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后,切尔诺贝利核辐射禁区孕育出了怎样的独特生命?

幽草Vic


1986年4月26日的深夜凌晨1点23分,切尔诺贝利核能电厂四号机组发生爆炸,这也是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核泄漏事件。这次向外界释放的核辐射是二战时期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四百倍。之所以向外界辐射如此高剂量是因为导致受到核辐射尘污染的云层飘往众多地区,包括原苏联西部的部分地区、西欧、东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不列颠群岛和北美东部部分地区。

此外,乌克兰、白俄罗斯及俄罗斯境内均遭受到严重的核污染,超过336,000名的居民被迫撤离。依据前苏联的官方报告,约60%受到辐射尘污染的地区皆位于白俄罗斯境内。但根据2006年的TORCH报告 指出,半数的辐射尘都落在前述的三个前苏联国家以外。也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最高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主因为反应堆进行供电测试时,因设计缺陷与操作人员的训练不足,使功率急剧增加,破坏反应堆,并使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被释放到环境中。最初发生的蒸气爆炸导致两人死亡,接踵而至的绝大部分受害者的病因及死因都归咎于事故中释放的高能辐射,然而辐射尘少量放射导致的影响依旧争论不休。

此次事件也使得对于巨鼠的传言也深深的让大家铭记核辐射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但关于巨鼠的传闻又是否属实呢?据当时传言内容所示,科学家身着防护服进入切尔诺贝利后,发现有身长50厘米的巨鼠,甚至传言说还巨大的老鼠对科学家发起了攻击,甚至导致科学家因此丧生。

这些因辐射而基因突变的老鼠到底是否存在于当时我们不得而知,倒是之后再次有人们进入切而诺贝利无人区后并没有发现一只因辐射导致基因突的巨大老鼠!历史君认为,被说成老鼠极有可能是当时官方为防止有人进入切尔诺贝利的宣传手段,毕竟核泄漏已经发生,无人区并不能有人类的存在,要防止人类进入受核污染的区域,宣传被夸大也是一种善意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