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四力”书写抗击疫情的责任担当

西宁广播电视台讯 这个春节,是不平凡的。

大年初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做出重要指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要加强舆论引导,加强有关措施的宣传解读工作,增强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和社会信心。"

面对疫情,群众及时掌握准确信息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对新闻人来说,疫情就是命令,现场就是战场。

连日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王建军书记"新闻媒体是疫情的观察哨、发力场、推进者、终结点"的嘱托要求,根据市指挥部统一部署,积极响应、联合行动,启动应急响应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实行顶格标准24小时值守分析研判,创新载体手段,积极稳妥、有序有力开展信息发布、舆论引导、舆情处置和科普宣传,营造万众一心阻击疫情的舆论氛围,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

疫情就是命令,现场就是战场

疫情战场,也是舆论战场。

疫情发生以来,我市新闻战线抽调精兵强将,深入基层一线,用"脚力"走遍西宁疫情防控工作的角角落落,用"眼力"细看西宁疫情防控中的好故事、好人物,用"脑力"思考西宁疫情防控的好做法,用"笔力"记录疫情防控战役中取得的胜利成果……把希望与坚守、温暖与正气,传递给更多的市民群众。

坚持全域媒体联动宣传,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市属媒体开设"众志成城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防控疫情 我们在一起"等8个专题专栏,原创刊播动态宣传、权威解读、防控知识、官方辟谣、先进典型等报道478条,专题60期,生产推送短视频、四格漫画、H5、抖音、快手等融媒体产品667篇(条),发动市域政务、商业新媒体转发16279条次。持续跟进典型报道,推出《武汉西宁:夫妻俩共同抗击疫情》《75岁老党员和他的"疫情防控宣传站"》等65条典型宣传,引起了社会强烈共鸣。

西宁晚报每日刊发防控科普知识专版,市广播电视台24小时滚动播出防疫知识。全市设置悬挂宣传标语6万余条,印发宣传品276万册。在车载电视、各类LED屏、环卫车辆、社区小喇叭等平台播发科普防控知识日均50万次。通过应急广播、流动宣传车、入户宣传等多种方式,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群防群治,切实增强群众的辨别能力和防控意识。

疫情不退 媒体人不退

谁都知道,离病毒越近一步,危险就增加一分。

然而,疫情面前,绝不能妥协。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按照市疫情防控处置指挥部的统一安排部署,从各县区到乡镇、农村社区,从省、市级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到我市首家医学观察点,从各个检查点到机场、火车站,将疫情防控的宣传报道作为践行"四力"的"考场",用坚毅的笔触、用温暖的镜头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与使命。

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发布通告7期,紧急通告8期,最大限度消除不实信息和负面情绪。针对"高速公路封闭""出租车停运""菜被抢空了""不要买汉水沟村馍馍"等不实信息,及时发声辟谣,实现网上舆情平稳有序。

加强监督曝光,刊播《编造出租车停运谣言者被拘留》《大润发超市哄抬物价拟罚款50万元》等15条反面案例,策划《确诊病例苟某被公安机关以涉嫌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立案侦查》等警示教育报道。连续推出《我市多措并举保障市场供应》《每日10吨84消毒液供市民购买》等,稳定人心、提振信心。

文艺形式 记录"西宁温度"

疫情当前,使命在召唤。

"祖国母亲有了难 华夏儿女共克难 齐心协力抱成团 小康社会更灿烂……"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曲艺爱好者将阻击疫情期间的一幕幕感人场面、动容之情,转化成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文艺作品,传递人间真情,弘扬社会正能量。

《努力奋斗 战胜疫情》《防控疫情我来喧》等一大批喜闻乐见、深入人心的三句半、花儿、快板、皮影戏、原创歌曲等宣传产品,让广大市民群众听得美、听得懂、听得进。刚刚成立的三县融媒体中心,及时跟进、发挥作用,原创生产了一批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融媒体产品,打通了疫情防控宣传最后一公里。

同时,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五大平台"优势,大力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扎实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等活动,劝说村(居)民暂缓简办婚丧嫁娶仪式。最是精神动人心。

一个个振奋人心的"西宁好故事"在青海大地上书写着,一曲曲催人泪下的"西宁好声音"在人们的心间回荡。抗击疫情,越是艰险越向前,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将继续扛起责任与担当,不负韶华,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