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蘇軾當得起千古第一文人嗎?你認為古人誰有資格?

操禮長


文無第一,若以蘇軾為標一較高低,就詞,不如南唐後主李煜,詩文差王荊公歐陽修。


大樹62920574


我覺得蘇東坡可以算得上是中國文化界的第一名人。

從古至今的名人我們捋一遍,會發現他們大都是在單一領域裡有所成就,像蘇東坡在詩詞歌賦、書法、繪畫、醫理、治水工程、美食、教育等都有所斬獲的真的是鳳毛麟角。

因為蘇東坡多才多藝,被後人稱之為東方的“達芬奇不”無道理。

而且他在很多方面都有所創新,開創了很多先河。這種縱橫古今中外的才華,綜合水平算起來真是無人能及。

用咱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擁有多重身份、多重職業有所作為的人。

一、文學成就

中國的文壇最負盛名的就是唐詩宋詞,唐宋八大家就是指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稱,他們分別是唐朝的韓愈、柳宗元,宋朝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唐宋文壇以他們的文學成就最高。

其中蘇東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中最全才的一位。

【韓愈】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政治家。

【柳宗元】唐代文學家,他以駢文著稱。

【歐陽修】北宋時期的政治家,史學家、詩人。

【蘇洵】通六經,百家之說,下筆頃刻數千言。

【蘇軾】宋朝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有多方面的才能,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留下很多作品。

其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為“歐蘇”。

首創豪放派詩詞,首創散文賦。

他的詩詞大氣豪放、變化多端,為宋代詩詞的發展開闢了嶄新的道路。

【蘇轍】北宋文學家,詩人,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改革家。

【曾鞏】北宋文學家、史學家。

二、工程師

蘇軾做官時,以民為本,為百姓做了很多實事。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蘇軾還是個工程師。蘇軾對水利工程的建造,有熱情,而且也在行。

比如他擔任徐州太守時,徐州遭遇暴雨洪災,他組織百姓建築堤防,經過幾十日的奮戰,最終取得了抗洪的勝利,得到了宋神宗的大力褒獎。

他在杭州當太守時,主持開展了一項重大的水利建設,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邊築了一道堤壩,也就是著名的杭州“蘇堤”。今天,蘇堤春曉是西湖十景之一。

總之他在徐州、杭州、惠州任知州時,積極興修水利,他在三地均留下一條“蘇堤”。

蘇軾晚年在惠州為官時,協助他的朋友廣州知州王敏仲設計修建了廣州城的自來水供水系統。

他在給朋友的信中說“蒲澗山(即白雲山)有泉,可在“巖下作大石槽,以五管大竹續處,以麻纏之,漆塗之,隨地高下,直入城中。又為一大石槽以受之,又以五管分引,散流城中,為小石槽以便汲者”。

今天的廣州博物館,還陳列著宋代廣州城自來水裝置的模型。

三、書法

蘇軾的書法成就也非常高。蘇軾擅長行書和楷書。

書法史上論及宋代書法,有“蘇、黃、米、蔡”( 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四大書家的說法。

從書法風格上看,蘇軾的書法豐腴跌宕,天真爛漫,他講自己書法時說:“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我則心目手俱得之矣。”

後世很多人都曾經學習蘇軾的書法,可以說其書法對後世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他寫給朋友的信《寒食帖》,僅次於王羲之的【蘭亭序】和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被後人稱為“天下第三行書”。

四、繪畫

蘇軾還是一位卓越的畫家。

他生平愛竹,“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他的墨竹技法,自稱是從表親文同那裡學來的。

蘇軾又和北宋名家王詵、李公麟、米芾交好,故其畫多得名家指點。

他畫竹有個特點;就是畫竹竿從地上直升到畫幅頂部,然後再分竹節畫。別人就問他,你怎麼不一節一節的畫竹子呢?

你猜他怎麼說?他說你們見過竹子生長的時候是一節一節長的嗎?

在蘇軾看來,敗筆於竹下的畫家們總是糾結於對竹竿、枝、節、葉等局部的剖析和打磨,而疏忽了對竹整體觀感的把握,以致陷入了技術理性,使畫作技巧有餘而精神不足。

他說要畫得一手好竹,畫前“必先得成竹於胸中”,蘇軾畫竹順便還給後人創造了一個成語“胸有成竹”。

蘇軾不僅是那時文人兼畫家的代表,他還是朱竹的創始人。

蘇軾在杭州任通判的時候,一次坐於堂上,一時畫興勃發,而書案上沒有墨只有硃砂,於是隨手拿硃砂當墨畫起竹來。

後來人家就問他:“世間只有畫綠竹的,哪有畫朱竹的?”

蘇軾就說道:“世間以前不是也沒墨竹嗎,我們既然可以用墨畫竹,為何不可以用朱畫竹呢!”

據說由於他的首創,後來文人畫中便流行畫朱竹了,而蘇軾自然也被尊為朱竹鼻祖。

蘇軾在杭州做官期間,真實發生過一個畫扇判案的故事。

是說一位綾絹商人告一個制扇匠人欠他兩萬綾絹錢不還。

匠人說:前不久他父親死了,花了一筆錢。今年杭州連日陰雨,天氣寒冷,沒有人買扇子,我一時拿不出錢來還帳。

蘇軾聽完想了半天,讓那匠人回家挑出二十把上好摺扇拿來,他就用公堂上的毛筆,在扇面上題字、作畫,不一會二十把扇面畫完了,然後他命匠人拿到外面去賣。

匠人剛出衙門,扇子就被搶購一空,每把一千錢,正好夠還帳的。

在當時蘇軾的畫非常搶手,沒買到他畫的扇子,好多人都好遺憾!

五、美食家

蘇軾對於美食不僅愛吃,還愛親手製作,是個超級吃貨。他可以說是古代詩人中最能吃、最會吃的詩人了。

蘇軾還在吃上搞了好多發明創新。

比如他是江南名菜東坡肉的創制者。他還把做法學成了詩《食豬肉》留給後人學習研究,

他是“東坡魚”、“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餅”、“東坡羹”的發明創造者,

蘇東坡在鎮江焦山品嚐鰣魚時,讚美鎮江香醋和江南鰣魚的詩句:

姜芽紫醋炙鰣魚,雪碗擎來二尺餘。

尚有桃花春氣在,此中風味勝蓴鱸。

他曾自謔自己為“老饕”。因為他的首創,老饕一詞後來成為了中國飲食文化中獨具特色的一個術語。

縱觀在歷史的長河中,能夠因嗜吃而名垂青史的並不多見,蘇東坡就是其中最負盛名的吃貨!直到現在他發明創造的美食都還在人間傳承。

六、懂醫理

宋朝人在大學士范仲淹 '不為良相,當為良醫'情懷的影響下,文人知醫,為官者通曉醫學之風盛行。

蘇軾一生熱衷於研習醫理,與當時的名醫常有交往,後人將他的醫藥養生理論與沈括的藥方合輯為《蘇沈良方》,對後世影響較大。

蘇軾一生熱愛醫學、養生學,和當時的一些醫藥學家以及通曉醫學的僧人、道士交往頻繁。

蘇軾熱心於醫藥研究,他因病與當時的名醫龐安石相識,通過與龐安時等醫師的交往,積累了豐富的醫學知識。

此外蘇軾在中醫養生學提出了'安與和'養生觀,告訴人們只有保持內心的寧靜與安詳,順應外界事物的變化,保持生理心理與自然社會的和諧,才能泰然處世,頤養天年。

北宋時期,三教盛行,蘇軾融三教為一體,他修身以儒,治心以佛,養生以道,修身養性練功是他的日常功課。集儒釋道合一與一身。

七、重教育

後來蘇軾被貶到當時的南蠻之地海南,他不僅將自己的醫學、農業知識傳授給當地百姓,還設壇講學,大興教育。直到今天,海南還流傳著蘇軾的許多傳說,把他視為教化海南的第一人。

蘇軾在文學和藝術上的成就在北宋時期都達到了最高水準,蘇軾可以稱得上是歷史上少有的文學和藝術天才。

綜上所述,我個人覺得蘇軾當得起千古第一文人。確實還有很多文人也很有名,但都不如他全面,他們比較單一。


slx孔雀東南飛


你認為蘇軾當得起千古第一文人嗎?你認為古人誰有資格?

1》究竟蘇軾當不當得起千古第一文人,我們就先看一看他的生平再說吧。

蘇軾是唐宋八大家文人之一。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文學家,書畫家,今四川眉州眉山人。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被放外職,又因作詩‘’謗訕朝廷‘’罪,被貶黃州,惠州,海南儋州。南宋時被追諡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政治上屬舊黨。蘇才情奔放,詩、詞、文、書、畫及文藝理論獨具一格,是北宋最傑出的文學作家。其詩作能反映民間疾苦,並批評統治者奢侈驕縱。其詞風格有所創新,對後人影響很大,還制有《東坡樂府》。

2》

在我國古代三千多年的文壇上,從先秦的愛國詩人屈原,到唐朝的詩聖杜甫,到南宋的岳飛,文天祥等,他們胸懷祖國安危,救苦救難於亂世,被國人千古傳頌。蘇軾文學造詣上雖有突出表現,但愛國憂民情懷和以上幾位比較,卻是不可同日而話。不才認為,蘇軾不能算是中國千古第一文人。經過歷史時間的洗禮,以後後來的史學家的評說,只有詩聖杜甫才是中國千古第一文人。

3》

以下是杜甫的平生簡歷,寫出來以供大家欣賞及對蘇軾的比較。

杜甫,唐代詩人,字子美,是今河南鞏義市人。早期曾漫遊全國各地,後安長安。安史之亂離長安,寓居成都,建有草堂。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史稱杜工部。

杜甫創作天地很為廣闊,現存詩1400多首,與李白齊名,史稱‘’李杜‘’。他在我國詩歌發展史上有著巨大的貢獻,對後世影響很其深遠。

他大膽地用自己的筆作武器,無情地揭露社會的黑暗及矛盾,反映民間疾苦。他的作品稱得上是一部唐代的‘’詩史‘’。他的寫作是多方面的,有五言、七言、古體、近體,又能博眾家之長,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他的名著有:《登高》《三吏》《兵車行》《三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秋興》還有《杜工部集》。

4》

對於歷史人物的評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上觀點只代表本人之愚見,如有與諸位不同,敬請海涵,並望大家多多發表高見以大家共享。











鄧工280


有一句古話說的好,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句話說的是非常有道理的,對於“文”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評價標準。個人覺得“千古第一文人”這個稱號無論給誰,都會有人覺得有比他更強的人。有人喜歡蘇軾的狂豪絕邁,有人喜歡李白的灑脫不羈,有人喜歡杜甫的憂國憂民,有人喜歡李煜用情真摯,有人喜歡柳永的清勁奇麗,所以如果單單拿出一個人而讓大家公認為“千古第一”那豈是一個難字了得。

清代的文學家王士禎在《帶經堂詩話》中對蘇東坡的評價是“漢魏以來,二千餘年間,以詩名其家者眾矣。顧所號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蘇子瞻三人而已”

而同樣是清代,另一個人對蘇東坡的評價就不一樣,袁枚在《隨園詩話》中有過這樣的評點“有才而無情,多趣而少韻:由於天分高,學力淺也。有起而無結,多剛而少柔:驗其知遇早晚景窮也”

距離蘇軾最近的,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無咎有過這樣一段評價,被記錄於《苕溪漁隱叢話》“東坡詞,人謂多不諧音律。然居士詞橫放傑出,自是曲子中縛不住者”

再來看看離我們比較近的一些大師對蘇東坡的評價,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有過這樣一段比較“以宋詞比唐詩,則東坡似太白,歐、秦似摩詰,耆卿似樂天,方回、叔原則大曆十子之流”

著名學者,史學泰斗錢穆先生對蘇軾也有評價,“東坡詩之長處,在有豪情,有逸趣。其恬靜不如王摩詰,其忠懇不如杜工部”這個是《國史大綱》中對蘇東坡的評價。

著有《蘇東坡傳》的林語堂在這本書的序中對於蘇東坡有過一段整體的概括“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

在這些不同的評價裡,有對蘇軾極高的評價“所號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蘇子瞻”這個評價無疑是所有評價裡最高的評價了,另一個以“文”成“仙”者。而其他的評價裡我們或多或少都能看出蘇東坡的一些不足,或是說其缺少情感,或者說他韻律有差,或是說他恬靜不足的。不過我們可以或多或少的可以找到一些權威人士,拿蘇東坡與旁人做的比較,王士禎與王國維都把他與李白相比,錢穆先生的那句話指出了蘇東坡的不足,但也是把他放在了與王維和杜甫一個水平的人來比較。

但是看遍了所有人的評價,我覺得林語堂先生對蘇東坡的介紹應該是最為精準的,我們可以從林語堂先生對蘇東坡的評價裡看到一個活脫脫的蘇軾。一個人,一個充滿了個性,一個對社會存在不滿,一個樂觀的、人道的、親和的文豪。他有著多重的愛好,也有著多重的形象。從林語堂先生的評價裡,或許我們可以看出來蘇軾的一個特點就是“真”。

對於蘇軾是不是“千古第一文人”或者誰可以得到這個評價我無法給出一個準確的結論,不過我可以說,蘇軾絕對可以算在“第一文人”梯隊裡的人。蘇軾的文,有其思想的獨立性。他的文章,不僅僅要傳道,而且要表達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蘇軾所尊崇的“道”也不是單純的“儒”家之道,而是一種多元化的道,他的風格多樣生動,能夠把抒情、敘事、議論融為一體。而他的詞更是開“豪放”之先河,繼柳永之後,他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豔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他的詩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宋代的詩歌論性強,而藝術性弱,宋詩兩個最大的缺點就是生硬和乏味,蘇東坡避免了宋詩尖新生硬和枯燥乏味這兩個主要缺點無疑是宋代詩歌的第一人。


隨意言之


可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所謂千古文人第一,任誰也無此資格。

正是:江山代有英才出,

各領風騷數百年!






東龍十八子


我對蘇東坡的喜愛,經常不由自主的表現出來,是發自內心的喜歡。

提問者問是不是千古第一文人,我覺得雖然有些過,但是也有他的道理。

有以下幾點原因,僅做參考。


第一、前幾天,在一家書吧,無意中刷見了一本書,名字叫《人間有味是清歡—蘇東坡詞傳》,本著對蘇東坡的喜愛,迅速把這本書拿下來,開始翻看。沒想到,這一看,就喜歡的一發不可收拾。這本書的作者,從蘇東坡出生的環境背景、文化背景、家庭背景、教育背景,事無鉅細的用敘事的方式,詩意的展現了出來,說實話,還沒有見過描寫蘇東坡如此細膩的筆觸,如此宏大的場景的書,說來,這本書,我竟讀了好幾遍。對蘇東坡又加深了幾分印象。


第二、蘇東坡,不僅是一個文人,他還是一個政治家、美食家,這一點,在我的前面幾個問題的回答中,已經做了說明。他造福於民的舉動,單單舉幾個例子,就足以名垂千古,西湖的蘇堤、美味的東坡肉,治理有序的社會,都讓人歎為觀止。

總之,用千古第一文人,我覺得總體來說,這個評價還是比較中肯的。


文化壹壹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相信這句話很多人都聽過。


文化藝術上的事,很難有一個具體的評判標準。比如說《春江花月夜》,向來有孤篇蓋全唐的美譽,那麼我們能說詩詞方面張若虛就絕對是第一了麼,那麼李杜等人位置又該如何排列。再如書畫方面,齊白石絕對可以稱得上是近現代史上的一代大師,但若是也放之於絕對的首位,那麼張大千、徐悲鴻等人位置拍後邊又會有許多人不滿。


那麼若是我們說,在某人的心目中,誰是最好的,不也正是有了一種合適的角度去闡釋各自心目中的文化藝術名流了麼。詩詞、小說,各人有各人的愛好,書法、繪畫,眾人也有各自喜好的領域,愛好文學、喜歡藝術,推崇蘇軾,那他完全可以稱為你心目中的第一,喜好齊白石的畫,那他也能成為你心中的第一大師。


文化藝術之路永無止境,不斷更新換代、推陳出新,未來還會湧現眾多大師及作品。這樣看來,你身邊的詩詞愛好者也許不乏傑出之人,你周遭的書畫愛好者沒準也有幾個藝術達人,找準各自愛好,不斷學習相關知識,人們總會發現值得自己注意之人與物。


河青文化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在我的印象中蘇軾確實是千古第一文人,作為豪放派詩人,他的詩詞多豪邁慷慨,給人一種氣勢恢宏,波濤洶湧的氣勢,高山流水一氣呵成的感覺。

在文學上他的觀點與歐陽修一脈相承,蘇軾認為,文學的表現應該更具獨特性,創興性,應當有更豐富的藝術價值。他強調“有為而作”崇尚“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他所達到的境界已經超出了詩詞本身的內涵。

然而蘇軾不僅在詩詞方面很擅長,他在其他領域也頗有造詣。多才多藝的蘇軾擅長詩詞、書法、繪畫、甚至是烹飪。他對生活的理解達到了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境界。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代: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蘇軾的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可以說能夠概括了蘇軾內心想法。這首詩感慨了自古無數能人志士立下過赫赫戰功,然而自己卻一如向東奔流的江水,經不住歲月的變遷一天天變老卻沒有找到自己理想中的歸宿。

豪放的風格,優雅的文筆,能寫出世間滄桑環境的波瀾壯闊,能寫出對過往仰慕之人的深情讚歎,還能寫出對自己年老無味的憂鬱感慨,多少複雜、瑣碎的概念。蘇軾提筆而來,行雲流水般將所有憑空的聯想雜糅在一起。既不顯得累贅,也不覺得生硬,讀來暢快淋漓,使人與之共鳴。

蘇軾有著囊括宇宙蒼穹的心,有著應對柴米油鹽手,敢於感慨天地的不公,能夠書寫命運的不凡。用腳步丈量世界、用詩詞打動世人,這怎麼稱不上是千古第一文人?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果有異議歡迎探討!


絕詩妙句言汗青


在中國千古第一文人這一說法有失偏薄。學而優則仕,中國的文人幾千年來都和政治或者說官場脫不了關係,從孔孟到程朱,從屈原到陶潛,杜甫,蘇軾,岳飛,辛棄疾,文天祥,曾國藩,魯迅等,這些都是中國的脊樑。不能簡單的說誰是千古第一文人。摩天大廈從來都不是一根柱子支撐起來的。往後的路更長,出現的文人文學家更多。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標準,而且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標準,對他們的評價和地位都會不一樣。誰是千古第一文人在中國是個偽命題,不科學。西方某些媒體為博眼球喜歡搞這個世界第一那個世界第一的評選。這與他們的逐利性質有關,我們瞭解瞭解就行了。我認為凡是為我們民族的發展和幸福做出貢獻的我們都應該尊敬,都應該牢記。關公戰秦瓊的事不能搞。


等待發炎的扁桃體


蘇軾可擔不起天下第一文人這稱號,青蓮才有資格配得上這稱號。論詩詞,論書法,蘇軾差了青蓮一截。青蓮在文學上的成就,是杜甫,韓愈,蘇軾等歷代大文豪尊崇和仰望的。

論詩的成就,蘇軾跟青蓮沒法比。青蓮醉酒,吟出了半個盛唐。論詞的成就,青蓮一首憶秦娥,關千古登臨之門,堪稱詞祖。蘇軾最豪邁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句,都是化用青蓮的。就連李清照,也對他譏諷。而大江東去這首,寫到最後,只剩人生感慨,虎頭蛇尾。和武穆滿江紅比,氣勢也差得多。論字,蘇軾也比不上青蓮的灑脫雄勁,就算大宋最傑出藝術家書法家宋徽宗也對青蓮上陽臺帖高山仰止。而毛主席,也對此帖珍而重之。

所以,若論古往今來千古第一文人,是李白,他在世界在中華文學史上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