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传染病》:病毒与人


因病毒传染而亡的贝丝


电影从Day2开始。

Day1到最后才揭晓,那是上帝的视角。前面那些死去的、活着的也许永远不知道。

2011年公映时,尽管有格温妮斯·帕特洛、凯特·温斯莱特和玛丽昂·歌迪亚三大集演技和颜值在线的女星倾情奉献,仍被打入烂片的行列,如泰坦尼克号一样,成为海底的废铁。

9年后,再次打捞出来,废物再利用时,我们看到了什么?

传染病到来时,任何一个社会都将呈现的样子:死亡、谎言、谣言、不知所措、秩序崩塌、混乱、恐慌;

传染病到来时,任何人都会呈现的样子:恐惧、不择手段的求生、怀疑一切。

没有什么好人坏人,没有什么造谣者、发国难财者,没有什么阴谋、渎职、谋杀。多数人都是被害者、求生者,只有少数人是拯救者。

电影没有承担质疑人性和制度的责任,呈现的是传染病到来时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呈现的是秩序和混乱的较量。

这也是电影在现下被重新评价的原因之一。

当年之所以被列为烂片,一个弊病是人物线索太多,观感体验不好;不过现在反过来看,如果人物线索不多,就不叫《传染病》了。

虽然线索很多,但把握了七个人物,基本就是本部电影的主线了。

贝丝(格温妮丝饰),本片中的“超级传播者”。当医生剥开她的头皮,盖上那张美丽的脸,对里面的病变发出不可思议的惊叹时,病毒成为一种具象的恐惧。当他的丈夫托马斯对她的行程产生质疑时,出柜与死亡相比,却显得微不足道了。

托马斯在妻子和继子死后,和女儿一起生活,从他的视角,他看到了商店和药店被哄抢,看到了街上盗窃和抢劫,看到了青春期女儿对生活的热爱,看到了疫苗到来时人们在质疑秩序和服从秩序中挣扎。他是普通人的缩影。

疫情下的街道


艾琳(温斯莱特饰演)是疾病控制中心的一位官员,她被派到香港调查病毒的源头,却不幸染上病毒,那位信誓旦旦会在遇到一切困难给与第一时间帮助的主任并没有兑现他的诺言,不是他不想,而是他根本做不到。最后,连将她的尸体运回国都无法做到,最后,她和众多感染者的尸体一起被就地处理。没有什么悲情的镜头和音乐,电影平铺直叙,冷酷,非常的冷酷。

艾伦(裘德·洛)是最早发现病毒传染并找到大报编辑请求发稿的,却遭到编辑的拒绝,于是,他在网络上发布各种传染病信息,点击量爆棚。然而,他所提供的信息,并非完全真实。在传染病到来时,人们宁可信其有,于是他所宣称的特定药物被哄抢。多么真实的写照。

玛丽昂扮演的CDC 专员在香港被绑架,绑架者却是为了拯救村里百姓的性命索要疫苗。最后,警方用一箱安慰剂骗过了绑架者,理由是:政府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勒索。玛丽昂对此很愤慨,但影片没有交待她下一步会做什么。

CDC主任一开始对病毒的传播性和致命性有所警惕但并不确定,直到自己的得力下属也染病而亡,才秘密通知自己的女友,因此遭到公众的质疑和谴责。官僚、冷漠和自私,是有的。

最后一位,也是最重要的一位,艾莉发现了疫苗并且对自身进行试验,她去看望染病的父亲,摘掉了口罩和所有防护。她发现的疫苗拯救了人类。

影片最后,罪魁祸首出现了,一只蝙蝠在养猪场投下了什么,乳猪被带到了餐馆,厨师用手给乳猪上调料。来到这家餐厅吃饭的贝丝和厨师握手合影。

托马斯看着妻子在香港拍下的欢乐照片,他不知道这些欢乐的照片后面,隐藏的是死亡的阴影,将照片中出现的所有人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