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你們“悶”在家,有TA們,我們才“悶”得住

今天傍晚

@人民日報 發佈了一條

萬眾沸騰的微博

超200萬快遞小哥復工到崗

快遞業已恢復正常產能4成以上

這意味著——

而大家對快遞小哥也是十分思念

儘管這種思念可能是因為——

期待接到快遞員的電話

宛如接到可以任性出門的通知

畢竟寶寶的奶粉尿布

女生的洗面奶姨媽巾

全家的口罩消毒液

都有著落了!

久旱逢甘霖

雪中送熱炭

微博滿屏都是對快遞人員的

彩虹屁

其實,時時閃現在申城的賣場倉庫

居民區、商務樓、餐飲店的小哥們

同樣是疫情下的“逆行者”

上海電臺記者

跟隨他們體驗了一天工作

辛苦不言而喻

這座城市

正是有了他們的堅守

在沉靜中增添了更多的暖意

① 快遞小哥的幸福與辛苦

上海電臺記者臧明華見到順豐小哥李立明是在今天下午兩點多,他剛給青浦趙巷工業園區的幾家企業派完件,其中有幾箱84消毒液。

特殊時期,幾箱84消毒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李立明介紹說:“企業昨天拿到復工通知了,今天員工還沒有到崗,企業要把屋前屋後所有的工作區域全部消毒一遍,比較急。所以今天下午快遞到站點了,我就給他送過去了。”

從春節開始,李立明的工作強度比“雙11”期間還要大,畢竟有很多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是客戶急需的。

他介紹說,每個人每天的收派量有100多件,超過六成都是口罩。以前還可以今天送不了明天送,在抗疫情期間,“很多東西都是很多人等著用的,必須第一時間拿到了就送過去。

家在崇明的李立明,除夕夜當天下午4點才往回返,和家人吃了年夜飯,

初一一早7點又匆匆趕回青浦上班。

以往兩週左右就回崇明家裡看看,但這陣子,他忙得沒空回家。有時晚上要11點才能回到住處,早上7點又要到崗,連軸轉的工作讓妻子不免擔心。夫妻倆只能每晚視頻聊上一會兒,緩解思念。

妻子最常問的幾個問題就是:“今天怎麼樣?有沒有防護啊?有沒有咳嗽發燒?不要感冒啦!”

“我愛人也會一直說能不能請幾天假休息,我就一直在跟她說,咱們選擇這一行,責任比別人更大一點,堅持下去吧。

挺住、堅持,因為責任在肩。能夠把物資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上,這讓他感到了這份職業的使命與光榮。

△從晨曦到日暮,李立明又開著小貨車出發了

大年初二一大早7點多,下著大雨,他送件到一戶人家,阿姨的一句“早飯要不要一起吃一點”的問候,讓他感動至今:

“我說:‘阿姨,這個快遞我放在門口了,避免接觸嘛!’

她說:‘你這麼早就來了,春節外面都沒有人了,你吃飯是咋吃的啊?’

我說:‘我們公司早上都準備有早餐,泡麵啊,麵包啊,牛奶啊,還有八寶粥什麼的。’

她說:‘吃的都是冷的,也不好,我剛做好的早飯,你要不要吃一點?

我說:‘不用了,真不用了。’

一直幹那麼累也是值得的,真的是!”

最近,各個小區實行了封閉,快遞員不能入內。李立明說,他很希望每個小區門口都能設立快遞代收點或者是智能快遞櫃。有的小區沒有代收點,需要收件人到門口當面交接,等候時間太長,會影響後面的派送:

“以前送一家可能一個快遞花10分鐘,但是現在我們可能一個快遞就要等上二十分鐘。”

快遞小哥的建議很質樸,因為節約一分鐘,就能為更多人服務。

△青浦區工會今天去李立明所在網點慰問,帶去了防疫物品。

② 90後叮咚小哥的“鐵軍”精神

在近乎所有門店關門的冷清中,叮咚買菜莘閔站成了松江區歆翱創新園內唯一忙得熱火朝天的地方。

每天從6點半到晚上8、9點,除了接單、分揀和額外增加的消毒、測溫外,16位叮咚小哥平均每人要送100單,服務著周邊近20個居民區的菜籃子。

上海電臺記者汪寧在這裡見到了25歲的江蘇小夥徐顯。今年過年他沒回家,結果遇到疫情人手少訂單多,讓他高強度連軸轉至今。最多時他一天送了140多單,有時一車裝二三十單,站內排名始終數一數二。

的確,最近在電商平臺搶生鮮蔬菜常常“手慢無”,配送這些食物也不輕鬆。

市商務委統計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電商平臺訂單量激增,同比增長50%。高峰期間每天補貨7到8次。

而一週前,生鮮電商平臺人員在崗率是70%左右,每個訂單的貨品量是平時的2倍左右,配送工作總量是平時的3倍左右。

徐顯的箱子經常裝不下一次配送的物品。他就前面掛一些,後面堆一些,或者分成兩個人去配送。

徐顯今天的午飯就是一碗泡麵,“因為它吃起來快,不然後面用戶的單子會非常著急,因為他們也要等著去做飯。

下午三點,剛配送回來的徐顯手機上接到一單2公里外上海康城的訂單,他從交付櫃上取走一個20多斤的包裹放進貨箱後啟程了。

5分鐘後,他的助動車停在了康城南大門一個藍色帳篷外,帳篷裡有5個四層的貨架,是小區實行封閉管理和無接觸配送制度後,徐顯帶頭和同事搭建起來的。

康城比較大,每個區域會有一個貨架,方便用戶尋找。分區放好後,他就會電話通知顧客到自取點提菜。

而居民們也很體量徐顯和同事們的工作。一位前來取貨的居民說,配送員不容易,很辛苦,所以我們一週買一次,儘量減少他們跑的次數。

徐顯告訴記者,之前上門送貨有的顧客會送他口罩、囑咐他多注意防護,現在很少能面對面交流,但電話那頭一聲謝謝就讓他覺得很溫暖了。

康城這樣的超大型居民區,居民跑出來取一趟菜很不方便,等待志願者送上門時間上又不能保證,所以也有個別人有怨言。徐顯和同事就成了宣導員,不厭其煩地解釋,儘量處理好每個訂單。如果有顧客漏拿錯拿,徐顯還會和同事幫顧客找回。

站長周雙雙說,無接觸配送免去了送貨上門的工作量,但這些後續工作也不輕鬆,疫情當下如何服務得更科學合理,讓大家都方便滿意,他們還在摸索。

不過,站內配送員中2/3是90後,工作靈活、能吃苦,沒什麼困難不能克服。

叮咚小哥們綠色的工作服左臂上有個徽章,上面寫著“鐵軍”

徐顯說,這個標誌一直都在,這些配送工作也是日常職責,但疫情當下卻有著不同的意義。

什麼是“鐵軍”精神?徐顯解釋說:

敢打必勝,經過這次疫情更能證明我們鐵軍的精神。把簡單的事情放在現在,它是一個不簡單的事情。”

“我們可以解決用戶每天的溫飽,解決用戶買菜難,在家就能吃到安心的菜,其實我們的心裡面是非常的暖心。”

城市的秩序在漸漸恢復

但這場戰“疫”還未結束

衝在最前面的人裡

有200多萬的TA們送來急盼

接到這些電話

別忘了說聲

“辛苦了!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