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有福,誰給了他機遇?混混兒到太尉只用了短短數年

《水滸傳》裡的高俅,早年是混混兒,後來成了太尉。

其他先不說,單看他這命運,絕對是有福之人了。

早年,攤上高球這麼個兒子,他的父親是倒黴的。


高俅起初混社會,巴結這個富豪的兒子,巴結那個富豪的兒子等,給人家當走狗,還經常挨武藝高的官員的打,比如教頭王進的父親王升,就曾打過高俅。

高俅是混混兒,但他不是普通的混混兒,而是吹彈歌舞,刺槍使棒,相撲頑耍都會的混混兒,另外詩書詞賦也學了點皮毛。

當然了,最拿手的還是賭和踢毬。

曾經替王員外兒子使錢,跟著富二代每日三瓦兩舍,風花雪月。


他的父親明事理,為了高俅好,也為了別人好,把自己兒子給告了,府尹把高俅斷了四十脊杖,送配出界發放,並規定東京城裡人不許容他在家宿食。

這下子,連家都沒法待了。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高俅此次壞事變好事,讓他遇到了人身中的幾個貴人。

一、像“毬”一樣被踢來踢去的人生

誰都有個三五好友,高俅也不例外,他混社會,人脈也還不錯。


走投無路,他去了淮西,投奔一個開賭坊的閒漢柳世權柳大郎。

柳大朗講義氣,收留了高俅三年。

之後,哲宗天子因拜南郊,感得風調雨順,放寬恩,大赦天下。

在外雖然有朋友,但也不如在家,臨淮州因得了赦宥罪犯,所以高俅想著回東京。

回去也還是跟以前一樣,好人做到底,柳大朗寫了一封書札,讓高俅去投奔自己東京城金梁橋下開生藥鋪的親戚董將仕。


董將仕可不是開賭場的柳大郎,他是正經人家,看了柳大朗的信,他怕遮不住高俅,就先安排好吃好喝待著,慢慢想轍。

董將仕雖然不想收留高俅,但他讓高俅的人際關係發生了改變。

先前的高俅認識的都是些混混兒,社會底層人士,可董將仕不一樣,他的階層高一些,認識的大多是正經人,並且因開藥鋪,認識了一些官員。

十幾天後,董將仕跟高球說:“小人家下螢火之光,照人不亮,恐後誤了足下。我轉薦足下與小蘇學士處,久後也得個出身。足下意內如何?”

這很委婉,心思細膩一些的人會明白什麼意思,但那個時候的高俅還沒有心思細膩到那個程度。


他聽了“小蘇學士”,很是高興,沒聽出嫌棄的意思。

其實呀,換做誰也高興,即便清楚老董看不起自己,也會高興,畢竟接觸的人的層次高了,路也就多了。

高俅滿意的去了小蘇學士那裡,小蘇學士看了來信,也不待見高俅。

但畢竟是學士,不能把高俅攆出來。

並且,他知道高俅這樣的人是受一些不幹正事的官員喜歡的,所以將高俅介紹到哲宗皇帝妹夫、神宗皇帝的駙馬小王都太尉那裡了。


小王都太尉喜歡高俅這樣的風流人物,很高興啊,讓高俅在府裡做個親隨。

至此,高俅結束了自己被踢來踢去的人生經歷,接下來走上人生巔峰了。

二、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

有千金,高俅去給小王都太尉和端王送,他倆能搭理高俅嗎?

不能,人家是皇親國戚,不缺那點兒錢。

缺啥?缺能陪他們玩兒好的人。


而高俅,就是那個他們缺的人。

所以說,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

一技傍身,早晚都能千金在手。

小王都太尉喜歡風流人物,他也有一大票喜歡風流人物的達官貴人朋友,正缺高俅這樣的人。

因此,在府裡將高俅待若家人一般。

這高俅,真是有福啊。


沒多少日子,高俅一生的轉折點出現了。

小王都太尉慶生辰安排筵宴,專請自己的王爺小舅端王(神宗天子第十一子,哲宗皇帝御弟)到府上。

端王送了禮物,大吃大喝結束回家了。

小王都太尉只是個駙馬,王爺給他臉,他當然要回禮了。

派誰去呢?派高俅。


高俅領了王都尉鈞旨,將著兩般玉玩器,懷中揣著書呈,逕投端王宮中來。

要不說高俅有福氣呢,他去送個禮,都能碰上端王踢氣球。

高俅雖然混,但也不敢造次,只能遠遠的看著。

有福氣的人呢,即便不去找福,福也來找他。

老老實實站著的高俅,碰上了端王沒接住而飛過來的毬。

藝高人膽大,技藝超群的高俅一時忘了規矩,使個“鴛鴦拐”,將球踢還端王。


端王高興,讓高俅陪他踢球。

這下,高俅真的是發跡了,端王將他要到身邊,整天寸步不離,待若兄弟。

高俅有福,這端王也是有福,哲宗皇帝晏駕,因沒有太子,文武百官商議後,冊立端王為天子,立帝號曰徽宗。

宋徽宗喜歡高俅,所以先讓他去了樞密院,半年之後抬舉高俅做殿帥府太尉職事。

從混混兒到太尉,高俅只用了短短數年,確切一點兒的時間,應該是不到4年。

四年,從混混兒到了朝中正二品大員,福緣了得啊,大部分官員四十年也難做到。

說在最後:


給高俅機遇的是誰?小王都太尉。

但高俅的發跡離不開他的父親,他的父親沒有給他錢和權,但給了他重新做人的機會,沒有他的父親當初害怕高俅那樣下去會徹底完蛋而告了他,高俅就沒有後來的際遇。

高俅有福,最該感謝的還是他的老父親。

注:本文部分來自互聯網圖片很難核實明確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書生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