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50岁以上没工作,没收入,没保障,他们是生活中最艰难的人群,你认为呢?

发哥媒体


我今年五十岁了,没有固定工作。这些年一直在国外给亲属打工,活不累,工资相对比国内高一些,感觉还可以。今年给儿子买完婚房手里也没钱了,索性身体还不错,准备再干几年,把儿媳娶进门,手里再握点儿过河钱。买了社保,明年开始可以领退休金了[呲牙]我觉得五十岁还不算太老,只要把身体保养好还能打工赚钱。


午后的阳光78619977


确实是生活最艰难的人群,本人就是因企业破产下岗的,当年46岁(2003年),从下乡到参军退伍参加工作几十年都是为集体努力工作和学习,突然失去了组织集体人的思想情绪波动很大,今后的生活怎么办更不要说前途了,干个体几年税和杂费重,后来又打工,50岁很多单位都不要,交社保医保一年几大千除了没余几个钱,生活清贫,小病忍不敢进医院,艰难的过来到退休。


报晓34506441


如果真像题主说的这样,那是够艰难的了。但作为同龄人,我想说说我的想法。

50岁以后,没工作,没收入,没保障,这种情况不太多见,如果有,那也是一些个例。因为社会发展到现在,各种保障制度越来越建全,只要人们有意愿,有能力,年龄绝对不是主要问题。即便生活质量不是很高,但温饱不成问题的。

这是大的环境下。而且就个人而言,年过50,完全可以自食其力,没有固定工作,可以从事力所能及的职业,保证基本生活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我今年54岁了,15年前从企业买断,这么多年一直是自食其力,自己交养老保险 ,一天也过得很充实,孩子也大学毕业工作了,还有时间参与一下头条的活动,看看新闻,发表一下个人见闻。

所以,人到中年,有些能力确实在下降,如果前期基础不是太好,会有一些危机,但不会那么严重,生活艰难。


鹤城张宏


基本可以这么认为!

50岁,生命已经过了一半,这辈子已经基本定型。

到这样的年纪,孩子基本都已经长大成人,甚至结婚生子。如果属于晚婚晚育,三十多岁甚至将近四十才生孩子,孩子还在读书,还需要操心和花钱。

而这个年纪,如果父母还活着,也是七八十岁了,身体每况愈下,甚至需要专人照顾。父母如果有退休金还好,如果没有的话,全都依靠子女,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50多岁,上有老下有小,而自己的身体也渐渐出现毛病,精力也大不如前。如果自己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又没有保障,生活的艰难是不言而喻的。吃喝怎么办?身体病痛怎么办?父母年事已高,怎么办?如果子女还未成人,怎么办?

这样想,这种年纪的人,说生活最艰难,不为过。

所以,人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规划和目标。每个阶段的目标和追求不一样,但只要愿意去努力,去争取,不是大富大贵,生活也是过得不错的。

不仅努力,还要懂得积累,未雨绸缪,才会在人生的任何时刻不慌不乱。

五十岁之前,应该为家庭,为孩子努力,给他们创作好的生活条件,更要为自己的以后(老年)打算,给自己一份保障(存钱或买社保、保险),才能顾得了自己,顾得了父母。否则,父母管不了,孩子也管不了,还要拖累TA们。

因此,五十岁以上,一无所有的人,绝对是最艰难的人。


秋雨梧桐语


50岁以上没工作,没收入,没保障,的确是生活中最艰难的人群。

50岁以上的人,通常父母已接近80岁,孩子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并已开始谈婚论嫁。对此,他的生活要么靠配偶养活;要么靠父母接济;要么靠孩子赡养;要么靠做零工获得一点微薄的收入。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哪种情况,日子都不好过。

首先是没有足够的尊严。一个人的经济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身的尊严程度,一个50岁以上的人如果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没有保障,就不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依靠他人的扶持、施舍、怜悯才能生存。所以他们常常是忍气吞声,仰人鼻息,看人脸色,在家庭中除了埋头做事外,一般都没什么话语权,在社会上也被人看不起,非常可怜,非常卑微。

其次是没有足够的安全感。50岁以上的人如果一无所有,内心通常是焦虑和无助的,对未来更是感到茫然和恐惧。不仅是平时的吃喝拉撒的消费,还有这个年龄的人通常身体已开始走下坡路,一些器官和机能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要是生一场大病或者遇到其他需要花较多金钱的事情,那更是一筹莫展,无可奈何。何况年老之后,没有不能领取养老金更是一个大问题。

第三是没有多少生活的乐趣。50岁以上的人,人生充满希望的黄金岁月已经过去,想重新进入职场或打拼一番事业基本不可能。看着同龄人因经济能力强而可以享受美味佳肴,可以国内国外旅游,可以与朋友喝茶聊天,而自己都还在为一日三餐伤透脑筋,哪里还有一点生活的乐趣?大多都已经麻木不仁,不得不抱着听天由命的态度。

所以,50岁以上的三无人员,生活真的很艰难。虽然国家和社会对这些人群的生活都有一定的优惠和帮扶措施,但力度确实还有待加强。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他们,为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就业机会,为他们老有所养想一些好办法,让他们与大家一样,生活得有尊严、有安全感,觉得生活有奔头,有希望。


山上有个湖


五十岁不干事儿,不是社会的错啊,只要肯干,有的是事儿可做。五十岁之前,没有规划好后路,整天的怨天怨地怪社会,五十岁之后,在不算计怎么想法赚钱积蓄,混混沌沌的过日子,这才是人生的悲哀与不幸!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这只家雀肯定是很勤劳的!








燕山散仙


50岁到60岁之间的人,应该属于60后,没到退休年龄,所以如果下岗的话应该没有收入;但这一代人应该是改革开放最大的收益者,年轻时很多人在外企工作,收入高,有购房能力,在国企工作的很多赶上分房末班车或购买了经济适用房。所以,这个年龄段,很多人是有积蓄的。


高山Charlton


是的、50岁了一无所有,不要怪天怪地,只有怪自己,从上学起就不喜欢读书、捣乱课堂,欺负年小学生,混混沌沌初中毕业,重活不愿干轻活干不了、又没多少文化,这里混几年那里混几年、一晃眼几十年过去,现在什么都干不了、只有申请低保吧。为什么别人五十岁过得好、自己过不好,没有穷人就体现不出富人、没有无产者就看不见有产者,这个社会是勤劳致富、勤奋工作、努力学习等等才不会被抛弃,这种穷人现在有,将来还有、记住这社会不养懒汉、也别怪社会不公平,自己最清楚自己,少发牢骚,人一定要剖析反省自己,从自身找出原因,以己为镜教育好下一代、奋斗目标就是穷不会超三代⋯


手机用户70156915253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50岁以上的贫困人群将会越来越多。市场经济时代,国内大多企业都在夹缝中求生存,减员增效是众多企业保持生存根本点基本政策。50岁基本上都是70年代出生的人群,在改革浪潮中,光荣下岗,谈死太早,谈工作太老,有着一身技术,到了这个信息化时代,都已经被历史所淘汰,只有干些粗重的活计 维持上有老下有小的现状,艰难生存。想要重学技能,立足社会,继续发光,无奈,青葱岁月已经过去,只能在招聘官鄙夷的目光中,低头离去。日益高涨的社会保险,是不可能交的起的,没有了社保作为支撑,接下来的医疗住院,只能暗自祈祷,不要生病住院。老有所依,时至今日,依然名存实亡,接下来的日子,完全是听天由命了。


冷血88009116


国家理应出台政策让哪些城里无职无业没有生活来源的人给一定的生活费用才能体现社会的公平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