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坚持不投降继续打、不赔款,结局会怎样?

黑夜里的花火


快省省吧,甲午战争中国不投降?不投降怎么办?能打下去吗?

威海卫失守,丁汝昌吞服鸦片自杀,死前下了两道命命:

一、是炸沉镇远、定远舰,绝不能以整舰资敌!

二、是毁掉北洋舰队提督印,绝不能让水师提督印落入日本军队手里!

但丁汝昌的命令却没人执行,因为水师提督府的人害怕炸沉定远舰、毁掉提督印会激怒日本人而要了他们的小命,所以兵舰、提督印都完整的落入了日本军队的手中。

这样涣散的军心还有能力再打下去吗?


jianchi


清朝末期的时候,中国此时已经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啥意思呢?此时的清朝看似统一完整,实际上一部分主权已经丧失,作为摇摇欲坠的大清朝掌权人,慈禧太后女人当家,一生奢侈无度,对清朝统治属于“四处救火”“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已经积重难返了。

以残躯战豺狼

千疮百孔的大清朝,成了列强的半个殖民地,列强们秉承着“你给我钱,我就不打你”的标准,在大清朝的地盘上作威作福。这样的情况,让明治维新以来崛起的亚洲强国日本看在眼里,随着日本资源枯竭,地域受限的缺点暴露出来之后,日本决定“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日本来了一场豪赌,赌上日本的国运,搏击一次“天朝上国”的清政府,成则前途似锦,败则一蹶不振。

面对日本的搏命拼杀,清政府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弹丸”之地的小国威胁,他们此时才意识到,这个多年臣服于自己的“倭国”,原来如今也都这么猛了,不过,大清朝也是要面子的,列强不足以敌,这日本还不能打吗?于是清政府这一次决定与入侵的日本军队一决雌雄。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中国有句俗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也是为什么列强们只敢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尽管日本最近的小日子发展的不错,但是和清朝来比,还是太嫩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日本的国力和当时的大清朝比起来,并不占优势,而且远远的落后于清朝,如果单纯对比国民产值的话,悬殊更大。当时的清政府年国民总收入高达30多亿两白银,这个数字是日本根本无法企及的高度。日本政府每年总收入大约在5000多万两,而清政府每年总收入在7000多万两,这个数字看起来,日本确实很强,只是清政府还有其他收入3亿多两。

这些其他收入去了哪里呢?为何在中日甲午海战中没有用到战争中去呢?这才是中日甲午海战迅速落败的原因。

最初的清朝,财政大权归中央,随着太平天国运动开始,四处军需变得入不敷出,怎么办呢?财政大权下放,让地方想办法募集兵勇,自己想办法征集钱粮。这一幕似曾相识,没错,正是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之后的一幕。

连年战乱之下的清朝,地方官员各自为政,再收缴税收的时候,地方开始隐匿一些名目不报,积累自己的实力和小金库。这些隐匿下来的财富,正是从清政府全国国民总收入中获得,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其他”收入。这些收入落到了地方官员的小金库中,清政府根本不知道它们的存在,即便知道也无力征讨。

即便如此,7000万对5000万,清政府与日本的战斗还是占据优势。这个时候却发生了令人意外的情况。北洋水师备战的时候,向户部申请的2、3百万两白银,最终只批了150万两,就这一百五十万两还迟迟送不到前线,直到战争打起来还没有全部到位,只有开战时给的18万两白银。这个数字是一个可笑的数字,当年年羹尧打一个游牧民族也远远不止这个数字的军费。

战争打的是国力,且不说北洋水师与日本的军事配备,单单是这个数字的军费,就让这场战争成为了一个笑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日甲午海战却反其道行之,战争马上开打了,第二天的饭还没有着落,这样的战争谁愿意去打呢?好在有邓世昌这样的爱国人士,硬生生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这也给了日本有力一击,让日本有点慌了神,他们没想到列强任意拿捏的大清朝,居然如此顽强,早知道如此,他们断不敢拼上全国之力发动这场战争。

清政府的个人“腐败”

清政府一看,大事不妙,中日海战远超出预期,这样下去,一旦战败,他们的统治地位就将不保,此时的清政府一看涉及到了自身利益,赶紧筹集资金,使出了浑身解数,最终在整场战争中也仅仅支持了3000万两白银而已。日本则消耗了8000万两之多,而日本的终极预算是惊人的1亿6千万两,原本这个数字对于清朝也没什么,可惜腐败的清政府,走向了末路,最终战败投降。

日本获得了一场出乎意料的惨胜,在得知清政府投降的那一刻,激动万分,在等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时候,日本人长长出了一口气,慈禧也长长出了一口气。日本人的叹息是松了一口气,他们这一次豪赌总算是有惊无险的赢了,获得了巨额赔偿之后,这波侵略战争就不亏了;慈禧叹气也是松了一口气,她看到日本接受了投降,拿一些钱不算什么,只要日本不打入北京毁灭了她的大清统治政权就行,多拿点钱没什么,随后再压榨百姓就有了。

为什么如此理解慈禧的清政府呢?并不是无端的猜忌,在《马关条约》中有2.3亿两赔款,大家都清楚,可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有8000万两白银是需要清政府在半年内付清才行。也就是说,清政府赔款有钱,但是支援战争前线却在如此之久的时间内只拿出了3000万两,让人气愤。

如果清政府不投降会怎样?

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战争界的“马拉松”,这是一场拼耐力的战争,也是一场拼国力的战争。

如果宁死不降,结果也不会太好,日本的预算军费还有很多,而此时的清政府却腐败的拿不出一文钱支持国战。如果继续下去,日本会登陆,慈禧就会和八国联军入紫禁城时一样,选择逃跑,或者会选择迁都,总之她会落荒而逃,置百姓于不顾。

日本登陆,他们的目的就是抢钱,抢很多很多的钱,这一点从八国联军入北京时就能看得出来,日本是抢钱最多的国家,因为日本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是缺资源,缺钱。抵抗日本的力量基本上就只能靠民间力量,化整为零,说得再直白一些,如果甲午战争继续下去,基本上就是“全面抗日战争”提前到来,而此时的世界局势与“二战”不同,日本想以战养战的策略恐怕不会如“二战”时期一样顺当,毕竟在中国的利益牵扯多国列强,他们自然不会袖手旁观,让日本一家独大,这一点从“三国逼日还辽”就能看出来。

如果在登陆战之后,日本不能抢夺大量的白银和资源运回国内,此时的日本恐怕就无法再继续坚持下去,毕竟此时的日本国内矛盾重重,如果甲午海战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日本最终恐怕会在列强的钳制下,退出中国,从此一蹶不振。

慈禧投降的本质

大清软弱无能?不,大清这么多年的统治,加上大清朝开疆扩土,说大清朝软弱无能,说慈禧一无是处就太过“一叶障目”了。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慈禧太后并非一个愚蠢女人,执政40多年就足见其高明之处,她之所以选择投降,并非看不到日本国内情况,也并非看不到最后会战胜日本的事实,只是慈禧太自私,为了一己私利,选择了放弃民族大义。

清政府殊死搏斗战胜日本,会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除掉一个大敌,如此一来,慈禧当为英雄也不为过。只是这样一来,原本高高在上的慈禧将会失去如今的地位,也会在乱局中失去对中国的统治,慈禧不是不明白将战争延续后会发生什么,而是太过清楚延续战争后自己会失去什么。

可能在慈禧太后看来,自己活一天便享受一天,至于未来中华民族如何,她一个死人自然不必去管,这个烂摊子就留给子孙后人吧。


综上,中日甲午海战如果继续下去,日本很可能会在列强的钳制下,在中国陷入战争泥潭不能自拔,最终国内矛盾爆发,从此一蹶不振。而慈禧则会在混乱的局势中失去对中国的统治地位,清政府很有可能会因此提前灭亡。



野史日记


实际上,甲午战争打到李鸿章在马关和日本人签订《马关条约》的时候,不论是清朝也好,是日本也罢,双方都已经不敢再打了。

清朝不敢打,是怕。

日本不敢打,不是因为怕清朝,而是因为他们耗不起了。

所以,如果慈禧没有认怂,说什么也不肯投降,说什么也不肯割地赔款,让清朝继续和日本打下去的话,清朝会取胜,但是也会胜得很惨烈,惨烈到可能会让清朝提前垮台。

清朝之所以会怕,一则是怕日本和列强,二则是怕国内的革命团体。

清朝怕日本,是因为日本所展现出来的船坚利炮让他们怕,他们没想到这才过了二三十年时间,日本就已经将他们甩在后面了。

同时,清朝也不知道日本的底细,他们不知道日本究竟还能耗多久,这时候的日本在清朝眼里可以说是不可思议的,是一切皆有可能的,正因为日本的底细的不可知才让清朝害怕,让清朝不敢打。

在清朝看来,如果继续打下去也还是一个“输”字的话,干嘛不用钱和地买一个“和”字?

清朝对列强的怕,是因为自从英国人用一场鸦片战争轰开了清朝的国门之后,清朝就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自己玩自己的”了,国际因素已经成为了影响清朝政治局势的一个不可忽略又不可控的政治因素了。

当时列强恐怕也很乐于看到清朝和日本打个两败俱伤,然后坐收渔翁之利。如果清朝真和日本两败俱伤了的话,还有力量抵抗列强的进一步瓜分吗?显然没有。

所以,清朝当然更乐意用钱和地去买日本的让步。

清政府除了怕日本和列强之外,自然还怕中国国内的革命团体。

试想一想,清朝和日本打到最后,虽然拿到了惨胜,但是清政府的统治结构必然也会因此变得脆弱不堪,国内的革命团体会错失如此良机吗?获得惨胜之后的清朝,恐怕革命党人轻轻一戳,就能戳倒清王朝。

清政府的统治者不傻,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所以想让他们继续打下去,基本上没有这个可能。

甲午战争越往下打,怕的不仅仅是清朝,日本同样也在害怕,它想继续打,但是却又不敢继续打,为什么呢?

日本从明治维新到甲午战争,实际上也只过了二十几年,也就是说,他们用于发展国力的时间也只有二十几年,他们的综合国力确实赶上来了,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打败清朝。

论人口,日本耗不过清朝。

论资源,日本也耗不过清朝。

论财力,日本还是耗不过清朝。

所以,真要打下去的话,日本用了二十几年时间好不容易建设起来的经济格局可能就会因此崩盘,经济崩盘了首先乱的就是日本国内,没钱了还怎么打战?清朝认输后还能拿出2.3亿两白银,难道还能拿不出钱来买武器装备继续和日本打?清朝只是被打怕了而已,只是不知道日本底细而已。

除此之外,日本也一样害怕列强会在清、日双方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出来搅局,到时候被瓜分的可能就不止中国了。

日本人在谈判后期之所以加快了进度,一个是因为国内形势变得越来越严重,经济和资源耗不起了;另一个则是担心列强会看出日本的底细,然后出来搅局。所以,日本才会显示出一副“狼吞虎咽”的模样。

果不其然,日本刚拿下了辽东半岛,俄国就坐不住了,叫上法国和德国一起出来闹了一出“三国干涉还辽”,这才又让日本吐出了辽东。

所以,日本不是不想一口气吃下清朝,只是它自己当时的体量吃不下而已,不然它自己也会被“撑死”。

不论是清朝的统治者也好,是日本执政当局也罢,他们的政治嗅觉和对形势的判断力都不会差,他们都知道继续打下去可能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双方继续打下去的话,日本也许会因为在人口、经济和资源上耗不过清朝而被打败,可是清朝的胜利却也会配上自己的国祚。

不论怎么看,双方继续打下去都只会两败俱伤。

所以,清朝和日本都不想看到这场战争继续打下去,也不会允许这场战争继续打下去。


宁糊涂


晚清腐败,打不过马上投降,上层统治阶级继续莺歌燕舞,如果继续打下去,会两败俱伤,利益集团不想看见自己的利益受损,大不了割地赔款。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主席是无产阶级人民领袖,不怕家里的坛坛罐罐被打烂,打烂了,重建就是了,所以毛主席一生的对外战争中,保持全胜,中国现在的地位,就是毛主席带给中国人民的。


用户640609182964


这题目严重错误,还有千多人赶科场,卖弄文章搏出名进行应答,甲午战争虽然清朝战败了,但从没投降!只是赔款,割地求和。

向日本投降是国家灭亡的大事,莫说清朝帝皇,大臣们不敢答应,就算是世界列强们为了自己利益,也不会答应清朝亡于日本。

请出题者,答题者对待历史问题要严谨,不要胡来,混充史学者。


风雨夜归人Huang


表里山河忠烈气,尽付九曲梁父吟,六出七入效卧龙,未展大才负坚贞,高堂庙谟食者鄙,义动蹈海不帝秦,三山碧落瑶池水,汩罗忠魂赋天问!


被动专家


毛主席是人民与国家的伟大创造者,只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任何敌人都会敬畏


春夏秋冬4799


假如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坚持不投降,继续打、不赔款,结局会怎样?

我大胆预测,结局会是让日本真正成为中国固有领土,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蒙古铁骑入侵中国,建立元朝帝国,结果蒙古成为中国的固有领土

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国后,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击消灭了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等国。(注:1127年,“靖康之变”后,北宋实际已被金吞并)。

1235年蒙古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但蒙古铁骑很强,逐步蚕食南宋的疆域。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就是现在的北京城)。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战败,陆秀夫背着宋末帝赵昺跳海而亡,南宋彻底覆灭。

自此,中国真正进入元朝时代,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的混乱局面。但元朝中期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北京。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

自此,蒙古疆域成为中华民族的版图。

清军迈过山海关,侵占明朝疆域,但是满清的天下,现在是我们的疆域轮廓

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进北京,崇祯皇帝自杀,吴三桂献关降清,清军闯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攻入北京,多尔衮把年幼的顺治帝以及朝廷,由东北的盛京迁都至北京,建立大清帝国。但今天我们的疆域包含了大部分清朝的领土。

那假如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坚持不投降,日本会不会成为中国的固有领土?

我觉得肯定会,因为中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日本根本占领不了全中国,甲午中日战争如果坚持不投降,无非两种结果:

1、如果日本打败了清政府,最多换个朝代,继续统治,但最终我们会把日本变成中国的固有领土。

2、如果清政府打败了日本,那么按照清政府的固有思路,朝鲜和日本都是我们的。

不管哪种情况,日本最终都是我们的!您们说呢?


管理故事会


清朝统治者不是实心的傻子,他们知道再打下去亡国不亡国不好说,他们肯定会失去统治,完蛋的是他们。


安坐蜗居观天下


甲午中日战争,一共打了9个月,从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开始,到1895年4月鉴订《马关条约》结束。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投入63万兵力,日本投入24万兵力。清军死了3万,日军死了1.3万

从军队的伤亡情况来看,清军的作战能力也太差了,并且日军已占领了辽东半岛南部,另一部分日军已在山东登陆,并占领了威海卫,对京畿地区已形成了南北夹攻之势,所以,面对这种情况,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只好选择和谈的方式解决问题,割地、赔款,投降。其实,当时的形势虽然对清政府不利,但是对日本也很不利。

因为这场战争给日本也带来了沉沉的负担,从1894年以来,日本很多地方都发生了暴乱,社会动荡不安,导致日本内部极不稳定。

再就是,日本占领的地方都是辽宁南部、山东威海卫以及澎湖列岛,这些沿海地区,清朝的平津政治中心和江浙财税中心都完好无损,所以清政府完全有能力坚持打下去。如果清政府不和小日本和谈,日本军队继续进攻京畿地区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在和谈之前,日军将领就提出继续向山海关进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就没同意,因为军费开资不够了。

当时任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说:“国内海陆军备殆已空虚,而去年来继续长期战斗之我军队人员,军需固已告缺乏。”

所以,猖獗一时的小日本,已经供不起这种跨海远征的军费开资了,只要清政府团结一致,军民一心,迁都后再打一场持久战,拖都会拖死日本。然而,从1895年后,中国的形势已经开始好转了,在二三月时,山东清军已收复了牟平、文登、荣成等地,辽东清军收复了宽甸、长甸、金厂等地。

所以,假如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坚持不投降,继续打,不赔款,有可能就会打赢这场战争,把小日本打回他的老家去。最坏的结果,也会让日本侵略者付出沉沉的代价,再也不敢轻易入侵中国了。



笔者认为,正是因为羸弱的清政府给予了日本大量的赔款,养肥了日本,让他有了再战的能力,真让中国人伤透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