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发布,与第五版相比有哪些变化?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刘燕媚


对比第六版和第五版,有哪些老百姓需要了解的要点?

总体来说,第六版和第五版对于老百姓来讲,需要注意的除了气溶胶传播之外,还有就是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也就是即便达到了出院条件也要注意后续的随访和检查

要求如下:

治愈出院后第2和第4周到医院随访复诊,出院后要继续14天的自我情况监测,口罩不能少。

最好安排在通风条件好的单人间,家人要注意防护,吃饭的时候注意分餐,注意手部卫生。患者出院后的观察期内避免外出活动。

另外,还有一些注意事项:

传播途径: 虽然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但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中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所以建议如果附近邻居没有隔离问题,居住小区人员并不是很密集,要注意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治疗方案: 新版增加了康复者血浆治疗,建议适用于病情进展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

【↓文章最后的图是刚刚央视新闻整理出的第六版内容,简单易懂】

这里提几个点

①患者主要表现: 发热、干咳、乏力,以及少数患者有咽痛、肌痛、腹泻的问题。但也有患者没有症状。

②潜伏期多为3——7天,但也有更长的。

③关于气溶胶传播

1、口罩一定要过关,在人员密集场所,不可使用防寒口罩预防。

2、电梯、地铁等封闭空间内一定戴口罩,即使没有人也要注意防范。

3、勤换气通风 ,上面提到了,情况允许下每天两次保持空气流通。

4、不要随地吐痰,有痰吐在纸巾内,打喷嚏也是要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把纸巾丢到垃圾桶内。


养老保健张主任


昨天开始,大家如果关注新闻,会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发布了。很多朋友肯定会问,这版最新的指南,跟之前第五版诊疗方案有什么不同啊?有什么区别?

其实区别主要来自于传播途径、诊断标准和治疗三方面。今天张大夫就试着给大家解释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传播途径方面增加“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在第五版指南中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第六版指南增加了“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说白了,气溶胶传播被确认了,但是指南说的很清楚,需要在特定条件下,比如说密闭环境长时间接触高浓度气溶胶。

二、诊断标准方面消湖北省和湖北省以外其他省份的区别

第六版诊断方案,较之第五版诊疗方法中的湖北省和湖北省以外其他省份的表述,现在已经取消湖北省和湖北省以外其他省份的区别。统一分成“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两大类。

三、治疗方面增加了“某些药物和血浆疗法”

治疗方面的改动比较大,在第五版指南中指出,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第六版增加了磷酸氯喹(成人500mg,每日2次)和阿比多尔(成人200mg,每日3次)两个药物。利巴韦林建议与干扰素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应用。试用药物的疗程均不超过10天。建议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评价目前所试用药物的疗效。不建议同时应用3种及以上抗病毒药物,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时应停止使用相关药物。 

而新版指南中针对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增加“康复者血浆治疗”,建议病情进展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可以使用此疗法。

以上就是第六版诊疗方案做出的具体改进,应该说较之第五版诊疗方案,还是变动挺大的。但是总体说来,是越来越严谨了,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了。


张之瀛大夫


2月1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对比第五版,主要有以下这些值得关注的新变化。

1.流行病学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新增内容)

2.临床特点的实验室检查:"重型、危重型患者常有炎症因子升高,为提高核酸检测阳性率,建议尽可能留取痰液,实施气管插管患者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新增内容)

3.诊断标准(不在区分湖北以外与湖北省,统一诊断标准)

4.诊断标准的疑似病例临床表现:"具有上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更新文字)

5.诊断标准的确诊病例诊断依据:"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去除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

6.临床分型中重型补充说明:"高海拔(海拔超过1000米)地区应根据以下公式对PaO2/FiO2进行校正:PaO2/FiO2X[大气压(mmHg/760)],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诶病灶明显进展>50%者按重型管理。"(新增内容)

7.鉴别诊断:"轻型表现需与其他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新增),尤其是对疑似病例要尽可能采取包括快速抗原检测和多重PCR核酸检测等方法,对常见呼吸道病原体进行检测。"(新增内容)

8.治疗中的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可使用α-干扰素、洛匹那韦、利巴韦林、磷酸氯喹、阿比多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不建议同时应用3种及以上,出现副作用停用。"(修改)

9.治疗中的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康复者血浆治疗:适用于病情进展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用法用量参考《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新增)

11.解除隔离和出院后注意事项中: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 “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修改)

12.解除隔离和出院后注意事项中:(新增)"出院后注意事项"

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

1.定点医院要做好与患者居住地基层医疗机构间的联系,共享病历资料,及时将出院患者信息推送至患者辖区或居住地居委会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患者出院后,因恢复期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感染其它病原体风险,建议应继续进行14天自我健康状况监測,佩戴口罩,有条件的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分餐饮食,做好手卫生,避免外出活动

3.建议在出院后第2周、第4周到医院随访、复诊

以上就是第六版《诊疗方案》需要大家去关注的新变化,虽然变化很大,但总的来说越来越科学严谨,纳入了新的治疗方法,增加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对于大众来说,总体防控原则不变,个人仍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避免人群聚集,尤其是在逐渐开始复工之后。我们要坚定信心,同心协力,共同战胜新冠病毒!

#战疫必胜#


小杨学习


2月18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相比第五版,第六版的诊疗方案中增加了更详细的鉴别诊断内容,加强中西医结合,建立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促进医疗救治取得良好效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与前一版相比,新版诊疗方案在传播途径、诊断标准、治疗上均有进行重大调整。

传播途径上,第六版方案将“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改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接触”前增加“密切”二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增加“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中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此前经提出后多方说法不一,此前科技部在2月15日的最新表态称,尚无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此次新版方案也是官方首次正式确认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但对于产生传播的条件有了明确的说明。

诊断标准上,第六版诊断标准取消了湖北省和湖北省以外其他省份的区别,统一分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两类。此前的第五版中,将诊断标准分为湖北省外省份诊断标准和湖北省诊断标准——其中湖北省诊断标准部分增加了临床诊断病例这一分类。临床诊断病例主要是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患者。

而在第六版方案中,疑似病例判定分两种情形。一是“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二是“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且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所谓的流行病学史,在新冠肺炎中是指疫区旅行或居住史,以及类似病人接触史等。

第六版方案中,确诊病例则需有病原学证据阳性结果(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也是就是说,目前病毒核酸检测与病毒基因测序依然是规定的临床确诊标准,此前用于临床确诊标准的CT影像随着临床诊断标准的删除,不再是确诊标准。

可以看出,前一版单独列出湖北省诊断标准,增加CT影像依据下的临床诊断标准,也是为了配合当地“应收尽收”政策,达到在短时期内快速收治疑似病例的目的。目前看来,新版诊疗方案的这一调整也意味着这一目的已基本达到,“湖北省临床诊断标准”的历史使命基本完成。

第六版方案中还强调“对疑似病例要尽可能采取包括快速抗原检测和多重PCR核酸检测等方法,对常见呼吸道病原体进行检测。”并删除了“疑似病例”排除标准,将疑似病例的解除隔离标准和“解除隔离标准”进行统一。解除隔离标准需满足以下4个条件:

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

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

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吸收好转;

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

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疗上,新版方案首次删除“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治疗方法”,同时在试用药物中,增加“磷酸氯喹(成人500mg,每日2次)和阿比多尔(成人200mg,每日3次)”两个药物。利巴韦林的用药上建议与干扰素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应用。试用药物的疗程均不超过10天。建议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评价目前所试用药物的疗效。不建议同时应用3种及以上抗病毒药物,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时应停止使用相关药物。

此前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也明确表示,确定看到了磷酸氯喹在临床上的疗效。

对于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增加“康复者血浆治疗”,建议适用于病情进展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用法用量参考《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

中医治疗方面延续上一版对疾病全过程的分期,将中医治疗分为医学观察期和临床治疗期(确诊病例),将临床治疗期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复期。医学观察期推荐使用中成药。临床治疗期推荐了通用方剂“清肺排毒汤”。

新版方案好要求:患者出院后,因恢复期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感染其它病原体风险,建议应继续进行14天自我健康状况监测,佩戴口罩,有条件的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分餐饮食,做好手卫生,避免外出活动。建议在出院后第2周、第4周到医院随访。


深度中医


❤2020.02.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发布啦,在国家卫健委网站上可以下载⏬⏬

那么与此前第五版诊疗方案有变化。

这些变化点很值得关注↓↓↓

1、特定环境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可能

第五版:此前气溶胶传播、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第六版: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什么是气溶胶?

气体中稳定分散悬浮的液态或固体小颗粒叫做气溶胶,之所以翻译为 “胶”,大约就是取颗粒与媒介之间黏黏糊糊、难分难舍之意。

😣😣走在楼道里甚至路上,明明周围几十米之内都没有人,但仍然可以闻到烟味。闻到的就是烟草燃烧后形成的几百纳米左右的颗粒,这就是气溶胶啦!

"粪口传播”主要可能是通过气溶胶和呼吸传播。

气溶胶传播距离远的超乎想象,澳大利亚马流感传播事件,这些马场间距平均距离约为1公里,最远达13公里,而飞沫传播1-2米!

深圳在努力预防↓↓杠杠的

🍀返工潮来了,为了预防“粪口传播",深圳对医疗污水、疫情发生小区、隔离观察点、污水处理厂、分散式处理设施等严格杀菌消毒要求,严控出水粪大肠菌群指标。

预防气溶胶两点要注意哦

1、注意马桶,洗手间马桶不用的时候要盖盖子,盖上盖子再冲水,其次,建议用塑料袋子装好水堵住下水口,预防粪口传播。

2、所有地漏,洗手盆下水口不用的时候要堵住,要特别注意消毒。

当然啦,气溶胶传播远没有直接接触传播厉害,也不必过度恐慌!

2、增加重症实验室检查

第五版:无

第六版:重型、危重型患者常有炎症因子升高。

3、核酸检测建议留取痰液做标本

此前核酸检测主要是血液检测,确诊率只有30%-50%

第六版:为提高核酸检测阳性率,建议尽可能留取痰液,实施气管插管患者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

4、诊断标准取消湖北和非湖北的区分

第五版:湖北此前诊断标准分为三个等级:

1、疑似病例

2、临床确诊病例

3、确诊病例

第六版:全国统一只保留:疑似病例、确诊病例2个等级。

还记得一周前湖北一天猛增1万多确诊病例吗?就是第二“临床确诊病例”纳入确诊病例标准了。

1、增加“涉及到超药典剂量,应当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这里主要是指细辛6克,超过药典规定的3克,如果按照推荐方抓药,主要医师双签名,药师才会配药。

2、删除推荐中药“防风通圣丸(颗粒)”。

3、增加推荐方剂“清肺排毒汤”,附服法和处方来源。

第五版:"初期”、“中期”、“重症期”、“恢复期”;

第六版:改为了分型+分期,即“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复期”。

对应的,每一分型的证型、临床表现、推荐处方也都做了调整。〈😍ノ

数据越来越好,战疫必胜

1.湖北新增确诊和疑似在降低

2.治愈率不断上升

3.湖北外连续14天降低

加油武汉,加油中国,战疫必胜!⸂⸂⸜👊⸝⸃⸃⸂⸂⸜👊⸝⸃⸃


李糖营养屋


第六版方案与五版方案的主要区别如下:

1、传播途径增加了“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2、实验室检查中“重型、危重型患者常有炎症因子升高”和“为提高核酸检测阳性率,建议尽可能留取痰液、实施气管插管患者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

3、诊断标准不在分湖北和湖北以外,诊断分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取消了专门针对湖北的临床诊断病例;

4、重型诊断增加了影像变化明显这一条;

5、鉴别诊断增加了轻型表现需与其它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

6、病例发现和报告增加了一旦考虑疑似病例,立即单人间隔离,再请专家会诊;

7、治疗中抗病毒治疗给出了明确的疗程:10天,增加了对磷酸氯喹、阿比多尔的推荐;

8、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增加了“康复者血浆治疗”;

9、出院标准无变化,依然是体温正常3天、呼吸症状明显改善、影像改善和间隔1天以上核酸连续2次阴性这四条;

10、增加了出院后注意事项,要求继续14天健康监测、医学观察和出院后随访。

值得关注的主要变化是

1.诊断标准不在分湖北和湖北,统一标准,统一治疗。

2.治疗中抗病毒治疗给出了明确的疗程:10天,增加了对磷酸氯喹、阿比多尔的推荐;

3.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增加了“康复者血浆治疗”;

4.增加了出院后注意事项,要求继续14天健康监测、医学观察和出院后随访。


luosongtao


不得不佩服国家的强大,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这短短一个多月的防控工作中,国家卫健委已经发布了六版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指南》,随着对这种新病毒特征、感染途径、治疗方法认识的不断深入,诊疗指南也随时更新,并向大众公布,这样及时、透明的信息更新和公布,对我们做好对于这次疫情的防控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最应该点赞的是此次公布的试行第六版诊疗指南,这一版指南中,就前期一些公众关心的,不明朗的问题几乎全都进行了涵盖,对于消除公众疑虑,科学认识此次疫情,真的是及时又高效,在目前疫情防控快到转折点的重要时刻,这版指南的更新,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就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指南》(试行第六版)的一些更新的主要相关内容,为大家简单做一下梳理——

1. 疫情传播途径有更新

新版的指南中对于疫情传播途径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做出了肯定,这对于前段时间上海疾控和中疾控专家提出的不同观点做出了统一。

但同时指南中也指出,气溶胶传播是需要条件的,只有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形成气溶胶传播。因此,对于我们普通大众来说,既要重视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同时也不要因为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就被吓得草木结冰,平常做好室内通风,下水道尽量避免堵塞,冲马桶时注意改好盖子,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场所,气溶胶产生病毒传播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减少。


在原第五版的基础上,增加了2个新确认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的药物,磷酸氯喹和阿比多尔,这两个药物目前通过小范围的临床试验,已经发现确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效,前一阵子网络上大家探讨较多的瑞德西韦和刚刚获得批件的法维拉韦,尚未纳入此次的第六版指南中,相信与瑞德西韦尚在临床研究阶段(未获得批件)以及法维拉韦尚需进一步临床使用炎症其有效性有关。同时,此次的新版指南中还指出,不建议同时应用3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新指南中添加的抗病毒药物,目前也是通过小范围的临床试验确认有效,还不能算作是能够抗新型病毒感染的“特效药物”,更不是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预防作用的预防用药,因此,大家了解这些信息就好,如果没有感染的朋友,千万不要随便吃药来“预防”病毒感染,目前还没有什么药物能够有明确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作用,吃药预防感染的方式,也是不推荐的。

3. 康复者血浆治疗被纳入重症患者治疗方式

康复者捐献血浆,利于康复者体内的病毒抗体来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方式,在临床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血浆治疗的种种局限性,目前新版指南中明确指出,这种情况仅仅考虑用于病情进展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治疗,广泛应用康复患者血浆治疗其他患者,也是不现实的,这种疗法可能产生的安全性风险,也是重点值得考虑的。

4. 更新出院后注意事项

可以说这一项是新增加的项目,也是非常有必要增加的项目,在出院后注意事项中,新指南指出,患者出院后,仍应继续进行14天的自我健康状况观察,同时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与家人近距离接触,饮食分餐,勤洗手,并避免外出。实际上,就是建议达到治愈标准,解除隔离出院的患者,最好能够继续居家隔离14天,并随时注意观察自身健康状况,同时在出院后第二周,第四周做好随访和复诊。做到这一点,能够更好的保障出院患者的身体健康,也有助于病毒传播的进一步防控。

上述这些内容的更新,是新版指南中与旧版指南中的主要不同点和解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正确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疗方面能够有所帮助。最后祝愿尚在治疗中的患者朋友们尽快康复,我们国家的疫情防控尽快结束,相信风雨过后的彩虹,一定会更加美丽动人!


李药师谈健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多次对诊疗方案进行了更新,今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已经正式印发。与第五版相比,新增内容或继续强调部分跟我们所有人都密切相关,值得大家关注。具体变化,小编为您整理如下:

1.存在气溶胶传播可能性: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2. 留取痰液提高核酸检测阳性率:

为提高核酸检测阳性率,建议尽可能留取痰液,实施气管插管患者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

3. 轻型病例要注意与上呼吸道感染鉴别:

对疑似病例要尽可能采取包括快速抗原检测和多重PCR核酸检测等方法,对常见呼道病原体进行检测。

4. 诊断标准不再区分湖北省内省外

诊断标准中不再区分湖北省内省外,确诊病例,首先必须是疑似病例,然后还必须满足核酸检测阳性或者与已知的新冠病毒基因测序同源。

5. 新增抗病毒药物:

磷酸氯喹、阿比多尔

6. 抗病毒药物不建议多种联合使用:

新增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评价目前所试用药物的疗效。不建议同时使用3种及以上抗病毒药物。

康复者血浆治疗:适用于病情进展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用法用量参考《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

大面积改动,同时扩增中医治疗的内容,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要性。

9.出院后注意事项:

强调患者出院以后,有感染其它病原体的风险,同时也存在传播病毒的风险,在家要佩戴口罩,住通风良好的单间,减少与家人近距离密切接触,分餐饮食,做好手卫生,避免外出活动,应继续做好体温检测和隔离2周。


杏林名人堂


#关注新冠肺炎,宣传相关知识#

第一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治方案》到现在的第六版仅仅过了20多天,也体现了中国速度!一种未知病毒出现对于人类免疫系统来说也是陌生的,诊治方案在以往抗击非典及其它传染病的基础上形成,当认识不断地深入方案也会随之变化。

六版较五版主要更新有10点,其中传播途径的更新值得关注。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这没有变化

五版中指出消化道传播途径尚待确认,六版没有提,或许是因为自粪便中检测到病毒核酸到现在,较长时间也没有消化道传播的证据!

再就是,相对密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自上海方面宣布新冠病毒或许以气溶胶的途径传播,人们就更加恐惧了,空气中会不会到处都有病毒,还能防得住吗?

一、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就是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物,不同于飞沫,飞沫有一定的重量不能飞行较长的距离,一般1-2m 就落地了,而气溶胶却能较长时间存在空气中,也不一定直线运动,所以气溶胶有可能飞行较远的距离。

病人咳嗽、打喷嚏都可能有小的飞沫喷出,飞沫若小到一定程度也就成了气溶胶,或脱水形成气溶胶,大多是直径小于5um 的水颗粒,但气溶胶再小也可能搭载大量的病毒。

二、气溶胶传播有一定的条件

那么是不是接触有病毒的气溶胶就会被感染呢?六版诊治方案中指出在密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高浓度气溶胶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感染!需要4个前提条件。

密闭环境,比如电梯中,什么是暴露?简单来说没有口罩、手套等保护措施。符合气溶胶传播4个条件的情况大概也只有医生护士给病人做治疗的时候,日常生活中这种情况应该不是很多!所以我们不要过度担心空气传播的问题。

总之,新冠病毒传播主要途径还是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多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发生。不去人多的地方、戴口罩、勤洗手仍是预防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我是 ,感谢您的阅读!


刘永毅医生


大家翘首以盼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已经发布,此次公布的内容较第五版有比较大的调整,吴医生就大家常关注的几个问题解读一下。此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大家参考一下即可。

01 新冠病毒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在2020年2月8日的伤害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上,卫生防疫专家就指出新冠病毒很大可能存在着气溶胶传播途径,吴医生当时也写下了一篇关于气溶胶传播的科普文章。什么是气溶胶传播?面对新冠病毒的这个传播途径,我们该这样预防

而后,国家疾控中心也表示,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但是不能排除这种传播途径的可能性。

在第六版的诊疗方案中,已经明确指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和密切接触传播是(新冠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可能。”

这对我们的疫情防控工作又提出了挑战,室内通风、注意排风、排水系统的清洁消毒是未来重点工作。我们个人除了要带好口罩,避免人群聚集外,更要注意勤洗手,如厕后闭盖冲水等,切断病毒的一切传播来源。关于复工后的中央空调注意事项,吴医生也有相关文章,大家可以观看。

办公室开中央空调会引起病毒传播吗?别担心,注意这几点就可以了

02 目前依然没有特效药 ,血浆治疗仅用于危重症患者

之前已有大量的中、西药被证实在体外环境下对新冠病毒具有抑制或杀灭的作用,在第六版中也加入了磷酸氯喹和阿比多尔两种建议使用的药物。但是这两种药物依然只是一种抗病毒的广谱药物,而真正的特效药,我们仍然翘首以待。

与此同时,诊疗方案中不建议多种抗病毒药联合应用,这对广大群众是一个提醒:请参考医嘱,切勿自行服药,以防出现不可预知的药物不良反应。

2月14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迎来了首位康复患者捐献血浆。根据过往SARS时期的诊治经验,康复患者血浆内的中和抗体对新冠肺炎有治疗效果。在第六版诊疗方案指出,目前康复者血浆治疗仅适用于病情进展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用法和用量需参考《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

我们有理由相信,对康复患者血浆的进一步研究有可能会促进新冠肺炎真正的“特效药”出现。

在第六版的《诊疗方案》中我们看到了更多、更详细的中医治疗方案。在确诊病例的治疗期,“网红”药方清肺排毒汤排在首位。

吴医生对中医并不了解,不敢妄议。但随着对新冠肺炎研究的进展和临床经验的推广,传统医学的强势加入,这正说明了中西结合,才是抗击疫情并最终取得胜利的不二法宝。

04 康复患者出院后建议复查

由于出院患者在恢复期的机体免疫功能可能尚未完全恢复,因此出院后仍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感染其他病原体。《诊疗方案》建议出院后的14天内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坚持佩戴口罩,并继续保持做好其他个人防护措施。

这一条吴医生认为很重要,因为治愈出院不代表身体就完全康复了,在低免疫力的状态下,我们还可能被其他病原体感染患病,身体可能无法承受这种连续打击而酿成大祸。因此出院后我们不能忘乎所以,小心乐极生悲。

《诊疗方案》建议,在出院后的第2周和第4周到医院做随访、复诊。

以上就是吴医生认为在第六版《诊疗方案》中,需要大家去关注和关心的问题。虽然内容变化很大,但总体防控原则不变,防疫总体趋势见好。希望在大家都逐渐开始复工之后,继续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听从疫情防控调度,同心协力,共同战胜新冠病毒!