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力”并驱全方位融入苏南

王李兵

聚焦海门新发展(二)|“四力”并驱全方位融入苏南

潮起海之门,扬帆奋进时。近日,南通市委组织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扩大)会议,邀请专家学者作苏州“三大法宝”专题辅导报告,旨在为党政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苏州经济发展经验“充电蓄能”,为落实“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定位汇聚“磅礴力量”。作为隔江相望、有着地利天时人和优势的海门,应全面学习、深刻领悟苏州“三大法宝”精神实质,在“三个全方位”中争当开路先锋,努力答好新时代南通发展之问。

全方位融入苏南要激发“想象力”。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苏南模式”这一概念时曾指出,南通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都与苏南相近,“苏南模式”是以苏锡常通为代表的。站在苏锡常同一起跑线的南通一度成为全国明星城市,但是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南通开始与苏锡常拉开差距,这既有“向南不通”交通方面制约的客观因素,但更为重要的是主观方面“小城思维”“小富即安”观念限制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苏州“三大法宝”的创新实践,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苏州人敢于仰望星空,敢想敢干敢闯敢于争先的意识,无论是当初被称之为苏州“西伯利亚”的张家港,还是于上海“大树底下不长草”的昆山,总是能想别人所未想,干别人所未干,用超前的理念、超前的谋划踏准踏实历史发展的“鼓点”。当前,我市正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好的黄金时期,也是重要战略机遇期,对照“三个全方位”要求,我们应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以创新的思维科学谋划区域战略定位和发展格局,永远保持比学赶超的奋斗姿态,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全方位融入苏南要提升“协同力”。全方位融入苏南,要点在全方位,关键于融入,全方位就是要涵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融入就是要包括发展理念、产业合作、跨江通道等各领域与苏南板块发生“化学反应”,实现有机融合。海门在2019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位于第20位,名列江苏第8位,对照“三个全方位”要求,海门应争当融入苏南、对接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桥头堡上的“排头兵”。一要强力推进产业协同。从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推进与苏南产业的共建共享,依托各类开发园区、创新平台、众创空间等载体,主动承接上海和苏南产业、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溢出,实现联动发展。二要谋划推进基础设施协同。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推进的机遇,着力构建内畅外联、互联互通、公铁水空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推广复制前期接轨上海经验,扎实做好交通、信息、文化教育、医疗服务、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一体化发展。三要扎实推进政策协同。坚持在“软环境”上深度对标融入苏南,主动学习借鉴苏南在产城融合、科技创新、经济转型、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努力打破各种政策藩篱。

全方位融入苏南要积聚“爆发力”。当前,各种利好消息使海门处在时代发展的风口,多重国家战略在海门交汇叠加,特别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使海门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机遇,面对新形势,应乘跨江融合、长三角一体化之势,领高质量发展之先,在全局思维中走好当前每一步,下好先手棋,布好战略点。要紧扣“产业强市”战略,持续做大做强做优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家纺、现代建筑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积极培育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小巨人领军企业。举全市之力招引一批投资规模大、质量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以大项目建设积聚拐弯超车“爆发点”,撬动在产业发展层次、城乡建设品位、改革开放水平、人民生活品质上取得大发展大突破,积势蓄能,乘势而上,跨江争雄。

全方位融入苏南要体现“战斗力”。信心在江海中激荡,力量在行动中磅礴。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各级党员干部要走在前,做表率,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力,敢于与强的比、同快的赛、向高处攀。要树立争先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扬苏州“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创造精神,跳出苏中找对手、对标苏南争先进,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拿出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冲劲和干劲,抢前抓早谋全局,不等不靠抓推进,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要塑造过硬作风,持续将“提振精气神,整治‘庸懒散慢拖’”作为重要抓手,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要对照“三个全方位”要求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和狠劲抓好落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要练就高强本领,善于学习苏南创新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担当,以过硬的工作本领切实推动改革再深入、实践再创新、工作再抓实,在实干苦干中追赶超越。

(作者为中共海门市委党校理论科副科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