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信:温哥华有这样一群高危人群,你注意到了吗?

读者来信《一个退群爸爸:我们不是瘟疫》刊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我们看到,在相关争议发生后,华人社区更多的人从要不要教育当局强制隔离,转向了社区互助,对于自愿隔离的家庭给予各种各样的支持。这令我们非常感动。


不久前,编者曾接到一位刚从中国回来的朋友的电话,他说了这样一件事,在温哥华机场过海关时,一位白人海关人员请他们拿下口罩,爸爸解释说,“因为我们是长时间在飞机那样的密闭空间中待着,带口罩不是因我们有病,而是为了保护你们。”


那位白人海关笑着说:“我是目前的高危人群,我都不怕,你怕什么。”这位爸爸感叹,这位海关人员的态度,让他立感温暖,同时也充满担心,因为相比于国内疫情一线如临大敌的态势,加拿大这边的防控,也太有信心了。


他对温暖的感受和担忧,正是我们大多数华人经历的事实。


在收到的很多读者的留言和来信中,我们特意选登了下面这封又一位爸爸的来信,正好也对机场工作人员的这一高危人群表达了同样的担忧。我们选刊这份留言,不代表我们支持或反对他们观点,只是想让更多人的知道,他的视角或许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疫情当下,其实我们可以做的有很多,尤其是积极地去面对。欢迎您继续留言或发信给我们editor@lahoo.ca。


来信:公共卫生防范领域需要我们做的更多


温哥华机场,每个人入境处的海关关员,在疫情爆发以后,从2020年1月20号开始到现在2月4号,接近20天里,每天有2000-3000人次以上的中国航班入境,每一个入境的人,都需要这些入境官员检查,即便有自助服务,也要最后出关一刻,在面对面查看一下护照,最后询问,他们全都没有防护措施,而他们面对着的,都是要隔离14天的高危人群,半米内上千人次的问话!他们是仅次于大家口中回过国的高位人群!6-8个小时全程没有防护的他们下班以后,有的是要做skytrain回家的,有的是直接在外面吃饭的,有上早上6:00班的,是要赶着15:00到学校接孩子……


从国内回来隔离,是一个基本中的基本,相信99%以上的加拿大回国的华人都可以做到,即使不说的,也都在做,毋庸置疑!相信咱们华人有这个素质!但是,对于极个别的,没有隔离的,我们华人除了指责以外能不能多问一句,到底是不是有什么困难造成她不能隔离?比如工作不准假造成没人看孩子,父母又不在这边,我们能不能真正帮忙协助,因为她的隔离是有助于咱们整个华人社区的,对所有人都好,相信我们帮她真正解决问题了,通情达理与人为善的人是不会拒绝的。问题是,有多少人做了这些,而不是仅仅像大多数人一样是在群里喊一句就完了……


图源:CBC

单纯在华人圈里进行抬杠也好和道德绑架也好,正反两面都是一种声音,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大家核心都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孩子更安全,华人社区更好,温哥华更好,但是不要为了指责而恶意指责!更不要不允许不同的声音发声!我们以为隔离个回国的孩子就能让病毒隔离,就能让你安心,这根本不可能,能让病毒传播的方式太多,隔离回国孩子只是其中的手段之一……


比如是否有人关注过咱们BC省第一例确诊病例,根据CBC的原文报道,他按照公共卫生厅要求,在家隔离!美国撤侨连飞行员都包得跟ICU一样!温哥华确诊的是继续在家,不在医院。公共卫生定期联络,他的生活废水24小时就会进入开放区域……


更多的公共卫生防范领域需要我们做的太多!我们华人这次在全加拿大范围内因为这个出的丑够多了,连被无数华人唾骂,几个月前都要拼命投他下台的总理也被逼出来顶着压力说加拿大不许有歧视存在,还不够吗?如果我们真的因为看到了太多信息而引起的不安和恐慌,那么大家此刻是否应该按照钟南山说的,从盲目恐慌到理性恐慌阶段了呢。那么,我们离理性防疫,还有多远?我们是否按照文化的不同,国情的不同,防疫措施的不同,及时地调整了我们的过度焦虑,而以更加积极地态度面对社区呢。


图源:CBC

比如,那些极度恐慌的,大家除了又在群里怼以外,能不能集体发起个投票,如果都同意的话,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一个申请,请求入境官员和边检人员这个高危人群,至少是戴上口罩上班,这个是不是也更好地保护了温哥华,同时也间接保护了我们的每一个人,更重要的是保护了我们的孩子呢?


这次疫情绝对是个放大镜,善良的真善良,有能力的是真有能力,同样,恶毒的是真恶毒……怕死是人的本性,但我相信,善良也绝对是人的本性!


我只代表一种声音。


图源:CBC

信源:C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