独立战争期间被任命为法国大使,负责游说巴黎的达官贵人、军火商人与银行家,劝说他们支持美国的独立事业;

美国独立战争后,富兰克林负责在巴黎签订和约

富兰克林也是位优秀的企业家,自青年时代,他便在各个的印刷厂中担任学徒,学到了一番好手艺。此后,富兰克林由于不满哥哥的管教太过严格,便自谋出路,在宾夕法尼亚总督的举荐下,富兰克林来到英国伦敦亲自联系业务、购买设备,回国后在费城开办自己的印刷厂,大获成功。富兰克林的故事也被美国人津津乐道,成为依靠个人努力获得成功的经典案例;

在文学方面,富兰克林亦颇有成就。富兰克林在哥哥那里担任学徒时,便自己撰写过不少文章。有些文章与宗教相关,比如主祷文与关于宗教迫害的寓言,这些文章广受好评。有时他还会匿名给哥哥办理的报纸投稿,以增进自己的写作能力。

富兰克林最著名的作品要数连续发表数年的日历《穷查理年鉴》。18世纪的年鉴与现在的日历不同,除了要写明日期与天气等信息外,还要加入大量警句、箴言、诗歌,以及关于农业、天文问题的小知识。作者需要掌握充分的知识,文笔也要足够吸引读者才行。富兰克林正好满足这两个要求,《穷查理年鉴》内的文字部分全部由他自己撰写,里面的箴言与诗歌随着年鉴的热销传遍了北美殖民地。

穷查理年鉴

令人惊讶的是,富兰克林的学历并不高。这位在大西洋两岸都以知识丰富著称的伟大学者,竟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由于家中孩子太多,富兰克林只在学校读过两年书,就去哥哥的印刷厂打工。

在当时的北美殖民地,提供高等教育的学院并不算少。哈佛、耶鲁、威廉玛丽、普林斯顿、新泽西学院等现代耳熟能详的大学在当时都已经建成,在美国建国者那一代人中,不少人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例如第二代美国总统约翰·亚当斯及其表兄塞缪尔·亚当斯、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第三代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第四代美国总统詹姆斯·麦迪逊等。

第二任美国总统约翰亚当斯是哈佛的高材生

与这些高学历的建国者相比,富兰克林的学历简直不值一提。但是,他的知识量不比任何一个高材生差,在学术上的成就也是公认的高,正如我们之前介绍的那样。这些成就与知识,都得益于富兰克林独特的学习方法。幸运的是,富兰克林曾在18世纪70、80年代撰写过自传,在自传中富兰克林回溯了自己年轻时的经历,其中便包括自己的学习生涯。接下来,余孽君便会根据这本自传,介绍一下富兰克林是如何学习的。

学习的时间

自10岁开始,富兰克林就开始了忙碌的学徒生涯。小富兰克林跟随父亲体验各种工匠的工作,木工、泥瓦工、车工的工作富兰克林都见识过。在12岁时,由于富兰克林太喜欢书籍了,富兰克林的父亲便让他加入其兄詹姆斯·富兰克林的印刷厂中。

在印刷厂内,印刷的工作以及各种零碎的杂活占据了富兰克林大部分时间。能沉下心来研习知识的时间并不多,成段的空闲时间只有上班前、下班后与星期日,而且星期日还需要去教堂做礼拜。

富兰克林同时也是个虔诚的基督徒

不过,富兰克林对知识的热爱又怎么会被这么点小事所困扰?在学徒生涯早期,学徒无法拿到足够的工资,买书的经费自然大大减少。幸运的是,富兰克林特意结交了几位书商的学徒,这些朋友能为富兰克林免费提供书籍,但条件是富兰克林只能借阅一个晚上,第二天必须完整无损的将书还回来。

时间上的限制反而催促了富兰克林的勤奋

。由于只有一个晚上的阅读时间,因此,他必须全神贯注、废寝忘食的在夜里阅读,以便第二天早上能将书归还。秉烛夜游的经历虽然艰辛,但也无形令富兰克林培养出了高效率的学习习惯。

16岁开始,富兰克林又开辟了新的学习时间。那一年,他向哥哥提议,把伙食费的一半交给自己,这样富兰克林可以自行解决吃饭问题,哥哥见自己可以少花一半钱,便欣然同意了。

读书中的富兰克林

据富兰克林记录,此时他正在阅读一本关于素食的书籍,因此,他用这笔钱买的食物常常是面包、馅饼之类的廉价食物,这样他又能省下一笔买书的钱。这些食物不但廉价,而且食用起来相当方便,富兰克林不用去正式用餐场所,他可以手捧着一本书在印刷厂内一边阅读一边吃。利用这段时间,富兰克林学完了一本算数书,还看了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的著作。

约翰洛克

模仿式写作法

18世纪,对古典学的理解仍是判断一个人人文素养的最好标准之一。而在古典学之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文笔。近代的学者们对于希腊罗马时期文学家、散文家、历史学家们的文风相当推崇,与中世纪教会所提倡的那种繁琐、细碎、死板的文风不通,古典作家们的文字或事简洁了当、鞭辟入里,或是飘逸洒脱、热情洋溢,其逻辑、修辞、节奏都让18世纪的学者们深深为之折服。

凯撒的《高卢战记》便是古典文学中的名篇,以语言简约明了著称

若是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得到他人的青睐,人们必须要下功夫精进自己的文笔。富兰克林的文学功底不是与生俱来的,由于他上学时间短,没机会进行足够的写作训练,他必须要花比别人更多的功夫来提升文笔。为此,富兰克林找到了一种练习方法:模仿

15、6岁左右,富兰克林得到了一卷报纸,其名为《旁观者》。此报纸中有几篇文章文笔飘逸隽美,令富兰克林深深折服。于是,他便尝试着模仿这些文章,以便吸纳作者文笔的精髓。

富兰克林的练习方法非常有特色,他会挑选几篇文章,记住每个句子的要义。接下来,他会暂时不看那些文章,几天之后,再利用自己的话,将记下来的内容复述出来。然后,富兰克林会将原文与自己复述的内容做对比。在对比之中,富兰克林得以发现自己文章在逻辑、修辞、节奏、遣词造句方面的幼稚。这样,他便拥有了未来进行写作训练的具体方向。

对于辩论文章,富兰克林也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文笔训练。富兰克林钟爱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的著作《回忆苏格拉底》。此书在论证论点的方法上遵循了柏拉图的写法,在与对方辩论时,不会事先下一个肯定性的结论,然后与对方的结论硬碰硬,而是循循善诱的让对方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把握对方的逻辑,按照这种逻辑问出新的问题,一直问道对方出现了逻辑前后矛盾的情况。

色诺芬

富兰克林对这种论辩方式相当青睐,他精读了《回忆苏格拉底》一书,并将其用于自己的辩论之中。不过,富兰克林也表示,这种方式经常令对方陷入窘境之间,所以后来他渐渐采用更为礼貌的论辩方式。但这种论辩术还是让富兰克林养成了不先武断地下结论,而是在讨论中不断完善自己观点的好习惯。

结语

正如之前所说,富兰克林并没有受到多少正规的教育,但是,他仍然依靠自己的勤奋成为了北美大陆上最为博学的学者之一。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富兰克林的经历有其浓厚的时代特点。当时的教育体系并没有现代这么完善,18世纪的各个大学培养方案的效率无法与现代相比,这就使得富兰克林这样既有天赋又愿意努力的学子可以超过接受正规教育的人。而且,富兰克林的家境在现在看来,也是个稳定的中产阶级,可以为富兰克林提供足够的资源。实际上,正是因为其父亲的书架上有几本好书,这才让小富兰克林对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是,即使如此,我们也能在富兰克林身上学到不少学习的好方法。虽然时代不同,但他的勤奋与机敏,都是值得我们现代人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