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处理器为什么那么难造?

科技男爵


说简单点,手机处理器是一个小型化的集成电路,在上边制作了许多的半导体元件,利用这些半导体元件实现运算处理。


手机处理器为什么那么难造?

虽然表面看起来就那么一点点,但是它集合了人类所有的科技知识,一个小小处理器里面含有几百亿甚至几千亿个很小的晶体管,还有相当复杂的电路结构。仅仅有钱是造不出来的,技术的积累和产业链的形成都是一个长久的过程。

从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测试,芯片最主要的就是工艺,工艺中最难的就是制造。设计相对来说比较轻松,有部分设计公司还是可以设计出来的, 比如高通、博通。一旦CPU制造工艺的升级,晶圆厂建设的耗资就是几何倍数上涨,这样能制造出来的就屈指可数了,世界上掌握了核心机密生产技术只有三星、台积电。


作为发展中的中国更用说了,这项技术起步太晚了,早已被外国的企业甩开了。加之现在很重视专利技术,很多芯片的技术已经被国外的公司申请了,如果想别人的,就是付出高昂的专利费用,或者避开这项专利去研究新的技术,难度是非常大的。


商业新思维8


一、处理器架构

Intel在过去几年里默默地烧了70亿美元钞票,表示累了不想说话,并砍掉了凌动处理器产品线。市场反馈冷淡并不意味着X86架构不好,而是用在低功耗设备上表现不尽如人意。再回头看看国产X86芯片,好吧没得选了。

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ARM在5月底推出Cortex-A73核心,高通和三星反应冷淡,表示自主架构还能再战一年。真正的大招其实是Mali-G71图形核心,生来为应对AR/VR和4K屏幕。真是好家伙,公版最强的A73和G71我全要了。

考虑到我们是个小奸商,像A73、G71这种大餐不能上太多,而物美价廉的开胃小菜A53倒不妨多来几盘。什么,GPU核心数太少?拉紧裤腰带肚子就不饿了,还有比提升GPU频率更简单的方法吗?省电要从削减硬件配置做起,手动眼斜。

二、调制解调器

方案一:抱紧Intel大腿

相比早前黯然离场的NVIDIA,Intel在移动处理器市场虽然同样不如意,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好歹建立起自己的基带业务。有消息称下一代iPhone将可能采用Intel基带芯片。呵呵,不如和苹果一起品尝Intel留下的果实。

Intel XMM 7360支持LTE-FDD、LTE TDD、EDGE、DC-HSPA 、TD-SCDMA五种通信模式,以及三载波聚合,4G网络接入能力为Cat.10。但不支持CDMA网络是个硬伤,只能做到双网通,全网通还得再想办法。

方案二:抱紧高通大腿

如果外挂高通Modem,再缴纳一笔不菲的专利费,还不如直接用高通的处理器。就算不依靠高通支持CDMA网络,下游企业使用时也会触及相关专利,比如珠海某厂商。三星的做法是国行S7全用骁龙820,看来我司的电信手机也要换装骁龙芯片,价格嘛略贵一些。

方案三:存钱买买买

高通放学别走,我要买下你——的芯片。等到我司发展壮大的那一天,通过并购企业积累技术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当然这取决于下一笔小横财的数额,以及能否顺利熬过这个冬季。唉,听起来有点小感伤呢,做个企业家真心不容易。

小结:基带全部靠买,移动/联通版外挂Intel基带,电信版换用骁龙芯片

三、工艺制程 三星计划引进半导体光刻顶级供应商ASML的NXE3400光刻机,通过极紫光(EUV)微影技术实现7nm制程工艺,时间节点为2017年上半年。考虑到我们是个小奸商,第一批7nm良率和价格恐怕难以消化,螃蟹还是让别人先吃好了。 据外媒Re/code消息,三星半导体高级主管Kelvin Low表示,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投产10nm级别制程工艺,性能表现上有10%的提升。除此之外,三星还计划优化14nm制程的成本,以吸引更多潜在用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司可以考虑抄底14nm工艺。 反观友商纷纷在工艺制程上加紧脚步,联发科CTO周渔君表示Helio X30将会采用10nm制程,2016年年底发布,并于2017年量产。而在2017年下半年联发科会做7nm的实验,10nm的下一步就是7nm。看来我司今后会有不小压力。 小结:抄底14nm制程,与苹果A9同款哦。 四、落地成本 半导体行业分析 据半导体市场调研公司IC Insights的数据,2015年半导体行业研发支出高达564亿美元,Top10分别是Intel、高通、三星、博通、台积电、美光、联发科、海力士和意法半导体。其中高通、联发科、台积电分别作为半导体垂直整合型公司(IDM)、IC设计公司、晶圆代工厂的代表,各自研发支出为121.28亿刀、14.60亿刀和20.68亿刀。 台积电今年全力冲刺先进的制程,预估研发支出增至22亿美元,研发人数扩充至5690人,创下历史新高。而竞争对手三星计划引进NXE3400极紫光刻机,单台设备造价高达9000万欧元。半导体巨头真会玩。


铁王被狗密吹毁了


SoC是集成处理器(包括CPU、GPU、DSP)、存储器、基带、各种接口控制模块、各种互联总线在内的完整系统,其典型代表为手机芯片。

苹果iPhone 11核心处理器采用A13仿生芯片,声称CPU/GPU均超过业界旗舰芯片,但仍然外挂英特尔基带,所以偏远山区手机信号饱受诟病。

就连高通骁龙直到855系列,上5G网络也要靠外挂X50基带,目前只有华为麒麟SOC实现全集成,这得益于7nm工艺,但是5G芯片功耗也不小,解决这些问题有难度。

目前看手机处理器单核性能,苹果>高通>华为>三星>联发科,多核性能麒麟990可与骁龙855一战,而iOS和安卓不能简单比较。

其实从小米造澎湃处理器,瑞芯造平板电视芯片来看,根据ARM公版架构造手机处理器不难,难的是集成度、性能、功耗要面面俱到,这没有几十年的研发投入,那是痴人说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手机处理器跟国产计算机CPU一样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金钱人力物力真正投入研发制造,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肯定能走出自己的路。

只不过有些时机是错过了就不再来,追赶者要付出更多、更艰辛的努力。然而,是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赚快钱,还是扎扎实实练好功力,韬光养晦徐图自强,我想中国还是选择后者。


奇客


芯片是“集成电路”的俗称。集成电路有模拟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如果一片集成电路(芯片)中既有模拟电路又有数字电路,则称其为数模混合集成电路。

CPU是中央处理器,包含运算器和控制器,是数字电路。如果将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片集成电路上,就称之为微处理器。目前人们将中央处理器与微处理器已经混为一谈了。

因此,CPU是一种数字芯片,只是众多芯片中的一类。

CPU的制造是一项极为复杂的过程,当今世上只有少数几家厂商具备研发和生产CPU的能力。CPU的发展史也可以看作是制作工艺的发展史。

CPU(Centralprocessingunit)是现代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又称为“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对于PC而言,CPU的规格与频率常常被用来作为衡量一台电脑性能强弱重要指标。Intelx86架构已经经历了二十多个年头,而x86架构的CPU对我们大多数人的工作、生活影响颇为深远。

制造CPU的基本原料

如果问及CPU的原料是什么,大家都会轻而易举的给出答案—是硅。这是不假,但硅又来自哪里呢?其实就是那些最不起眼的沙子。难以想象吧,价格昂贵,结构复杂,功能强大,充满着神秘感的CPU竟然来自那根本一文不值的沙子。当然这中间必然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制造过程才行。不过不是随便抓一把沙子就可以做原料的,一定要精挑细选,从中提取出最最纯净的硅原料才行。试想一下,如果用那最最廉价而又储量充足的原料做成CPU,那么成品的质量会怎样,你还能用上像现在这样高性能的处理器吗?

英特尔技术人员在半导体生产工厂内使用自动化测量工具,依据严格的质量标准对晶圆的制造进度进行监测。

除去硅之外,制造CPU还需要一种重要的材料就是金属。目前为止,铝已经成为制作处理器内部配件的主要金属材料,而铜则逐渐被淘汰,这是有一些原因的,在目前的CPU工作电压下,铝的电迁移特性要明显好于铜。所谓电迁移问题,就是指当大量电子流过一段导体时,导体物质原子受电子撞击而离开原有位置,留下空位,空位过多则会导致导体连线断开,而离开原位的原子停留在其它位置,会造成其它地方的短路从而影响芯片的逻辑功能,进而导致芯片无法使用。这就是许多Northwood PenTIum 4换上SNDS(北木暴毕综合症)的原因,当发烧友们第一次给Northwood PenTIum 4超频就急于求成,大幅提高芯片电压时,严重的电迁移问题导致了CPU的瘫痪。这就是intel首次尝试铜互连技术的经历,它显然需要一些改进。不过另一方面讲,应用铜互连技术可以减小芯片面积,同时由于铜导体的电阻更低,其上电流通过的速度也更快。

除了这两样主要的材料之外,在芯片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一些种类的化学原料,它们起着不同的作用,这里不再赘述。

CPU 是怎么被制造出来的

( 1 ) 硅提纯

生产 CPU 等芯片的材料是半导体,现阶段主要的材料是硅 Si ,这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从化学的角度来看,由于它处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区与非金属元素区的交界处,所以具有半导体的性质,适合于制造各种微小的晶体管,是目前最适宜于制造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材料之一。

在硅提纯的过程中,原材料硅将被熔化,并放进一个巨大的石英熔炉。这时向熔炉里放入一颗晶种,以便硅晶体围着这颗晶种生长,直到形成一个几近完美的单晶硅。以往的硅锭的直径大都是 200 毫米,而 CPU 厂商正在增加 300 毫米晶圆的生产。

( 2 )切割晶圆

硅锭造出来了,并被整型成一个完美的圆柱体,接下来将被切割成片状,称为晶圆。晶圆才被真正用于 CPU 的制造。所谓的“切割晶圆”也就是用机器从单晶硅棒上切割下一片事先确定规格的硅晶片,并将其划分成多个细小的区域,每个区域都将成为一个 CPU 的内核 (Die) 。一般来说,晶圆切得越薄,相同量的硅材料能够制造的 CPU 成品就越多。

( 3 )影印( Photolithography )

在经过热处理得到的硅氧化物层上面涂敷一种光阻 (Photoresist) 物质,紫外线通过印制着 CPU 复杂电路结构图样的模板照射硅基片,被紫外线照射的地方光阻物质溶解。而为了避免让不需要被曝光的区域也受到光的干扰,必须制作遮罩来遮蔽这些区域。这是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每一个遮罩的复杂程度得用 10GB 数据来描述。

( 4 )蚀刻 (Etching)

这是 CPU 生产过程中重要操作,也是 CPU 工业中的重头技术。蚀刻技术把对光的应用推向了极限。蚀刻使用的是波长很短的紫外光并配合很大的镜头。短波长的光将透过这些石英遮罩的孔照在光敏抗蚀膜上,使之曝光。接下来停止光照并移除遮罩,使用特定的化学溶液清洗掉被曝光的光敏抗蚀膜,以及在下面紧贴着抗蚀膜的一层硅。

然后,曝光的硅将被原子轰击,使得暴露的硅基片局部掺杂,从而改变这些区域的导电状态,以制造出 N 井或 P 井,结合上面制造的基片, CPU 的门电路就完成了。

( 5 )重复、分层

为加工新的一层电路,再次生长硅氧化物,然后沉积一层多晶硅,涂敷光阻物质,重复影印、蚀刻过程,得到含多晶硅和硅氧化物的沟槽结构。重复多遍,形成一个 3D 的结构,这才是最终的 CPU 的核心。每几层中间都要填上金属作为导体。 Intel 的 PenTIum 4 处理器有 7 层,而 AMD 的 Athlon 64 则达到了 9 层。层数决定于设计时 CPU 的布局,以及通过的电流大小。

( 6 )封装

这时的 CPU 是一块块晶圆,它还不能直接被用户使用,必须将它封入一个陶瓷的或塑料的封壳中,这样它就可以很容易地装在一块电路板上了。封装结构各有不同,但越高级的 CPU 封装也越复杂,新的封装往往能带来芯片电气性能和稳定性的提升,并能间接地为主频的提升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

( 7 )多次测试

测试是一个 CPU 制造的重要环节,也是一块 CPU 出厂前必要的考验。这一步将测试晶圆的电气性能,以检查是否出了什么差错,以及这些差错出现在哪个步骤(如果可能的话)。接下来,晶圆上的每个 CPU 核心都将被分开测试。

由于 SRAM (静态随机存储器, CPU 中缓存的基本组成)结构复杂、密度高,所以缓存是 CPU 中容易出问题的部分,对缓存的测试也是 CPU 测试中的重要部分。

每块 CPU 将被进行完全测试,以检验其全部功能。某些 CPU 能够在较高的频率下运行,所以被标上了较高的频率;而有些 CPU 因为种种原因运行频率较低,所以被标上了较低的频率。最后,个别 CPU 可能存在某些功能上的缺陷,如果问题出在缓存上,制造商仍然可以屏蔽掉它的部分缓存,这意味着这块 CPU 依然能够出售,只是它可能是 Celeron 等低端产品。

当 CPU 被放进包装盒之前,一般还要进行最后一次测试,以确保之前的工作准确无误。根据前面确定的最高运行频率和缓存的不同,它们被放进不同的包装,销往世界各地。


珠穆朗玛de


时常听到有人说:芯片的制造难度不亚于原子核。

很多人觉得太过夸张,但这是很有道理的,这充分说明了芯片的难度有多高。对于现代国家而言,研发原子核其实并不难,只是国际有明文条例禁止而已,而掌握芯片技术的国家屈指可数,主要是美国、韩国、日本、中国等。并且,大部分芯片都被几大公司控制,如英特尔、AMD、高通、三星等。


雷军曾经说过以后手机芯片会是沙子价,结果很快被打脸了。为什么小小的手机芯片,却这么难造呢?

手机芯片主要分为研发设计阶段和生产制造阶段,两个都很重要。像苹果、高通、华为属于芯片研发公司,并没有独立的生产部门,而是将设计好的芯片方案交付给台积电、三星这些代工企业来生产。而英特尔、三星这种公司就属于既能独立设计芯片又能制造芯片的企业,相对较少。

芯片的研发与设计就像无底洞,这是一个风险极高的产业,我们都知道拥有芯片技术的公司很牛逼,但可知背后的辛酸。华为海思用十几二十年的时间研发芯片,也就这两年才真正达到一流水准,谁也不知道过去这么多个春秋里华为到底砸了多少钱到芯片中。全世界几乎所有智能设备使用的芯片都离不开英国ARM公司的授权,芯片研发的基础就是ARM公司提供的架构和指令集。



而芯片制造同样重要,这是精确到纳米级别的。全球主要的芯片代工企业有台湾的台积电、韩国的三星电子等。目前台积电和三星都已经研发出了7nm EUV制程工艺,正在向5nm、3nm逐步推进。而生产芯片的设备可谓是重中之重,荷兰ASML公司生产的光刻机一台单价高达1亿多美元,是半导体最尖端的科技产物。

大部分光刻机都被西方国家以及日韩买断,中国公司很难买到,这也是中国芯片制造不发达的原因之一。全世界最顶级的光刻机来自荷兰,其次是日本。


芯片说白了就是集成电路,属于半导体行业,在这方面美日韩确实领先中国很多,特别是民用消费级别的芯片,中国一年进口的芯片总额超过了进口石油等大宗商品。芯片技术主要掌握在少数国家手中,研发与制造的难度可想而知。


iT科技菌


不是难造,好比别人比你先跑一万米。然后停下来休息完后。再和你同时跑。你要跑完这一万米不是特别难。国家有决心现在的芯片都能做出来,问题是等你做完别人又跑完了1万米。现实不是你只要跑到现在这里就可以了。现实是你要反超人家你才有活路。联发科世界第二大手机芯片厂惨不惨!他都比大家领先8000米!


黑暗血缘


为什么会觉得手机芯片会好制造?如果好造,因特尔高通的生意会没有人去抢?那些海量的专利是吃干饭的?绕开那些专利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以及很好的研发运气。如果侵犯专利权,那些公司会很乐意发起索赔的。想要赶超,只能不断地技术积累,当目前的技术过时的时候,在新技术领域分一杯羹。目前技术没有过时,或者专利没有过期,放言超越?听听就好了。


sonow97


提纯和光刻是制造CPU的重大难点 那光刻机就是我们需要突破的重大技术难点 相关技术的封锁 使得我们现在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刻机 如果突破光刻机这个重大障碍 相信我们也能造出属于自己的CPU


BoeingY


现在手机处理器,简称cpu,产品目前代表了人类科技的最顶端,制造和加工难度是最大的,因为对工艺的精度要求太高很难很难达到那个要求。


赣北阿鑫


手机处理器目前代表了人类科技的最顶端,制造和加工难度是最大的,因为对工艺的精度要求太高很难很难达到那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