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推荐你读过的最好的十首禅诗?

喃哗经


最好的禅诗,还是推荐一首吧。

六祖惠能写的一个非常知名的小偈子: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可以与神秀禅师对照体悟: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这可以看作是两种修身的路径,当然论境界明显惠能要高,但我们普通人还是按神秀的修可能更靠谱一点。


行动家


1,仓央嘉措

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

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4,僧家亦有芳春兴,自是禅心无滞境。君看池水湛然时,何曾不受花枝影?

5,雨前不见花间叶,雨后浑无叶底花。胡蝶纷纷过墙去,不知春色落谁家。

6,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7,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空花哪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

8,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9,是日已过,命则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10,莫谈生灭与无生,谩把心神与物争。陶器—藏松树下,绿苔芳草自纵横。


飞天金鹿


一、插秧歌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万稻,后退原来是向前。

二、云游偈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三、不负如来不负卿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四、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五、

三伏闭门披一衲,兼无松竹敞房廊。

安禅何须劳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六、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

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七、

梦中光景醒时因,醒若真时梦亦真。

莫怪痴人频做梦,怪它说梦亦痴人。

八、

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经书千万篇。

人若不为形所累,眼前便是大罗天。

九、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

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十、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

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坠为谁功。

金也空,银也空。死去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宅也空,田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

朝走西,暮朝东。人生犹如采花蜂。

采得百花成蜜后,到头辛苦一场空。





1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神秀大师《修行偈颂》

神秀是北宗禅的创始人。他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人身本是佛身,心性也本来清净。只是由于执着,生起了相对间识,以致于经常为尘垢所染。

因此,要保持心的澄明清净,就必须“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即通过坚韧不拨的修习,才能渐次领悟到佛理而成为佛。

神秀的诗偈,形象地浓缩了佛家修持过程的三个阶段:戒、定、慧,这三个阶段体现着佛教基本世界观。

2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终南别业》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登山者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如果因此而退心,就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但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

3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慧开禅师《颂平常心是道》

这几句诗有着高山流水的味道,天生有些人一看就能明白。禅宗讲究顿悟,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未开悟者呈现了以手指月的姿势。闲事,也即烦心之事。关键在于是否能在任何环境中都找到通往风花雪月的境界之路。

春天有百花,夏天有凉风,秋天有明月,冬天有白雪,风、花、雪、月这些在不同时刻都能象征着令人心境豁达之意的事物,便是开悟的人能够保持淡定从容的绵绵无绝之力。说白了就是:若心境豁达,淡定从容,不为琐事所扰,那每一天每一季都是好时节。

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一别都门三改火,

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

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苏轼一生虽积极入世,具有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颇深,每当官场失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

5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妙色王求法偈》

大多数的男男女女,世间纠葛,总难离爱恨二字。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讲的是佛道修行,讲的是人的七情六欲,贪嗔痴念。

佛教修行更多的讲究反查自身,通过禅达到悟的境界。什么是禅?大概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身的“禅”,从现代人的观念出发,禅更具有广泛的含义,一花一木是禅,吃喝拉撒亦是禅,世间万物,莫不有禅,莫不有佛性真如。

禅是梵文“禅那”的音译,在梵文中的本意是“静虑”,通过瑜珈禅坐的方式澄心静虑,返观自身,去除爱恨纠葛,截断贪嗔痴念,从而消除一切外界加诸的影响,以人的本心去悟到世间万物的真理,去掌握无处不在的佛性真如。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

世人多熟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有人则更喜欢“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那天然、如璞玉一般的诗词直抒胸臆,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成分。“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种意境更是每一个现代人毕生追求但却永远无法达到。

其实,有时候,我们应该让我们收拢身心,远离一些名利、物质、世俗的追求,心情自然会变得宁静起来,渐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将会更加真率,更为自然!

7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伯虎《桃花庵歌》节选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车尘马足”只是富贵者的趣味,而花和酒注定与贫者结缘。如果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这两种人两种生活自然有着天壤之别,但换个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贵者须得时刻绷紧神经,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过活,而所谓贫者,却能多几分闲情,多几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实,更加轻松和快乐。

然而此中真义并非人人悟得,君不见“别人笑我忒疯癫”?而“我”,却不以为然:“我笑他人看不穿。”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昔日叱咤风云富贵至极的君王将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没,势已落,连花和酒这些在他们生前不屑一顾的东西都无法奢望了,甚至连坟茔都不保。

8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座灵山塔,

好向灵山塔下修。

——吴承恩《西游记》乌巢禅师偈子

正法合道,也就是正法和道原本就是一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没有道,舍本逐末的四处寻访也是白搭。

慧能大师在《六祖坛经》里面说: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心外无佛,自己纯真的本性就是佛。把心治好,有清净正直的思惟,有善良的言行,有知足常乐的心态,我们的生活自然就能安稳祥和、幸福快乐。

9心底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底清静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布袋和尚《退步》

不可否认,世界存在着不公平。有时候我们的退步,可能会让一些人得寸进尺,但小人得志,是永远笑不到最后的。人,任何事都容易学,而最难学会的就是宽容。人与人相互间碰撞的时机很多,有很多事都是在有意或无意间发生的。所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当然,宽容绝不是听之任之,也不是怯懦、放纵的代名词。忍让并不是不要尊严,而是成熟、冷静、理智、心胸豁达的表现。有句老话说的好:吃亏者长在,能忍者自安。所谓忍,不是忍气吞声,而是一种大度;退,不是怕而退,而是谦让宽容。

10菩提何来有证果,今日方知我是我。

平生不修善果,

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绳,

这里扯断玉锁。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

今日方知我是我!

——施耐庵《水浒传》鲁智深偈子

佛家有人生三重境界之说,即: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菩提何来有证果,今日方知我是我。即一旦放下种种执着,包括“放下”这一念也不生起,这时我们本有的清净自性或说佛心、如来藏,就得以显发。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此为做人与处世。在人生历程中,三个阶段交互错杂,时而看山是山,时而看山不是山,时而又看山还是山,反思过来,终于明白原来人生就是熬,需要更多历练,更多感悟。


乾坤书书


好诗太多太多,信手拈来十首,不分先后:

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泰戈尔:​握住她的手

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岳飞:满江红·写怀

毛泽东:沁园春·雪

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陶工谣:君生我未生

陆游:卜算子·咏梅


天地之悠悠ing


“诗佛”王维 十大禅诗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青溪/过青溪水作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 



文化玩家王立红


1.《悟道诗》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光封锁。一朝尘尽光生,照破河山万朵。

诗义:人若对自我没有足够的清醒坚定的认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对自己的“比较优势”的认识,心性便不能自主,经常会受到外界的影响。

2.《六祖坛经》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诗义: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机?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3.《无门关》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诗义:如果能没有闲事烦心,没有忧思悲恐惊缠绕心田,那么每年每季每天都将是人间最好的时节。

4.《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义: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5.《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诗义:聚散匆匆,感受到了人生与自然界有常与无常的恒久规律,流露出对时光流转、流年暗换的淡淡伤感。

6.《西游记》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诗义: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尊本来佛、自性佛,却在耳娱声色里追逐迷失自己,自己才是根基所在。

7.《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诗义:不管是与非,还是成与败,到现在都是一场空,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消逝了。

8.《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义: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相对于污浊的官场,清风明月,莲舟浣女,牧童短笛,更有诗意。

9.《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义:这首诗不拘泥于“鹿”的字面,从空山不见人而闻人语,让人想象这幽深冷僻之山林。

10.《神秀示法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诗义: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胡子哥书评


1.以退为进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南北朝·契此

(生活中,碰到不如意时,低一低头,坚持自己心中的信念,即使外界认为我们是退步的,不必动摇,坚持心中的信念,退步原来是向前。)

2.山不转水转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在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南北朝·善慧大士

(从差别中来认识同一,从动乱中来认识寂静,只要我们心中澄明宁静,喧嚣之地也有静寂平安。)

3.回归自我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唐·无尽藏

(南宋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4.淡定从容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

——唐·鸟窠

(身在红尘,心在净土,滚滚红尘,只是浮生一梦。)

5.聚散随缘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唐·龙牙

(自然有阴阳消长,人生有成败兴衰,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所谓“缘来则聚,缘尽则散”,还是一切随缘!)

6.无是无非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唐·栖蟾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7.笑口常开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唐·白居易

(在短暂的人生中,应好好享受美好的生活,而不应费尽心机,舍本逐末,把时间花在争名夺利之上。)

8.闲云野鹤

万事无如退步人,孤云野鹤自由身。

松风十里时来往,笑揖峰头月一轮。

——宋·慈受怀深

(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

9.庸人多厚福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宋·苏东坡

(聪明多被聪明误,傻人往往有傻福。)

10.平常心是道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慧开

(饥来食,困则眠,热取凉,寒向火。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凡事以平常心看待,无事小神仙。)



诗哥杜士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

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闲于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寒山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孟浩然

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几回。——白云守端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无门慧开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无尽藏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龙牙禅师

门庭清妙即禅关,枉费黄金去买山。只要新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张问陶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茶陵郁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善慧大士






文轩宇豪12596906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无言】

昨夜汲洞庭,君山靑入瓶。

倒之煮團月,還以浴繁星。

一鶴從受戒,群龍來聽經。

何人忽吹笛,使我松間醒。

一一【淸】釋敬安《夢洞庭》

溪山深处主人闲,山外桃花涨一湾。

一入仙源尘世隔,莫随流水到人间。

一一释敬安《题玉池别墅》

山林脫塵俗,景物最淸幽。

梵唄和松韻,淸泉繞屋流。

竹浮時度鳥,樹老自鳴秋。

賞玩歸來晚,靑天月一釣。

一一释敬安《游淸泉寺》

四围松竹绕吾庐,薄暮行吟趣有餘。

明月去借梅花影,清风来翻贝叶书。

一一释敬安《冬日薄暮即事》

獨鶴高飛倦,深林野性宜。

石肤雲自潤,松隙月能窺。

靜覺藤花落,寒知日影移。

山居禪味寂,興到偶吟詩。

一一釋敬安《山居》

江上峰峦列翠屏,千秋胜状在斯亭。

风生水面生文采,月到波心见灵性。

一一释敬安《题风月亭》

興來驅我去,薄暮入雲深。

流水半江月,松風萬壑琴。

歸漁喧渡口,晚磬出疏林。

與子同一樂,彌生淸淨心。

一一釋敬安《薄暮偕瘦松竹龍山散步》

【注】

释敬安(1851一1912),字寄禅,别号八指头陀,湖南湘潭人。近代著名诗僧,有《嚼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