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佳片推荐合集——七部足以载入史册的经典电影

1、《爱在午夜降临前》


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
主演:伊桑·霍克,朱莉·德尔佩。
时光如水、润物无声。当最美的邂逅历经9年的时光而不曾退色;当这段跨越重洋的浪漫爱情终于开花结果步入婚姻。每个喜欢这个系列的观众都会在心底忍不住遐想,杰西和赛琳这段神仙眷侣的婚姻生活会是怎样的甜蜜与幸福?


影片的开始部分一切都很好,他们在欧洲的巴黎定居了下来,已经在婚姻中相濡以沫9年,还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他们在希腊度假,和朋友们悠然地坐在露台和餐桌前,讨论着文学、爱情、生活。时光也没有在年过不惑的杰西和赛琳脸上留下多少痕迹,他依然英俊,她也依然魅力四射。
然而当夜晚来临,回到旅馆房间,在两人深情凝视准备一起相拥时,一件关于家庭琐事的争论顿时将他们从天堂拉回到现实。和千千万万普通夫妻一样,他们争吵、恶语相向,互相挖苦,后悔两人曾经经历过的一切,两人情绪一度到了离婚的氛围,赛琳一气之下外出,杰西在屋子里生闷气,争吵前的温馨气氛早已荡然无存。


午夜,杰西来到赛琳身边,和无数个家属中男人哄女人的态度一样,用耐心、温情、回忆对赛琳软语温存。在耐心即将耗尽的那一刻,最终使赛琳态度缓和,两人重归于好。
绝大多数婚姻都是如此吧,在这一点上也很佩服和认同导演的勇气和述事方法。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终究只是少年时代内心中一厢情愿的梦想,只可能存在于刹那而无法保持恒久。在婚姻生活中,争吵和下一秒就想离开对方的想法会是生活的日常。终究,那藏在心底的爱和彼此的体谅与妥协,会让我们克服婚姻的负面情绪,执子之手,一生相伴。

2、《迷魂记》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主演:詹姆斯·斯图尔特、金·诺瓦克。
伟大的希区柯克,精彩的《迷魂记》。这部1958年上映的经典悬疑惊悚片,延续了希区柯克的固有风格,同样也保持了其极高的作品水准与故事内容。
得有恐高症的私家侦探费古森受好友艾斯特所托,调查近期发生在春妻子玛伦身上的一系列灵异事件。在调查过程中,一方面玛伦的行踪和举止中似乎有一种中邪般的神秘和诡异;另一方面玛伦的美貌和全身所散发出的高贵、性感,令费古森深深的痴迷。


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关于玛伦家族遗传的神秘说法似乎可以解释种种发生在她身上的种种不合常理行为。同时,在两人的接触中,费古森解开了长期遗留在玛伦身上的恐惧,两人开始相恋。
但玛伦始终无法摆脱恐惧和忧郁,她对斯考蒂说有一个可怕的梦魇在折磨着,同时也在指引着她。受梦中的一所高塔蛊惑,玛伦在现实中登上了那座高塔,并在一声尖叫中跌落高塔,香消玉损。


但这样看似合情合理的悲剧结尾,显然不符合希区柯克的风格。终于,在费古森的努力和继续追查下,整个事件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3、《八部半》


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
主演:马塞洛·马斯楚安尼、克劳迪娅·卡汀娜。
只有用心看过《八部半》,才能真正地了解费德里科·费里尼的伟大,但这样看似没有什么难度的行为却并不太容易做到,因为就算对于具有相当水准的电影爱好者来说,《八部半》确实过于生涩和抽象。


我自己是看到第三次又加上正好在疫期,才完整地欣赏完了这部作品而。而在电影的前半部分,杂乱的对话、随意的情节跳跃与线索切换,会让企图尽早理出影片主题和故事逻辑性的观众们感觉到索然无味。如果不是有影片中那些炉火纯青水准的场景调试、光影运用与画面编辑在技术和美学角度的吸引力,仅从影片主题和故事性来说,确实很难坚持看完影片的前1个小时。

但坚持过前一小时之后,费里尼那天外飞仙般的才华开始显露,初期所有看似无用的镜头和线索都成为了下半部的伏笔;天马行空的创造力与令人匪夷所思的情节把控能力,把影片上半部中看似杂乱无章的各个场景完美地串成了一串珍珠,而且是那样的光彩夺目、熠熠发光。


场景调试能力、镜头画面美感、光线运用技巧、完美主义细节,对于铁杆影迷来说,这部作品使人想象到“完美”两字。而且,与别的电影作品中,高潮部分精彩而短暂不同,本片那由前期的几乎所有线索集中在一起所形成的高潮部分在精彩的同时,还是持续的、跳跃起伏的,让人目不暇接、惊喜不断。
只能说,所有耐心看完这部电影的影迷,都是幸运的。

4、《现代启示录》


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主演:马丁·辛、马龙·白兰度、罗伯特·杜瓦。
越战期间,美军上尉威拉德奉命到越南执行一项秘密任务,去寻找前美军上校科茨。资料显示曾经战绩赫赫的科茨上校,逃离美国后在越南境内建立了一个独立王国,而且推行着近乎部落社会的残暴统治。


原本在精神上饱受战争折磨的威拉德,在执行命令的过程中,亲身参与了美军在执行轰炸任务时对生命如蝼蚁一般的杀戮;经历了美军士兵面对劳军女郎时,情绪的失控与受欲望支配的疯狂;近距离目睹了士兵们由于安全的怀疑而对越南平民的射杀……当他距离那个由前科茨上校统治的神秘王国越来越近,在那里等待他的将是什么呢?


这部作品有着深邃的寓意,影片对战争、社会、人类、宗教、死亡等众多深刻的主题,都做了极为深刻的挖掘与呈现。同时影片中众多壮美的镜头画面,在“静”和“动”之间显示出导演非凡的才华。通常是在静态的场景中,战斗机、战舰等人造物品与黄昏、夕阳等自然景观共同组成极赋美感的静态画面,但瞬刻间,战机的轰鸣、纷飞的战火,又制造出动态的战争惨剧。


与很多其它史诗级的电影相比,《现代启示录》的伟大,显得更为独特和更类。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在拍摄这部作品前,正处于导演生涯最为辉煌的巅峰时期,他和斯皮尔伯格拍摄的电影作品,除了艺术上的成绩之外,还创造了以数以亿计美元的票房收入,这在当时全世界的整个电影历史中前无古人。由于这种难以想象的成功,导演在拍摄这种电影时,思想不可避免的似乎进入到了另外一种维度,作品最后马龙.白兰度饰演的科茨上校所呈现出的明显已经脱离了常态人性的迷惘、孤独,是否和导演当时的思想状态相似,我们不得而知。


为了呈现出伟大的、普世的、博爱的、深刻的、无与伦比的作品主题与艺术价值,影片的资金投入是不计成本的。但影片是否达到了这种效果,也许只有无数的观众们,才最有发言权。

5、《西部往事》


导演:赛尔乔·莱昂内
主演:亨利·方达、查尔斯·布朗森。


如果让影迷们评选在西部片中最伟大的导演,赛尔乔·莱昂内极大概率会高居榜首,而1968年的这部西部往事,是莱昂内执导生涯中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上个世纪武侠巨匠古龙,他的创作风格有相当部分是受莱昂内电影作品的影响。包括角色眼神、表情、肢体动作在内的身体局部特色,和极具美感的广角镜头,以及对某场枪战或者某次具体场景冲突中、角色动作、心态的细微刻画,是莱昂内电影作品的标志性特点,也是他的作品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就让观众有强烈的代入感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本片也不乏史诗般壮美的画面氛围。


本片讲述了在美国西部建设期间,在铁路不断深入沙漠的大环境下,围绕一片可以建造火车站的土地争战中,由铁路商人、被枪杀的土地主人遗孀、以及几股其他势力的火并与情感故事。与莱昂内一贯的执导风格一样,本片中没有显明的好人坏人,也没有预设的价值观与政治立场。角色们行事的动机,有利益、也有不固定的情感。
但本片最令观众们所无法释怀的,也许在整个美国的西部大开发中,被时光和黄沙所掩埋的无数鲜血与白骨。

6、《1917》


导演:萨姆·门德斯
主演:乔治·麦凯、迪恩-查尔斯·查普曼。
今年的奥斯卡奖项的争夺将分外精彩,马丁.斯科塞斯、昆汀等大师级的导演都推出了自己的重作,《好莱坞往事》、《小丑》、《爱尔兰人》在赚足了观众眼球的同时,成为今年颁奖典礼的热门作品。但在观看完《1917》之后,如果让我投票,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这部战争大作。


萨姆·门德斯在导演界算是一个神奇的存在,1999年执导的首部作品《美国丽人》,所取得的成就已经令整个电影世界注目。20年后,这部以一战为历史背景的战争题材大作《1917》,再次让我们领略到了他那非凡的电影才华。
影片从头至尾,完整的讲述了一个故事,两位中士奉命执行将军下达的一项任务,任务内容和具体的电影情节在这里不多作剧透。影片主题也由朋友们在观景中自行体会吧,在这里只讲整部作品在技术层面极为令人震撼的一点——一镜到底。


从影片开始色彩绚丽的带有花朵的草丛,到草丛后纵深复杂、喧嚣纷杂的英军战壕;从阵地外布满弹坑、士兵尸体的战场,到执行任务的两位士兵所走过的敌军废弃战地和广阔野外;从火光熊熊,光影起伏不定的午夜废墟城镇,到清晨让主角顺流而下的小河、树林;从战火纷飞的战斗战境再到战后的结尾部分。本片在形式上真正的做到了一镜到底(当然有限的几个镜头切换在符合剧情需要的黑暗中完成,没有影响影片的完整度),加上电影作品精彩的剧情和极强的感染力的镜头画面,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成为今年奥斯卡典礼上最大的惊喜,也是影迷们不可错过的一部史诗级大作。

7、《拯救大兵瑞恩》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主演:汤姆·汉克斯、马特.达蒙、汤姆·塞兹摩尔。
98年上映的这部战争题材电影中的经典之作,在99年奥斯卡获得了包括最佳导演在内的五项大奖,有种说法是那年的最佳电影是由于哈维的暗箱操作,才使得《拯救大兵瑞恩》输给了《莎翁情史》。


电影根据二战时期的真实事件改编。二战期间,在诺曼底登陆后,美军上尉约翰·米勒奉命率领一支八人的行动小分队,深入德军敌后去营救一名叫“瑞恩”的二等兵,原因是“瑞恩”一家的四个儿子中,已经有三人在战场上失去了生命,政府有义务为这个为国家做出巨大牺牲的家庭留住他们唯一还在世的儿子。


在危机四伏的敌后,小分队在经历了重重困难和牺牲了6名队员的代价下,最终救出了瑞恩。影片中,通过镜头语言对战争场面的逼真表现,被影迷们誉为最有真实感的战争影片;特别是开关部分极具感染力的诺曼底登陆部分,成为战争题材电影中的经典场景”。斯皮尔伯格加汤姆·汉克斯这部绝代双骄的神仙组合,给全世界奉献出一部伟大的充满勇敢、博爱精神的经典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