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间真的不能理发吗,为什么?是不是全国都有这个说法呢?

山林小宋哥


这个说法其实不对的,在大多数地方,正月不剪头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死舅”,其实在古代正月不剪头的原因是“思旧”,因为二者同音,所以造成了正月不剪头的流传。

所以说,正月是可以剪发的。


名作速食


鬼活,谁说正月不能理发,我恰恰不信邪。年年腊月理发人多,人多得排队,师傅又涨价,我就跟师傅说,春节后早点上班,师傅当然笑着点头说好。活了整整七十了,年年都是正月理,没出什么幺蛾子。一没打焉,二没生病,三没出什么事。俗话说得好,“世间怪论天天有,只要不信自然无。"比如说什么“正月莫看鹰打鸟,二月莫看狗连裆,三月莫看蛇司雾,四月看不得人成双,"就这四样,我都看到过,仍然百事大吉。又如农村人说,“理发不能让女人理",“扁担不能让女人踏过去",让女人误与了一辈子光背时,我认为这都是鬼说。不过,一年是一年的事,除旧迎新,能让人喜气洋洋,精神焕发倒是真的。


水易48


农历正月间真的不能理发吗?

这源于流传于民间的一句话。这句话是: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而这句话,差不多全国名地都有,具体怎么来的,各地的说法却也不同。

我就说说我们这儿的吧。传说,以前有个剃头匠,家境贫寒,每到过年了,得给亲娘舅拜年呀,总得带点礼物吧,可手里又没钱,于是,就挑起剃头挑子去给娘舅剃个头。以后,年年如此,直到舅舅去世。

这年,剃头匠又挑起剃头挑子想给舅舅拜年顺便剃头,忽然想起舅舅已不在人世,不觉悲伤不已,大声痛哭。邻居问起,他说明原委。以后剃头匠正月里再也不给人剃头,因为一剃头就想起舅舅。思就是想,于是就成了“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思舅舅。”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以讹传讹,“剃头思舅舅”传成了“剃头死舅舅”。这下就麻烦了,舅舅们有的还挺怕死,确实有人因为在正月里剃头而遭到舅舅的骂甚至打的。

直到现在,大部分的理发馆直到出了正月才开门营业。一方面是因为在春节前谁不理个发倒饬的利利索索的过个年呢?!过年前理了发,正月里就不理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怕惹舅舅不高兴,头发长了忍忍,出了正月在理吧。至于没舅舅或舅舅已不在人世的,那愿意什么时候理就什么时候理。


白杨731


“农历正月期间不能理发,理发会死舅舅”。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这个说法,实际这是个错误的民俗,准确的说应该是误传的民俗,我们大可不信,只要理发店开业,我们想理发就去理,尽管放宽心,舅舅没事的。

那么“正月理发死舅舅”是怎样被误传的呢?这要从清军入关说起。1644年清军入关后,为达到“统一”的目的,强迫汉人(男人)按满人的习俗留发,即剃掉脑袋四周的头发,只留后脑勺一撮头发,然后梳成辫子。这一措施遭到了广大汉人的强力抵制,甚至不惜采取战争的方式抵制。

为何汉人会如此强烈的抵制这一“剃发令”呢?因为汉人自古以来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传统,头发是父母给的,被视如生命,有一点损毁,都是大大的不孝。正因为有这种传统思想,所以汉人强烈抵制剃发。但是清朝统制者也非常强硬,提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即谁不剃头就杀头。尽管汉人拼死抵抗,但最后都被清兵镇压下去。因为清兵势大,后来汉人逐步屈服,也剃了头发,梳了辫子。

尽管汉人剃了头,表面上屈服了,但内心还是思念以前的传统的。他们就在每年的年初,即正月期间,以“不剃头,思旧”来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并形成传统。但“正月不剃头,思旧”这一说法传来传去,不知何时改成了“正月剃头死舅舅”,一直传到今天,到现在有些老人还信这个。

现在满汉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万万不能再因过去的“剃头令”伤了和气。至于这个误传的民俗“正月理发死舅舅”,我们知道它怎么来的就行,大可不必为它揪心。


博超讲堂


民间习俗:正月不剃头的来历有几个说法:

一种说法是,在传统身体观念中,头发发自精血,正月是萌发的时候,

剃发违背天时,所以不敢损伤、妄动。剃头简直就是剔命。“去发”的髡刑不在五刑之内,但也是一种刑罚,三国曹操割发代首就是明证。此习自隋、唐以后已废止:未成丁的孩童,头发覆颈披肩;成年后,总发为髻。

另一种说法是,“剃头死舅舅”的发源,源于1644年满清统治者多尔衮入关后颁布的剃发令。

为了统一全国的服饰,清朝统治者强迫所有的汉人学满人的样子,把头发剃光,留后脑勺的一小撮扎成个发辫。并且这条辫子的形制在整个清代还在发生着变化。

可这种发型和死舅舅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在顺治年间,剃头令被作为了制度来强制实行,但是清朝的统治当时算是外族统治,引起了汉族人的反感,违抗朝廷剃发令的人比比皆是。

意大利人卫匡国来到中国游历时,恰好是剃头令正在推行的时期,他看见很多中国老百姓为保留自己原来的发型而不惜进行武力斗争时大惑不解。 他的书《鞑靼战纪》中这样写道:

“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会收复省会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为剃头而不惜掉头,这是意大利人很难理解的。”

可任时间匆匆流去,总有些事情会发生改变。随着满清统治者渐渐弥合民族矛盾,满汉间的隔阂不再那么大,于是剃掉半个脑袋头发的发型也就被保留了下来。

但是旧国情节却是很难消解的。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版《掖县志》里写道:

“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遍,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研既久,遂误作‘死舅’。”

所以“正月理发死舅舅”并不是正月理发真的会死舅舅,而是清代生活的汉族人把正月不理发作为思念旧国的一种方式。但久而久之,民族矛盾缓和了,“思旧”也就误传成了“死舅”。

所以,正月剪不剪头和舅舅的健康并没有什么关系。想必,大多数舅舅也不会这么较真吧。

正月不宜剃头的说法,发生在清代是比较有可能的。

因为清代之前,汉族人除了僧侣一般并不剃头,而是把头发盘起来。对剃头的禁忌,在剃头成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清代产生的可能性比较大。

当然,这种说法也没有完全确定的根据,仅供参考。历史中经常会发生这种莫名其妙的偏移,一个习俗产生有它的原因,但是后来生活改变,社会变迁,习俗还留存着,原因却早已湮没。


我是青鸟


也不是说正月里不能理发,因为农历二月二是龙抬头,龙抬头都要理发的,而一般都在年前刚理过发,距离二月二也就一个月时间,没有必要在龙抬头之前理发,所以一般也就不在正月里理发。

“龙抬头”,意味着结束冬眠、万物生机盎然,昂首挺胸,扬眉吐气的意思。






马靖凯914913


我昨天恰巧回答了一个类似的问题,我觉得解释的还挺全面的,下面给您说说。

这个可以算是比较著名的民间习俗或者是陋习了。南方已逐渐淡化,北方认这个理儿的还大有人在。如果您妈妈不太喜欢您正月理发,那就忍忍吧,这也算是孝道的一种吧,也不能算迷信,毕竟晚一点剃头也不会有啥大问题,如果真有特殊需求需要理发,那么就剃呗,无伤大雅。

“正月剃头死舅舅”,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主要有两个说法。

第一,主要还是除了亲爹亲妈,小孩与舅舅的关系还是很亲密的,我身为一个舅舅,就很疼外甥女。正月了,过年了,小孩儿想剃头,没钱,管谁要啊,舅舅呗,只要张嘴舅舅就给钱,所以,就想起舅舅来了,也就是思舅舅,谐音“死舅舅”,还有啥戴俩帽子死舅舅,都可这么理解。有钱没处花阿,一个买字还不够,戴俩,舅舅给钱买呗,所以就想舅舅了,继而舅舅就“思”了。舅舅和外甥的渊源由来已久,所以,一定要孝顺自己的舅舅。

第二,可能是更正式一点的来历。

清朝入关后,要求男子剃掉前额的头发,留个大辫子。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目的是稳固满清的统治这个清宫剧太多了,我就不多说了。汉人们无奈,但是有骨气的一群人,约定每到正月里大家都不剃头,表达对前朝的思念,名为“思旧”,意思是“思念旧朝”。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是为了掩人耳目,“思旧”的谐音旧成了“死舅”,遂有了流传至今的民俗。舅舅真是居功至伟,如此伟大,背锅多年,为啥就没个舅舅节呢,作为舅舅,我真是愤愤不平。

话说回来,这个完全看个人或家人的意思就可以了,不用太纠结,甚至造成家庭不和谐,就太不值了。反正我外甥女要是正月想剃头,我亲自给她剃,这有啥的,要真死了,那还真是太牛了,也算我给中国文化民宿做贡献了。有些民俗文化还是能保留就保留一点吧,我并不是推崇迷信,毕竟这个也没啥太大弊端,留点老东西也不为过。


语留人


正月能理发!理发是随时都可以的,只是碍于在中国有很多传下来的习俗,如正月剪头死舅舅,即农历正月理发,舅舅就会去世,这其实是中国民间没有科学依据的一种封建迷信。该说法由“正月剪头思旧”误传而来,至今仍在中国民间存在,在农历正月对理发店营业造成影响。

一、历史原因

清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顺治在沈阳故宫下达“剃发令”。

清政府实行“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方针,并推行一种发型:男性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四周的发际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和辫子。为方便统治与思想改变,清政府将这种发型在汉人间推广。



当时有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汉族男性自古蓄发,视发如命,“剃头”则是一种刑罚,叫做髡刑。古代对大和尚有一种称呼叫髡人,髡就是光头的意思。

清政府强迫汉人改发型剃头留辫子以统一服饰,在民间引起了强烈的反抗情绪,遂有“宁为束发鬼,不做剃头人”的口号,发生一系列抗剃发斗争。后来创造了一个歇后语“正月里剃头——死舅舅”,以“死舅”谐音指“思旧”。



二、相关故事

1644年至1650年,意大利人卫匡国的《鞑靼战纪》记载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人民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头发而斗争,甚至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还要更勇敢,不仅将鞑靼人打出城,还将他们打到钱塘江,赶过了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

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 而卫匡国对当时中国由清廷统治这一事实缺乏了解。“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在清廷的高压下,一些人不再宣传“头可断发不可剃”,而以“正月不剃头”来表露对明代的思念,为“思旧”,为掩人耳目,传为“死舅舅”。



另一种说法是一名剃头师由于没有新年礼物送给他的舅舅,就在每年春节为舅舅理发。后来舅舅去世,由于担心思念舅舅,剃头师在那一年春节前后不再为别人理发。

最后

“剃头死舅舅”原本是反映了汉族对清廷统治的反抗,三百多年后演变称另一种含义,现在更多的体现的是注重亲情的个性和文化传统。

我们应注重民俗在文化方面的传承,但不要为此耽误生活就好。


读耕


农历正月里不能理发,这个习俗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传说正月里理发会“死舅舅”。这个习俗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据民国24年出版的《掖县志》卷二《风俗》记载:

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

原来,正月里理发“死舅”是一种误传,正月里不理发的原意是“思旧”。这个习俗是从明末清初开始的。

满清入关以后,满族统治者强迫汉人剃发易服,无论军民一律剃头,遵从满人的发氏,男子前额剃光,脑后留一条辫子,俗称“金钱鼠尾”。然而在汉族的文化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汉族男人自古蓄发,头发不可轻动,剃发相当于砍头。满人的“剃发令”一度引发了汉人的强烈抵抗,汉人为了保护自己的衣冠服饰文化奋起反抗。然而满清统治者的手段极其残酷,喊出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经过多年抵抗之后,汉人还是失败了,汉族男子不得不剃发结辫。

但是很多汉族人依然心有不甘,他们选择在正月里拒绝剃头,借此表达对前朝的思念和对满清的不满,并把这种行为称为“思旧”。为了避免这种行为遭到清政府的清算,人们把这种行为称之为“正月不剃头—思舅”,后来流传的广了,出现了讹传,被传成了“正月不剃头-死舅”。于是,这个习俗就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如今,连大清都早已经亡了,但是正月里不剃头的习俗却一直流传到了现在。毕竟大家都图个吉利,谁也不会咒自己的舅舅死对不对?所以,现在正月里要不要理发,取决于你舅舅的态度,舅舅不介意的话,随便理,如果舅舅很在意这个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家庭和睦很重要。


神侃局雷探长


正月理发?你舅舅没给你压岁钱呗。民间风俗自有其道理,我们得尊重它,研究它的来龙去脉。不止是妨舅舅那么简单。还是请教民俗专家解释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